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药综技笔记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26790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药综技笔记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中药综技笔记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药综技笔记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药综技笔记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证:症:表面现象;证:本质;病;辨证与论证的关系:中药既辨证又辨病。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即阴阳相反,表现在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阴平阳秘”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双方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互用:相互奖资生,相互促进。阴阳的消长平衡量变过程 “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过程向各自相反方向转变。阴阳学说临床作用诊断应用阳上、外、背、五脏、脉象(浮大洪滑) 、外科(红肿热痛)、温热、辛甘淡阴下、里、腹、六

2、腑、脉象(沉小细涩) 、外科(除以上外)、寒凉、酸苦咸治疗疾病应用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任何一方虚损可致对方中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治疗基本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平衡。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采用“损其有余”二均为实证。 =“实者泻之”阳偏胜“热者寒之”阴偏胜“寒者热之”若另一方偏衰,应兼其不足,酌扶阳或益阴阴阳偏衰阴虚:不能制阳, 属虚热,不能直接用寒凉药折热须“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阳中求阴”补阳时,兼补阴药。阳虚:不能制阴, 属虚寒,不能直接用辛温发散阴寒须“阴病治阳”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阴中求阳

3、”补阴时,兼补阳药。记住:治什么就是什么虚;求什么就是补什么,就是什么虚。五行学说五行分类木“木日曲直”具生长、升发、条达肝青春怒酸火“火日炎上”温热、上升心赤夏喜苦土“土爱稼穑”生化、承载、受纳脾黄长夏思甘金“金日从革”清洁、肃降、收敛肺白秋悲辛水“水日润下”滋润、向下肾黑冬恐咸五行应用五行诊断应用相乖与相侮关系: 发生相乖时, 同时发生相侮木相生脾虚病人,面见青色, 肝病传脾(木乖土) 。分析:脾应为黄色(土),而变化青色(木 -肝) ,即为木乖土。水反侮相克 相乘火金土相生:依次递相资生;是正常关系。相克:隔行递生相克;是正常关系。相乘:相克太过;是异常关系。反侮:相克不及。是异常关系。

4、治疗中应用1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滋补肝肾法滋补肝肾之阴而敛肝阳培土生金滋养脾肺法补益脾气而补益肺气金水相生滋养肺肾法滋补肺肾阴虚的治法益火补土温肾健脾法注:本火指命门之火约等于肾阳,而非心火温肾阳而补脾阳的治法2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法“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蔬肝健脾法蔬肝、健脾、和胃治法培土制水法敦土利水法,注:本水指水肿、水湿健脾利水而治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佐金平木法滋肺清肝法滋肺阴清肝火治肝火犯肺泻南补北法南-火-心 北-水-肾,泻火补水、滋阴降火泻心火补肾水以台心火不交病证的治法。记住:凡补就是相生确定的,凡有泻的就是根据相克;或根据出现的五行,再根据

5、规律确定。针灸疗法应用“五输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精神方面应用记用五行关系“怒喜思悲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6、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五脏中主水的有:脾、肺、肾藏象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泄:肝、心、脾、肺、肾(5 个) ;六腑传化水谷,传化而不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6 个注:胆既是六腑又是奇之腑,奇恒之腑胆、脑、髓、骨、脉、女子胞(6 个)五脏五行五脏常用古语表里脏腑志液体华窍主生理功能木肝在华:“爪为筋之余”胆怒泪筋爪目1 主疏泄1调畅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伤肝”,神志与心分不开外,还与气的推动疏通气机分不开。2促进消化吸收一方面能调畅胃气机,又能促进胆液生成。3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血液、津液运行有赖于气的升降和出入运动2 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整血量。火心液: “血汗同源、 汗为之液”

7、其华:“其华在面”在舌:“舌为心之苗”小肠喜汗脉面舌1 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有一定化生血液作用(与肺);对血液生成有化赤的作用。2 主神志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西医区别是大脑主管思维等)土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志:“思则气结”在体:“治痿独取阳明”治疗四肢痿废治脾胃胃思涎肉唇口1 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传输入心肺,并布散全身。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2 主升清一、把水谷精微上输入心肺,化成气血后而营养全身;二、维持体内脏腑的正常位置不下陷。3 主统血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于脉中,而不溢出脉外。与气血生化之源有关,正常则气血充盈。金肺“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8、肺为气之主”大肠悲涕皮毛鼻1 主气,司呼吸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同时将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肺合生成宗气,贯心脉行心血;主持调节全身之气2 主宣发肃降主宣发:一、排出体内浊气;二、将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三、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肃降:排出肺中各种异物。3 通调水道一、通过宣发将体内津液和水谷津微布散全身,调节腠理使汗液排出;二、通过肃降将体内水液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生成尿而排出体外。故有“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4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脉进行气体交换。水肾“先天之本”“肾为气之根”“精血同源” =“肝肾同源在体: “齿为骨之余”“脑为髓之海

9、”。其华:“发为血之余”膀胱脏腑表里少三焦恐唾骨生髓发耳及二阴肛与尿道1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脏腑运化的水谷精微代谢后的剩余部分与先天之精同藏于肾。主生长: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有关。主生殖:一方面,肾能藏精,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二、肾精化生“天癸”促进生机能成熟的物质,由先天之精所化,在后天之精的滋养下成熟。2 主水液指精气的气化功能调节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3 主纳气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与肺所主,但及入之气须由肾摄纳,才能使人体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4 濡养温殉脏腑肾有肾阴、肾

10、阳对机体各器官起有滋养和濡润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三、五脏之间的关系常用古语常用古语肺心与血 ,肺主气 , 两者是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呼出心与肺”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肺与肝:表现气机的调节作用。“肝火犯肺”肝心主血,肝藏血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心肝血虚”

11、常同时出现肺与肾:津液代谢与呼吸运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表现一是心阴阳与肾阴阳依存关系。心属火,肾属水,二是心血与肾精方面的依存关系。血与精可以相互化生。“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心火下降于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于心,使心阳不亢。脾与肝:表现食物消化与血液生成贮藏脾与肾: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关系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两者相互转化。“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四、六腑的生理功能表里(五脏生理功能备注常用古语胆肝贮藏的排泄胆汁因为本身不传化饮食,与胃、肠不同,故又为“奇恒之腑”胃脾1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中饮食必须进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胃又称“太仓”“水谷之海”,胃重要

12、“人又胃气为本” “有胃则气生”小肠心1 主受盛和化物2 泌别清浊受盛胃的食物与进一步消化一将食物分为水谷精微与食渣;二吸收水谷精微,向下传输食渣;三是吸收大量不,无用水渗入膀胱。“小肠主液”大肠肺传化糟粕接受小肠食渣,并吸收部分水液,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大肠主津”膀胱肾贮尿与排尿多余代谢后津液,经三焦下达于肾与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三焦整体主持诸气, 司全身的气机与气化局部上焦指横膈之上,包括心、肺两脏,主司呼吸与血脉,将水谷精微布达全身如雾露一样滋润全身“上焦如雾”中焦指横膈之下,脐之上,包括脾胃。以“泌糟粕,蒸津液”为主“中焦如沤”下焦指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以排出糟粕和水液为主。“下

13、焦如渎”五、奇恒之腑考脑和女子胞生理功能备注常用古语脑1 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2 脑主管元神脑与五脏关系:中医学将精神情志活动与心、肝、肾关系最密切,将脑的病变多归于这些脏器的失常之中。“脑为元神之府” ,记忆亦为脑所主女子胞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地方影响女子胞功能的因素: (即肾、肝、冲任脉三者对女子胞影响)1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人进入老年,肾精气减少,天癸随之减少,故绝经,不能再孕。2肝气肝血的作用:一、肝主疏泄,月经通调和排卵功能密切相关;二,肝藏血,月经量和孕育胎儿。3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冲脉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任脉与妊娠有关。人体气血通过冲任二脉的调节

14、注入胞中,平时可发生月经,孕时则养育胎儿。故女性又以“肝为先天”“冲为血海”“任为主胞”髓、骨、脉、胆(又是六腑之一)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心与小肠小肠分别清浊,其清者转换为心血肝与胆胆汁来源于肝气之余,双靠的疏泄而排泄和发挥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肺与大肠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气虚便秘肾与膀胱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脾与胃

15、1 一纳一运2。一升一降3燥湿相合: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使润而恶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气来源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营养物质 +吸入的清气。故气为肾、脾胃、肺有密切关系功能作用影响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活动;血液的生成和动;水液代谢。2温殉正常体温;各脏腑、经络正常运行;血和津液保持液态在体内运行“血得温而

16、行,得寒则凝”3防御一通过护了肌表防止外邪入侵;二对侵入的外邪进行斗争4固摄一、对精、血、精具有防止无故流失;二、各脏腑的相对位置固定5气化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饮食转为水谷精气,再化生为气、血、精、液运动气的运动,就是“气机” ,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肺主呼气(出);肺吸气,肾主纳气(入)、心火下降,肺宣发沉降,胃主降浊(降),肾水长腾,脾主升清、肺的宣发(升),所以肺包含了所有的“升降出入”分类与分布别名来源生理与疾病关系及临床元气又称“原气” ,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来源先天之精+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和培育。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17、,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腠理。元气充足,则脏腑活力旺盛,机休素质健强。宗气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个,称为“气海”“膻(本处读和tan)中”来源水谷精气与吸入的清气,即宗气与肺、胃关系密切。宗气贯注于心肺之脉。走息道行呼吸故语言、呼吸强弱;贯注心脉行气血气血运行、肢体寒温、视听、心博强弱及其节律临床上以心尖搏动部位(虚里)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营气又称“荣气四海:气海宗气积聚处;血海肝脏(冲脉);髓之海脑;水谷之海胃。来源水谷精微。 运行脉中一、营养全身;二、化生血液运行脉中, 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与血液关系好。 故有“营血”并称。“营在脉中”,守内而属阴“卫在脉外”,守外

18、而属阳卫气又称“卫阳”。易错点:只在肌表。正确是全身。来源水谷精微。运行脉外,运行中皮肤、分肉之间。一、护卫肌表防外邪入侵;二、温差脏腑、肌肉、皮毛。三、调节汗控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人体卫外功能强弱、维持体温能力与卫气关系密切血概念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与疾病关系及临床来源营气 +津液 +肾藏精化生而成。营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另肾精与血可相互转换“精血同源”运行其运行与心、肺(朝百脉) 、肝(藏血) 、脾(统血防(除肾以外)相互配合下进行。脉道通利若痰,瘀阻,引起血运不畅寒热变化血“喜温而恶寒”功能1营养和滋润作用;二、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虚、血热时可致健忘、失眠、惊悸、昏迷等

19、气与血关系1气能生血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转化为血;另精转化血亦需气的作用。治疗血虚时常于补血药中加补气药。2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血行失常时配合降气、理气、补气药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血为气母” , “气为血帅”津液概念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腑器官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 包括胃液、 唾液、肠液、关节液。 津与液的区别:津相同:同是水液, 源于饮食。可相互转换“伤津” “脱液”质清稀、 流动性大。分散于肌表、肌肉、 孔窍,并能渗注入血脉,起滋润作用。液质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起濡养作用。代谢生成:胃“游溢精气” 、小肠“分清泌浊” ,再“上

20、输入脾,以三焦输布全身。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脾(传输)、肺(宣降)、肾(蒸腾气化)有关。功能滋润和濡养化生血液运输代谢废料津液在代谢过程中将废料收集,运输到排泄器官送到体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休质阴阳平和型自身调节能力强,一切生理功能强,不易感受外邪,即使外患也易痊愈。发病多为实证、表证。偏阳质体形较瘦,平时畏热、喜冷,动则易汗出,喜饮水,舌苔偏

21、黄。偏阴质体形较胖,平时畏寒,喜热,胆小易惊,舌质偏淡。病因病因六淫“六气”太过,形成“六淫”,六淫可转换:寒邪入里可化热,暑湿之邪时间太长可化燥。六淫风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面、阳经和肌表);2.风邪善行而数3.风为百病之长阳邪寒1.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 阴盛阳寒 ” . 2 寒性凝滞 ,主痛 “ 不通则痛”3 寒性收引“寒则气收” ,无汗。阴邪暑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夏天感2 者性散,耗气伤津。出汗后就伤津,中暑可昏。发热、口渴、心烦3 暑多夹湿。夏季湿度大,除发热外,还有四肢困倦阳邪湿1湿为阴邪,易阳遏气机,损伤阳气。常先困脾,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阴邪名师资

22、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痰饮概念与形成痰饮都是水液代谢的局部或全身障碍所形成。有形之痰饮指可视之物,较大、黏稠的叫痰,以浓度小、较小的为饮。无形之痰饮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目眩、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但看不出有排出来的实质性痰饮。分类痰:寒、湿、燥、湿、风痰(无火);饮:痰饮、溢饮、支饮、悬饮(痰溢支悬)痰证痰滞在肺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脉

23、不利,胸闷心悸;痰迷心窍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可发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痰留筋脉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痰浊犯头眩晕;痰与气凝结于咽喉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饮证痰饮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溢饮饮溢肌肤,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支饮饮在胸膈,胸闷、咳喘,其形如肿;悬饮饮在胸胁,胀满,咳唾引痛。瘀血概念与形成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引起离经之血或阻于脏腑及其它部位的血液。致病特点瘀阻心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胸痛、咯血;瘀阻胃肠呕血、便血;瘀阻于肝胸胁疼痛痞块;瘀血攻心发狂;瘀阻于胞宫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

24、瘀阻于肢体末端脱骨疽:瘀阻于肌肤局部局部肿痛瘀血常见特点疼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拒按,夜间痛甚切诊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色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真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发病与病机发病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物质包括精、气、血、津液。一是防御外邪;二是自我调节控制,自我修复。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邪气对疾病的生发生也是一个重要条件。2 湿性重浊,指湿邪可见头痛如裹,周身困重,若留关节,则出现关节疼痛“湿痹”。 “浊“秽浊,指分泌物秽浊不清,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白带3湿性粘滞:一湿邪致病多黍滞不爽,如排出物多滞涩而

25、不畅。二、病缠绵难愈,病程较长。4。湿性趁下,易伤阴位,出现水肿燥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秋天感。2燥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出现干咳、痰液胶黏难咯。没阴阳火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伤人,高热、心烦、神昏2 火易伤津耗气。致口干、大便便结阳邪3 火热易生风动血。一、因火伤津使筋失滋养,引起“肝风内动”称“极热生风”,出现角弓反张;二、因火使血加速,出现出血现象4 火热易发肿疡:火热入血分聚于局部,腐化血肉,发用肿疮疡。总结:伤津:暑、燥、火;伤阳气:寒、湿;伤津耗气:火、暑疫疬大头瘟、白喉、天花、霍乱、鼠疫等多从口鼻入侵。七情五志“怒喜思悲恐”加“忧惊”直接伤内脏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思忧

26、伤肺、悲恐伤肾,但又以肺、脾、肝为多见。影响内脏气机气机 =气的运动。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但最先影响心脏功能。饮食不调过饥气血不能补充致脏腑衰弱,二是正气不足,抵抗力不强过饱损伤脾胃,可致腐熟运化不及时致脘腹胀痛、厌食、泻五臭秽,多见于小儿。食之久滞可化热;伤于生冷可聚湿生痰;婴儿食滞可致疳积;久食肥厚味可化生内热和疮疡。不洁一是产生肠道寄生虫。二是中毒,腹泻腹痛、吐泻。寒热偏嗜多食寒热可损伤胃阳气,使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多食温热可损伤脾胃阴液,使肠胃积热,发生口渴、口臭、便秘等。五味偏嗜五行: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长期食用可致五

27、脏偏盛偏衰,某些营养物质缺。劳逸失常过劳劳力过度耗气伤血,积劳成疾。表现少气乏力、神疲消瘦,自汗。劳神过度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出现心悸、健忘、失眠,脾失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房劳过度性生活不节。肾精虚耗而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遗精、早泄、阳痿。过逸长期不从事劳动和运动。使脾胃之气减弱,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不畅。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臃肿发胖,动则心悸、气短、自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28、-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病机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实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临床常见于外感六淫的初期和中期。或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虚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临床多见于素体虚弱和疾病后期。邪正盛衰与病机的转换1 由实转虚疾病失治或治疗不当,致病邪久留,损伤正气,由实转虚。2 由虚转实正气不足,无力驱邪或正虚而生水湿、痰饮致凝结阻滞使由虚转实。3 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消灼津液而形成的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出现以高热、烦渴欲饮、尿少便于等主要表现,就属于实中夹虚的

29、病机变化。4 虚中夹湿指以正虚为主, 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如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之水肿病,即属此类。 这是由于脾失健运,气不化水, 水湿停聚,泛溢肌肤所致。因为水湿之邪滞留于体内,故称之为实,但其邪实乃由脾虚不运所致,故其病理变化仍以虚为主,而邪实则居其次,就属于虚中夹实的病证。特殊情况: 疾病本质与症状不符的许多假象“ 大实有赢状 ” 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的现象“ 至虚有盛候 ” 因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司导致真虚假实的现象阴阳失调阴阳盛衰阴阳偏盛阳偏盛:阳胜则阴病” ,即阳盛则耗伤阴液阴偏盛: “ 阴胜则阳病 ” ,即阴盛则伤耗阳气阴阳偏衰阳虚则阴盛 ” 、

30、“ 阳虚则寒 ” (虚寒)、“ 阴虚则阳亢 ” 、“ 阴虚则热 ” (虚热)的病理现象。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之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阴液不足,一般以肝肾之阴为主,尤其是肾阴。阴阳互损理论依据:阴阳的互根互用,阳虚则不能产生阴。阴损及阳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产生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其它脏腑不易产生阴阳互损)阴阳格拒概念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或阴和阳的一方极端虚弱,双方盛衰悬殊,盛者壅遏于内,将虚弱、不足的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复杂病理现象。阴盛格阳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其病变本质

31、是阴寒内盛,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 脉微欲绝等症外, 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 (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应属真寒假热之证阳盛格阴指邪热过盛,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等假寒之象,应属真热假寒之证阴阳亡失阴阳突然大量亡失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临床表现多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亡阳阴盛故凉)亡阴:是指机体由于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临床表现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黏(亡阴阳盛故热)气血津液失调气失调气虚脏腑气虚:分为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真气虚:元气不足、宗气不足、营气不足、卫气不足如卫气郁滞于表,则为发热无汗、身体疼痛气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选择题:气虚不是气机失调的原因(因为与气失常并列)血失调血虚出血瘀血津液失调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预防康复1 早期诊。冶控制疾病的传变形神共养养形重在养精血保胃气。养神重在调神护神。(2)调养气血阴阳调养气血。调养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