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沉降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沉降监测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专业沉降监测方案【精品文档】第 15 页XXXXXX项目工程深基坑开挖对XX轻轨车站的安全性专业预警监测方案XXXXXXX总公司XXXXXX项目工程深基坑开挖对XX轻轨车站的安全性专业预警监测方案总 经 理:项目负责:技术负责: 编 写:校 核:XXXXXXX总公司目录1、前言11.1目的与任务11.2 设计依据12、工程概况22.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22.2 气象与水文42.3 区域概况53.1监测等级及监测内容73.1.1监测等级73.1.2监测内容73.1.3监测年限及监测周期73.2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及监测精度83.2.1监测方法8
2、3.2.2监测仪器113.3监测精度113.4滑坡专业监测网设计113.4.1监测网点布设原则113.4.2监测点的选择及布设123.6监测数据整理及成果分析143.7监测数据整理及报告提交154险情预警预报161、前言1.1目的与任务目的:XXXXXX4#地块基坑施工过程中对附近已有的嘉州轻轨车站及轻轨3号线的影响和本项目基坑边坡监测,即通过对附近已有的嘉州轻轨车站及轻轨3号线和本项目基坑边坡的地面(含建筑物)变形监测,评定对附近已有的嘉州轻轨车站及轻轨3号线(及建筑物)的影响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对边坡结构、临近构筑物、道路及管线进行变形观测,以便对施工期间及竣工后进行更为全面的监测预警,达
3、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主要任务为:1、收集该地块已有地质资料并实地踏勘;2、分析已有地质基础资料,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监测预警设计,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批;3、根据审批后的监测预警方案进行监测网建设;4、按专业预警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5、分析监测数据,并按方案及相关文件要求提交监测报告,当遇险情时,及时提出预警。 1.2 设计依据专业监测预警设计编写主要依据及参考资料: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重庆市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
4、497-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图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8-9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2、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中渝国际都会项目分布在3#地块、4#地块和9#地块上,其中4#地块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新牌坊红锦大道西侧、长约370m,宽约215280m,总用地面积约150亩,地块周边依次紧邻红锦大道、嘉州路东侧、金龙路北侧, 9#地块位于4#地块北侧一带,3#地块位于红锦大道东侧一带。在3#地块和4#地块之间为已经投入使用的轻轨三号线嘉
5、州站及区间遂洞,附平面位置关系详图。本次要实施的项目是4#地块,该地块拟建构筑物为多层商业及高层住宅建筑,靠近地铁沿线的为商业部分,基础顶面最不利荷载(设计估算值)柱为19500kN,墙为2200kN/m,柱下采用独立柱基础,墙下采用条形基础。按最不利基础考虑,基础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为1.2m,基底标高262.65m,而遂洞、站台区基底标高约为 268m,遂洞基底在本工程基底标高以上,且水平距离24.6m。该基坑边坡原始地形已经破坏,目前基坑四侧正在开挖,基坑四周形成高度不等的岩土质人工边坡。根据原始地形进行分析,该段边坡原始地形属红层浅丘地貌区,自东向北发育有一冲沟,沟底较宽缓。现目前边坡东
6、侧、南侧、西侧开挖基岩出露。场地中部正在开挖整坪,四周形成高10.00m左右的岩土质人工开挖边坡,地形坡角3050不等。场地最高点为高程290.06m,位于场地中部东侧一带,最低点高程为284.66,位于场地边坡内侧一带,相对高差约10.00m。四侧外围地形较平坦,均为市政道路,交通较为方便。2.2 气象与水文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立交南侧,监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重庆市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8.17C,极端最低气温-1.5C(1977年1月29日),最高气温42.2C(2006年8月26日)。监测区
7、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mm,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最大年降雨量为1600mm,最小年降雨量为823mm,最大日平均降雨量为127mm。拟建边坡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场地的土层及强风化基岩中,人工填土层结构松散,孔隙较多,透水性较好,排泄条件好,含水微弱;粉质粘土层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侏罗系中统的基岩裂隙中,因场地基岩主要为砂、泥岩互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裂隙较发育不发育,为含水弱。该边坡范围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的补给。目前场地
8、中间正在开挖,中间低四周较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未见地下水出露。据地面调查,场地及周边也未见泉水出露。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区域内无地表径流。2.3 区域概况该边坡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26510。场区无断层通过。据场地基岩露头调查,岩层中主要发育2组裂隙:35771,裂面微曲,较平,局部呈张开状, 12mm,裂隙间距1.53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可见发育长度38m。7273,裂面微曲,面上可见铁锰质浸染,张开,裂隙间距0.51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发育长度10m左右。据2012年10月物探波速测试资料,场地强风化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181-2355m/s,中风化泥岩层声
9、波速度为2619-2907m/s;强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3000-3115m/s,中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3518-3820m/s。场地中风化岩体完整系数为0.57-0.62,其岩体较完整。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露,边坡内的地层岩性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人工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粒径一般为 0.125cm,含量20-80%。为人工抛填,填筑年限3年以上。据钻探揭露人工填土东侧厚度为0.60m9.10m,南侧厚度为0.401.90m,西侧厚度为0.003.50m,北侧厚度为1.10)17.90m,该层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粉质粘
10、土为灰褐色,呈可塑状,干强度、韧性中等,刀切面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勘察揭露厚度为东侧为0.30m8.30m,该层主要分布于原始沟谷一带。拟建场区原始地形处于浅丘斜坡沟谷地带,据钻探揭露,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30m17.90m(,基岩顶面高程270.16289.07m,基岩面整体起伏不大,但在局部地段原始沟谷一带基岩面起伏较大,基岩面倾角一般在5-10 ,局部达25。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发育厚度0.503.60m。3.专业预警监测设计3.1监测等级及监测内容3.1.1监测等级根据该边坡规模、威胁对象及破坏后损失程度、变形敏感程度、建筑变形测量
11、规程(JGJ/T8-97)相关技术要求,将本边坡专业监测预警监测等级如下:基准网按平面二级精度执行,监测网平面位移按三级精度,沉降监测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深部位移按相应仪器精度要求执行。3.1.2监测内容根据专业监测相关技术要求及本边坡专业监测等级,综合考虑本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论以及结合该区域地形地貌、房屋及道路分布情况、通视条件等,确定该滑坡的主要监测内容为地表位移监测(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下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水平净空收敛监测断面、深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桩后和嵌固端前土压力监测、锚杆应力监测、锚索拉力监测、爆破振动监测,并辅以现场巡视检查监测。3.1.3监测年限及监测
12、周期本边坡专业监测年限为2个水文年施工期间、竣工后监测,参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中6.2.4.3条规定,并综合考虑本边坡受开挖前、后的影响程度,确定本滑坡监测周期如下:基准网复测:在竣工后复测一次,共计1次;日常监测:第12个月每周观测一次,第36个月每半月观测一次,第712个月每月观测一次,第1324个月每2月观测一次,总共监测29次;当被监测之对象出现变形加剧超出允许范围时,须和业主、监理协商,加密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缩短监测周期。3.2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及监测精度3.2.1监测方法1、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平位移监测)大地变形监测是边坡监测
13、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大地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两方面,考虑到本边坡规模较大,测量通视条件较差,本边坡水平位移测量方法采用精密全站仪、水准仪、铟钢尺进行(坐标系统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水平角采用全圆方向法观测6测回,垂直角和距离观测2测回。气象元素在测站上测定,并会同全站仪加、乘常数一起置入仪器,由仪器自动改正。当遇测量条件较差(温度、视线等)时,相应增加测回数,减小测量误差。垂直位移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监测网建设及基准网复测平面精度按二级执行,日常监测按三级精度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精度要求。水平位移观测点的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测量的各项限
14、值、限差按下表执行。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表3-1仪器类别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DJ268138垂直角测量的各项限差() 表3-2仪器类别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指标差互差同一方向垂直角各测回较差DJ2355光电测距各项较差的限值(mm) 表3-3仪器类别一测回读数较差单程测回间较差气象数据最小数温度()气压(mm/Hg)II级340.20.5边角网测量的技术要求如下:三角形角度闭合差 8.6边角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4.2mm平均边长 500m测边中误差 2mm测角中误差 2.5最弱边精度 1:500002、水平净空收敛监测断面水平净空收敛监测是监测隧
15、道变形的重要方法,用于了解施工过程中对轻轨三号线嘉州站及区间遂洞中的影响及整体变化,本次监测采用水平收敛仪在轻轨三号线嘉州站内进行。3、锚索拉力监测在锚索上安装锚索计,留出导线,采用频率接收仪监测。4、爆破振动监测主要监测爆破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速度,分析施工参数与地面振动效应的关系,以及对轻轨3好线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实时向委托单位通报监测结果,并对改进施工工艺与参数提出合理建议,指导信息化施工,最终目的是将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效应控制在地面设施允许的安全指标内。5、深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拟在XXXXXX4#地块深基坑坡顶布置17个边坡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同点)。边坡水平
16、位移监测点布置原则:间距1520米,布置在边坡长边中点、端点,及边坡转角处。6、桩后和嵌固端前土压力监测拟对锚拉桩选择7个断面进行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盒埋于桩后、嵌固端上部距嵌固端1.5米、3.5米(即每断面2个土压力盒,共14个土压力盒)。3.2.2监测仪器表3-6监测仪器主要技术指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观测方式精度量程大地变形监测拓普康全站仪定期观测水平净空收敛仪土压仪计锚索拉力监测锚索计爆破振动监测爆破自动化监测仪3.3监测精度 根据该边坡规模、测量条件、仪器精度、操作误差及边坡变形敏感程度,确定本次大地水平位移误差不超过5mm,垂直误差不超过4mm。3.4滑坡专业监测网设计3.4.1监测网点
17、布设原则根据该边坡的形体特征、变形特征和赋存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布设。监测网由监测线(剖面)和监测点组成,要求能形成点、线、面、体的三维立体监测网,能监测该主体的主要变形方位、变形量、变形速度、变形发展趋势;监测该主体宏观变形形迹、监测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能及时提供预警预报所需的主要监测数据。监测网点布设要少而精,力争以尽量少的监测点来达到监测预报的需求。3.4.2监测点的选择及布设一、监测点布设原则(1)高边坡监测点应布设在监测剖面上边坡变形破坏的重点部位,力求以该点代表某段主要块体的变形特征,应根据边坡坡的地貌要素进行布设。间距约20米(2)监测点可尽量构成地表地下连体同步监测的立体监
18、测点,滑坡地下深部用钻孔倾斜仪监测,地表变形用精密全站仪监测,要进行深部变形与地表变形相关分析,为预警预报判断提供全面的监测数据。(3)每个监测点应有自己独立的监测功能和预报功能,应充分发挥每个监测点的功效。这就要求选点时应慎重,有的放矢,布设时应事先进行该点的功能分析及多点组合分析,力求达到最好的监测效果。(4)位于不动体的大地位移监测基准点选点时要慎重,要尽量避免因地质判断失误选在崩滑体或其他斜坡变形体上,同时应避开临空小陡崖和被深大裂隙切割的岩块,以消除卸荷变形和局部变形的影响。二、监测点布设根据以上所述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对该滑坡中大地位移监测基准点、观测点、深部位移监测孔和地表裂缝监测
19、点布置如下:1)大地位移监测基准点大地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于影响区域外稳固、地形高、通视条件好(本身的通视条件和相对于监测剖面、监测点的通视条件均较好)、不易破坏的地方。拟布设3个基准点(JD1JD3),构成边角基准网。在基准网建设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合理调整基准点位置,必要时可增设部分工作基点。基准点标志采用带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于变形影响区域外的基岩稳固处,拟布设4点(BM1-BM4),按2等水准点埋设。2)大地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根据监测点布设原则及要求,本边坡体共布设大地位移监测点共13个,作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共用点,分别布置在该边坡上部,并以
20、(JC1JC13)冠名,各监测点与监测点、基准点与监测点距离均满足滑坡专业监测要求。3)地下水平位移监测根据监测点布设原则及要求,嘉州轻轨车站及轻轨3号线内部,分别布置16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并以(DX1DX16冠名,各监测点与监测点、基准点与监测点距离均满足滑坡专业监测要求。4)锚索拉力在BP1边坡锚拉桩预计布置6套锚索应力计,布置原则是布设在锚桩应力较大部位。并以(MP1MP6冠名。5)爆破振动监测布置4个监测点,爆破振动测试布点原则:点位相对安全,且便于测试的位置,布置在轻轨线和基坑之间,并以(BP1BP4)冠名。6)水平净空收敛监测断面在轻轨三号线隧道内布设水平净空收敛监测断面8条, 并
21、以(S1S8)冠名。7)深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在XXXXXX4#地块深基坑坡顶布置17点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边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原则:间距1520米,布置在边坡长边中点、端点,及边坡转角处。并以(L1L17)冠名。,各监测点及监测孔位置见平面图3.5监测设备及人员组织监测设备:日本拓普康全站仪一台(套)、日本索佳电子水准仪1台(套)爆破振动仪1台(套)、锚杆、锚索应力计1台、钢尺一副,数码相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台式电脑2台。人员组织:大地位移监测3人,水平净空收敛监测3人,沉降监测组3人,爆破振动监测1人,宏观地质巡查员1人,资料审核组:1人(高级工程师),负责资料及最后报告的审核后勤
22、协调组:1人,负责人员设备协调,资料递送,作好后勤服务。共计13人。3.6监测数据整理及成果分析一个期次的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监测成果预处理,编制各类数据成果表、曲线图,综合分析监测成果(分析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区域、变形阶段、变形趋势、预警和预报等),掌握边坡的变形动态,编写监测报告。在对观测数据整理后,对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相对变形量,用于判别各监测点在开始实施监测至本次监测期间的总体变形情况和本次与上次监测期间的变形情况,从而掌握监测标的总体变形
23、趋势及局部变形情况。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通过对每次监测成果资料的整理及分析,判定该边坡总体变形趋势及变形时间,同时为下一期工作重点安排提供参考依据。本监测工作要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技术顾问单位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要以文字和数据通报监测情况,以便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技术顾问单位对本监测工作做出相应指示。3.7监测数据整理及报告提交整个监测系统建立施测完毕、零周期完工后,将成果资料整理交建设单位存档,提一份书面报告。工程竣工后按月、按年向建设单位分别提交监测月报(期报)和年报。变形出现异常或险情时,提交监测预警专报。提交报告的资料构成包含如下:(1)监测网建设竣工资料(2)各种监测成果统计表、曲线
24、图;(3)测量成果平差资料(水平位移、垂直位移);(4)位移矢量图;(5)基准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6)综合监测分析报告;(7)仪器检查资料;4险情预警预报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监测预警值。建筑物的监控预警值可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确定,本工程暂定基坑坡顶累计变形的控制标准为20mm或位移变化速率2mm/d,隧道拱顶下沉和轻轨线地面下沉累计变形的控制标准为10mm或位移变化速率1mm/d。当基坑边坡监测过程出现下述情况时,应立即报警:1、监测数据达报警值或连续3天超过报警值的60%;2、变形、应力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地表出现裂缝并突然增多、加宽;3、支护结构出现过
25、大变形、断裂、松弛或拔出迹象;4、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5、根据工程经验,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5质量保证体系监测前将监测大纲报委托单位审查;设立专业监测组,专人、专用仪器按通过审查的方案现场监测和整理资料,实行监测复核制度;与委托方、监理、施工单位一起加强对监测基准点、观测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破坏,保证监测成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监测过程中,运用我中心多年来在危岩、滑坡、边坡、基坑及房屋等监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以我单位ISO9001:2000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质量体系第三层次文件为指南,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监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按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质量达到国家规范优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