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及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2)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巧和思维方式;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实验等方法。(3)运用
2、提供的资料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铸就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成果共享的学习文化,养成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2)通过生物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生理过程及相互关系,学生探究能力
3、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实施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多媒体手段和课堂巩固来突出重点。【教学难点】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过程。实施策略:(1)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资料分析、模型建构突破光合作用过程的难点。(2)通过列表比较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两者在物质和能量方面的联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学习用具】学案。【教学设计思路】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作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和资料作为探究的背景,以建构模型为手段,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
4、在”再到“未来” ,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教学思想。教学活动设计按下图所示流程展开:从“问题”开始,是考虑到“问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容易建立教学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发展观察、思考、分析、概括与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小结表达。【教学过程】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设置情境导入主题:多媒体展示绿色植物风景资料。师:绿色植物的正常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所学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引起学生深层思考:人类是怎样认识光合作用原理的?教师板书:光
5、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呈现史料多媒体呈现史料一:18 世纪中期,人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的结论。但植物生长与空气是否有关呢?多媒体呈现史料二: 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史料分析师:依据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艰辛的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后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学生把得出的结论同科学家的结论相比较。提出问题师:为什么有人认为植物跟动物一样也能使空气变污浊?学生思考、讨论后认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不足之处是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呈现史料多媒体呈现史料三: 1779 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史料分析师:依据英
6、格豪斯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植物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更新空气,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学生把得出的结论同科学家的结论相比较。提出问题师:回忆学过的化学知识,空气的组成成分主要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得出:主要有氮气、氧气等。呈现史料多媒体呈现史料四:1785 年,科学家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多媒体呈现史料五: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多媒体呈现史料六: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史料分析师: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什么?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7、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学生把得出的结论同科学家研究的结论相比较。呈现史料多媒体呈现史料七: 1880 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实验。史料分析师: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学生把得出的结论同科学家的结论相比较。提出问题讨论: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学生讨论后得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
8、果,等等。提出问题师: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是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呈现史料多媒体呈现史料八: 1941 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史料分析师:这一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学生把得出的结论同科学家研究的结论进行比较。呈现史料多媒体呈现史料九: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的实验。提出问题师:鲁宾、卡门和卡尔文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学生讨论后得出: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史料分析师:卡尔文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物中的碳来自参加反应的 CO2。知识点小结:小结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提
9、出问题思考与讨论:分析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你有何感悟?学生讨论后得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2.光合作用的过程过渡师: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接下来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实验思路来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上台写出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学生阅读课本:光合作用的过程。资料分析多媒体呈现资料 1、资料 2:【资料 1】英国剑桥大学的希尔将叶绿体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加到具有 氢受体 (可以结合 H+的物质)的水溶液中,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 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资料 2】美国科学家阿尔农用离体的叶绿体做实验,同样无二氧化碳
10、,在给叶绿体照光时发现,当向反应体系中供给 ADP、 Pi 和 NADP+ (辅酶) 时, 会有 ATP和 NADPH(还原型辅酶) 产生。(注: NADP+与 H+和电子结合生成 NADPH,简写为“H” )讨论:(1)资料 1 和资料 2 实验过程的共同点是:都给予了和条件。(2)资料 1 说明氧气的释放与无关。(3) 资料 2 结果说明能可以转变为能储存在直接能源物质 ATP中,可以作为氢受体。(4)写出资料 1 和资料 2 实验中所包含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析总结因为需要光照,所以我们把这一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根据上一节所学的知识,我们分析:叶绿体中靠什么物质吸收
11、光?色素又分布在哪里?由此推测光反应的场所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上台完善光反应黑板画,归纳光反应过程。资料分析光反应的产物 ATP和 H有什么用途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资料 3(多媒体呈现资料 3) :【资料 3】 阿尔农继续用离体叶绿体做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只要供给 CO2、ATP和 NADPH,叶绿体就能将 CO2 转变为糖类,同时 ATP和 NADPH 含量急剧下降。资料 3 实验说明:ATP和 NADPH 被用于将 CO2 转变为的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资料分析因为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所以我们把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在哪里?C
12、O2 是如何转变为糖类的呢?请继续分析资料 4 和资料 5(多媒体呈现资料 4 和资料 5) :【资料 4】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材料,研究了该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时 CO2 转化为糖类的路线。卡尔文将带有14C 标记的 CO2 通入盛有小球藻的玻璃器皿中,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立即杀死小球藻。用甲醇将标记化合物提取出来,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光合产物。根据被 14C 标记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推测生化过程。讨论:(1)该实验采用的主要方法是;(2)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自变量是;A.光照B.时间C.14CO2(3) “立即”杀死小球藻的目的是使停止。【资料 5】卡尔文向反应体系中充入
13、一定量的 14CO2,光照 30 秒后检测产物, 检测到了多种带 14C 标记的化合物。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时发现,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 5 秒钟的光照后,卡尔文等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 。讨论:(1)光照 30s,检测到了多种带标记的化合物,说明反应时间太,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时发现,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说明应该是暗反应中第一个出现的产物。(2)在 5 秒钟光照后,卡尔文等“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 ,可见 CO2 转变成糖类的途径是: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14、结论。资料分析由此可见,CO2 是先转变成 C3,再由 C3 转变成 C5 和C6。 光反应生成的 ATP和 H是用于 CO2 转变成 C3 的过程,还是用于 C3 转变成 C5 和 C6 的过程呢?我们来看资料 6 (多媒体呈现资料 6) :【资料 6】卡尔文及其同事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发现 C5化合物呈规律性变化:当停止 CO2 供应时,C3 的浓度快速降低, C5 的浓度快速升高;停止光照时, C3 的浓度快速升高,C5 的浓度快速降低。提示:C5 的浓度快速升高的直接原因: 生成量激增或者消耗量骤减。C5 的浓度快速降低的直接原因: 生成量骤减或者消耗量激增。讨论:(1)当停止 CO2
15、供应时,发现 C5 的浓度快速升高。推测:参与了 CO2 转变成 C3 的过程。(2)停止光照时,C3 的浓度快速升高,C5 的浓度快速降低,分析可能是 C3 转变成 C5 的过程减慢。推测:光反应的产物 ATP和H只用于转变成的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知识点小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需要谁来催化?C5 在 CO2 转变为糖类的过程里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上台完善暗反应黑板画,归纳暗反应过程。模型构建综合上述六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在学案上构建光合作用过程的模型。本课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进行比较、总结。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探究,我们发现,光合作用过程实质上是发
16、生了两个转变:一个是物质的转变,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个是能量的转换, 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是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设计意图:此过程在于梳理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概念图。结束语光合作用的过程非常复杂,现在科学家仍然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如何将此原理应用于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对此,你有何灵感和创新?同学们,只要坚持不懈,老师相信你们当中也一定会出现像卡尔文一样伟大的科学家!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课!【板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二、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反思】
17、上好一堂课,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在师生要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和学;难在达成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难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难在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共识: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细胞这一生命的基本单位,演绎着或简约、或繁复的生命之歌。生命系统由宏观到微观,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系统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这既是运动的观点,也是辩证的观点。本课的设计,我采取“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期望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教学模式。学会自主探究,养成自主评价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本课,我设计有小组讨论、学生互评,引导学生进行简约、精练的小结,期望促成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本课一个重要教学期望是:通过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铸就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成果共享的学习文化。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永无止境。我愿继续在教学一线实践中时常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奋力前行!(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