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多维度审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对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多维度审视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9年第1期下半月总第420期学习月刊1985年,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 制 改 革 的 决 定 , 明 确 了 “ 基 础 教 育 管理权属于地方, 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 中 央 决 定 外 , 具 体 政 策 、 制 度 、 计 划 的制定和实施, 以及对学校的领导、 管理和检查 , 责任权力都交给地方。”“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 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1993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 展 纲 要 进 一 步 规 定 :” 中 等 及 中 等以下的教育, 由地方政府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 实行统筹管理。
2、国家颁发基本学制 、教师资格和教职工基本工资标准 等 规 定 , 省 、 自 治 区 、 直 辖 市 政 府 有 权确定本地的学制及年度招生规模,确定教学计划, 选用教材和审定省编教材, 确定教师职务限额和工资水平等。 省以下各 级 政 府 的 权 限 , 由 省 、 自 治 区 、 直 辖 市政府确定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 定 和 中 国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纲 要 是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 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两个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从 高 度 集 中 的 集 权 制 向 均 权 制 的 过 渡
3、,明确划分了教育管理权责, 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督导制度的建立, 推进了分级办学与分级管理的落实。但是 ,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诸如集权与分级办学及分级管理之间的矛盾、 教育投入不足 、 人事管理僵化呆板、 学校自主权不够、 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本文试图从不同的管理范式对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作一简要分析。1、 官僚制的产生及特征官 僚 制 是 一 种 以 授 权 分 层 、 集权统一 、 指 挥 服 从 为 特 征 的 组织结构形态和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由于当时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相当迅速,其发展又受到了封建制的严重束缚,
4、 因此 , 工业化 迫 切 需 要 一 种 稳 定 、 严 密 、 有 效 、 精 确的管理体系, 官僚制应运而生。韦伯设计的官僚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层级分明, 等级森严。行政组织的权力划分清楚明了, 行政组织按照权力大小自上而下排列, 形成严格的等级层次结构体系, 行政权力根据工作需要自上而下逐级分解, 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定, 上级指挥下级, 下级服从上级, 下级对上级负责。二是制度严密。在官僚制的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 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 个 组 织 管 理 工 作 的 一 致 性 和 明 确 性 。切实
5、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成为行政人员行使职权的依据,行政人员的履职必须在制度章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 。三是非人格化。 行政人员在处理公务时 , 严格排除私人感情, 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公务关系中存在的只是对事的关系而 非 对 人 的 关 系 , 就 事 论 事 , 不 讲 情 面 ,用理性的法律、 法规 、 条例和正式文件等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行政组织以提高效率为价值取向。四是合理分工和专业化。 行政组织内部分工明确, 岗位设置清晰, 每个岗位均由相应的专业人员来占有, 行政人员以专业知识完成岗位任务。为此 , 官僚组织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通过培训促进行政人员改进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6、。作为一种管理模式, 官僚制为现代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成为自工业社会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组织模式。 官僚制之所以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是因为它迎合了工业化 大 生 产 和 行 政 管 理 复 杂 化 的 现 实 需要 。2、 官僚制在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困境我 国 的 基 础 教 育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 是按照韦伯的官僚制建立的, 这是基于当时及现在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期的现实 , 这种背景和条件至今尚未消失。也就是说, 官僚制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基础 教 育 行 政 管 理 领 域 尚 有 存 在 的 合 理性 。另一方面 ,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步伐正在加
7、快 , 信息技术、 知识经济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 , 这使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又具备了一些后工业化的特征。因此 , 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不断改变, 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 , 人们不断追求更有创新性的工作方式 。这些 , 使官僚制在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陷入尴尬境地。第 一 , 高 度 集 权 与 “ 地 方 负 责 、 分 级管理 、加强学校自主权、 实行校长负责制 ” 的基础教育管理新体制之间矛盾重重 。不管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 我国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都是按照官僚制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制。 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从中央到省、 自治区 、 直辖市直至乡、 镇
8、, 一级管理一级, 每一级均需对上级负责, 下级服从上级, 同时 , 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既隶属于上级教育行政机构, 又隶属于各级政府。这种官僚制下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等级森严 , 大量资源和决策集中在高层, 管理权限不均 , 下层组织虚弱, 从而降低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1993年, 按照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发的 中 国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纲 要 的 规 定 :“ 中等及中等以下的教育, 由地方政府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 实行统筹管理。国家颁发基本学制、 教师资格和教职工基 本 工 资 标 准 等 规 定 , 省 、 自 治 区 、 直 辖
9、市政府有权确定本地的学制及年度招生对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多维度审视一、 韦伯的官僚制与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陈登福学术 园地XUESHUYUANDI15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2009 年第 1 期下半月总第 420 期学习月刊规模 , 确定教学计划, 选用教材和审定省编教材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进一 步 指 出 ,“ 改 变 政 府 包 揽 办 学 的 格 局 ,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
10、、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实行 “ 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 ”。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打破高度集权的现状 。然而 , 由于官僚制行政管理体制未被彻底打破, 等级依然森严, 致使分级办学 、 分级管理无法真正得到落实。第二 , 官僚制管理模式下的机构自我 膨 胀 使 行 政 管 理 权 力 与 职 能 不 断 扩张 。科层制官僚机构有着天生的自我膨胀特点 , 往往容易导致政府权力和职能的几乎无限扩张, 出现大政府、 大公共开支和高行政成本的现象。 原因在于官僚组织强调合理分工和专业化, 这就致使行政不得不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 导致了专业性机构无限扩大, 又因为缺乏系统
11、和协调解决问题的机制, 必然再次引起机构的扩大。以市县一级教育局为例, 统管基础教育大局, 其机构设置大致为: 领导层有书 记 、 局 长 、 副 局 长 , 执 行 层 分 别 为 办 公室 、 基 教 科 、 基 建 科 、 人 事 科 、 成 教 职 教科 、 人 事 科 、 计 财 科 、 社 会 力 量 办 学 办 公室 、 督导室 、 勤工办 、 安委办 、 下设财务管理中心 、 教研科研中心等机构, 有的地方还专门设有德育科、 体卫艺科。 另外 , 根据当时的中心工作, 还会设置一些临时机构 。如此庞大的机构设置, 目的是要做到事事有人管, 专业化 , 要做到分工严明 , 落实到
12、位。有些科室完全属于业务部门的职能, 却被纳入到行政部门。这样一来 , 不但教育行政部门机构不断扩大, 其权限也不断扩大, 有些本应下放到业务部门和学校的权限也被行政机关包揽无遗 , 结果是行政机关业务不精, 业务部门行政化 , 多头管理, 重复管理, 职责不清,效率不高, 人浮于事。第三 , 对制度化的强调带来官僚主义 。韦伯认为, 在行政组织中根据合理合 法 的 原 则 制 定 一 系 列 的 规 则 和 程 序 ,可能保证官僚组织的合理性、 合法性 、 稳定性和连续性, 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 单位 、 个人都具有法定的权力和责任; 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 使他们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使那
13、些只有具备法定资格条件的人才能被任用。同时 , 在官僚制的组织中 , 一切重要的决定和命令都应当形 成 正 式 文 件 下 达 , 并 且 记 录 在 案 、 归档。认为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决定和命令,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所下达的任务 、 规范要求和应履行的权责; 而就上级来说 , 这种形式也便于加强必要的控制, 有利于组织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在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中, 非常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及通过文件下达工作任务 。但是 , 制度的更新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能与时俱进。程序的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机关墨守成规 , 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习惯于文件的上传下达
14、,繁文缛节, 文山会海, 往往将工作停留在口头与文件上, 不注重调查研究, 服务意识不够 , 服务质量不高, 滋生了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第四 , 其非人格化的特点不利于沟通协调与效率的提高。韦伯认为, 人们的个人情感和好恶等 非 理 性 因 素 常 常 会 影 响 他 们 哲 理 性 、合法性和客观性, 并进而助长亲情、 裙带关系和偏爱等, 而这一切都会来重地干扰和妨碍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种对非人格化的强调, 必然带来官僚式的冷漠 ,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 容易使人失去自我和个性, 出现所谓的“ 门难进 , 脸难看 ”, 使行政人员变成机械运动的机器, 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15、。3、 官僚制在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适用性官僚制在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面临困境, 处于尴尬境地。 同时 , 西方 国 家 的 新 的 公 共 管 理 范 式 层 出 不 穷 ,但是 , 我们不能像摒弃官僚作风一样摒弃官僚制, 也不能盲目地立即照搬西方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首先 , 从发展阶段看, 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只有当社会发展进入到以全球化、 信息化 、 知识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 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转节奏不断加快, 人的作用和自主性日益提高, 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 使官僚制组织运转失灵, 从而为新一轮行政改革提供契机时, 它才能被新的管理模式所替
16、代。尽管我国也处于信息社会的背景下, 但是中国的经济、 科学 技 术 远 没 有 达 到 后 工 业 社 会 的 水 平 ,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向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 , 因此 , 尚不具备摒弃官僚制的条件。其次 , 从我国的权力分配看。中国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体系和比较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 在这种权力结构体系和权力运行机制下, 官僚制作为政治控制和 行 政 规 范 的 工 具 的 作 用 已 经 大 大 削弱 , 而效率的提高则被提到了首要地位。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中统一的政治制度 , 具有明显的集权倾向。改革开放以后
17、走向民主政治,但民主政治尚处于建设之中, 集权的制度惯性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消失。 长期的集中统一的政治制度使权力结构划分不清, 权力运行机制缺乏规范, 同时还养成了社会各方面对于中央权力的过度依赖, 因此 ,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能简单地摒弃官僚制, 放松规制, 而恰恰应该遵循官僚制的理性精神, 理顺权力体系关系,明确权责范围, 提高效率 。第三 , 从官僚制在我国的发展程度看。在我国 , 尽管官僚制作为一种组织形态的历史比较悠久, 但是将我国官僚制的 发 展 现 状 对 照 官 僚 制 倡 导 的 理 性 精神 , 可以发现我国官僚制发展不容乐观,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理性不足, 这与韦
18、伯所设计的理想官僚制相差甚远, 突出表现为 : 部门职能分工不清; 结构功能交叉重 叠 ; 组 织 规 范 、 秩 序 的 缺 失 ; 人 员 录 用晋升的非正规程序化;组织活动的人格化倾向 。在我国官僚化不足的情况下, 如果简单对官僚制进行批判, 盲目引进新的管理模式, 必然造成新的不适应, 甚至混乱 。第四 , 从社会发育程度看。我国长期以 来 , 一 直 处 于 “ 强 国 家 、 弱 社 会 ” 的 状态 ,社会的自治能力严重萎缩。 近些年来 ,陆续出现了一大批非政府组织或其他非营利组织, 但是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 并 没 有 真 正 履 行 自 身 的 应 尽 职学术 园地XUESHU
19、YUANDI16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2009年第1期下半月总第420期学习月刊能自治职能, 而成为政府的 附 庸 ,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 呈现“ 官民二重性” 的特点 。 如果我们忽视这一现状, 一味地主张厘清政府职能, 强调社会职能的回归 , 势必会导致一种新问题的出现:或者是对部分从政府中剥离出来的职能的承接出现脱节, 政府无法继续承担这一部分的职能, 而非政府组织又无力承担; 或者是政府继续介入
20、到非政府组织的微观管理活动, 导致名为指导实为指挥非政府组织的现象, 陷入新的政府职能扩张的泥潭。综上所述, 官僚制赖以存在和发展土壤却很丰厚, 不能盲目地被取消。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对新的管理模式的逐步吸纳 ,对官僚制管理模式在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修正。1、 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的政府都面临着类似的压力与挑战:“ 更小的政 府 , 更 好 的 服 务 ; 更 高 的 服 务 , 更 低 的税收 ”, 开始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管理改革 。提出了 “ 重塑政府”、“重理政府 ” 的口 号 ; 进 入90年 代 后 , 则 重 新 探 索 国 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1、模式, 打出了 “ 治理” 的旗帜 。“ 治理 ” 理论成了当今西方学术界最流行的理论之一。治理 (Govemance) 一词 , 最 早 在 拉 丁文和古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控制、 引导和操纵的意思。在过去的很长时间, 与统治(goveeni)一 词 交 叉 使 用 , 并 且 主 要 用 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学者赋予治理以新的含义, 其涵盖范围远远超出传统意义, 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 , 对治理的解释却存在分歧,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 普遍使用的确切界定。 经济学界、 政治学界、 管理学界等都从自身的学科视角对治理做出了不同
22、的概念界定。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JamesN。Rose -nau)在其代表作 没有政府的治理 中 , 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 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 却能有效发挥作用 。与统治不同, 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 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 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换句话说, 与政府统治相比 , 治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包括政府机制 , 同时也包括非正式的、 非政府的机制 。在关于治理的各种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关于治理的界定是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该委员会在199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 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 的研究报 告 , 把 治
23、 理 界 定 为:它 是 使 相 互 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治理的基本特征是:(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 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 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 制 , 而 是 协 调 ;(3) 治 理 既 涉 及 公 共 部门 , 也 包 括 私 人 部 门 ;(4) 治 理 不 是 一 种正式的制度, 而是持续的互动。可以发现, 治理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l)在治理 的 主 体 上 , 存 在 着 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 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 体 ,
24、如 个 人 、 组 织 、 公 私 机 构 、 权 力 机关 、 非 权 力 机 构 、 社 会 、 市 场 、 国 家 等 , 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并共同构成复杂的治理网络结构。(2)在治理的基础上, 政府已不再享有惟 一 的 、 独 占 性 的 统 治 权 威 , 而 且 , 在 某些领域 ,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甚至比政府拥有更大的优势。(3)在治理的方式上, 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 又有行为体之间的民主协商谈判妥协; 既采取正统的法规制度 ,有时所有行为体都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益的非正式的措施、约束也同样发挥作用。 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治理中 的 作 用 就 要 改 革
25、 政 治 和 行 政 制 度 , 建立公开 、 透明 、 公正 、 合法 、 有效的 “ 良好 ”治理结构。 同时 ,政府要实行分权化改革, 将权力充分授予下级、 非政府组织乃至企业 、个人 , 政府在治理中的主要责任, 不再是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 而是制定服务规则并执行规则。(4)在 治 理 的 目 的 上 , 各 行 为 体 在 互 信 、 互利、 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 调 谈 判 , 参 与 合 作 , 求 同 存 异 , 化 解 冲突与矛盾, 维持社会秩序, 在满足各参与行为体利益的同时, 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 从治理的视角反思我国现行的基础
26、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 改变一元化的管理体制, 恰当定位教育行政职能。治 理 理 论 推 崇 多 元 化 的 社 会 管 理 ,重视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的参与, 认为像教育这样的公共事业不能仅仅由政府来一元管理, 除政府外, 接受教育的个体以及属于第三部门的机构也需要参与管理与调节 。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 不是无限的 , 其作用是相对于学校、 社会及个人的作用而言的, 这种相对性也就决定了政府教育行政职能的有限性。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一元化格局既不利于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也不利于调动政府以外的力量参与教育管理。因此 , 必须改变国家全包办教育和统管学校的主体单元现状 , 实现教育管理主体的
27、多元化。要改变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的无限性 , 将其限定在法定的权限内。发挥政府教 育 行 政 机 关 对 教 育 的 宏 观 管 理 职 能 :确定教育方向、 提供教育机会、 平衡教育需求 、 提高教育效能。改变对教育的高度管制 ,由教育提供者转变为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保证者, 给教育机构和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建立一定的机制, 使社会和个人参与到教育管理之中。 摒弃单元价值取向, 转向多元价值取向。在确保政 府 应 有 的 “ 单 元 治 理 ” 权 力 的 前 提 下 ,将 那 些 本 不 属 于 政 府 的 权 力 归 还 给 公民 、 学校和社会。(2) 改变职能履行方式。我 国 现 行
28、 的 基 础 教 育 行 政 管 理 体制 , 决定了政府在履行管理职能时, 主要是通过政策制定、 文件下达等方式进行强制性管理。在治理视野下, 强调过程的交 互 性 , 主 张 通 过 合 作 、 协 商 、 伙 伴 关 系以及确立共同的目标等方式来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中,政府仍然是主角 , 发挥着主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独立特行, 必须重视与其他机构及个人的合作, 各机构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而不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 运作方式也不再是指挥与被指挥的方式 , 而是平等协商的合作方式。政府不二、 治理理论学术 园地XUESHUYUANDI17名师资料总结 -
29、-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2009 年第 1 期下半月总第 420 期学习月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或一定的政治利益集团, 依据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目 的 和 发 展 规 律,通过借助科学管理的各种功能, 有意识地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 ,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控制过程。近年来 , 随着信息 网 络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国 际 互 联 网 的 延伸 , 网络作
30、为一种手段和工具, 为思想政治 教 育 管 理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新 的 平 台 ,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领域。 与此同时 , 网络的出现和应用, 使人们面对一个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 在网络虚拟空间里, 各种信息良莠不齐、 真假难辨 ,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规范使用受阻, 使人们的精神价值、 道德观念、 传统伦理等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和痛苦的裂变, 并给以教育、精神管理、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优势为范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如何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实现思想政治 教 育 管 理 的 民 主 化 、 科 学 化 、 规 范 化 、高效化 , 是新时期思想
31、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经长期的管理实践而定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是一种承袭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优秀成分, 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管理模式。8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网络背景 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管 理 过 程 中 管 理 理论 、 管理者 、 管理对象、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 管理手段、 管理方法、 管理环境、 管理途径和管理目标的某种组合方式以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和系统的实施举措的统一体。首先 , 从根本上说,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之间是内容与组织形
32、式的关系。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更是复杂的系统工作, 包含诸多的要素和内容, 为了强化对这一工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王昕构建网络时代一、构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再依靠强制性的政策来进行运作, 而是通过法律和规则的制定来规范各行为体的行为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正式的强制管 理 , 与 行 为 体 之 间 的 民 主 协 商 、 谈 判 、妥协相结合;正规的法规制度与所有行为 体 都 自 愿 接 受 的 非 正 式 措 施 相 结 合 ,各行为体在互信、 互利 、 互存 、 参与 、 合作中求同存异。政府在对基础教育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 要将教育方向的把握、 教育质量
33、的督导评估作为主要管理内容,而不是干预学校的具体办学行为。 即政府要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 , 研究党的教育方针, 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第二 , 委托专门机构, 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标准。第三 , 定期组织水平测试, 组织专门机构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析、 反馈 、 指导 , 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以上几件事 , 既有利于解放管理部门的压力, 也有利于解放学校的办学压力,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激活学校的办学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完善治理网络体系。治理理论认为, 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内 , 政府不应与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相对立, 而应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治理体系
34、。 虽然教育具有外部性和非盈利性特征而使政府教育行政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但这并不排 斥 其 他 社 会 组 织 群 体 参 与 教 育 管 理 。治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权力中心 ,非政府组织、 受教育者也是权力主体。但是 , 就现实情况看, 我国的多元管理主体尚不成熟, 现有的所谓非盈利性组 织 要 么 运 用 国 家 所 赋 予 的 独 占 性 资源 ,对其所在的领域进行准强制性的管理而使其行为接近于政府组织, 要么是作 为 某 些 个 体 获 取 经 济 利 益 的 一 种 工具, 而在人为的制造着公共需求。没有程序性的轨道可以自主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协商与合作,
35、 更不要说与政府形成双向对等的关系。S参考文献 :丁煌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37 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李晓玉 : 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性分析,理论月刊2007 年第 10 期。丁煌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37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李晓玉 : 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性分析,理论月刊2007 年第 10 期。赵景来 , 关于治理理论若干问题讨论综述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 第 3 期。詹姆斯 , N罗西瑙 , 没有政府的治理MI ,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 5 月。 俞可平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管理模式,方法 , 1999 年第 2 期。臧志 军,” 治理 ”:乌 托邦 还 是现 实? J探索与争鸣, 2003 年第 3 期。( 作者系武汉大学2006级行政管理专业博士 )责任编辑 /文君学术 园地XUESHUYUANDI18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