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年级科学上册书本上的问题材料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4246736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24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四年级科学上册书本上的问题材料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2年四年级科学上册书本上的问题材料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四年级科学上册书本上的问题材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年级科学上册书本上的问题材料 .pdf(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 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

2、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有风吹过脸庞, (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 手。再用力压一压, 感觉向上弹 (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

3、复了原来的样子。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7 页 - - - - - - - - -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

4、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答:课本上的空填“远” 。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二、教法分析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于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 空气会流动等。 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这些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 去正视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因此, 本课教学当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

5、1、猜个谜语 “看不见, 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 动物植物离不了。 ”由一个简单的谜语激发学生兴趣。2、关于空气你知道什么?关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什么?自主学习(一)认识空气的性质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1)实验一作演示实验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师演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7 页 - - - - - - - - - 说说看为什么会这样?(2)实验二演示分组相结合我请一名同

6、学帮老师来吹一个气球。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有办法解决吗?小组内实验验证本组的假想。(3)做第 2 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有质量(1) 作演示实验边做边介绍实验的条件。(2)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空气具有流动性分组实验(材料用气球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能说明问题即可,注意安全。)学生实验,学生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师讲解实验要求及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实验中的感受。5、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空气的性质(二)、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1、问

7、,以前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7 页 - - - - - - - - - 2、水和空气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关于三个实验的处理,第一个联系实际想一想就可以因为它比较简单。 第二个分组实验效果好。第三个最好是教师演示,因为注射器口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教师演示效果明显,不容易产生歧义。)3、填写课本上的表格。(三)、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利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1、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8、、要想让压缩空气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你想研究关于他的哪些问题呢?3、学生动手实验(这个实验比较复杂,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组装材料。可以把绳子改为细铁丝,铁丝容易拉直,便于操作,又减小了阻力。使实验效果明显。)4、填写课本上的表格。三、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3、热空气和冷空气一、问题解答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

9、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37 页 - - - - - - - - - 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二、教法分析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 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

10、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了风。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复习导入1、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是会流动,空气是怎么流动的?2、小组讨论,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自主学习1、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实验一(分组)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能说明什么呢?实验二 (演示) 我这里有个会转动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转动的,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蛇转动的呢?通过这 2 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呢? 学生猜测交流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观察实验三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呢?出示孔明灯、热气球图片,讲解热空气上升的应

11、用,让学生初步知道科学发展史,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2、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冷空气怎么的流动的呢?(2)演示 P7 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实验材料要准备充分,冷瓶内可以装冰块,热瓶内倒开水,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协助。)(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3、制作热气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37 页 - - - - - - - - - (注意:塑料袋的质量一定要轻,一定要密封不能漏气,体积不要太小,否则将直接影响

12、实验效果。)应用制冷空调、 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先由学生自由回答,再学生质疑, 再学生通过本课所学知识讨论解决。4、大自然中的风的形成1、我们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大自然中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 2、学生看图,思考、讨论、汇报3、教师小结三、课外拓展:制作孔明灯3、空气中有什么一、问题解答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空气。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

13、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答: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瓶内还有气体。瓶里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3、11 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4、37 页 - - - - - - - - - 答: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节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持久?2、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

15、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观察有什么现象?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你怎么样解释这种现象?6、学生讨论、交流。7、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1、实验 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把粘有蜡烛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水要适量。 ) 。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2)分组实验。名师资料总结 - -

16、-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37 页 - - - - - - - - - (3)汇报实验结果。(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5)讲述: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空气从瓶口进入,提起瓶子时不会带起水,不会弄湿烛蕊,也不会把蜡烛弄倒)把瓶子拿起来,点燃蜡烛,等蜡烛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6)分组实验,做好记录。(7)汇报实验结果。(8)讨论: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2、实验 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1)提

17、问 :杯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学生猜测 ,并说出依据 . (2)照教材第10 页的方法讲解实验操作,.讨论 :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由此可以知道 ,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 )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1、制取二氧化碳(1)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办法。(2)学生分组实验,收集二氧化碳。2、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分组实

18、验,观察现象。(3)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4)小结。3、实验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37 页 - - - - - - - - - (1)学生猜测,阶梯状放置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2)师演示实验,生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说明什么?(3)小结。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1)空气中有没有二氧化碳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证明一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生设计

19、实验(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2、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1)看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看谁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2)猜想,杯壁外的许多小水珠是哪里来的?这说明了什么?(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4)小结总结通过学习,关于空气的组成我们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问题解答1、下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这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答: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20、 - - - - - - 第 9 页,共 37 页 - - - - - - - - - 二、教材分析空气与水、 阳光一样,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由于空气看不见,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更舒适的生活,使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防治空气污染, 已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过去学习水的单元和前面学习空气知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污染,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板书生命之源自

21、主学习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憋气比赛,注意安全。(3)观察 P12 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2、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1)我们不能离开空气,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教师要提前几天安排,并指导学生制订好计划,注意事项等)(2) 你认为我们居住环境周围的空气受到污染了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为什么?(3)出示图片,讲解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3、我们能做什么(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小组讨论,我们为净化空气做什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22、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37 页 - - - - - - - - - (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变我们居住环境周围的空气污染的计划。课外拓展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2、小组内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手抄报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一、问题解答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 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对上述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答:不一样, 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光凭自己的感

23、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下降,还是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答: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二、教材分析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可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的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量的规律。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一)认识温度与温度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24、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37 页 - - - - - - - - - 1讲述实验要求2学生实验并交流。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3学生讨论交流。4教师小结: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特别强调注意事项以及使用安全。)2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实际温度并记录。3交流测量结果。(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讲述:我们都知道, 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 那么, 你认为温度的下降

25、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2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3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交流,制定研究计划。5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四)画热水变凉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3学生画曲线图。师巡视指导4交流各自的发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5小结:6提问:温度

26、为什么会这样变化?7学生讨论、交流。8教师解释:(五)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1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2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2、热的传递一、问题解答1、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答: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3、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4、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答:对流(壶中的水) ;传导(炉子到水壶) ;辐射(路中的热传到四周)。二、教材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

27、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37 页 - - - - - - - - -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知道一杯水的温度会有规律的降低,通过讨论认识到这是热水向周围散发热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 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上一课学生主要研究了热水温度的变化,没有涉及热传递的知识,本课这样导入,既是前课知识的深入,又可使

28、学生明确什么是热传递及其条件,为探究热传递做好知识准备。)(二)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1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2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4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非常重要,为了以后的学习,也为了学生安全,这个环节老师一定要重视。)5学生实验。汇报。6、小结:(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3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借助媒介输液、木屑等)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5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

29、6汇报、交流。7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37 页 - - - - - - - - - (四)认识热辐射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提醒:是否需要媒介,热量怎样行进。 )2学生讨论、交流。3讲述:(五)巩固应用出示教材中的火炉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3、加热和冷却一、问题解答1、糖和蜡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

30、什么变化?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答: 糖和蜡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如松香、巧克力、动物脂肪、固体润滑油等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答: 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3、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答: 水和铜球一样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4、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答:材料选择: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步骤;1、将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放入装热水的盆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答:要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才方

31、便。华氏温标用?F 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37 页 - - - - - - - - - 32 ?F,水的沸点是212 ?F。摄氏温标用?C 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C,水的沸点是 100?C。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你还能说出哪些?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

32、缝隙等。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思路是“聚焦探究反思交流”,因此沿着这个思路,本课教学可以这样设计。(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讨论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讨论、交流。(二)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2学生实验。汇报:3、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4学生讨论、交流。(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操作:铜球穿过铁圈,讲述: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2)学生猜想。(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铜球加热要充分)(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5)延伸如不将加热的铜球冷却,怎

33、样让它通过铁圈。生讨论交流。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37 页 - - - - - - - - - (1)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2)学生提出假设。(3)师演示,喷泉(4)想一想这事怎么回事?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2)学生提出假设。(3)学生设计实验。 (参照课本, 22 页)(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四)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1讲述:有个小男孩生病了,他找医生量了一下

34、体温,是一百度,他很伤心,他以为自己快要死了, 他担心自己走了父母会孤独,就劝说爸爸要坚强,爸爸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原来他的体温是华氏一百度,还不足三十八度,只是低烧而已。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1提出问题:北京至太原的514 千米,但是工程师设计铁路的时候只铺了513.75 米,还差250 米,火车怎么到站呢?这个工程师设计的合理吗?)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学生讨论、交流。3、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4、吸热与散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35、-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37 页 - - - - - - - - - 一、问题解答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36、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二、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四部分,一、研究不同的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三、吸热和散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温杯。本课可以这样设计(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37、1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 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8 页,共 37 页 - - - - - - - - - 2学生提出预测。3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温度计一定要安装在铁夹上,而且,温度计要浸在液体中,不能靠在烧杯壁上和烧杯底部。)4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

38、学生注意安全)5学生实验。6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7小结:8按上述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实验二放在上课之初,以保证课堂效率。)9讨论: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二)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3学生实验。 (课本上的实验效果很好)4学生汇报数据。5师生共同总结:(三)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么做的?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

39、子。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4学生讨论交流。(四)拓展活动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9 页,共 37 页 - - - - - - - - - 不一样。 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2学生讨论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3交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4制作。5检测保温

40、性能并进行评比。6请做的好的小组介绍经验。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问题解答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答: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

41、断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所以年年下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0 页,共 37 页 - - - - - - - - - 雨却总是下不完。6、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答:在自然界中, 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

42、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二、教材分析在大自然中, 水以各种姿态存在着,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本节课就带领学生去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本可共分为五部分,认识自然界的水,制造雨、霜、露。研讨水来自哪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水。(1)展示水的图片。(2)谈话:这里有什么形态的水?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形态的水?2提出关于水的问题。(1)谈话:关于水的变化,你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2)学生发言,教师帮助整理、筛选问题。(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实验1研究雨的成因。(1)谈话: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模拟雨的形成

43、呢?(2)学生实验,交流。2研究冰、霜的形成。(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2)学生实验、交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1 页,共 37 页 - - - - - - - - - 3研究雾的成因。(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2)学生实验。(3)讨论:杯中的白气是什么?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有颜色吗?(4)小结: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是云,低空是雾。(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 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 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

44、因为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 多度, 所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同时, 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可以观察在易拉罐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易拉罐外面并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学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 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三)认识蒸发现象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2学生回答。3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认识到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蒸发现象。(四)探究

45、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提出假设。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变量。4学生实验。5小结:(五)总结水的变化及循环1提问:水有哪些基本形态?2学生讨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2 页,共 37 页 - - - - - - - - - (1)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转化?画在实验记录上。(2)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3)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3总结(六)课外延伸。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第三单元

46、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一、问题解答问题 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答:例如:( 1)揉、搓保鲜袋; (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问题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答:很多种声音。如吹口哨、弹舌、拍手掌、跺脚、打哈欠、说话、唱歌等。问题 3: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答:因为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问题 4: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我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因为

47、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问题 5: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二、教法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3 页,共 37 页 - - - - - - - - - 1、目标定位科学探究 : 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科学知识 :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2、分析学

48、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生活及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不陌生,如风声、雨声、 雷声、欢歌、笑语、鸟叫、 虫鸣等, 他们对声音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对声音的若干问题却欠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再者,研究声音的材料比较多,有较大的选择度,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3、教学思路与流程:本课教材是按照“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想办法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规律”的思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我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课前调查, 建构经验材料导课,制造声音交流问题,猜想原因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问题结课,课下延伸环节一: 本环节是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将课前活动准备作为科学探究活动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经

49、验建构,又课上研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布置学生现场观察,丰富扩展他们宝贵的学习经历。环节二: 教师可出示食品保鲜袋,引导学生玩发声游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办法制造声音,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摩擦,弹拔、敲击、吹气都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不借助其它物体,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不同的声音。活动中,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知道发声的方法很多,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环节三: 通过环节二的充分活动,学生会交流出对于声音的若干问题,如声音的高低、 产生、大小、 传播等, 教师适时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猜想物体发声的原因可能与其振动有关。环节四: 学生根据桌

50、面上摆放的各种实验材料,想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分三个层次来研究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一是直接观察感受其振动情况,如弹拨钢尺或橡皮筋,会有麻麻的感觉,很容易观察到尺子在上下颤动,手麻;不弹拨,尺子不发声,振动停止,手没有麻的感觉。二是借助于其他物体将物体的振动可视化:击鼓看到绿豆在鼓面上上下跳动;不击鼓,鼓不发声,绿豆也不会跳动,吹瓶子发声时,瓶中的盐会上下跳动;不吹不响,盐也不会上下跳动。 三是反证法实验: 通过触摸, 感受到喉部振动与发声的关系,敲击钹迅速使它振动,停止后声音也随即消失。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即无论是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