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稿 攻辩小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31715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辩稿 攻辩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辩稿 攻辩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辩稿 攻辩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辩稿 攻辩小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辩稿 攻辩小结【精品文档】第 4 页尊敬的评委、主持人,亲爱的辩友,大家好!开宗明义,我方此次的观点是:知其不可而不为。辞典对不可的定义是不能,不行。知其不可就是知道某件事做不了、不能做。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仍然一意孤行,无疑是愚蠢和徒劳的,如果我们去做这些毫无成效的事,虽然我们能承受失败,但难道我们可以就随意地挥霍创造价值的宝贵时间吗?我们今天讨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论语中一个守门人对孔子的评价。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可谓是源远流长,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孔子在周游列国之前明白他的思想得到推广、他的政策得到实行困难重重,但他仍去尝试,因

2、为他不清楚前路是隐藏着机遇还是生满荆棘。而在他四处碰壁后重回鲁国潜心治学,体现了圣人的明智:当孔子明白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推广时,便悬崖勒马,转而研究学问,而非固执地到各国游说。显而易见,这种行为正是圣人懂得变通,深谙“知其不可而不为”的表现啊。从古到今,不乏有先知远见之人懂得“知其不可而不为”。与孔子同一时代的庄子一直秉持这一观点。在庄子心目中,善于灵活变通,能善其身者,谓之大道。故树不材而得活,鹅不鸣而被杀,他用一棵不材的树与一只不材的鹅,巧妙地说明了人在选择做事前应有所准备,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善于应变,懂得放手,而不应急躁冒进。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也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

3、机变者为英豪。他意识到了仅从行医上对拯救中华民族的帮助微乎其微时,便毅然放弃,转而用文化影响国人的思想。我们教科书中收录的周先生的文章以及现代对他的评价,便是这种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体现。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赞同“知其不可而不为”这一观点。谢谢!攻辩小结 尊敬的评委、主持人,对方辩友,下面我方将针对攻辩进行小结。我方一再强调声明“不可”是不能,不行的意思,并没有“可能不行”“要做出一些牺牲”“投入小于回报”等诸如此类的歧义。对方辩友过多地在这一用词上纠结,并未刺中实质进行说明,偷换了概念。而我方则始终从“不可”出发,围绕中心,说明了事件的不可行性是导致不为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观点,对方

4、辩友却始终未能给予合理地反驳,顾左右而言他,我方认为这是一种扬汤止沸的行为。对方辩友在陈词中指出“舍生取义”等行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表现,我方则对此作出明确说明,认为舍生取义的行为从本质上讲并非不可的行为,而是一种勇敢坚定的行为,而对方一致认为有牺牲,有损失就是不可,那么我只能认为对方或许在是非观的取向上稍有偏颇,认为如此光荣的事却是一种不能做的错事了。我方还指出,不为不是所有事都不做,而是不可为的坚决不做。正如长沙某外国留学生见一名男子落水后下水救援。但他却半路折返,问其原因,他十分冷静地说:“我游到一半发现我自己已经很累了,救人根本不可能,与其与他一同淹死,不如保住自己的命。”这便体现出这名留学生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后立刻改变想法,保全生命的理智。这便不同于很多不顾一切去帮助他人,最后白白浪费生命的冲动行为。对方对辩题的解读不甚透彻,在“可”与“不可”之间来回摇摆,显然是无法很好地阐明观点。对此,我方希望对方可以在“不可而不为”上加以冷静分析,不要固执己见地阐述一些与辩题无关的论点。鉴于此,我方完全有理由更进一步地坚定自己的立场:知其不可而必不为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