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监管1.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金融监管1【精品文档】第 11 页第一章:1、金融业从自由发展走向管制,最初是对货币发行的限制,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管制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市场万能论的神话,立足于市场不完全、主张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将金融管制引入经济政策操作实践。2、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趋势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8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和动荡,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发展面对金融恐慌、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
2、的严重经济倒退,强烈呼唤着金融监管的回归。3、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深化发展;二是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之间合作的加强。具体表现为:从最初对金融监管管辖权的协议发展为主,发展到不断加强对监管管辖权的国际协调,特别是信用风险的监管;从侧重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从倾向于寻找和推荐国际趋同的监管标准,转向注重确立和推行国际认同的最低标准;从强调外部比率类管制,转向同时注重银行内部加强自律;从传统监管哲学下监管是矫正市场失灵,转向监管制度能够激励被监管者主动承担责任。1、简述影响金融监管变迁的主要动因2、金融监管的严格时期采用的主要措施3、什么原因导致各国逐步放松金融管
3、制4、简述金融监管变化的内在逻辑1、(1)一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决定了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一定的金融监管体制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特定的经济制度框架下形成的不同的金融分配偏好和产权格局会直接决定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空间范围。 (3)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导致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加剧,监管的低效率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2、(1)注重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边界进行限制,处于分业监管的阶段,金融业的立法加强。 (2)注重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并依法实施监管。 (3)货币政策手段逐步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在
4、调节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对银行合并、持股等经营活动和市场利率进行严格管制,降低系统性风险。3、(1)20世纪70年代,困扰西方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复兴,金融自由化理论随之发展,对金融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一体化、贸易国际化、金融自由化趋势日渐明显,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手段层出不穷,金融业务品种不断交叉,金融风险成倍放大,原有的金融管制制约了金融成长,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金融监管进入了放松监管并注重效率的时期。4、 金融监管变化是
5、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金融监管制度需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和金融监管制度结构,制度非均衡性产生了制度创新的需求。金融监管变迁即制度由均衡非均衡均衡逐步发展、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理念日益先进,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并运行有序。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放松监管再监管是金融业发展进步的一个辨证规律。1、金融监管目标经历了历史演变发展,各国具体规定有差异,基本定位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保护存款人利益。金融监管原则是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基础,确定的金融监管若干基本准则,并应用到监管工作之中。金融监管
6、工具遵循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充分运用经济工具、行政工具与法律工具等。2、金融监管包含了金融监管当局监管、金融机构自律、中介机构外部评估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上述途径以监管当局的监管为基本点,互相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两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根据监管当局与被监管对象的不同与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在某些情况下,非现场检查是现场检查的反馈。3、金融监管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之中,某些方面存在不适应,需要进行修正,这种修正的基本原因包括:国际因素与国内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系统修正主要包括:金融监管原则;金融监管理念;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监管方法等。1简述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
7、? 2金融监管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3金融监管工具包括哪些?4中介机构协助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作 用如何体现?5简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关系? 6简述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1、大致可分为如下4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通常是中央银行身兼金融监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稳定的货币供给,防止银行发生挤兑。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使各国逐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目标,致力于维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稳定,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年代严格的金融监管实现了金融稳定,但是也压抑了金融机构发展和导致金融效率下降,使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目标,提高金融效率的问题得到
8、重视。21世纪金融监管目标注重金融体系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平衡。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金融监管目标是在原有目标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逐步完善。2、 (1)依法监管原则。金融监管必须依据金融法规,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和一贯性。金融监管工作者自身遵守各种法规。 (2)公平公正原则。金融机构必须在统一标准下按照统一、公正和公平的监管标准实施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 (3)适度竞争原则。金融监管要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改革措施,调节金融监督管理力度,既防止监管过头,又防止监管不到位。 (4)综合监督原则。金融监管工具是经济工具、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的综合运用,实现有效监管。金融监管的方法或工具要综合运用,日
9、常监管与重点监管、事前督导与事后监察合理运用;金融监管要科学化、系统化和最优化,确保金融监管的高效。 (5)有机统一原则。一方面,宏观金融监管与微观金融监管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监管逐步合作,国内金融监管政策、法规和措施要与国际接轨。3、(1)金融监管的法律工具。金融监管部门的法律工具,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在共同准则的前提下体现公平竞争。金融法律工具的约束力体现在两方面:对金融监管部门本身具有约束力;对各金融机构具有约束力。 (2)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当某种经营活动对经营有利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时,经营者的积极性被调动,
10、会投入较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3)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是由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文件、临时通知等命令形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在文件有效期内无条件执行的管理方式。行政工具具有强制性特征,一旦发布被监管部门必须照章行事。4、能够对金融机构起监管作用的中介机构包括: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外部评级机构等。(1)信息鉴证。以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开业管理为例,许多国家银行法律都规定,开业申请人须向金融监管机构提供由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有关开业的各种信息和真实性报告。(2)法定审计。各国公司法普遍规定,公司年度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事务所的稽核,金融机构也不例
11、外。许多国家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要向金融监管机构递交近期经过审计事务所的年终财务报表,凭以检查。(3)监管审计。审计事务所对金融机构进行的以金融监管需要的检查,称为监管审计。各国金融法都有规定,金融监管机构有权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由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出具的报告。审计监管范围、内容和频率都由金融监管机构决定,一般会征求被稽核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的意见。5、非现场监管是监管机构通过收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运用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情况等,对其稳健经营情况进行的评价。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和连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状况
12、,为现场检查监管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监管更有针对性。 非现场检查监管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现场检查通常间隔时间较长,在现场检查的间隔时间里,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利用非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跟踪,对危险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发现问题恶化,可相机采取措施。通过对金融机构各种报表、报告的综合分析和整理,对整个金融业进行评价,为制订金融政策提供依据。6、 传统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是 “猫鼠”关系,在现代环境下的金融监管逐步向 “脑与四肢”的协同关系转变。巴塞尔补充协议已迈出了可喜的步法,承认金融机构可应用各自的模型对交易项目风险进行衡量。监管机构不要力
13、图用一套“普遍适用”的指标通用,而应提高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鼓励自我管理,监管机构认同风险监控模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减少因严格的资本标准造成的经营扭曲,也有助于促进风险管理。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而言,构建激励机制需要监管机构加强道德风险的控制,需要相应的约束和预警措施配合监管机构。除了对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方法进行测试并提出建议之外,还应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不断收紧对其业务的约束。同时,应尽可能按市值或现值法而非历史成本法来计算。对银行的稽核与检查应持续进行,减少银行因欺诈和管理不当承受损失。1、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散见于金融问题的争论,表现在两个方面:货币
14、发行的管理与“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建立,对于金融领域其他问题很少论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金融监管理论。实行金融监管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研究命题。具体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和金融脆弱监管理论。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严格、广泛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注解,也存在研究的独立性不强的色彩。2、20世纪7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经济呈现出层次化的发展特征,相应地,金融监管的研究开始由“危机防范”轨道转移至“运作效率”轨道,金融监管主要理论有:集团利益理论、金融监管失灵理论和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研究视角与思路更加战略化,尤其是管制辩证法理论,突破了研究的常规范式,使金融监管理论更具动态
15、性与发展性。3、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监管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更加注重金融监管的实践性研究。金融监管理念与方法成为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理论包括:功能监管理论、激励监管理论、资本监管理论、市场纪律监管理论。4、 整个金融监管的研究日益深入,带给如下启示:金融监管理论脱胎于经济干预理论,但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愈加明显的独立性与超前性;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具有阶段性与多变性特征,其与特定时期的经济金融发展需求息息相关;金融监管理论的可操作性成为今后理论研究的要求。5、 金融发展趋使金融监管呈现出的趋势: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将更加重视从金融体系自身入手,从内部约束着力;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宗由“
16、金融危机预防”转向全面“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内容将进一步拓展至两个领域:世界范围内的联合与协调监管,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选择。1、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的主要内容。2、简述集团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述俘获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4、简述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规律。5、试论金融监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指出管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应,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基于负外部性效应,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 ;公共产品监管理论 ;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 ;自然垄断监管理论 。 (2)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17、。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引发金融风险、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政府干预与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内在脆弱性,实现金融的稳定发展。银行挤提理论(D-D模型)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遭遇挤提的根本原因,主张重点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使信息更加透明对称。2、(1)政府掠夺理论。指出,任何管制和监管都由政府推行,政府和政治家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社会利益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效用,与社会利益存在很大差异。此外,政府之所以对金融业进行管制,直接的目标非“公共利益”和“金融脆弱”理论所宣称的控制市场失灵、物价水平和投资水平,也不完全是为保护存款者利益、防止金融风险、金融体系健康和资
18、源效率配置,而是自身收益(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2)特殊利益论 。政府是一个抽象概念,由许多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还认为,金融监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形成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监管的需求者,政府中的政治决策机构是金融监管和制度的供给者。 (3)集团利益理论主要站在政治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了金融监管,认为金融监管是为了满足各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3、 监管俘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建立管制起初,管制机构能独立运用权力公平管制,但在被管制者与管制者的长期共存中,管制机构逐渐被管制对象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所俘虏,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为少数利益集团谋求超额利润,使真正的守法
19、者损失利益,结果使被监管行业的更加不公平,降低了整体效率。消除由于监管造成的不公平和低效率,必须适度放松监管权利,才能提高整个行业和社会效率。 Posner (1975)对监管俘获理论提出些许置疑:(1)该理论并未与公共利益理论的某些解释划清界线;此外,所描述的管制过程可能更像是被管制者与管制机构之间的谈判,而不是谁俘获谁。 (2)“被管制者是惟一可以影响管制机构利益集团”的说法缺乏必要依据。 (3)“一个行业只能俘获现有机构,而不能设法创造一家监管机构以促进自己的利益”的观点存在纰漏。4、 (1)金融监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愈加独立。由于金融活动较之经济活动的日渐独立,使得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视线
20、,必然从经济体系的“普遍属性”转向金融体系自身的“内在特点”。 (2)金融监管理论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需求息息相关。金融监管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灵活调整金融监管的幅度与力度。 (3)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遵循着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路径。 金融监管理论的实践性明显增强,金融监管的可操作性成为理论研究的要求。5、(1)金融监管理论研究将重视从金融体系内部约束着力。注重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内部的激励相容方面,探索金融机构自觉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2)金融监管理论将由金融危机预防转向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全球化发展使得金融风险的传递渠道更加广泛,破坏力度日趋多样复杂。即使风险积累
21、尚未达到危机爆发程度也同样扰乱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发展。为此,金融安全维护已取代金融危机预防,成为全球化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任务。 (3)金融监管理论将拓展协调监管与国际合作。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在便利世界金融供给的同时,也给监管当局带来更大困难。国家独自的金融监管已无法有效抵御全球金融风险传递,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势在必行。1、 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监管体制的兴起、分业监管的提出与推行、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转变、统一监管的广泛发展。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化特点包括:历史事件的发生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实践基础;政府经济指导思想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理论基础
22、;金融经营体制的变化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客观要求。金融监管体制演化规律包括: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遵循着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动态博弈不断发展;监管体制总是围绕着安全与效率两大目标演进。2、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由一家金融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多数国家采用这种体制。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和双线多头式监管体制。“单线”与“双线”是相对的,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双线”监管体制的地方政府有监管权,“单线”则没有。“多头”种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央集权制政治结构的产物。3、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在一国内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的机构。“单线多头”监管体制是追求各种
23、力量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结果。而“双线多头”监管体制的形成原因要相对复杂,代表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4、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是在经济合作区域内,由统一机构负责对区域内的所有成员国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监管的体制。多国之间的合作性是这种监管体制的最大特点。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适用于区域集中特征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是区域金融合作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模式存在的首要条件是成员国密切合作,没有利益冲突。在合作过程中,一国的金融管理政策可能会失去独立性。5、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集权监管成为金融监管体制的主导方向;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业经营模式匹配度不断提高;机构监管逐渐向功能监管过渡。6
24、、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合理性:符合金融业经营模式与监管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符合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的成本收益原则;符合环境因素及监管目标方面的变迁规律。但是,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需要针对国内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为实施集中监管体制奠定基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1简述金融监管体制历史变迁过程的演变规律。2比较三种监管体制的异同。3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新趋势和新变化。4美国“伞式”功能监管的特点。5论述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的合理性及面临的挑战。1、(1)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进程。金融监管体制演进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监督发展阶段的分业监管发达阶段的统一监管,从
25、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轨迹。 (2) 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反映出动态博弈的过程。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是一种动态博弈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内在推动力,决定了金融监管制度的内容、方式、手段等变革。 (3)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围绕安全与效率的行程。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兴起,监管当局注意到由于管制过度引起的效率损失,提倡效率优先的金融监管。2、(1)集权型金融监管体制由一家金融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多数国家采用这种体制。 (2)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在一国内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的机构。“单线多头”监管体制是追求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结果。而“双线多头
26、”监管体制的形成原因要相对复杂,代表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 (3)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是在经济合作区域内,由统一机构负责对区域内的所有成员国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监管的体制。多国之间的合作性是这种监管体制的最大特点。该体制适用于区域集中特征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需要成员国密切合作,没有利益冲突。在合作过程中,一国的金融管理政策可能会失去独立性。3、(1)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机构模式匹配度不断提高。近些年,金融业经营模式与金融监管体制之间出现了联动效应,监管当局越来越注重经营模式与监管体制的匹配程度。 (2)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成为大势所趋。机构监管是一种按照不同金融机构设立监管主体的监管制度。相对于
27、机构监管,功能监管有利于把不同的金融机构置于一个监管机构的监管框架中,不拘金融创新采取的形式。 (3)集权型监管体制成为金融监管体制的主流方向。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一些国家开始注重统一监管标准。4、(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指定为主监管人,执行对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规定按业务种类确定具体监管人,是监管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唯一联邦机构。 (2)除OCC以外,各州政府均设立了银行监管机构,形成了联邦和州政府的双线监管体制 。 (3)在“伞式”监管模型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类分支机构和非银行类分支机构人分别保持原有的监管模式,前者仍由银行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后者中的证券部分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保险部分由州保险监督署(SIC)监管。SEC和SIC被统称为功能监管者。 (4)目前美国的“伞式”监管仍是一种分业监管的模式。5、评价:(1)金融经营模式与监管体制基本匹配。(2)金融环境与金融监管目标基本适应。(3)金融监管效率与金融安全稳定基本适应。 面临的挑战:(1)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挑战。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趋势要求我国金融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分业管理被打破只是时间上的问题。(2)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经营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挑战。(3)分业监管体制的效率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