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精品文档】第 4 页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
2、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引入、建立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及其对化学研究所起的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3、概念的建构定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二、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三、教法分析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4、在教师的引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因此,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建构。引入这节课时,首先播放新闻图片(一名男子将1箱硬币抬到家电商场购买空调,卖场派出6名工作人员用了4个小时,才将这8000枚角币数清楚。)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帮助营业员清点硬币?学生讨论得出:可以将硬币按照相同的高度一摞摞排列,数出一摞的硬币数目,然后乘以摞数,就得到硬币总数;也可以称出100个硬币的质量,再称出所有硬币的总质量,也能求得硬币的数目。针对学生讨论的方法追问学生从中能得到什么启
5、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当小的个体数目众多时,可以将它们聚集为较大整体,方便计量。此时再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可以联想到“双、箱、打、包、条等等”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当小的个体数目众多时,可以将它们聚集为较大整体,方便计量”的思想。这样由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景,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概念的导出有了集合的思想后,过渡到化学问题“猜一猜1g水中大约有多少水分子?”学生猜测1g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目应该有很多个,成千上万个吧!1g水到底有多少个水分子呢?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要以一个集体为单位来进行计算。此时教师顺势提出看来需要引入一个
6、新的物理量把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了。那么我们学过哪些物理量呢?学生回忆后,教师投影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指出其中“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用来联系微观粒子跟可称量的物质的。那1mol的物质到底含有多少个微粒呢?教师此时类比:生活中一打铅笔是12支,而科学上将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定义为1mol。然后给出相关数据: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3克,计算12g12C中含有多少个碳原子?学生计算出为6.021023,教师指出1mol任何粒子中所含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为NA,接着举出一些数字让学生感受NA的数值有多大,将6.021023个
7、一毛硬币排起来,可来回地球和太阳间400亿次之多。如果1kg谷子有4万粒,6.021023粒子谷子有1.5051019kg,地球上按60亿人计算,按人均每年消耗500kg,可供全世界人用500万年。学生听后感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巨大。此时教师强调指出用它来计量宏观物质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们不说1mol苹果。(三)巩固应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并不是白纸一张,而是带着原来的知识经验来学习的。学习的新知识如果同他们原有的旧知识经验相联系,则新知识最容易被同化,被理解和接受。因此,学生已对物质的量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引入学生熟悉的方程式C+O2=CO2物质CO2CO2从宏观质量角
8、度12克碳32克氧气44克二氧化碳从微观粒子角度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扩大6.021023倍6.021023个碳原子6.021023个氧分子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从物质的量角度1mol碳原子1mol氧分子1mol二氧化碳分子通过这个比较,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很清晰地表达出来。接着,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组猜猜看它是真还是假的正误判断题,意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总结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应用要点,熟悉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达到概念升华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丰富。猜猜看,它是对还是错?1、物质的量既表示一定物质的质量,又表示一定微粒的数量。2、1mol氧中一定含
9、有6.021023个O2分子。3、1molO2中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4、0.5molNH3中含有3.011023个NH3分子5、1.2041023H2中含有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在应用物质的量时,可能遇到的误区,如1摩尔氧表示氧原子还是氧分子得以纠正,更加深化了对物质的量的及摩尔的理解。同时也感受了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四)拓展提高此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下图,并交流探讨所填图的含义。经过交流探讨,学生对物质的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物质的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方式。例如,看到CO2这一化学式,就可以认识到:1molCO2含有1molC和
10、2molO。这时,我又进一步拓展升华,物质的量也为我们提供了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例如C+O2=CO2,我们可以认识到1molC和1molO2反应生成1molCO2,从而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量的应用。微粒数()氢原子氧原子()微粒数6.021023个水分子物质的量()H物质的量()O1molH2O(五)归纳小结这时,我提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2、物质的量是什么?3、物质的量如何应用?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完成了对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小结。整个过程,学生自己用脑子去想,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他们交流彼此的看法,相互解答困惑,在合作中讨论了完成了对物质的量的建构。(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2、单位:mol3、阿伏加德罗常数(NA)4、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关系五、教学反思: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发现中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学生最终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