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doc(8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制定的依据:1、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而二期课改对语文教学的阐述也说明,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新基理论中对塑造未来新人的描述(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
2、育其内容包括德、智、体、情、意、行等多方面,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中,更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此方面的大有可为。2、教材分析:我们采用语文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国标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除了包括“精读”,“速读”,“视听”,“课外阅读指导”等,还新增加了口语交际与写作。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
4、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3、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及对策: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
5、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九年级上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从以上数据看出,三班的语文水平与一班没有较明显的差距。三班同学在学习兴趣、习、,态度、语文基础等方面都与一班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和一班比较,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具体教学中还是感到和一班的差异。因此,本学期在保持三班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本班的弱差生的辅导,力求有所进步。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二期课改的学习与研究,在把握好教学的大方向的前提
6、下,对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
7、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
8、,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16)、做好开头
9、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二、本计划应达到的目标:以下是上学期期末试考的分析:1、通过分析我发现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稳定优良率,提高合格率,班中有以下学生是有潜力可挖,应该能及格的:孙雯等。2、按照年级组分层教学,集中抓A层的要求,本学期我努力工作,力争将60%A层(约30人)同学的成绩保持80分以上,并能让尖子生有更多的进步。基本保证了优良率稳定在25%以上。3、根据学校的要
10、求,本学期我班参加区的统考或联考以及升学统考要力争进入老区的前列。三、具体实施:1、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并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和摘抄,积累本在班上朗读,展示。2、在各课时,把学生活动做为重点内容来安排落实,使学生最大限度处于动态之中,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3、还注重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较好的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广泛地征求所有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
11、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建立了民主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4、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课后复习习惯。3)课文背诵习惯。4)作业习惯。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6)上课作笔记习惯。6、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帮一,人盯人办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7、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反馈每一次考试。8、注重进行学法指导,本学期准备给学生举办两次专
12、题讲座:1)如何写随笔2)修辞总汇。四、保障措施和可行性:1、两年的相处,我与学生间的感情很深,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加大A层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2、我比较注重收集相关教学及考试信息,我的信息来源:1)网络;2)看相关教学资料和杂志;3)我的同事和朋友;4)学生有一本配套资料:点中典;为平时的作业,读后感为周记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发展。3、抓好作业练习,我认为要屏弃繁琐,机械的作业练习.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观察所得,以
13、此学生的写作能力。4、在留作业方面我也要做尝试,如书后练习中有基本题和选做题,原来由于对学生一刀切,总是一股脑地留给学生,后来发现,较好的学生可以做,而较差的学生做不了,就去找别人的或参考资料上的答案去抄.这样,既花了时间,浪费了精力,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我便从差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他们做难题,而只做应知,应会的基础题.在做一些练习篇同时,分A,B卷,有些B卷题目较难,就让班上十几个较好的学生做,一般学生做A卷,这样一来,使差生的知识得到了复习巩固,好的学生也能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有所进取和提高,各得其所,各受其益。五、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保障措施和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本人对初中的大循
14、环有完整的思考,目前教学可以达到中上游水平,有待向更高层次迈进。虽然还没有担任接下来的工作的教学经验,但我从资料的准备和备课的积累上已经作好了各种准备工作,我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带出理想的成绩。六、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二期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七、课时划分:(新课共计53课时)。第一单元7课时第二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7课时第四单元7课时第五单元6课时第六单元9课时第七单元9课
15、时1、家周国平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2、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3、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放在课文中三个比喻的理解和把握上。难点:本文的难点是对家的理解和认识。三、教学时数:两教时四、教学步骤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二、作者介绍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16、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三、生字识记袅(nio):细长柔弱。如:袅娜。馨(xn):散布得远的香气。如:馨香。屑(xi):1碎末。如:木屑。2琐碎。如:屑屑。本文取此义。3.认为值得(做)。如:不屑一顾。憩(q):休息。如:小憩。曳(y):拖;拉;牵引。如:曳光弹。四、词语识记琐屑:琐碎。 休憩:休息。祝祷;祝愿祷告。 黯然失色:没有光彩,失去色泽。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17、。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冥想: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萦绕:萦回。举目无亲:指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多用于形容流浪异乡的人。五、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六、课文分析A、内容分析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子:人生是一种漂流。第二部分: 第26段: 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第一层面的哲学思考“家是一只船”。“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第三部分:第712段:阐释“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哲学思考。“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
18、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四部分:第1316段:阐释“家”的本质特征“家是永远的岸。”“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B、主题分析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C、写法分析三个层次结构清晰,是一种递进的关系。七、写作特点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
19、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八、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释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
20、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第二教时一、问题讨论(一)总体把握课文1、作者把“家”比作“一只船”的前提是什么?人生是一种漂流。(点拨:从“船”字思考。)2、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因为无论你漂泊多远,停泊过多少港湾,“家”是永远的归宿。点拨:联系“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思考作答。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什么?是散文,它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4、本文作者把“家”比作什么?船、港湾、岸。(点拨:熟读课文,找准重点词语。)(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这句话中的
21、“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点点风帆”指一只只船,因为作者希望人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点拨:从本文的主旨考虑。)2、“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3、课文第四部分(第1316段),、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证明“家是永远的岸”这句话。 (点拨:从本节的中心句思考。)、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是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古诗词都可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22、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 (点拨:必须有思乡之情蕴含其中。)、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译文参考:“渔灯昏暗,旅途之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一声声让人心碎。在五更之时,一叶孤舟离家万里,那滴水声仿佛是离家之八思乡流下的热泪。” (点拨:译文时,要把重点词语译出来。)二、板书设计家是一只船思考家庭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思考人三、练习设计(一)填空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 , 。 ,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 的永远的岸。2、文学(文体)常识(1)、周国平, 作家。1998年以前作品
23、结集为 (16卷),译有 、 。(2)、散文是同 、 、 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 与 。(二)、基础题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漂过(pio)荡舟(dng)驶来(sh)B、泰然(ti)莫测(m)耳畔(pn)C、祝祷(do)温馨(xn)陶冶(y)D、琐屑(xio)黯然(n)永恒(hng)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参考答案:(一)1、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
24、更家万里 梦魂萦绕(点拨:默写诗词要注意字的准确,如“萦绕”的“绕”字。)2、(1)当代 周国平文集 尼采美学文选 尼采诗集(2)小说 诗歌 戏剧 形散神不散 想象 联想 象征 点拨:填空题要注意字的书写,不要写错别字。(二)1、C 点拨:A中的“漂”读音为“pio”,B中的“莫”读音为“m”,D中的“屑”读音为“xi”2、C 点拨:比喻必须是打比方,而本体和喻体之间不能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四、教后记:2.石缝间的生命一、思路综述: 本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涌动着对高昴的生命力的赞颂。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
25、赞扬,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简说:(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二)目标展示: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高昂的生命力的礼赞。 (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 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
26、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感动的潸然泪下”?该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诠释与理解?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4、学生交流以上问题,可相互补充。教师可以适当点拔、指导。 (四)合作探究:1、揣摩语言: 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把你喜欢的理由告诉大家。 2、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 教师提出以下思考题: I.联系上下文
27、,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II.在“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一句中,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III. 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
28、关系?说明了什么? 四个词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IV. 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V. 文章开头说石缝间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作者这样措辞,有什么用意?VI.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是什么? 因果关系。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归纳小结: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六)联结生活,创造性学习:搜集与石
29、缝间的生命旨趣相近的名言佳句和与课文内容、题材相关的文章,并交流。教学后记: 3.废墟的召唤.课外古诗背诵【原文】桃花溪 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赏析】 山野中的云烟,缭绕着隐现的小桥,我伫立在石矶上,询问划来的渔船。桃花随着流水,不分昼夜地漂走,漂流的哪边,是仙境桃花洞?本文的作者张旭,以草书著名,这首七言绝句,以桃花源记为素材,抒发自己的感慨。末句提问,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清远含蓄、耐人寻味。.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廓(ku):1广阔。如:廓落。 2扩展,扩大。如:廓张。 3物体的外缘。如:耳廓。本文取此义。藻(zo):1藻类植物。如:水藻。
30、本文取此义。 2华丽的文辞。如:辞藻。瀛(yng):大海。如:瀛海。胄(zhu):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2古代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如:甲胄。本文取此义。观:1(gun)观看。如:坐井观天。景象或样子。如:奇观。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如:悲观。2.(gun)道教的庙宇。本文取此义。嗫嚅(ni r):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迤逦(y l):曲折连绵。窸窣(x s):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绮(q):1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如:绮罗。2美丽,美妙。如:绮丽。本文取此义。蘸(zh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二、词语识记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
31、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并充满正气。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三、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感觉?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吗?4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 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 ,那样 。2宗璞,现代 作家,原名 。主要作品有 、 、 和 。她的童话
32、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二)段落层次1第13段: 。2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3第1119段: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 。4第20、21段: 。(三)写作特点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2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3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的议论相得益彰。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本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不变化的废墟
33、,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二)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诠释本段首先用了一个比喻“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接着连用几个“依然”,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当堂练习1判断下列句
34、子所用的表达方式。(1)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 )(2)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 )2给加粗字词注音。嗫嚅( )( ) 迤逦( )( ) 方外观( ) 绮辉( )教学后记: 4.更浩瀚的海洋.课外古诗背诵【原文】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赏析】 哪里是我的家,迢迢千里路,望不到尽头。思乡的泪,沾湿了我的双袖,模糊了我的面容。骑在马上,我与你匆匆相逢,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依然平安无恙。本诗以自然质朴的话语,写出了作者的雄心与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又自然真挚。.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瀚(hn):广
35、大。如:浩瀚。裸(lu):露出,没有遮盖。如:裸视。镶(xi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如:镶牙。悯(mn):1.怜悯。如:其情可悯。本文可取此义。2.忧愁。如:悯然涕下。谧(m):安宁,平静。如:静谧。撇(pi):1.弃置不顾,抛弃。如:撇开。2.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如:撇去。本文取此义。萋(q):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袒(tn):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义。2.袒护。虔(qin):恭敬。如:虔心。二、词语识记浩瀚:形容水势盛大。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
36、的宗教徒。安谧:安宁,安静。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心扉:人的内心。三、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写的七种人,代表了哪几种人?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浩瀚的大海?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 的地方可让我们 。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 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 我 的胸脯,脱下的衣裳, 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2纪伯伦, (国)诗人、 作家、画家,是 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 、 、 ,以及小说 、 等。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撒盐悲观者扔糖轻浮的乐天派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撇
37、泡沫者空想家听贝壳者庸人头埋沙子者懦夫(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二)段落层次1第1、2段:开篇 。2第319段:描述了 ,揭示了 。3第20、21段:表达了作者 。(三)写作特点1丰富的想象。本文通过对在海边所见的七种人的行为的描述,想象出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2优美的诗化的语言。本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大海,句式自由,节奏多变。3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本文的七种人的表现,象征着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4写作借鉴:本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文中的七种人在海边的表现,各象征了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这几种人面前,作者毅然离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
38、。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文中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二)对第一自然段的诠释第一自然段,作者开篇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给我们营造了诗的意境、也为后文七种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当堂练习用下列词语描绘大海的景象,字数不少于50个字。蔚蓝 波涛汹涌 浩瀚 激荡.课后巩固练习一、基础题(9分)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注音。(5分)(1)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 )的一个,他虔( )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 )于自己的心扉( )之外,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
39、乐隔绝( )开来。(2)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 )开我金色的发辫( ),在这样的空间袒( )露我柔嫩( )的胸脯,脱下衣裳( ),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2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2分)A浩瀚 污垢 悲观 赤裸裸B躯体 壤除 匣子 码瑙缸C怜悯 钩画 安谧 顶礼膜拜D泡沫 贝壳 糟糕 遮人耳木3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2分)(1)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无法 。(2)这是个企图使坟墓里的人 的慈善家。(3)这是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 的苦行僧。(4)这时我的心的脸上露出深深的 。A沐浴 复活 顶礼膜拜 悲哀B洗浴 复生 虔诚 悲伤C沐浴 复生 顶礼膜拜 悲伤D洗浴 复活 虔
40、诚 悲哀二、整体感悟(4分)只见一个男人站在一块白色的岩石上,手里举着一个镶满珠宝的匣子,他从匣中取出一块一块的糖,抛入海中。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喜事也笑口常开的乐天派,要小心,不要让乐天派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1作者为什么不愿让乐天派看见自己赤裸裸的躯体?(2分) 2你如何看待文中的“乐天派”?(2分) 三、课文阅读题(11分)阅读见课文第7自然段到第19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你如何看待选文中的人的做法?试举一例加以简析。(3分) 2你知道“苦行僧”的本意吗?下面一段话中的“苦行僧”是什么意思?初三的学习生活虽然非常紧张,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顾学习,做学习上的苦行僧,而应合理调整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3用象征的手法描述一下“空想家”。(4分) 四、中考题(2004,模拟题,16分)最后一只蝴蝶(美)迈克尔韦尔岑巴赫在我11岁那年,由于父亲被调往英国任职,我们全家就要离开已经住了4年的日本冲绳岛了。我从小就学会了如何适应这种不安定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还意外地培养了我对自然界的浓厚兴趣。所以无论走到哪个国家,我总是能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惊喜。从记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