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唯物论唯物论认识论认识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辩证法辩证法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决定认识真理三性真理三性认识三性认识三性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群众史观群众史观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的导向群众观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如何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关系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观联系观发展观发展观矛盾观矛盾观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P29):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不依赖
2、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客观性可知性可知性唯一特性唯一特性2.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P28-30)(P28-30)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2)(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观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 1、什么叫运动?、什么叫运动?(P31)(P31
3、)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象的变化变化和和过程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物质世)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是形而上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P33)(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5、、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
6、性和普遍性。遍性。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人类。 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 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P37)(P37)2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P38-40)(P38-40)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
7、它是客观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在在人脑中反映。(1 1)人能够能动地的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 2)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8、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P41)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错误的意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仅能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仅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能动的认识世界
9、,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学态度结合起来。1.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样的。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样的。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3.“飞矢不动飞矢不动”、“飞鸟之影,未尝动也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与与“日方中方睨,物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方生方死”4.苹果落地,日东升
10、西落是体现了联系揭示了规律。苹果落地,日东升西落是体现了联系揭示了规律。5.人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改变规人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改变规律的存在。律的存在。6.意识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的。7.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同时能够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同时能够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8.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精神,国家有关部委上涨的通知精神,国家有关部委20102010年年9
11、 9月月2929日分别出台措施,日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商业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贷款购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50%、贷款利率不、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低于基准利率1.11.1倍的规定。倍的规定。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调控房价的合理性。请
12、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调控房价的合理性。 【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唯物论,所以此题【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唯物论,所以此题主要立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主要立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来分析。能动性相结合来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首套房首付比例,限制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首套房首付比例,限制二套房等宏观调控政策,是依据我国房价过热的实际作出的二套房等宏观调控政策,是依据我国房价过
13、热的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重大决策。(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规律。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运用的结果。用的结果。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真理真理1 1、什么叫实践?、什么叫实践?(P42)(P42)2 2、实践的特征、实践的特征(P42-43)(P42-43)3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5)(P44-4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
14、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重视正确的理论(真理、科学理论)对实重视正确的理论(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
15、实践相结合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真理真理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和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具体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性和上升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16、发展真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客观的。实践是客观的。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4.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存在的。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存在的。5.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前人的经验和书本知识。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前人的经验和书本知识。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真理是主观的。真理是主观的。8.科学理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范畴。科学理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范畴。9.真理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真理是永恒的、无条件的。10
17、.认识的反复性说明认识是对事物的简单重复。认识的反复性说明认识是对事物的简单重复。1. (2010全国高考全国高考)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为“荒诞的怪论荒诞的怪论”。20世纪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
18、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 C. D. 【解析】认识的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解析】认识的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观点错误。任何真理性认
19、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是对真理相对观点错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是对真理相对性的错误理解,真理的相对性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在一定历性的错误理解,真理的相对性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而非指包含谬误成分,排除史时期内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而非指包含谬误成分,排除。【答案【答案】A 2. (2011镇江模拟镇江模拟)2010年年11月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口的变化情况
20、,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人口普查形成正确的认识,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解析】人口普查形成正确的认识,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故答案为活动,最终目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故答案为B。【答案【答案】B3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伴随着经济
21、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运用辩证唯物
22、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认识论的认识,所以此题应该聚焦在实【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认识论的认识,所以此题应该聚焦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我国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这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我国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要求。通过历次会议的不断完善可见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要求。通过历次会议的不断完善可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认识过程,通过多次修改,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认识过程
23、,通过多次修改,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案】【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明确提出制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了,形成了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初步认识。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初步认识。(4分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党对效率与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平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4分分)(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效率与公平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和发展真理的过程。(4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