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精品文档】第 6 页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90-01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其中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各种知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实施课堂教
2、学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好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分析共性,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相同的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情景中,我们通常会用不同的语言或名称去描述。例如“每份数”这一概念,在一般的题目中称它为每份数;在求平均数问题中称它为平均数;在归一问题中称它为单一量;在其它的行程问题、工作问题、购物问题中可以称为速度、工作效率、单价通过这样的类比和归纳,使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并揭示出了应用题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概括了同一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实例总结、归纳出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事物。例如让学生归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有:等分
3、除,就是已知总数与份数,求每份数;包含除,就是已知总数与每份数,求份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已知两个数,求倍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和这个数的几倍数,求这个数。通过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巩固概念的同时,也能得到及时的练习。通过这种思维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这样一个过程。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让学生根据实际,合理地提出问题或已知条件。例如:直接问学生“想要知道每支铅笔卖多少钱必须要有哪些条件呢?”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求铅笔的单价,必须要知道买铅笔的总价和铅笔的数量,用“总价数量”可以求
4、得铅笔的单价。这种思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使他们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合理地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设想出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例如:“修一条66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75米,余下的要3天修完。”根据这些条件,可让学生得到能够解决的问题如: 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 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平均每天多修百分之几? 原来平均每天比剩下的平均每天少修百分之几? 要修完这条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
5、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是少年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在小学阶段通常采用直观图、线段图、矩形图等,使算理变得更加清晰、直观,使学生容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联,突破固有的解题思路和思维定势,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是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商店里有水果81千克,苹果和梨的重量的比为54,求商店里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但是我们起码有四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1. 按比例分配法 苹果:8145(千克)梨:8136(千克) 2. “归一”法 549
6、8199(千克) 苹果:9545(千克)梨:9436(千克) 3.“倍比”法 先求出苹果的数量是梨的几倍:541 梨:81(11)36(千克) 苹果:36145(千克) 4.分数的思路 先求出梨的重量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45 苹果:81(1 )45(千克)梨:45 36(千克) 通过一题多解的发散训练,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并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既巩固了各种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也培养了学生分散性思维和创造力。 五、进行双向推理,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在解题时,思考的方向可以分为顺推和逆推两种方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双向推理,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中,只有让学生领悟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斯苗儿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孔企平、胡松林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