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教程.ppt(1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界地理教程世界地理教程世界地理教程绪 论n一、世界地理课程综述n 1.自然地理n 重点是各大洲自然地理。n 2.主要国家n 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国家,主要涉及国家特点、性质和国家作用。n 3.专题n 以专题形式介绍有关的国际热点问题和重要地区。世界地理教程绪 论n二、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n 1.切实遵守学校规定n (1)不无故缺课。n (2)严格请假制度。n 2.按时完成课程作业n 课程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和读书笔记。 n (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n (2)完成一篇读书笔记n 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n 林尔蔚、陈江 译n 商务印书馆,1985年 n 要求:2000-3000字,5月底之前交。n 3.教
2、材准备n 一本世界地图册 世界地理教程绪 论n三、考试、答疑、联系教师方式n 1.考试n 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60%,与平时成绩(占40%)共同组成最终课程成绩。n 2.答疑n 每周二晚上课后为答疑时间。n 3.平时联系教师方式n 通过电子邮件:世界地理教程:导论:地球概貌第一节 地球表面形态n一、海陆分布大势n 1.令人惊异的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对比n 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和两极地区,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呈现鲜明对立;n 2.大陆形状n 略呈倒三角形;南北成对,每对大陆之间为地壳破裂带;n 3.大陆东部有岛弧分布n 以亚欧大陆最为典型,东部边缘为一连串岛屿群环绕,岛弧外侧
3、是一系列深邃海沟。n 4.大西洋两岸的轮廓n 凹凸对应。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一、气候的特征明显,类型复杂n 1. 强烈的大陆性n (1)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n (2) 气温年较差普遍较大;n (3) 大陆性气候类型特征鲜明,占地广阔。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2.典型的季风型n 季风气候的标准: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切变达到120;盛行风向所占比例达70%以上;随盛行风向变化,主要气候要素变化明显,具有雨热同季特征。n (1)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广大n 典型季风气候区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地区,东南亚和南亚;n (2)季风气候特征典
4、型;n (3)季风气候类型多样;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3. 类型的复杂性n (1)气候类型的多样化程度全球首屈一指n (2)各类气候的分布呈现多种图式,构成复杂的气候空间结构;n (3)类型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气候类型的多种多杨,分布复杂,也表现在极端的气候要素同居于一洲之内。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二、气候形成因素n 1. 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n (1)南北跨度巨大,使各带气候都有发育;n (2)西接欧陆,西岸型气候基本缺失;n (3)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内陆型气候分布广泛;n (4)海陆热力对比差异巨大,发育典型季风气候;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
5、2. 大气环流作用n (1)大气活动中心及其气压场的季节变换n (2)盛行风向与主要气团的影响;n3. 地形与洋流n (1)山脉对气候分布和分界的作用;n (2)高原对气候的影响;n (3)洋流对东部沿海气候特征的意义。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三、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结构图式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荒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查谟气候亚热带高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雨林气候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三节 气候n课堂讨论:n 亚欧大陆东、西两部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什么季风气候只出现在大陆东部?
6、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n一、大河之洲河网分布特征n 1.长河众多n 四大流域:n 2.水系结构呈辐射状n 3.内流流域广大n 内流流域(包括无流区)面积为1367万km,占全洲面积的30%以上。其内流区比例在世界上仅次于澳大利亚,大致与非洲相近。n 4.河网特征的形成原因n (1)现代气候与地理位置、地形的共轭作用n (2)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n二、大河之洲湖泊特征与地理分布n 最大湖,最深湖,湖面海拔最低的湖,水质透明度最好的湖。n1. 北亚湖群n2. 中亚湖群:n3. 青藏高原湖群n4. 长江中下游湖群n5. 西亚湖群
7、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 在气候、地形和地理位置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亚洲的自然带既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烙印,又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n一、寒带苔原-冰沼土带n位于北部沿北冰洋地带,与苔原气候区分布大致相当。严寒潮湿的环境不利于植物和土壤的发育。n 1. 植物种类少,基本无乔木n 2. 植被生长矮小n 3. 成土过程微弱n 成土过程中有机质来源少,分解慢,致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趋向泥炭化,遂形成土层浅薄、分层不明、有蓝灰色层的冰沼土。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4. 四条亚带n (1)北极苔原:n 北冰洋沿岸主导和太梅尔半岛北部,地面常为冰雪覆盖,低矮
8、的藓苔和地衣成斑状分布。n (2)藓苔地衣苔原:n 典型苔原,分布于北亚北岸。n (3)灌木苔原:n 苔原带南部狭窄的亚带,灌木和藓苔杂生,并出现草本植物。n (4)森林苔原:n 苔原带最南侧,实际上已属苔原带向南部针叶林带的过渡区域。n二、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带n 分布区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相当。具有世界上分布最北、面积最广的针叶林带。主要树种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等。n 1. 针叶林带的东西分异n (1)东部的落叶松林n 落叶松对气候与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因此是针叶林中分布很广的树种。其习性喜光,故常组成疏林;根系浅,冬季落叶,以至林下较明亮,故称亮针叶林。东西伯利亚的针叶林主要树种
9、为达乌尔落叶松,其根系极浅,可以生长在具有薄层活跃层的永冻土区。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2)西西伯利亚杉林n 云杉、冷杉是北方针叶林中的常见树种,两者的共同特点是生长茂密,组成的森林林下阴暗,故有暗针叶林之称。云杉喜湿,林床上常有沼泽;冷杉多生长于肥沃的冲击土,根系较深。西西伯利亚平原因雨量较多,且沼泽广布,故森林主要由云杉组成。对于林下有沼泽化现象的针叶林,有泰加群落的专有名词。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2.南部的过渡带n 在亚洲大陆东部,针叶林沿着冷湿的山地和高原,可以向低纬地区延伸。如大兴安岭北
10、部、俄罗斯远东山地和青藏高原东缘的亚高山针叶林。n在中部地区,西伯利亚南部松林中已间生有白桦、白杨等树种,逐渐过渡到亚洲中部的草原带。n3.灰色森林土n 又名灰化土。是一种呈强酸性反应、结构差、肥力低的土壤。由于气候冷湿,有机质依靠真菌进行好气分解,形成酸性溶液溶解土壤表层的硅酸盐,依次引起钙、镁、富里酸铁锰、可溶性铝下淋,最后是表土残留非晶质粉末状二氧化硅,使表土呈浅灰白色,土壤下层形成明显淀积层。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三、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带n 分布于亚洲大陆中为地区的东岸,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大致相当。n 1.适应季节性生理干旱的夏绿林n 有明显季节变化。夏
11、季枝叶繁茂,生长旺盛;冬季为适应生理干旱,树叶凋零。故有夏绿林之称。n 2.树种成分丰富的温带森林n 以栎属为主,杂有槭、椴、桦、杨、胡桃等属,森林林貌常为杂木林。向南与亚热带常绿林之间有常、阔混交林,向北与针叶林之间则为针、阔混交林。n 3.中性反应的棕色森林土n 棕色森林土(棕壤)是一种剖面层次不明显、质地较粘、呈中性化学反应的土壤。n 本带冬季土地冻结不深,土壤微生物作用几乎全年进行,细菌分解活跃;由于植物残体所含灰份较多,使分解有机质产生的腐殖酸在土壤表层就能中和,使土壤呈中性反应,同时又明显的粘化作用,产生了较多的次生粘土矿物;因其多系含铁矿物,故土壤带棕色。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
12、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和红壤带n 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另外朝鲜半岛南部和日不南部都属此带。具有温带至热带的过渡性质。n 1.亚热带常绿林的生态特征n 森林树种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茶科等为主,树叶宽阔、革质、表面光亮,颜色暗绿,所以又称照叶林。与热带森林相比,种类不复杂,且林冠整齐,林相已有季节变化;与温带落叶林相比,不仅树种差异明显,且林相变化和缓。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2. 我国亚热带常绿林的南北变化三个亚带:n (1)北亚热带:n 分布于秦岭至长江,常绿林中含有较多落叶树种。n (2)中亚热带:n 长江与南岭之间,建群树种为壳斗科树
13、种。n (3)南亚热带:n 南岭1200m山地以下,至热带森林。森林中遗憾有少数热带树种。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3.富铝化明显的红壤与黄壤n 冬无酷寒,气候温热潮湿,成土过程中富铝化作用明显,原生矿物分解强烈,分化出的盐基和硅酸盐类也强烈淋失,铁、绿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土壤中相对富集,形成红壤。而在日照少而湿度大的亚热带山地,因土壤中含水较高,游离氧化铁遭受水化,故土壤剖面橙黄色,形成黄壤。与红壤相比,黄壤的富铝化程度较低,但自然肥力较高。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五、热带季风林-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带n 分布于热带季风气候区。n 1.季风林的林相
14、季节变化n 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雨季时季风林颇似热带雨林,但干季时多数树种要落叶,遂形成森林的林相变化。n 2.季风林带的土壤n 成土过程中脱硅富铝化作用强烈,硅酸盐类矿物分解彻底,铁律氧化物明显聚集。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六、热带雨林-砖红壤带n 分不出热带雨林气候区外,还包括多雨的热带季风区地区。n 1. 树种复杂、无季相变化的雨林n 2. 高度富铝化的砖红壤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七、温带草原-黑钙土、栗钙土带n 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和我国西北、内蒙和蒙古等地。n 1. 具有明显旱生特征的草原n 以禾本科为主的丛生草原,混有双子叶
15、杂草。n叶面狭窄,生有绒毛或蜡层、卷叶等。具有明显季节变化。n 2. 温带草原的内部分异n 中亚为丛生浅草,有时杂有灌木丛;北蒙草原以针毛类草为多;中蒙草原位草原到戈壁的过渡,出现苦艾;我国东北平原北部主要是羊草、杂草类草原。n 3. 生物积累和钙积化过程明显的草原土壤n 分解速度较慢,土壤表层生物积累明显,有机质含量相当高;气候干旱,土壤中有明显钙积化过程;土壤剖面分化清晰。n 对应植被内部分异,土壤相应分化。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八、温带荒漠-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带n 分布于图兰平原、滨里海地区,蒙古高原中南部和我国西北。n 1. 植物种类稀少n 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的
16、主要因素。植被覆盖度极小,甚至出现裸露。出现的植物主要是耐寒、耐盐碱的灌木和小灌木。n 2. 土层瘠薄的荒漠土n 土层薄,表土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少,有易溶性盐类和石膏聚集,容易形成砂质和砾质荒漠。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九、热带和亚热带荒漠-荒漠土带n 在西亚有广泛分布。n 植物稀少,出现大面积表土裸露;植物种类耐寒,根系发达。有水源处出现绿洲,会有枣椰林生长。n十、干燥亚热带森林-褐色土带n 分布于地中海沿岸,范围有限,是欧洲典型地中海硬叶常绿林的东延部分。n十一、亚洲植被-土壤带的垂直分布(以珠穆朗玛峰为例) 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五节 亚洲的自然带n十二、亚
17、洲的动物特征n 1.数量大、种类多、但特有高级动物种类少n 哺乳类中仅有一目(猫熊)和四科(树鼩、跗猴、长臂猿、猫熊)为亚洲特有,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n 2.亚洲动物界与相邻大陆的联系n (1)与北美的联系广泛n 亚洲与北美洲之间几乎具有同一的苔原动物种属和亚寒带针叶林动物种属。n (2)与非洲之间有物种交流n 地质史上交流较多,多种动物为亚、非共有。n (3)亚、澳之间联系很少n 华莱士线为两洲动物分界线。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一、北亚大区n 地处亚洲高纬的开敞地域,面积辽阔;n 强烈大陆性的寒湿气候,广阔的永冻现象;主要属北冰洋水系;n 较为明显的纬向地
18、带性特征; n 依据内部地形分异和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的地域差异,内部分异为三大亚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n1. 西西伯利亚平原区n 位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北滨喀拉海,南接哈萨克丘陵。面积超过300km2。n (1)广阔单调的低平地形n 地势开敞平坦,90%以上的面积海拔都不到100m。n (2)东西过渡性的气候特点n 本亚区的气候特点具有从东欧平原的温和大陆性到中西伯利亚的剧烈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过渡特点,冬季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常以冰洋锋面上的气旋形式进入本区北部,带来较多的降雪。n (3)典型的平原型河流n 鄂毕河落差小,额尔齐斯河口以下的下游比降
19、仅为1cm/km,水流缓慢平静。每年春夏季的冰上泛滥和广阔分布的永冷土层,导致大面积的沼泽。n (4)典型的纬向自然带n 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使本亚区内自然带的结构呈典型纬向地带性特征,有北部的北极苔原带、森林苔原带向南循序演替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但总体上以针叶林和苔原景观占优势。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2. 中西伯利亚高原区n 位于北亚中部。西界叶尼塞河,东界北冰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南界蒙古高原北缘山地。这里是亚洲大陆向北伸展最远的自然区。n (1)切割剧烈的古老台地n 地形上是一个古老的台地,但受河流强烈切割,广泛分布阶地。n (2)
20、强烈的大陆性寒湿气候n 冬季气候严寒,有北半球“寒极”之称。除因无法受到海洋温暖气流影响外,还因地势结构使南方暖气流无法北上。永久性冻结现象遍布全境。但夏温较高,因此有世界上向北分布最远的针叶林(7230N)。n (3)受到扰乱的纬向自然带n 主要是地形的扰乱作用。在地势较高处,山地针叶林与山地苔原复杂交错。总体上亚寒带针叶林占优势。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3. 俄罗斯远东山地区n 本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的北段,东濒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北岸至科雷马河口,海岸线漫长。是一个特殊复杂的自然地理亚区,总体上是一个濒海的季风
21、型山地。n (1)地形的多样复杂性n 既有中生代褶皱,又有新生代褶皱;既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又有活动频繁的火山;以山地地形为主,但也有平原低地。n (2)冬夏明确的气候特征n 冬季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夏季有来自北太平洋的湿润气流。n (3)季风型河流n 处于分水岭地区,与其他两个亚区相比,缺少大河巨川。n (4)非纬向地带性的季风性山地n 自然带的山地垂直分布是本区自然景观的特征之一。但仍有纬向分异的烙印,60N以北以太原和山地苔原为主,南部主要为季风落叶针叶林,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植被的分布区项复杂,出现针阔混交林和谷地湿润草地。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
22、二、中亚大区n 深处内陆的半封闭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心,为山脉环绕的高原、盆地和低地。n 典型内陆景观。山地发育垂直自然带。n 地形单元构成不同自然亚区:哈萨克丘陵和图兰平原区,帕米尔高原区,蒙古高原区,内蒙古新疆高原区,青藏高原区。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1. 哈萨克丘陵和图兰平原区n 西起里海,东到中亚山地西部,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南至伊朗高原北缘。n (1)单调的丘陵和平原n 哈萨克丘陵一般海拔300-500m,图兰平原大部海拔不到100m。n (2)大陆性、干旱性的环境n 夏热东寒;降水量有北向南减少;哈萨克丘陵为半干旱气候,图兰平原为干旱气候。n 哈萨克
23、丘陵具有温带草原景观,图兰平原为荒漠景观。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2. 帕米尔高原区n (1)东西坡差异明显的大陆性高山寒漠n 海拔高,气温变幅大;n 西坡降水较多,从200到1000mm不等。东坡降水稀少。n (2)独特的垂直自然带n 四周为荒漠环绕,自然带自下而上为:荒漠岱、半荒漠带、山地草原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和寒漠带。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3. 蒙古高原区n (1)波状起伏的内陆高原n 平均海拔约1600m,四周山地环抱,内陆面积广阔。n (2)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n 冬季长且寒,1月气温北部35C,南部10C;夏季
24、短而热,7月北部可达18C,南部可达26C。高原内部降水量一般60-300mm,西北部山地区降水可达300-500mm,南部戈壁降水量多在100mm以下。降水集中于5-9月。n (3)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景观n 呈现南北差异,北蒙草原:48-52N,禾本科和杂草-禾本科草原;中蒙草原:45-48N,针茅、蒿-针茅草原,并出现苦艾和盐渍植被;南蒙半荒漠:45N以南,小针茅、艾菊-小针茅组成的戈壁干草原;再南为真正荒漠。西北部有森林出现,并有垂直带出现。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4. 内蒙古新疆高原区n 南以祁连山、昆仑山北麓为界。n (1)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形结构n
25、 (2)内陆干旱景观n 深居内陆,四周高山阻挡,使之成为中国最干旱地区之一。大部分为温带、暖温带荒漠,部分表现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n (3)内陆型向心水系n 河流发源于周围山地,向盆地内部汇集。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5. 青藏高原区n (1)世界最大高原n 高原面上有多条长达1000km以上的长达山脉。n (2)独特的高原景观n 除喜马拉雅山南坡外,高原自然景观主要为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三、东亚大区n 亚洲中低纬度大陆东缘,地形多山,季风性自然环境。n 1. 中国东部季风区n (1)大陆性的季风气候n
26、(2)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混杂n 从中生代末以来保留下来的树种,现代季风气候又使南北树种混杂。n (3)随温度带的南北分异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2. 朝鲜半岛区n (1)多山的半岛n 半岛地质基础古老,山地面积占半岛的3/4。地势大致由北向南降低。n (2)过渡性的温带季风气候n 气温年较差普遍较大,但各地气温又以8月最高,气温年较差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集中于夏半年的4-10月,但东北部平均降水量不足500mm,东南沿海降水量约为1000-1500mm。n (3)河网稠密,河流短促,水流湍急n (4)森林覆盖率高,n 半岛森林覆盖率达77%。北部属针叶林带,东部山地
27、为针阔混交林,中部为温带阔叶林,南部已属亚热带植被。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3. 日本群岛区n (1)多山的群岛n 山地占总面积的75%。多火山地震。n (2)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n 具有温和、湿润特征,从北而南包括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三种类型,而以温带为主。受季节风的影响,东、西日本降水季节分配不同。n (3)河流短小急湍,水力资源丰富n (4)森林覆盖面积大,自然植物种属多n高等植物近万种。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四、东南亚大区n 亚洲纬度最低、最为湿热地区。地表结构上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n 1. 中南半岛区n (1)山川
28、相间,南北纵走n (2)热带季风气候(除马来半岛)n 年分三季:中南半岛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为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n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明显。n (3)热带季风林为主的自然植被n 热带季风来为半岛的主要自然景观,多雨海岸则为雨林,北部地势较高为山地混合林,内部平原和河谷为热带草原景观。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2. 东南亚岛屿区n (1)破碎的岛山n (2)具备季风性和海洋性特征的热带雨林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五、南亚大区n 1. 印度半岛区n (1)古老高原为核心n 半岛核心德干高原为一古老高原,北有新褶皱山
29、地围绕,中间间以印度河-恒河大平原,东西两侧为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n (2)热带季风景观n 三季的分布:12-2月,冷季;3-5月,热季;6-11月,雨季。n 降水变率较大;n 德干高原大部委热带季风林,周边为热带雨林,内陆和西北部则有草原植被甚至荒漠分布。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2. 斯里兰卡区n (1)古老的大陆岛n 地质基础与半岛一致,因保克海峡和马纳尔湾沉降而与半岛分离为岛屿,n (2)热带雨林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六、西南亚大区n 干热的西部低纬地区,具有内部复杂的分区n 1. 伊朗高原区n (1)闭塞的山间高原n (2)
30、伊朗式气候n 干燥、温差大,冬雨型。n 2. 阿拉伯半岛区n (1)平坦太低是高原n 一般高度在1200-2500m,边远多以陡峭断崖临海。n (2)干热荒漠景观n 属热带荒漠气候,大部分降水在100mm以下,但最热月高温可达50-55C。n 干河谷、无流区构成本区流域特色,除少量绿洲外,荒漠草原景观为主要特色。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3. 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区n (1)两河冲积平原n 地势平坦,河流比降小。平原迅速冲积延伸。n (2)由地中海景观迅速过渡为热带荒漠草原n4. 地中海东岸区n 本区包括叙利亚、约旦和巴勒斯然。n (1)断裂块状台地n 构造上为东非大断
31、裂带的延长部分,具有南北纵行、东西排列的地形结构。地中海岸一带为沿海平原,东侧有一带丘陵性山地,再东为约旦断层谷地。n (2)亚洲唯一的典型地中海景观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5. 小亚细亚高原和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区n(1)小亚细亚山间高原n周高中低,腹地为气候干燥的半荒漠。n(2)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山结n以大阿勒火山峰为中心,有四条山岭汇合而成。火山活动非常剧烈。具有明显的垂直景观带结构,较为干冷。世界地理教程:第一章 亚洲第六节 亚洲的自然地理分区n6. 高加索山地区n (1)具有垂直结构的典型高山地区n 以大、小高加索山为主脉,大致具有山地和低地相间排列的地形形态
32、。n (2)复杂的气候n 包括寒冷的高山气候,山麓的温带气候,外高加索西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和东部干燥的亚热带气候。n (3)高加索型河流n 河水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河流短促。n (4)显著的垂直景观带n 大高加索山脉西段,下部为亚热带常绿林,中部为温带阔叶林,上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外高加索沿黑海东岸的低地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林,但东部眼里海西岸地区,气候比西部干燥,主要为草原和灌木草丛。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引言:欧洲的自然概貌引言:欧洲的自然概貌n一、亚欧大陆西伸的大半岛n 1.三面环海,一边靠陆的地域形势n 欧洲大陆东与亚州接壤,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宛如亚
33、欧大陆向西伸展的大半岛n 把欧洲说成是大半岛,还因为它与亚洲大陆之间面积的悬殊比例。欧洲仅占亚欧大陆总面积的4/5,在亚欧大陆整体上,欧洲仅是一小部分。n 2.全部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n 欧洲大陆的四极:最北点诺尔辰角,7108N;斯匹茨卑尔根群岛,80N;最南点马罗基角,36N;克里特岛,35N;最东点,极地乌拉尔东麓,6610E;最西点,罗卡角,934W,亚速尔群岛,28W。n 由此可见,欧洲主要位于北纬36-71度之间,是有人定居的各大洲中距赤道最远的一洲。 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引言:欧洲的自然概貌引言:欧洲的自然概貌n二、水平轮廓破碎n 1.半岛、岛屿众多n 从北到南,有冰岛、卡累
34、利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不列颠群岛、布列塔尼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西西里岛、撒丁岛。半岛和岛屿面积占全洲的1/3以上,比例之高首列全球各大陆。n 大陆边缘环绕着巴伦支海、白海、挪威海、波罗的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和黑海。n 2.海岸曲折n 陆地与大海犬牙交错,是欧洲大陆海岸线特别曲折。海洋深入内陆,各地距海都不遥远,大多数地方均在1000公里以内。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引言:欧洲的自然概貌引言:欧洲的自然概貌n课堂讨论题:课堂讨论题:n 从欧洲的自然概貌中可推断欧洲可能具备哪些自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
35、n一、基本特征n1.平原低地占地广大n 欧洲低于海拔200m的平原和低地面积占全洲面积的57%,而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仅占17%,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只有2%。全洲平均海拔高度为300m,是各大陆中地势最低的一洲。平原低地所占面积之广冠于全球各洲。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2.山地位列南、北、东三侧n 欧洲有三列山脉:位于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位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高4807m,为全洲最高点。东侧为乌拉尔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n 南北两列山脉之间是平原低地,西起大西洋岸,东止乌拉尔山脉,东西连绵,分别为大西洋沿岸低地、
36、中欧平原、东欧平原。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3.东、西地形分布的差异n 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一线为界,东部平原占绝对优势,地形比较单一;西部山地和平原交错,地形较为复杂。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二、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现代地貌的影响n1.冰川中心和主要冰期n (1)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为一大陆冰川中心;n (2)阿尔卑斯冰川中心: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山地冰川中心。n (3)四次冰期:以阿尔卑斯冰川活动为参照,分为干兹、明德、里斯、武木四次冰期。可能还有两次更早的冰期,但其痕迹为后四次所掩盖,不甚
37、明显。在斯堪的纳维亚已证实有三次冰期,相当于名的、里斯和武木。里斯冰期是欧洲大陆冰川最发育的时期。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2. 冰川活动范围n 里斯冰期中,并川南侵一直延伸到爱尔兰-泰晤士河流域-莱茵河下游-中欧海西山地北麓-喀尔巴阡山脉北麓-第聂伯河中游-顿河上游-中乌拉尔一线。n 武木冰期中,大陆冰川只占有北欧、日德兰半岛东部、中欧平原东北部和东欧平原西北部。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三、地形区n 1.北欧台地-山地区n 范围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科拉半岛、芬兰和卡累利。n (1)古老的地质基础n 构造上属于波罗的地盾
38、和加里东褶皱,古生代中期成陆后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就连接在一起,经历了共同的地质和地貌过程。n (2)主要的地质地貌特点n 加里东运动后没有发生过海侵,长期经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低缓准平原,直至阿尔卑斯造山运动。n 第三纪时发生程度不同的抬升,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表现得最为强烈,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山脉。n 第四纪时为大陆冰川中心,冰退后遍布冰蚀地貌。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3)主要地形分区n 芬马克高原:位于半岛最北部。高原宽广平坦(高度300-500m),间或有孤山耸立。n 科拉半岛:波罗的地盾中最古老部分,断裂发育致使地面丘状起伏。n 芬兰和卡累利
39、以及瑞典中南部:地势较低,大多高度在100-200之间。n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700km。山脉具有块状高原性质,北n 宽(600km)南窄(200km),北高(1200m)南低(800m)。n 高原面积为古老准平原面,北部明显,南部受后期断裂构造以及冰川、流水侵蚀切割,准平原面遭到破坏,地形破碎。东西坡强烈不对称,西坡陡峻,并拥有典型峡湾海岸;东坡较缓,呈阶梯状倾向波的尼亚湾。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4)独特的冰岛n 地质构造基础与半岛完全不同,为大西洋中脊的一部分,由第三、四纪的岩浆岩构成。地表形态为主要由玄武岩构成的熔岩高原。世
40、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2.东欧-中欧平原区n 北欧台地南面和东南面的广阔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自北冰洋岸,南抵黑海之滨。以涅曼河中下游至普鲁特河上游一线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以及东部边缘的乌拉尔山脉。n (1)东欧平原(俄罗斯平原)n 波状起伏的地形:构造上属于俄罗斯地台。丘陵性高地与面积不等的低地相交错。主要丘陵有提曼岭、北乌瓦累丘陵、瓦尔代丘陵、中俄罗斯丘陵、伏尔加丘陵等。高度均在300m左右。n 冰川作用的地貌特征及其分异:四次冰期,奥卡(民德)、第聂伯(里斯前期)、莫斯科(里斯后期)、瓦尔代(武木)。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41、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 瓦尔代冰川地貌区出现在平原西北部,是典型的冰碛丘陵地貌,因年代相对不远,少受流水侵蚀作用的破坏。地表形态表现为广阔的底碛平原上散布着众多的鼓丘、蛇形丘和冰碛阜,并夹杂大小湖泊。高地、低地互相交错,地势平缓起伏。n 莫斯科冰川地貌区位于瓦尔代区以南,后期流水侵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地貌形态,地表起伏变小,湖泊减少,形成了比较平坦的次生冰碛平原。流水侵蚀地貌开始增多。n 第聂伯冰期所占面积最大,向南扩展到48N附近。就地貌形态而言,这里是东欧平原最老的冰川地貌。这里已见不到北部特有的冰碛地貌,沼泽化的平坦砂质冰水平原占有很大面积,次生冰碛平原呈岛屿状分布在冰水平原
42、之间。平原上黄土或黄土状壤土覆盖的地方,发育着明显的冲沟和坳沟。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2)乌拉尔山脉n 久经风化侵蚀的古生代山脉,构造基础是形成于海西造山运动的乌拉尔褶皱,现代地貌具有中山和低山特征。n(3)中欧平原n 包括西自北海沿岸东到涅曼河畔这一狭长地带,包 括荷兰和丹麦、德国北部、波兰大部。n 构造基础为古老地台的坳陷地带。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各地广布冰川沉积物。由于武木冰川只覆盖了易北河以东地区,河流两岸地貌分异明显。东部冰水平原上有起伏的冰碛丘陵;西部冰碛物受到强烈冲刷,地表起伏不大。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
43、形n3.中欧-西欧断块山地和盆地区n 位于中欧平原与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包括不列颠群岛、海西法兰西和中欧块状山地三部分。n (1)地质构造特征n 不列颠群岛大部属加里东构造,余为海西构造。n 褶皱基地起伏很大,现代地形起伏往往反映了基底起伏特征,山地一般与基底的古山岳一致,盆地和平原通常发育在台向斜地区。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 奥卡冰期的地貌特征因受后期冰期的改造,已不明显。n 东欧平原南部地区,地貌过程中冰川没有起直接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凸现,冲沟、坳沟、河谷阶地发育。n 平原东南部的里海低地露出海面不久,气候干燥,地貌发育还处在幼年期
44、。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2)现代地形地貌特点n 低山、中山、盆地和平原相互交错。n 中山是本区基本地貌类型,山高一般不超过1500m。山地受阿尔卑斯构造运动抬升,山顶残留古准平原面,形成平缓峰顶、较陡山坡、彼此高差不大的地貌基本特征。n 平原形成与台向斜基础之上,地层结构往往具有单斜性质,巴黎盆地、伦敦盆地是其代表。另外还有形成于山前坳陷或地堑基础之上的平原,前者如法国的阿坤廷平原,后者如上莱茵低地。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4.中欧-南欧新褶皱山地和平原区n 本区位于中欧南部和南欧,分布着阿尔卑斯、喀尔巴阡、比利牛
45、斯、亚平宁、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和巴尔干诸新褶皱山脉,山脉之间夹杂平原。n 构造上属于阿尔卑斯褶皱带,包括散布其间的古老地块。n (1)阿尔卑斯山脉n 古老结晶岩和变质岩组成山脉中轴,构成山脉最高部分;边缘镶嵌一系列主要由中生代石灰岩、泥灰岩和白云岩等岩石构成的山岭,由于抗侵蚀力各异,形成崎岖险峻地貌;山地冰川的侵蚀作用,是锯齿状山岭随处可见,高山地貌表现典型。主峰4807m,欧洲第一峰。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2)喀尔巴阡山脉n中山地貌,浑圆山顶和平缓山坡是其基本特色。主峰格尔拉霍夫斯基峰,2655m。n(3)多瑙河中、下游平原和波河平原n本区三个最大平原
46、。构造基础为下沉的中间地块或山前坳陷。水系发育,具有侵蚀地貌形态。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一节第一节 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n(4)三大半岛n 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n 属阿尔卑斯新褶皱带的一部分,但地质构造和地形比较复杂。n 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山地区,平原面积很小。n 其中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属于高原山地形,梅塞塔高原是其主体,边缘镶嵌新褶皱山脉;n 亚平宁半岛地形较为简单,以亚平宁山脉构成半岛骨架;n 巴尔干半岛也是新褶皱山脉与古地块的结合体,但古地块遭受过强烈断裂作用和升降运动,地貌形态更为破碎和崎岖。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的气候欧洲的气候n一、气候的基
47、本特征n 1. 气候类型结构简单n 欧洲主要只有6种气候类型:n (1)极地冰原气候:分布于北冰洋各岛屿;n (2)极地苔原气候:冰岛和欧洲大陆北缘;n (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欧绝大部分和东欧平原北部;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的气候欧洲的气候n一、气候的基本特征n 1. 气候类型结构简单n (4)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不列颠群岛、比荷卢和法国、中欧西部、伊比利亚半岛比斯开湾沿岸;n (5)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中欧东部和东欧平原中南部;n (6)地中海气候区:伊比利亚半岛大部、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西部和南部,以及散布在地中海中的各个
48、岛屿。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的气候欧洲的气候n一、气候的基本特征n 2. 温带气候占据绝对优势n 欧洲的6种气候类型中,属温带气候的类型占了4种。寒带气候只出现大陆北部边缘和岛屿;缺失热带气候。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的气候欧洲的气候n一、气候的基本特征n 3.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n 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分布广泛。北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南到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西起不列颠群岛,东至易北河下游、莱茵河中游和阿尔卑斯山脉西麓。在世界各地同类气候类型中,其分布范围最为广阔。n 地中海气候在欧洲的分布不仅广泛,而且特征明显。此类气候冬季温湿的特点
49、,也是一种海洋性特征的表现。n 即使是欧洲的寒带气候,与亚洲相比,也具有冬季相对温暖湿润的特征。欧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少见类似于亚洲的极端性特征。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的气候欧洲的气候n二、气候形成因素n 1.地理因素n (1)大陆位置和轮廓n 纬度位置决定了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纬度与海陆位置的双重影响奠定了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基础。n 以南欧为底边的三角形水平轮廓大大增加了温带气候分布的比重。n二、气候形成因素n 1.地理因素n (2)地形n 山脉没有构成气团的纬向运行的障碍,东西连绵的平原利于大西洋气流的深入,扩大了海洋对气候的影响范围。n (3)洋流n 主要指北大西洋
50、暖流,它是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冬季的“热源”,使欧洲西部的冬季气温远远高于同纬度的平均温度。n 在欧洲三角形水平轮廓的影响下,北大西洋暖流远远深入高纬地区,其“热源”的影响扩及更广。世界地理教程:第二章 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的气候欧洲的气候n二、气候形成因素n 2. 环流因素n (1)影响欧洲的气压系统n 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西伯利亚高压。n (2)大气环流场的配置n 冬季:冰岛低压强势,亚速尔高压减弱,但西伯利亚高压强盛,并向西南伸出高压轴(沃耶科夫高压轴)与亚速尔高压相呼应。南高北低态势明显。n 夏季:冰岛低压减弱,亚速尔高压强盛,西伯利亚高压消失。气压场的配置仍然未改北高南低态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