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教-外科休克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外教-外科休克幻灯片.ppt(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休克的概念 休克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最终 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和脏器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变化的综合征。其根本原因是:缺氧。最终结果:乏能。3.微循环变化的意义-代偿 “自身输血自身输血” 儿茶酚胺静脉收缩血回心速度,血管床容量回心血量有效循环血量 儿茶酚胺肝脾血管收缩贮血释放回心血量有循环血量 “自身输液自身输液” 儿茶酚胺毛细血管内血量,流体静压组织液回流血容量 “自身输血, 自身输液” 回心血量 维持血压 (2)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供 (3) 心收缩力 心输出量 , 外周阻力维持血压 (一)休克早期:(一)休克早期:4. 临床表现 外周血管的收缩(
2、皮肤)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尿量减少,肛温降低 汗腺分泌增加出汗 CNS高级部位兴奋烦躁不安,意识清楚 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脉搏细速,血压降低或正常,脉压减小 (二)休克期(抑制期) 微循环淤滞期 淤血性缺氧期(stagnant anoxia phase) 可逆性失代偿期1. 微循环变化特点:灌而少流,灌流,微循环扩张、淤滞 2.微循环淤血机制 (1)组织缺血缺氧酸中毒 阻力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松弛 容量血管对儿茶酚胺保持反应收缩 (2)某些代谢产物(组胺,激肽,腺苷,NO)血管扩张,通透性 (3)内毒素血管扩张 (4)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细胞压积 红细胞聚集, 白细胞粘着. 血小板粘附和聚积,血液
3、泥化 (二)休克期(抑制期) 3.微循环变化的后果失代偿 微循环淤血 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动脉血压 有效循环血量 心、脑血供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血浆外渗 组胺,激肽等因子管壁通透性血浆外 渗 血液粘滞度(二)休克期(抑制期) 4. 临床表现反映微循环淤血 (1)血压:进行性 (2)脑缺血神志淡漠转入昏迷 (3)心音低钝,心博无力 (4)肾淤血少尿,甚至无尿 (5)皮肤:紫绀,花斑,静脉塌陷。(三)休克晚期 (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期、 休克难治期、DIC期) 1 . 微循环变化特点:微循环变化特点:“不灌不流”,淤血加重 ,DIC形成 2 . 微循环衰竭机制:微循环衰竭机制: (1)DIC (2)微
4、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 微血管麻痹。 3. DIC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1)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细胞压积 血液粘滞度血流缓慢 血液成高凝状态(红细胞聚集,白细胞粘着,血小板粘附和聚积等) (2)凝血系统的激活 酸中毒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系统 。 组织损伤使III因子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某些休克病因可直接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3)肝肾血液灌流减少,清除凝血及纤溶产物功能降低。 (4)血管舒缩调节功能障碍和血管反应性降低,有利于纤维蛋白的沉着和微血栓形成。 (三)休克晚期3.微循环变化的后果 多器官功能衰竭。 DIC微血栓,出血回心血量锐减,加重循环障碍
5、,加重重要脏器损害 。休克难治SIRS,炎症介质泛滥,氧自由基。 病情恶化 (三)休克晚期 4. 临床表现 休克期表现加重 DIC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二 细胞代谢的变化 糖有氧代谢、无氧酵解, ATP生成 乳酸三 炎症介质 内毒素 花生酸 激肽 一氧化氮 细胞因子 血小板激活因子 氧化剂 神经内分泌介质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一)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休克肺 shock lung) 1.概念概念: 严重休克病人晚期,或脉搏血压和尿量平稳之后,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属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2.休克肺的病理变化:肺
6、休克肺的病理变化:肺水水肿,微血栓及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肺淤血、出血、肺不张 3.休克肺的病理生理变化休克肺的病理生理变化:气体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机制:机制: 1)肺微血管痉挛,毛细血管内压 肺水肿 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肺水肿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不张 3)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内皮细胞损伤肺水肿,肺不张 5-HT 终末气道痉挛肺不张 4)休克动因通过补体-白细胞-氧自由基呼吸膜损伤 肺的组织学改变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肾 shock kidney) 概念:休克患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型:功能性肾衰(肾前性肾衰) 器质性肾衰(急性肾小
7、管坏死) 机制:休克肾血流量GFR,钠水重吸收 功能性肾衰 休克肾血流量持续缺血,淤血;DIC;肾毒素器质性肾衰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三三)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机制: 1. BP冠脉血流量心肌缺血缺氧 儿茶酚胺心肌耗氧量 2.酸中毒高钾血症兴奋收缩偶联障碍心肌收缩性 3. MDF心肌收缩性 MDF的概念: 由于胰腺缺血缺氧,其外分泌细胞的溶酶体被破坏,释出的溶酶分解组织蛋白形成的一种抑制心肌的多肽物质,称为MDF。 MDF的作用: (1)抑制心肌收缩性; (2)引起内脏血管收缩 (3)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 4. 心肌内DIC心肌损害 5. 细菌毒素抑制心肌作用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8、(四)消化道功能障碍1. 消化功能紊乱 。2. 形成应激性溃疡 。3. 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4. 缺血、氧自由基等使肠道粘膜屏障受损,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易位。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五)脑功能障碍 缺氧,酸中毒,DIC 脑血液灌流不足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功能障碍加重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六)肝功能障碍 肝脏因缺血、缺氧和血流淤滞而受损。肝血窦和中央静脉内有微血栓形成,致肝小叶中心坏死,使肝脏的解毒和代谢能力均下降,导致内毒素血症的产生,加重已有的代谢紊乱和酸中毒。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当丧失血容量尚未超过20%时,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
9、神经活动增加。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速、过度换气等。血压正常或稍高,反映小动脉收缩情况的舒张压升高,故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这时,如果处理得当,休克可以很快得到纠正。如处理不当,则病情发展,进入抑制期。五、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五、临床表现 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口唇肢端发纷、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更缩小。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紫绀,四肢冰冷,脉搏扪不清,血压测不出,无尿。还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已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紫绀或咯出粉红色痰,动
10、脉血氧分压降至8kPa(60mmHg)以下,虽给大量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时,常提示呼吸困难综合征的存在。2休克抑制期 六、休克的监测 通过对休克病人的监测,既可以进一步肯定诊断,又可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六、休克的监测 1精神状态 2肢体温度、色泽 3血压 4脉率 5尿量 六、休克的监测常规监测 能够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病人神志清楚,反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或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六、休克的监测常规监测 反映体表灌流的情况。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
11、压后迅速转红润,表明休克好转。休克时,四肢皮肤常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苍白,在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六、休克的监测常规监测 3血压 休克代偿期时,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进行比较。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小于267kPa(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证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明休克有好转。六、休克的监测常规监测 4脉率 脉搏细速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有时血压虽然仍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往往表示休克趋于好转。休克指数脉率收缩期血压 (以mmHg计算)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指数为 0.5,一般表示无休克;超过
12、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 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六、休克的监测常规监测 5尿量 是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藉此也可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的情况。安放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比重增加,表明肾血管收缩仍存在或血容量仍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比重降低,则可能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时,表示休克纠正。六、休克的监测 辅助监测方法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复杂。在严重的或持续时间很久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中,血液动力学等的变化常不能从上述的监测项目中得到充分反映,尚需进一步作某些特殊监测项目,以便更好地判断病情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六
13、、休克的监测辅助监测 1肺动脉插管 用SwanGanz漂浮导管,从周围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后,将气囊充气,使其随血流经由右心房、右心室而进入肺动脉,测定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可了解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压力,反映肺循环阻力的情况。肺动脉压的正常值为1.32.9kPa。肺动脉楔压的正常值为0.82.0kPa,增高表示肺循环阻力增加。肺水肿时,肺动脉楔压超过4.0kPa。当肺动脉楔压已增高,中心静脉压虽无增高时,即应避免输液过多,以防引起肺水肿,并应考虑降低肺循环阻力。通过肺动脉插管可以采血进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了解肺内动静脉分流情况,也即是肺的通气灌流之比的改变程度。导管的应用有一定的并发症。六、
14、休克的监测辅助监测 2混合静脉血氧测定 氧需和氧耗之间的平衡作为早期氧供不足 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征兆六、休克的监测辅助监测 3连续的心排出量监测 心排出量是心律和每博排出量的乘积(46L/min)。休克时,心排出量一般都有降低。但在感染性休克时,心排出量可能较正常值高,故必要时,需行测定,以指导治疗。通过肺动脉插管和温度稀释法,测出心排出量和算出心脏指数。心脏指数的正常值为320020L(minm2)。六、休克的监测辅助监测 4经皮氧监测 经皮氧监测:无创 连续测定皮肤PO2的方法经皮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氧分压测定六、休克的监测辅助监测 5血清乳酸盐测定 正常值为l2mmol/L。一般说来,休克持续
15、时间愈长,血液灌流障碍愈严重,动脉血乳酸盐浓度也愈高。乳酸盐浓度持续升高,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乳酸盐浓度超过8mmol/L者,死亡率几达100%六、休克的监测辅助监测 6胃肠道张力测定胃肠系统对早期低灌注及缺血十分敏感。而全身血液动力学检测常不能反映缺血严重器官组织的实际情况。测量胃肠道张力不但能反映该组织灌注不足的警示,可靠、简单和价格低廉。9辅助监测 六、休克的监测7中心静脉压(CVP)静脉系统容纳全身血量的5560。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一般比动脉压的变化为早。因素影响主要有: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右心室排血能力;胸腔或心包内压力;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0.490.98kPa(
16、510cmH2O)。在低血压情况下,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高于1.96kPa(20cmH2O)时,则表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连续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观察其变化,要比单次测定所得的结果可靠。七、休克的治疗 引起各种休克的原因虽有不同,但都存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液代谢改变。因此,对休克的治疗原则是: 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 纠正微循环障碍。 增进心脏功能。 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七、休克的治疗(一). 一般紧急治疗1. 尽快
17、控制活动性大出血 有时可使用休克服(裤),不但可止住下肢出血,还可以压迫下半身,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据估计,约可增加6002000ml的血液,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流得到改善.)2.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氧可增加 动脉血含氧量,有利于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一般可间歇给氧,给氧量为每分钟68L ;3. 病人保持安静 伤肢制动,避免过多的搬动,适当应用镇痛剂。4. 病人的体位 一般应采取头和躯干部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以增加回心静脉血量和减轻呼吸的负担。5. 保暖 但不加温,以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七、休克的治疗(一). 一般紧急
18、治疗1. 尽快控制活动性大出血。有时可使用休克服(裤),不但可止住下肢出血,还可以压迫下半身,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据估计,约可增加6002000ml的血液,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流得到改善.)七、休克的治疗(一). 一般紧急治疗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氧可增加 动脉血含氧量,有利于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一般可间歇给氧,给氧量为每分钟68L ;七、休克的治疗(一). 一般紧急治疗3. 病人保持安静 伤肢制动,避免过多的搬动,适当应用镇痛剂。七、休克的治疗(一). 一般紧急治疗4. 病人的体位 一般应采取头和躯干部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以增加回心静脉血量和减
19、轻呼吸的负担。七、休克的治疗(一). 一般紧急治疗5. 保暖 但不加温,以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七、休克的治疗(二)、补充血容量 ()各种休克均存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应早期根据液体丢失总量,体液丢扔类型及时补液。 ()当,时,可以适当快速补液。 (),可在分钟内输入液体,如PCWP不增高,组织灌好转和或血压回升,则继续补液;如PCWP增高,组织灌流无改善或更坏,则应停止补液,并给予血管扩张剂。 ()补液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输血量以不超过正常红细胞压积为宜。 七、休克的治疗 (三)积极处理原发病 在治疗休克中,消除引起休克的病变和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一样重要。
20、由外科疾病所引起的休克,不少存在着需要手术处理的原发病变,如内脏大出血的牵制,坏死肠袢的切除,消化道穿孔的修补和脓液的引流等。应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施行手术去除原发病变,才能有效地治好休克。但在不去除原发病变,而又估计不能纠正休克的情况下,则应在积极进行抗休克的同时,及早进行手术,才不致延误抢救的时机。七、休克的治疗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虽然在休克中,都因存在组织缺氧而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但在休克早期,常因过度换气,引起低碳酸血症,反有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的情况。故一般不宜在早期即用缓冲剂,以免加重碱中毒。碱中毒时,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从血红蛋白释出,使组织更易缺氧。一般说
21、来,机体获得充足的血容量后,微循环障碍即能解除,组织的血液灌流得到改善,酸中毒即可消失。如补充血容量时,已应用平衡盐溶液,则有一定量的碱性药物进入体内,便无再输注碱性药物的必要。酸中毒的最后纠正,有赖于休克的根本好转,缓冲剂的治疗作用是暂时的。 但是,在休克比较严重时,特别是抗休克措施开始较晚或复苏效果较差的病人中,因组织缺氧而常有酸中毒存在。经生化检验确有酸中毒时,可考虑输注碱性药物,以减轻酸中毒和减少酸中毒对机体的损害。常用的碱性药物为或5%碳酸氢钠溶液,一般可根据病人的二氧化碳结合力计算用量。七、休克的治疗 (五)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休克时,小动脉等一般都处于收缩状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
22、减少,组织缺氧,并不单是血压下降的问题。使用血管收缩剂,虽可暂时使血压升高,但更使组织缺氧加重,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现代抗休克疗法中,已极少应用血管收缩剂。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它能解除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痉挛,关闭动脉短路,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和回心血量。故一般可用于治疗一些有脸色苍白、皮肤湿冷以及瘀斑、青紫等周围循环不良表现的病人或输液量已足够,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但血压、脉搏仍无改善,而无其他心力衰竭表现的休克病人。在使用血管扩张剂的过程中,血管容积相对增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故在应用前,须先补足血容量,以免血压骤降,造成死亡。七、休克的治疗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 1
23、1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是一种以受体兴奋为主,兼有轻度兴奋受体的血管收缩剂。有兴奋心肌,收缩血管,提高周围循环阻力和升高血压,以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作用维持时间甚短。2.2.多巴胺多巴胺(3羟酪胺) 具有多种作用。能直接兴奋受体,故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排血量。但又具有扩张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作用(通过兴奋多巴胺能受体),而对一般动脉则起收缩作用(直接兴奋受体),常在治疗严重休克中应用。3.3.间羟胺间羟胺( (阿拉明阿拉明) ) 可以间接兴奋、受体,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作用较弱,维持时间较长,约30分钟。4. 4. 苯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 (新福林新福林)
24、) 是一种纯受体兴奋剂,对心脏基本无作用,仅有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约为10分钟。5. 5. 苯苄胺苯苄胺 是一种受体阻滞剂,兼有间接反射性兴奋受体的作用。能轻度增加心脏收缩力、心排出量和心率,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降低周围循环阻力和血压。作用可维持34天。6. 苄胺唑琳苄胺唑琳 作用和苯苄胺相同。但作用发生快,维持时间短。7. 7.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是受体兴奋剂。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脏收缩力、心排血量和心率。容易诱发心动过速。病人的心率超过120次分时,不宜应用。 8. 8. 西地兰西地兰 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输液量已足够
25、,但动脉压仍低,而中心静脉压已超过147kPa(15cmH2O)时,可注射西地兰进行快速洋地黄化,西地兰的第一次用量为04mg,缓慢静脉注射。有效时可再给维持量。9. 9. 山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654-2)对抗乙酰胆碱一起的平滑肌痉挛,使血管舒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是良好的细胞膜稳 定剂。七、休克的治疗 ( 六 )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通过扩充血容量和应用血管扩张剂,微循环障碍一般可以得到改善。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征象时,应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尚可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阻止纤维蛋白溶酶的形成。 的处理 ()积极治疗休克,改善缺氧状态,及时纠正酸中毒,防止输 血么应和溶血。 (
26、)高凝状态时可选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400-600每日口服;肝素10000U/h静脉滴注。 ()纤溶亢进时可选用氨基已酸静脉滴注。 ()适当补充新鲜血、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原等。 七、休克的治疗(七)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皮质类固醇 一般用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休克。其作用主要有:阻断受体兴奋作用,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保护细胞内溶酶体,防止溶酶体破裂;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增进线粒体功能和防止白细胞凝集;促进糖原异生,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有利于酸中毒的减轻。一般主张应用大剂量,如甲基强的松龙30mgkg或地塞米松13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滴注,一次滴
27、完。为了防止多用皮质类固醇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一般只用l2次。 其他药物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 有增加细胞内能量,恢复细胞膜的钠钾泵作用,使细胞肿胀得以清除,恢复细胞功能。鸦片拮抗剂纳洛酮 可改善组织血液灌流和防止细胞功能失常的发生,可能有助于休克的治疗。调节前列腺素的合成或输注PGI2可降低休克的死亡率。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丧失,或体液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引起。 由大血管或脏器破裂出血引起的休克称: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各种
28、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和血浆而发生的休克称: 损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一)失血性休克 病因: 1.大血管破裂。 2.脏器破裂。 3.消化道大出血。(一)失血性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补液试验)1.止血。(二)创伤性休克病因:1.失血、失液2.损伤机体内组胺、蛋白酶等 血管活性 物质释放,是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3.疼痛、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4.胸部损伤影响心脏功能。(二)创伤性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体腔内、组织内的失血量 不以准确估计)。 处理损伤。(止血、固定、张力性气胸处理等)。1.抗生素、止痛剂的使用。第三节第三节
29、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病理机制:1.内毒素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激素分泌 增加。2.内毒素激活凝血系统、补体、纤溶系统、激肽和溶酶体酶。3.高热。4.内毒素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和其他脏器细胞。Septic Shock第三节 脓毒性休克 对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了解较少。一般认为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相同,但由于感染和细菌毒素等的作用,机体的细胞常很早发生损害,不能利用氧,以致动静脉氧差缩小。 此外,感染性休克的微循环变化的不同阶段常同时存在,并且很快即进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不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微循环变化那样,具有收缩期、扩张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的典型经
30、过。 动静脉氧差缩小的另一原因是毛细血管前的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故感染性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和内脏继发性损害比较严重。第三节 脓毒性休克 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来看,感染性休克可表现为低排高阻型(或称低动力型)和高排低阻型(或称高动力型)两种类型。 低排高阻型休克往往发生在已有液体丧失,又继发感染的病人中,细菌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内毒素又可破坏血小板和白细胞等,释放5羟色胺、组织胺、缓激肽等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返回左心的血量减少和动脉压下降;感染灶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也可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引起休克。这种高阻力型休克的特征是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心排出量降低。 与此相反,高排低阻型休克是因感染灶释放出某些扩血管物质,而使微循环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容量相对不足,机体代偿性地增加心排出量,以维持组织的血液灌流。其特征是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排出量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多引起低排高阻型休克。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高排低阻型休克多为休克早期。第三节 脓毒性休克控制感染,根据细菌培养选择杀菌性抗 菌素,并及时处理感染灶;补充血容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合理选用血管活性药;大剂量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