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精品文档】第 9 页十 概念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2. 心理发展:( 广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狭义 ) 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所发生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3.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4. 感知: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
2、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5.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知觉”。6.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7.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8. 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9.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0. 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1.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两种成分。1
3、2. 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3.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4. 意志行动: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15. 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16. 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17. 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18. 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比兴趣程度深一些。19. 能力:是指在活动中
4、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20. 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21. 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22. 自我意识:?二 简答题1. 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很熟悉、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三个侧面。意义: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按照心理学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 怎样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实质:人的心
5、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及作用? 影响因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因素;主观努力(心理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了重要的能动作用。 作用: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
6、发展的进程。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4. 注意有哪些品质?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注意规律? 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运用: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A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B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A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B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C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替使用,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保持集中 。5. 什么是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一个人对适宜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变化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不同感觉
7、间的相互作用;感受性因实践活动而发展提高;感觉补偿。6. 知觉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培养: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7. 记忆过程的环节?遗忘规律是什么?怎样有效的组织复习? 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遗忘。 遗忘规律: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适量的过度学习;不要同时复习两种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材料,以免产生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动员多
8、种感官参加复习活动。8.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解决问题的阶段? 因素:问题情境中材料的组织形式、思维定势(知觉特点)、知识经验。 阶段: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9. 思维的品质?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以了解学生和把握教材为前提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提问、比喻、对比、讨论等。(二)加强语言表达训练。(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自我监
9、控思维过程10. 想象的种类? 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如夏天傍晚时分,一个人看到天边的火烧云情不自禁产生的想象。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 (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A.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对于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具有重要意义。B.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10、程。创造想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创造需要与动机。表象的积累与储备。积极的思维活动。艰苦的劳动与灵感。C.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幻想分理想和空想。11. 情绪、情感的分类及其涵义? 情绪分类:A心境(心情):是指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B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C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分类:A道德感:道德感是指一个人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B美感:美感是指一个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C理智感:
11、理智感是指一个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12. 试对意志行动进行分析? 意志行动是指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分析:(一)采取决定阶段:是指确定行动的目的和选择行为方式、方法的阶段。1、目的的确定(做什么) 选择目的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目的的主观价值和轻重缓急;二是目的实现的可能性。意志坚强的人往往果断地选择那些价值大,并且实现可能性也大的事情;盲目选择或不去行动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2、方式方法的选择(怎样做) 在选择时应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3、动机斗争(为什么)动机斗争的基本形式:(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 (二
12、) 执行决定阶段:即实施决定、具体行动的阶段。 在执行决定时,意志的支配、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支配一个人采取积极行动达到目的(发动、维持功能);另一方面制止那些有碍达到目的的行动(抑制功能)。在实际生活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有所为是以有所不为为条件的,有所不为是为了有所为。此阶段是整个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因为:1、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才能达到目的;2、执行决定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马斯洛概括出不同水平的需要,依次排成梯级: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表明:1、作为
13、一种基本动力,需要推动着人在获得低一层级需要的满足之后继续寻求高一层级需要的满足,即低层级需要的满足是高层级需要产生的基础:“仓廉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道理。2、越是低层级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共有,且这类需要也较易获得满足。3、对高层级的需要来说,产生难,实现更难。14.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A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B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C利用反馈; D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E 竞赛。 15.能力的分类及类型差异?什么是智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分类:一般能力(智力)与特殊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液态能力与晶态能力;认知
14、能力与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智力:智力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五种能力。 培养:1、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思想;2、在教育态度上,做到一视同仁;3、在培养途径上,以实践为主;4、从能力与个性结构其他成分的关系来看,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从开发智力的时期看,要注重早期教育。16. 典型气质类型有?气质特点在实践中的意义? 1.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多变、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好与人交往,热情、有生气。) 2.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冲动,行为迅速而富有突发性,控制力差、易怒、急躁而难以自制。) 3.粘液质(安静、淡漠、沉稳、反
15、应缓慢、寡言少语、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不易转移,坚韧、执拗。) 4.抑郁质(观察细致、敏锐,反应高度敏感,情绪体验深刻,思虑较多,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 意义:1.气质特点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2.气质具有职业适应性,是选用人才的依据之一; 3.中小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 4. 气质差异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1)胆汁质学生的培养。胆汁质的学生坦率热情、开朗刚强、精力旺盛,反应灵敏,但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较差,并且急躁易怒。老师在对这个类型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其思想,又要避免激怒他们;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细致的事,引导他们向生气勃勃、勇敢顽强的品质方面发展;防止他们出现任
16、性粗暴、狂妄自大的消极品质。 (2)多血质学生的培养。多血质的学生活泼灵敏、思维敏捷、爱交际,但缺乏耐心和毅力。对于多血质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有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强、善于组织活动的优点,但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克服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华而不实的缺点,引导他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严于律己。 (3)黏液质学生的培养。黏液质的学生情绪稳定、沉着稳重、自我控制能力强,但行动缓慢、不灵活、固执。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有足够的热情,鼓励他们接受新事物、探索新问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引导他们主动与外界进行交往,避免他们向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刻板冷漠等不良品质的发展。 (4)抑郁质学
17、生的培养。抑郁质的学生情绪体验深刻,想象丰富,情感细腻,但不善交际、孤僻离群且较敏感。对抑郁质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可过于严厉且要讲究方式,要对他们多加关心与鼓励,及时表扬以培养其自信心。17.性格包括的方面?常见的性格分类有?试对性格的成因进行分析?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方面:? 性格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顺从型与独立型;内倾型与外倾型 成因:(一)生物因素的影响: 1.遗传 2.内分泌激素 3.外表特征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性格的关系 教育方式 儿童的性格特征民主型 独立、协作、亲切、社交活 动能力强,机灵、快乐
18、、大 胆 、主动、有创见溺爱型 骄傲、依赖、被动、顺从、 情绪不稳定专制型 固执、冷酷、残忍、消极、 怯懦、不诚实、缺乏自信心 另外,家庭结构,家庭地位也对孩子性格产生一定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1.学习过程的影响2.集体的作用3.教师的影响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五)自我教育的影响 三论述一感知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什么是思维(思考) 1、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思维的本质特征 A 概括性 概括性是指思维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能将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或者同类现象共同具有的联系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 B 间接性 间接性是
19、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而是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3、思维的意义 思维使人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的结果(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二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 感知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也是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与感知的关系 第三章相同点:同属认识过程不同点: 反映方式 反映对象 反映结果感知 : 直接 外部 感性认识思维 : 间接 概括 本质、规律 理性认识联系:思维以感知为基础,感知结果也有待通过思维上
20、升到理性认识。二、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第三章 1、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由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所构成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指对语言的使用过程,包括外部言语(听、说、读、写、看等)和内部言语(回忆、思考等),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的功能:(1) 符号功能 (2)概括功能 (3)记载功能 (4)交往功能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思维结果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语言中的词义就是概念,语法规则是思维逻辑规律的反映。区别: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思维是个体的心理现象;2、语言是用以标志客观事物的,而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3、不同民族的语
21、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而全人类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章 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则产生满意、高兴、愉快、感激等肯定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人的需要时,则产生伤心、害怕、忧郁、自卑、不满、愤怒等不愉快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即自我感受; 3、任何情绪都是由三种基本要素所构成: A 自我的主观体验 B 情绪的生理变化 C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体态表情。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情绪的产生较多地
22、和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则只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动物也有。2、情绪的产生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与深刻性。3、情绪外部表现明显,情感偏重于内心体验。 联系:1、情绪和情感都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2、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3、情绪往往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绪情感和认识的关系 认识活动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情绪的性质 1、情境性 2、感染性 3、两极性 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在快感度、紧张度、强度和激动水平上,情绪都表现为互相对立的两极。了解两极性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和管理个体的
23、情绪和情感。 情绪的功能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动机功能四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第六章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动机与活动1、动机引起和维持活动2、同一活动可能有不同动机;不同活动也可能有同一动机 3、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 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下降。这一研究结果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简单的课题,
24、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五 能力与知识 技能的关系是什么? 第七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A、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C、能力与活动密不可分。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一)区别1、本质不同2、发展速度不同3、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并不能表明一个人能力大小;反之,亦然。二)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深度和质量;2、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运用。六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第八章 主要在第九章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25、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动力特点: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内外倾向性等。2.气质具有很大的天赋性。气质是神经细胞活动的特点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自然表现。3.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变性。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A. 性格是指一个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B.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个性特征C 性格是极其复杂的 性格与气质(一)区别1. 性质不同: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2. 生理基础不同: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而性格
26、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后天所形成的各种条件反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气质形成在先,表现在先,且不易变化;性格形成在后,表现在后,它虽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比气质变化要快得多。 二)联系1.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胆汁质、多血质的人,易形成果断、勇敢的性格特征;粘液质的人,易形成坚韧、谨慎的性格特征;抑郁质的人,易形成细心、自制的性格特征。 同时,不同的气质可以给同一性格的人涂上不同的色彩。例如,同样是勤劳的性格,胆汁质的人在工作中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多血质的人是兴高采烈、充满热情;粘液质的人是从容不迫、踏实肯干;抑郁质的人是认真、不声不响地埋头工作。 2.性格可以掩盖和改变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