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模** 文档编号:3444905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99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1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主备人: 审核人: 第 1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学 习目 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重、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课前准备相关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学习活动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

2、它么?1观察第一页插图。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三、总结我

3、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认真写好钢笔字作业设计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1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学 习目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课前准备相关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出示课题并解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

4、舟游玩的情形。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生字:荡、桨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学习活动二.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全文。()卡片正音。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ng翘舌音;洒sa平舌音)三、细读课文细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理解诗句意思。“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

5、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指名读

6、第五、第六行。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细读第二小节。()指名读第二小节。()理解诗句意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

7、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

8、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细读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理解诗句意思。“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

9、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指导朗读。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倒映环绕(欣赏)迎洒望听(唱歌)问谁安排(感激)作业设计三、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课文3.组词荡( ) 浆( ) 推( ) 浪( )汤( ) 桨( ) 堆(

10、) 狼( )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2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学 习目 标1、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课前准备相关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出示课题并解题学习活动一、细读第三小节。()齐读第三小节。()理解诗句意思。“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

11、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指导朗读。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二、总结课

12、文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党 祖国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谁”记“推”“狼”记“浪”“消”记“悄”“西”记“洒” “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2、指导书写。“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3、学生练习描红

13、。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四、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尽情倒映伙伴悄悄环绕凉爽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主良 ()()()() ()()()()肖果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板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欣赏美景歌唱共产党感激祖国作业设计三、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1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2、 每逢佳节倍思亲学 习目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3.学习生

14、字组成的词语;明白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导入1、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佳节?3、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齐读)。4学习生字:佳(横多的字写时要注意:距离要相等,长短有变化)、倍(左窄右宽)。学习活动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1、课题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它出自哪首诗?出示整首诗。2、谁来读这首诗?3、孩子们,以往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呢?(交流学习古诗方法:查字

15、典、读课文理解)说得好,这是一篇文包诗,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出示自读要求。2、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效果。、出示词语: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重阳节、茱萸、思念,指导学习。(师: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汉字不光要知其音,还要悟其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他们。)、出示句子: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学习生字词、做动作理解“扶老携幼”,指导朗读。、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自学生字词,指名朗读,师范

16、读。4、指导写字。、刚刚生字宝宝们在诗句中大家都认识,现在他们一个个单独蹦出来了,你还能叫出他的名字吗?、(师:汉字我们不光要知其音,悟其义,还要观其形)出示生字,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师范写部分生字。、生描红,临写。(孩子们:提笔写字即练字,抱着这种态度来写字一定会把字写好的。)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读抄词语。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2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2、 每逢佳节倍思亲学 习目 标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

17、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导入一、读题质疑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学习活动二、读中解疑(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8、。从中找出四个原因。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二)读第三、四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

19、。1、讨论交流。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指导感情朗读。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这首诗。教师范读引出全诗。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先同桌练说,再交流。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三、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1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3、古诗两首学 习目 标1、借助课后生字表的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2、通过做动作、看图片、欣赏多媒体动画,理解“撑、小艇、白莲、浮萍、一

21、道”。3、通过诵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写结合,读好古诗,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4、通过学法指导,课外拓展,感悟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4、重、难点诵读古诗,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想象画面,练习写话,感悟诗情。课前准备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和老师对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些诗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描写儿童的)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少

22、年儿童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3、出示古诗,听老师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写的又是谁呢?(小娃)学习活动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中藏着关于这个小娃的什么故事呢?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了,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 2、指名读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点评: 你读得字正腔圆。你读得每个字都很准确。 (2)读出节奏 点评: 你读出了合理的停顿。 真了不起,你读出了诗歌的节奏,(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齐读诗歌)三、讲故事1、这首诗中藏着一个关于小娃的什么故事呢?自己再次自由读诗,同桌交流,说完后举手。2、指名交流故事内容。3、指导理解字词。(1)出示:撑小艇 你能做

23、一做撑小艇的动作吗?(动作理解“撑”)这里的“小艇”就是什么?你能换一个词说说吗?小艇就是小船,所以“艇”是舟字旁。如果把舟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我们学过的一种昆虫“蜻蜓”的“蜓”,看来,汉字的意思跟它的偏旁是有关的呢!(学习生字“艇”)(2)联系诗句的意思理解“偷采”。这里的“偷”可以组词在这里就是悄悄地(3)看图理解白莲。莲就是莲花,白莲和结的莲子一起被称为白莲。(看图)(4)“不解”不明白。(5)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浮萍”“一道”。“浮萍”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草本植物,这个“萍”是一个形声字。学习生字“萍”并指导书写。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视频)4、小结:短短的四句

24、诗中,居然藏着这么有趣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哦,答案就藏在题目里。“池上”就是池塘里。5、池上发生的这一幕,全部被一个人看见了,这个人就是白居易。他就随即赋诗一首6、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读古诗,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娃?说说理由(板书:天真、可爱)四、想画面1、过渡:同学们,短短的四句话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小娃偷采白莲的故事就是由一个个画面串起来的,让我们像放电影一样按顺序把这些画面找出来,说出来。2、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按顺序说说。(板书:撑小艇 采白莲 藏踪迹 浮萍开)3、请你选择一个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写具体,也可以适当描写池上

25、的景色。等一会请四位同学连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老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4、指名一组同学上台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的眼前能不能浮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5、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多么可爱的人物啊,多么优美的语言啊!同学们,让我们用诗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吧!(学生齐读)五、悟诗情1、学到这儿,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藏着的画面都说出来了,其实,诗中还藏着诗人的一份感情呢,这是一份什么情?(喜爱之情)2、看着这可爱的小娃,诗人心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六、拓展1、刚才我们用了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吟诗句的方法,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

26、,现在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认识一个孩子。(出示所见)2、拿出学习纸,四人小组一起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己来学学这首诗,等下进行交流。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交流。七、总结: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人生记忆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天真可爱的孩子,永远记住我们美好的童年。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2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3古诗两首学 习目 标1.学习古诗所见,认识本课6个生字,写好3个生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古诗,体验朗诵和吟唱的古诗的乐趣,背诵古诗。重、难点认识、

27、书写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养成学习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诗歌朗诵音频和诗歌歌曲音频。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 导入(一)看一看,说一说。师: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袁枚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了这样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学生看图回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比比看谁说的最棒!学习活动(二)听一听,品一品。他把所看到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名字叫“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这么优美的牧童放牧图,同学们看到都忍不住用语言描绘了这么多,古代的诗人袁枚更是一见便不忍心遗

28、忘、用自己优美的诗句将它记录了下来,便形成了一首著名的古诗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诵所见,注意听准字音、停顿和语气。(三)想一想,写一写。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听的诗歌朗诵,看一下是否认识这些红色的生字:“所”、“牧”、“捕”、“蝉”、“闭”“立”,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请出来,看一看前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第五个字是什么结构?我们学过的和蝉类似的字有哪些?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并组词。请同学们观察“诗”、“林”、“童”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特殊笔画等地方,老师范写,学生手指头空中写,然后先描红后临写。(四)读一读,找一找。1.生

29、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找找看你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字词句均可。引导学生提问,学生解答。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练读古诗,从自己的朗读中欣赏古诗。3男女生比赛读古诗,比比看谁读得最棒!4.点名读,比比看哪名同学是小小朗诵家。(五)唱一唱,学一学。根据诗歌歌曲音频学唱古诗,比比看谁学的最快。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1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4、荷花学 习目 标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

30、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课前准备相关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揭题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3、揭题,板书课题。学习活动二、通读全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反馈(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三、学习第2、3段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

31、读第2段。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第一句:说明荷花多第二句: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第三句:从读中抓住“冒”给“冒”换一词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第四六句: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

32、”等词。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4、齐读第2段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四、说段意练习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3、讨论。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 后 反 思

33、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2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4、荷花学 习目 标1. 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课前准备相关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学习活动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4、?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d.集体朗读这句话。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b. 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c. 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

35、骨朵儿”(结合图片观察)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边演示边说:一朵( )的白荷花在( )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

36、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5指导朗读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齐读第四自然段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作者用生

37、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当堂检测内容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词语仓库写描写颜色多的词语课文内的: 课文外的: 用来形容花的词语: 教 后 反 思 及 总 结主备人: 审核人: 第 1 课时 总 2 课时 单位: 课题5、石榴学 习目 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又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石

38、榴的生长过程,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方案二次备课导入环节二、 导入一、猜谜导入。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出示谜语:小小房子圆又圆,里面装着红珠宝,珠宝好看不能戴,吃到嘴里酸又甜。学生猜谜石榴。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石榴的,拿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同学们“榴”这个字单独读要读第二声li,但在课题中可要读liu轻声。跟老师读两遍。学习活动二、新授。(一)简介石榴园1、同学们,现在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老师上网时看到枣庄的人们把广告都登出来了,老师在广告看到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530多万株,鉴于西汉元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少有,闻名中外。2、读了广告中的这段话,相信第一段中的这个词你已经读懂了,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老师要看看谁能读出石榴园的名声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