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加乘减教案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乘加乘减教案及反思【精品文档】第 5 页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李红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二)过程与方法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二、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
2、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引出问题:4匹
3、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解题方法(1)呈现问题情境: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预设一:33+2=11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4、?预设二:34-1=11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预设三:3+3+3+2=11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3探究计算顺序(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
5、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设计意图
6、】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
7、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2、 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
8、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我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我时刻在关注着他。我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3、注重教学的开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通过练习我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