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例题.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40302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例题.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例题【精品文档】第 34 页一、声 现 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

2、及其它应用。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

3、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5噪声的控制方法。【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

4、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

5、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

6、小的多。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 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二、物态变化【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知识结构】温度1

7、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2汽化和液化:(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3升华和凝华【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

8、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蒸 发沸 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 同 点【对应训练】图1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

9、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5. 探究 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猜想: 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 相

10、等。步骤:1.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水冰预想的情况比较的方法验证的结果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 液体的种类。(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

11、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B.或D)。(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图1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三、光的反射【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呈现形式】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

12、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知识结构】一、光的产生: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方法提示】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13、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

14、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1)类型:已知物和镜画像;已知像和镜画物;已知物和像画镜(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3)具体作法: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图4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

15、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对应训练】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太阳、月亮 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 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

16、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图2图1图3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

17、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四、光的折射【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光的折射现象;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呈现形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知识结构】一、日常生活中

18、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二、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三、应用1凸透镜:(1)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特点2光学仪器:(1)照相机;(2)幻灯机;(3)放大镜。3凹透镜:(1)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3)近视眼的矫正。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

19、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同侧或异侧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侧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幻灯机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图4【对应训练】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折射角为_.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3. 请你对下列光学仪器归类:a近视眼镜;b老花眼镜 c防盗门上的“猫眼”;d照相机

20、镜头。(1)类: ;(2)类 。4. 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 ,使胶片离镜片 些。完成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5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像。6投影仪是利用 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7.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 处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

21、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 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变化,但像更暗些9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会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那么物体在凸透镜中成虚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去探究。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结论?透镜的焦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到透镜的距离像的正倒透镜的焦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到透镜的距离像的正倒142047倒立162080倒立143026倒立163034倒立144022倒立164027倒立146018倒立166022倒立11小明想替

22、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同学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一副样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明提出一个既不伤害眼镜镜片,又能最简便最快的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五、测量的初步知识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2体积的单位换算及测量;3误差和错误;4长度的测量方法。【知识结构】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其它单位km、dm、cm、mm、m、nm2长度的测量工具:基本工具:刻度尺;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3刻度尺正确使用: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会放:尺要放正,

23、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3)其它单位:dm3、cm3、mm3、L、mL。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3量筒的正确使用: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液面齐平三、测量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3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图1【对应训练】1单位换算:8.5m cm; 36000nm km 15cm3 m3。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 的

24、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图2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图3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 cm3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

25、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7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六、物质的物理属性【考点聚焦】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

26、平和量筒测体积。【知识结构】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2)调节横梁平衡。(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2密度的公式:m/V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m/V来

27、测定。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 五、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提示】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1;(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2;(4)算出金属块体积V金V2V1,则金m金/(V2V1);(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物m物/ V物,求出物,再与该物质密度比较,若物,则为空心,若物,

28、为实心。(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 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对应训练】17.9103kg/m3= g/cm3; 1L= mL; 1mg= kg;2铝锅的质量540g,铝盆的质量是270g,铝块的质量是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c b a 图2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图2所示的高度,查表可知,a是 ;b是 ;c 是 。4甲

29、、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倍,乙的体积是甲的体积3/5,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将乙物体截去2/3,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情况有(1) ;(2) ;(3) 。6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2,若用它们分别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可能是 A5:2 3:5 B4:1; 8:3 C2:1 3:2 D4:3 1:27如图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丙乙甲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无法判断 8用天平测出

30、质量100g的水,步骤有:a使天平的衡梁平衡;b往可盘加入,100g的砝码;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d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100g的水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ccbc9质量为60g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则该液体可能是 水煤油酒精硫酸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大 。11一架天平的砝码盒中各砝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4所示,砝码100g50g20g10g5g个数 1

31、1 2 1 1图4(1)当他准备向右盘加砝码时,首先脑子时应想的问题是 。(2)他在右盘加20g,10g,5g,砝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如图5所示图5 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 A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在天平右盘加砝码 D从天平右盘取出5g砝码并移动游码 该物体的质量 A可能大于35g B在30g与35g之间C可能小于30g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该天平的分度值是 g。测量范围是 。12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厂的收购员,在选马铃薯时,需要测出马铃薯的密度,因为淀粉加工厂是根据马铃薯的密度来确定收购价格,小宇用所学

32、过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根据下表确定其含淀粉的百分率和收购价:马铃薯的密度(g/cm3)1.081.101.121.141.15所含淀粉百分率141822.5 26.5 29收购价(元kg) 0.40 0.44 0.50 0.60 0.80(1)若手边有:天平;细线;水;量筒;尺;小刀;干净的马铃薯。请你帮小宇同学选择其中部分器材,设计出一种测密度的方法。选用器材; 实验量,所需要测量的量;根据测出的物理量,写出马铃薯密度的表达式:。(2)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13一块长m,宽0.5m,厚0.2m的金属块,质量为1.78106g ,求此金属块的密度?并说出它是哪种金属?若将它截去一半,剩

33、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试用密度公式证明。 七、力【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5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结构】一、力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单位:牛顿(N

34、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测量工具:(1)构造;(2)使用方法。6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二、重力:(1)定义;(2)施力物体(地球);(3)大小Gmg;(4)方向竖直向下;(5)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对应训练】1指出下列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

35、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 ,还应当观察 和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 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5.用100N的力作用于A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3所示各图中正确的应是 图36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36、变为 ;(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为 ;(3)铅球以某个速度砸向地面,最后处于静止,这是因为 ;求落地时,地面被砸了一个凹陷的坑,这是因为 。7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下面的经验吗?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的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 对船的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 对岸有力的作用,那么, 对 也有力的作用,船因此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 对 有力的作用;同时, 对 也有力的作用,如果 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就跳起来了。(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大石

37、块纹丝未动,而小高的脚向后滑。小高向后滑的原因是 。 8. 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9. 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的几个知识。实验一: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的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推力,就会向右运动。当推力的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的快慢也会有所改变。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如图4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车也在向左车靠拢。若将任一车上的磁铁两极位置对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实验三:

38、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 请你:(1)找到相同的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的实验。(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图5图410请你找一块塑料平板,将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让一辆玩具小车(无线遥控或上发条的小车均可)的车轮转动,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5所示。请你预测一下:小车会向前运动吗?平板会运动吗?如果会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说出你所预测的理由,然后用实验来检验。八、浮 力【考点聚焦】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呈现形式】本部分

39、的考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计算和实验题型出现,其中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应用可以用实验题型出现。在计算题中,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常常紧密联系,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主要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结构】浮力的基本概念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因此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从而使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两个作用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1)当F浮G时,上浮,最终结果漂浮。(2)当F浮G时,下沉,最终结果沉底。(3)当F浮G时,悬浮,即物体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液gV排4浮力的应用应用浮力的关键是调节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若保持浮力不变而减小自身重力,或保持重力不变而增大排水体积。(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