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434077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经历与他人

2、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

3、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

4、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

5、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话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探究新知,构建方法。1、解决“卖气球”问题。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

6、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学生得出的计算过程。设计如下:十几减九 159=6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探究的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况中提出数学

7、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算题多样化,拓开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9的认识和有关9的加减法第二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数10以内数、认数字、写数字、10以内各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一般

8、来说,儿童在入学前都会数10以内的数,有些还能认数字,即使有些还不认识,逐步记住数字的字形,也不困难。而写数字就比较困难了。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另外,手指也不灵活,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数学一年级上册“9”的认识说课稿:10以内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10以内加、减法,教材在讲认数的时候,出现数的组成,在知道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讲加、减法。因此,学好10以内的数的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今天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9的组成、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指导9的写法。 在教学

9、9的组成时,教材强调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摆,自己归纳9的组成。初步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时,教材要求把序数与基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指导9的写法时,因为9与6容易混淆,要加强分辨字形的练习。 根据编者意图以及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发现9的组成。 (2)通过说一说、对一对、连一连、拍一拍等游戏熟悉9的组成。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对应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3)会写数字9。 本课的重、难点:发现9的组成。 3、练习安排。 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练习的安排上,我采用学练结合的方式,其中

10、,在9的组成的练习上,我先让学生说9的组成卡片,再对口令,然后连线,最后击掌,采取了多种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由不熟悉到熟悉,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作业的安排上,我安排了练习九第1题和在中填数,使学生对9的组成作进一步的练习。 二、说学情。 1、现有基础: 学生通过9以内的数的学习,对9以内的数的组成以及发现过程已十分熟悉,对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写数时,还不够圆滑、匀称。 2、学习动力: 一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能力: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

11、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弄一弄,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

12、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 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四、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学法: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为新授课,具体步骤如下:

13、1、复习:9以内数的顺序。 2、新授: (1)学习“9”的组成。 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找出四种不同的摆法,再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按顺序填在书上。 (2)熟悉“9”的组成。 通过填数的组成卡片、对口令、连线、击掌等形式逐步熟悉“9”组成。 (3)区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把基数与序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加深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理解。 (4)指导“9”的写法。 加强9与6的比较,指出9的上面象个0,下面象个1,但要连续起来写,还要注意笔顺。 3、总结:对本课所授内容进行回顾。 4、作业: 练习九中的第1题和在中填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用“前后”描述

14、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的意义,体会前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观念;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表达的条理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有基础题,有提高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基础题: “新龟兔赛跑”。运用前后的语言描述乌龟和小兔在不同时段的位置。 提高题: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前后。(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三、与小专题的结合 我们的小专题题目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在“前后”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观察情境图,并用数学的语言有序的、完整的表述

15、。 让学生解决“小动物在哪里,排在第几位,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需要学生数学的思考。让学生明白问题是什么,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同伴交流,和对方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补充和修改自己的。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供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实际看来,学生的表现是比较好的。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2教材知识结构和内

16、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知识,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方便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

17、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 能力目标: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种实际

18、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

19、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

20、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 (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 (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

21、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 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例

22、2,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我选择的是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即例1。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等,已经掌握了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数字表示法表示。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

23、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1、生活数学生活的大教学观。 2、建构主义理论“做数学” 3、我校开展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例:在练习认读几时几分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同时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一拨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画一画、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

24、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下载于中国课件网),实物钟,钟表学具。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校开展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课题,我实施了分层教学,开展了了“四步走”教学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由猜谜导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时间与我们息

25、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以旧引新,掀起欲望 1、复习旧知:认识8:00和6:30。 2、引发冲突:课件演示分针由6转动到9,接着抛出问题:“你还认识这个时间吗?”引起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习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层:认识钟面,利用课件认钟表里面的第1、2个分支,了解钟面是由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的构成的。 第2层:认识几分,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认识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是一个教学重点,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认钟表里面的第2、3个分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我先将钟面放大,让学生能

26、更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个小格就是1分,从12走到1走了5个小格就是5分,接着再5个5个的数,得出一共有60个小格。 为了使学生对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让孩子们在书上自己填一填,从用眼观察到动手书写,再从写到说一说每一个数字对应的是几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识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巩固。 接着是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懂得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3层:利用分支4解决时针走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小时的问题。 第4层: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1时=60分。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读、写时间 这一阶段教学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带领学生探究9时5分的写法

27、。第二步:扶。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10时5分和6时25分,会用两种方法表示。第三步是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20,6:50,10:45和5:25的认识。 2、同桌合作,拨时间,说时间。 3、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说“小明的一天”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采用击鼓传花的方法选择学生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4、画一画 从看着钟面说时间到根据时间画针,提高了难度,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5、玩一玩 加强对时间的认识和判断。 6、想一想 这是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的回顾和对时间知识的延伸,同时也

28、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总之,整节课,我尽量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验证、归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 认识时间 1时=60分 7时5分7:05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

29、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

30、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

31、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

32、兴趣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住哪里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四个活动,

3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学习中体验,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一找然后再分分类,看这里有几种图形(多媒体展示分类结果)问题一: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想!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绿队,蓝队,黄队,橙队。提出问题二: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都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提出问题一: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去找它们呢?这个问

34、题,孩子们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找家的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接着我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从桌面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可能有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出,也有可能从三棱柱中找到长方形,甚至会有学生找到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进行这样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三: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先辅后方的策略,在

35、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从模型中找出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四:请把你刚才找到的几个面摸给同桌看看,并说说摸得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在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的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直观更生动的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提出问题一:小组讨论,看

36、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中请出来?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还具有操作行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到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奖励评价好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来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门的形状,

37、窗的形状,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红领巾的形状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范的应用。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并提问,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我 想通过对这些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我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

38、题: 第1题:连一连 我想通过该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第2题:猜一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第3题:涂一涂 通过动手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第4题:数一数 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数红色的三角形有4个,绿色的三角形也有4个,所以共有8个三角形,黄色正方形一个,绿色一个,红色一个,共有3个正方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提出问题,这些都是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样把它介绍你的爸爸、妈妈呢?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