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热病人的护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热病人的护理【精品文档】第 3 页高热患者的护理 王园园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超过41称为过高热,高热超过1-2周,尚未查明原因者称不明热。一、发热的临床分期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常伴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br
2、tlcell()sis)等所致的发热。 2.高热期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 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二、热型(一)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温度变动范围在1以内,可持续数日或数周,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二)弛张热多为高热,体温高低不等,发热时可达39以上,昼夜变动范围大于1,有时体温可降至38以下,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常见于化脓性疾病、败血症、严重肺
3、结核、川畸病、晚期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三)不规则热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亦可见于药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扰。(四)波浪热体温逐渐升高,数日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温度,经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发作,体温曲线呈波浪型,见于布氏杆菌病。(五)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
4、疾,急性肾盂肾炎等。三、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处于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应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记录,或按病情需要随时监测。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证每日摄水量达2500ml-3000ml,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并保持大便通畅。3、体温高于39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等,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冷湿敷法,是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大腿根
5、、腋下、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用冷生理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或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4、通过物理降温仍不能使患者体温下降者,应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柴胡、安痛定肌内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银翘散、柴胡汤等。用药后30分钟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出汗多者应及时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如体温急骤下降,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应立即给予保暖,以免降温过快或过低而导致患者虚脱,一般体温应控制在不低于37。5、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6、对于躁动、幻觉的患者,护士应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加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碰伤或坠床。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防止舌咬伤,可用开口器置于上下磨牙间,如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7、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受凉,感冒。8、可疑传染病者在确诊前,应做好床边隔离,预防交叉感染。9、做好心理护理,热情对待患者,对高热患者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保持患者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