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特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特色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爬山虎的脚特色教案【精品文档】第 5 页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特色教案一、设计理念与说明 教材并不是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等都是人生的教科书。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生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校园周边的社区或村庄,能见到爬山虎,便于学生采集实物并观察。结合本单元写作训练,也便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述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不单是授业解惑,可以通过清晰的教学思路及倡导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其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望,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互
2、动、实践中参与学习过程。二、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一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选编此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三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三、学情分析学校是所村小,班级共有12名学生,多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这也是此年龄段的共同特点。在学习方式上,他们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自主性不强。在阅读上,对他们进
3、行过各种方式的阅读训练,无论是阅读速度还是对文本的理解表现尚可,但在写作上语言表述能力还较薄弱。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了较好的提高。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边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多处于贪玩的状态,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段落熟读成诵。过程方法: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情感态度:1、感受作
4、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研读重点部分3至5段。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方法;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六、学法指导: 1、以讲带读,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 2、自主、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品味词句,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实物演示或课件展示七、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收集爬山虎的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思路:1、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2、研读爬山虎的脚的段落时,采用交流
5、合作学习、通过品味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或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学习“叶”与“脚未触着墙”的段落时,以讲带读,在质疑探究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体会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的方法。九、教学课时: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多媒体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初步了解爬山虎。 检查学生收集的爬山虎的资料,加深对爬山虎的了解。(课件出示:爬山虎又称爬墙虎、趴山虎、巴山虎、红葡
6、萄藤、常青藤等,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常攀援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学习生字新词,教师检查预习并简要介绍作者叶圣陶。 2、自读后交流,教师引导,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预设答案: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 学习爬山虎的脚(3-5段):教师:当我们在采摘爬山虎的实物时,会看到攀援在墙壁上的爬山虎,长得那么鲜绿,那么浓密,那么牢固。同学们,你们知道,爬山虎是靠什么攀爬在墙壁上的吗?它又是怎么爬满墙的呢?(学生:脚,一脚一脚)教师:从文题爬山虎的脚也知道,爬山虎是靠脚一脚一脚向上
7、爬的。下面,我们一起找出写爬山虎脚的段落,在阅读后,来共同探讨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的?课件出示:思考: (1)找出写爬山虎脚的段落。(2)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句,并做上标记。(3)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找出爬的动词画上标记,在想象或演示中理清爬的过程。(4)爬山虎的脚与墙存在什么关系? 12名学生分成4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1)3-5段重点写爬山虎的脚(2)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能快速找出词语: 板书: 位置:长在茎上,反面 形状: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的 (3)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学生也可用实物演示出爬山虎紧贴
8、着墙往上爬的情景。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理解文本内容。板书 动作:触、 变、 巴、 拉、 贴、 爬 过程:触着墙-巴住强-拉嫩茎-贴墙上再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4)自由读第5段后交流:没触着墙的脚会逐渐枯萎,触着墙的变成灰色并相当牢固,脚对墙有一种依赖的关系。板书: 与墙的关系:触墙活 离墙萎 (对比)2、学习爬山虎的叶子(1-2段): 过渡: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并运用准确的词句向我们具体描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情景。下面,我们要再次体会学习作者这种观察和表述的方法,学习爬山虎的叶子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
9、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指名答。 预设答案:脚是不容易看见的,首先是叶子。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特点:绿、整齐。 (2)合作交流学习,欣赏叶子的美,说说它美在哪里? 预设答案: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形美: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布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质疑、讨论:爬山
10、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预设答案:结合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想象,它的脚由直到弯,一拉一紧爬上去了,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自然也向下垂。叶子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所以均匀而不重叠地生长,可见爬山虎是多么“聪明”的植物啊!师:叶圣陶老先生把爬山虎描写的这么美,除了他对爬山虎有浓厚的兴趣外,主要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和连续的观察,并且抓住了景物特征。这不仅启发我们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且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观察之所见有序地写下来。好吧,就让我们再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课文吧,师生一起读文第1、2段。(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细致的描写了爬山虎
11、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他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通过读文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比如,连续观察,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等。作者细致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五)、拓展训练: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先生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可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或从整体观察再到局部观察,特别要注意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看看各有什么特点,再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有序地描写出来。如果对某一
12、植物或动物特别感兴趣又需要连续观察,就写写观察日记。十一、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子特点: 绿、整齐色美 形美 动态美 脚的特点: 位置:长在茎上,反面 形状: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过程触、变、巴、拉、贴、爬 与墙的关系:触墙活 离墙萎十二、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认知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深思的地方。课前发动学生采集并观察爬山虎的实物,及充分地预习课文,尤为重要。这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爬山虎的直观认识,促进学生入境与自悟;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而初步理解课文。这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无论文本篇幅长短,
13、针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教师都应该做到教学思路简单明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为此,我把本文重点定为学习爬山虎的脚和叶子,传授新知与学习方法也在这两部分中展开。 在研读脚的特点这一环节,通过合作学习找出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品析,采用动画演示、学生用实物演示与对照文本阅读的方法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样,既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视了学生的体验生成,又让学生体会并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述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较轻松地完成了重难点突破。研读爬山虎的叶子时,以讲带读,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生学会欣赏叶子的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去练笔便也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