《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精品文档】第 4 页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
2、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3、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边际转换率:每多生产1单位小麦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布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一国对两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
4、获得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特征:(1)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2)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MRS=P小麦/P布=U小麦/U布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公切线的斜率表示一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封闭条件下,两国各自达到国内均衡的条件:MRT=MRS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效用超过其实际支付的价格而产生的净利益。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因产品销售收益大于其生产成本而产生的净利益。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提供曲线回弯的原因:(1
5、)机会成本递增。(2)边际效用递减。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交易成本:是指进行交易所花费的成本。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交易成本:(1)由于地域和空间的距离所引起的运输、通信方面的成本。(2)由于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成本。(3)由于贸易保护政策所引起的交易成本。如关税、配额等。比较优势取决于商品的相对价格。要素密集度:衡量的是商品生产中不同生产要素被密集使用的程度。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当分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
6、使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生产的商品。在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相反。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因此,一国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则因贸易而受损。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的起因和贸易利益来源的和另一个独立的决定因素。现代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之间的关系:(1)生产技术;(2)要素禀赋;(3)消费偏好;(4)规模报酬不变;(5)完全竞争市场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开展贸
7、易的可能性及贸易的规模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和平均收入水平决定的。技术差距模型:1.需求滞后;2.反应滞后;3.掌握滞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种产品从其创新引入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多种不同的投入要素,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投入的要素比例会发生变化。规模报酬递增: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种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1.产品的差异性;2.动态规模经济;3.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4.产品目录的分类程度。产品内贸易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能够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
8、可以消费种类繁多的商品,从更广泛的选择中收益。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1)专业化的供应商;(2)劳动力市场共享;(3)技术扩散和知识外溢。雷布金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以更大比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发生中心技术进步时,劳动与资本的生产效率以相同比率升高,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w/r不变,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资本与劳动相互替代的情况,因此资本和劳动的比率K/L也不变。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在w/r不变的情况下,K/L上升。由于每单位劳动现在使用更多的资本,因而将这种技术进步称为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
9、技术进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于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在w/r不变的情况下,K/L下降。由于每单位资本现在是用更多的劳动,因而将这种进步称为资本节约型。悲惨的增长:即使福利效应自身可以是国家福利增加,然而负的贸易条件效应非常之大,以至于增长后国家福利反而出现净下降。财政关税:是指把征收关税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源泉,它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所采用。保护关税: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同类产品为主要目的而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关税的价格效应:价格的提高导致进口需求相应减少。关税的消费效应:征税是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提高,价格提高导致需求量减少。最优关税:是指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
10、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使得关税水平。最优关税率是外国对本国出口的供给弹性的倒数。有效保护率:指征税后国内被保护产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名义关税率:表明了关税导致的最终产品价格增加的程度。有效保护率:表明了关税对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产业提供保护的程度。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总量实行直接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指国家通过法令或实际上要求本国政府机构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外国产品歧视与限制的做法。环境堡垒:又称绿色堡垒,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社会堡垒:是发达国家以保障
11、劳动者劳动环境的生存权限为由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出口,在出口商品时给予出口企业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幼稚产业理论的基本观点:(1)自由贸易理论是以世界主义为立论基础的;(2)一国实行何种贸易政策应取决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本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相应的;(3)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4)主张对产业部门实行有选择的、暂时性的保护。(5)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关税,但关税的征收应因时间、因产业差异。穆勒标准:本国在发展初期面临着较高的初始成本,但通过保护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后,本国的成本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反而低于其竞争对手。巴斯塔布尔标准:要求被保护的幼稚产业
1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后,不仅要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即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坎普标准:如果预期收益的贴现值能够补偿保护成本。那么及时暂时遭受损失,他也会继续进行投资,该部门亦会自动发展下去,而无需政府的保护。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1)技术进步对两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2)市场环境对两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3)收入的需求弹性对两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贸易创造:指当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一些原来在本国国内生产的产品现在被同盟国内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替代,从而使同盟内部贸易规模扩大并增进成员国福利的贸易效应。贸易转移: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了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是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