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144072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教学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教学内容.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品文档】第 37 页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邵阳市昭陵中学陈新德2017-2-13第一节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木块,一木块上放一铁块,另一木块上放一个条形磁铁。把两木块放在水面上,让它们相距较近距离,再松开手。学生观察现象;两木块相互靠近。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木块会相互靠近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2页至第5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力的作用效果(1)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拿起一本书、打篮球、背书包等

2、等)。(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教师课堂演示图7.12的有关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手边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评估。学生探究活动:所用器材有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物体施加力时,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教师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70kg的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700N。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探究: (1)用大小不同的力

3、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是否不同。(2)用方向不同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塑料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塑料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教师讲解: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学生练习:画出铁块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课本图7.16,

4、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的时候,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的大小和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

5、响力的作用效果。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D力是可以脱离物体存在的答案D2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气球B来回摆动的钟摆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D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答案A3图(a)、(b)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选填“(a)”或“(b)”。答案(b)(a)4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下面

6、的力。(1)起重机用5000N的力吊起重物。(2)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200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右上方拉物体。第二节弹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6页至第7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弹力(1)弹性和塑性 教师点拨: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

7、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让学生看课文,撑竿跳高等都要利用弹力。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弹力的例子,如:体育运动中的射箭、跳板跳水、蹦极等都利用了弹力。 教师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2弹性限度 教师演示:取一根小弹簧,先在一定限度内拉,然后超过限度拉这根弹簧。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弹簧是否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学生从实验看到:

8、弹簧拉伸到一定的长度后就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强调: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了。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说使用弹簧应注意的事项: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3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演示实验: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实验次数弹簧受到的拉力F/N弹簧原长l0/cm弹簧长度l/cm弹簧伸长(ll0)/cm1234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让学生比较弹簧的长度与伸长的区别。 教师归纳:

9、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学生看课文图7.23,了解形形色色的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N的力。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测力计弹簧逐渐增长)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明

10、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弹性、塑性和弹性限度(2)弹力(3)弹簧测力计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物体和弹簧测力计之间的拉力等。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构造: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盘等组成。使用方法A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处,应该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或者记下初始读数,测量

11、后记录数据时,应该加减初始读数。C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方向沿着测力计弹簧的中轴线,避免测力计的弹簧、指针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而带来较大的误差。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人对墙的推力 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2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的力B拿起一张稿纸所用的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C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D某同学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答案C3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5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长_cm;若弹簧长2

12、0cm时,它所受的拉力为_N。答案17.46.254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_N,分度值是_N。图中的手对弹簧测力计挂钩的拉力是_N。答案50.21.65见名师学案学生用书配套部分。板书设计一、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弹性形变。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2使用前的注意事项:量程、分度值、零刻线。3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沿轴向用力。第三节重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你还记得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有万有

13、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重力。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至第1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重力 教师演示:(1)拿住一支粉笔,让手抡起圆圈做圆周运动。在抡过两圈后,松开手,看看脱离手后的粉笔还能不能做圆周运动。(2)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思考:橡皮为什么不会跑掉? 学生思考讨论:(1)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撑时,为什么会落到地面上?(2)为什么吊灯把悬线拉得很紧,书本会压在桌面上不会四处飘荡? 教师点拨:例如: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万有引力,月亮就是因为受到了这

14、个引力,才不会飞离轨道;地球和人造卫星之间有万有引力,所以人造卫星会绕地球转动;地球和树上的苹果之间有万有引力,所以苹果熟了会落到地面上。(1)由于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撑的时候都会落向地面。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见到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因此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研究的对象。2重力的大小让学生用手分别拿起一块橡皮和一本书,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

15、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2)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质量m/kg重力G/N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点拨: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是定值。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的这个比值是_9.8N/kg_,我们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就可以用公式_Gmg_计算出物体的重力。3重力的方向 学生思考讨论:(1)抛出去一块橡皮,橡皮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2)一根线悬挂橡皮,橡皮静止时

16、,悬线为什么总是竖直的? 教师演示:用一细线系一小石块,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石块自然下垂,认识悬线的方向,比较一下与水平方向的关系。 教师点拨:重力的方向总是_竖直向下_的。在建筑中建筑工人可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实际上,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有关系,它们间的关系是相互_垂直_,用这个道理还能利用上面的方法检查窗台是否水平。4重心(1)让学生看课文,使学生知道: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等有关。(2)对于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17、如: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等。(3)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4)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时当身体出现不平衡时摆动长杆的动作,是因为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方便的调整重心。 学生思考讨论: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 教师点拨:牛顿分析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个真理: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重力的概念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18、的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或Gmg。(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4)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或支撑法来确定。(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春节快到了,妈妈让小明在墙上挂一幅年画。为

19、了判断年画是否挂正,小明采用了如右图所示的方法,小明所采用的方法依据的是_。答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在飞船里宇航员拿出下列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不能正常进行的是()。A天平测量压缩食品的质量B弹簧测力计测量两手臂的拉力C温度计测量体温D摄像机拍摄太空景观答案A3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运动员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高速飞行。下列对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B只受到空气的阻力C只受到枪膛内高温燃气的推力D只受到高温燃气的推力答案A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你站在公共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会向后倒,而当汽车急刹车时,

20、你却会向前倾,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后引出课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至第1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演示:课堂演示图中所示的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注意每次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分别是什么,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教师点拨:三次实验都是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保证小车在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水平运动的速度相同,这是相同条件,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小车在平面上受到摩擦阻力不同,这是不同的条件,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三个虚线小车标志着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停止的位置。请同学们讨论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

21、的结论填在表格里。 师生共同分析:(1)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物质表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小车在三个平面上,水平方向没有推力或牵引力作用时,仍然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只要运动就得受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可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在三种表面上由于存在阻力,总要阻碍小车前进,最终要停下来。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得越慢,小车前进得越远。实验次数表面材料小车速度变化快慢小车受阻力大小小车前进的距离1毛巾快大短2棉布较快较大较长3木板慢小长 实验总结: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前进得就越远。2牛顿第一定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建立

22、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讲述:(1)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而言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结论是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它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学习牛顿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为科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3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惯性现象(1)做教材演示实验

23、。将四个较大的象棋竖直叠放在水平的讲台上,用尺子迅速地打出最下面的一个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失去了第四个棋子的支持而落在正下方,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棋子的状态。(2)分组实验。将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把光滑的石块压在纸条上,迅速地抽出纸条,石块会怎样?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师提问:上面的两个实验都说明静止的物体的惯性,那么运动的物体有没有惯性呢?(3)演示实验。将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木块竖直放在小车上,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由于惯性向后倒。如图(a)所示;在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由于惯性向前倒。如图(b)所示。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解释这

24、一现象呢? 教师归纳:物体是运动的,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是静止的,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回想乘车时的情形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汽车突然启动时,突然刹车时,转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点拨:在回答汽车转弯时的惯性现象,要分析乘客具体在哪边的位子上。如汽车向右转弯时,乘客由于惯性保持继续向正前方运动,原来在车中站立的乘客要倒向左方。而坐在车厢左侧的乘客要受车厢向右的推力。(4)惯性的利弊。人们可以利用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的方便,如将东西扔出去、将衣服上的灰尘拍打掉等等。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惯性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引

25、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思考。例如,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才能停下来。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交通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布了哪些禁令? 学生讨论后回答:行人要走人行道,自行车要走慢车道,机动车在不同的道路上要有不同的限制速度。有些城市还有明确的快车道、慢车道与单行线。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防止在紧急刹车时受到伤害。(5)我们把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那么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点拨: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

26、都有惯性。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由于惯性表现出的运动规律,其实质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定律,是指力和运动关系的规律,而惯性是指物体的一种特性;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不受外力),而惯性是指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的性质。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正在加

27、速滑行的雪橇,如果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雪橇()。A速度越来越快B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下来C做曲线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答案B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B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D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答案D4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

28、安全带的作用是()。A防止惯性的产生B防止汽车启动时把人从后面甩出去C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D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答案D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小丽同学听到头顶上有一阵轰鸣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商业用直升机拉着巨幅广告静止在空中。请同学们思考:扔出去的铅球、踢到空中的足球会落向地面,为什么这架直升机却能停在空中不动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20页至第2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平衡状态 演示实验:用小刀将铅笔竖立在手指上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铅笔为什么不倒,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点拨:这几个力的作用

29、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铅笔处于平衡状态。 讲解: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向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1)教师举例:吊在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正在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教师总结: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3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教师点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2)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

30、结果。(如右图)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平衡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不平衡_(填“平衡”或“不平衡”)。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平衡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不平衡_(填“平衡”或“不平衡”)。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平衡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时,卡片_不平衡_(填“平衡”或“不平衡”)。(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

31、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学生回答:书本(重力、支持力);电扇(重力、拉力);老师手中的粉笔(重力、静摩擦力)等等,观察图中的平衡力。5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师强调: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力和运动的关系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32、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4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异同点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相同点大小相等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区别作用对象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时间关系力的作用效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B2如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有()。答案C

3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答案D4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答案C5如图所示,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绳子各挂10N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0NB2

34、0NC0ND无法确定答案A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当你的墨水瓶的瓶盖难以拧开时,你可以用一块较粗糙的布包上,用力就能拧开瓶盖;当你的自行车骑的时间长了,你会给车轴等经常转动的部位上润滑油,这样,自行车骑起来就轻松多了。其实,你所做的这些看起来不很起眼的小事,都与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那就是摩擦力。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6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什么叫摩擦力?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 教师点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35、,当它们_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阻碍_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里所提的摩擦力指滑动摩擦力)当你在拉桌子时需要一定的力,是因为桌子受到了地面的阻力(摩擦力)。拉空桌子比拉装满书的桌子轻松,说明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常我们采用下面的实验。在实验中,图中甲、乙所示的实验是在接触面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比较它们拉力的大小。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是在压力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木块与木板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它们拉力的大小。 归纳总结:(1)木块做匀速直

36、线运动,因此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1F,拉力F的数值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取,于是就测出了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实验桌面要水平,沿水平方向拉木块,要沿直线且要匀速,只有匀速才是二力平衡。(2)由甲、乙两图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跟_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_压力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甲、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粗糙程度_有关,而且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_粗糙_,滑动摩擦力越大。 知识拓展:为了验证摩擦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我们该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摩擦力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害?如何去利用和防止?(1)机械工作时,运动的部件间

37、产生摩擦,不但白白消耗动力,而且使机械磨损;自行车车轮转动时,如果摩擦过大,人蹬起来就非常累。(2)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是利用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走路时,鞋底的花纹可防止我们走路时滑倒;传送带靠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火柴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温度上升,点燃火柴。 归纳总结: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益,有时对我们有害,为了增大有益的摩擦力,我们可以采用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为了防止打滑,我们将鞋底、汽车轮胎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为了减小有害的摩擦力,我们除了减少压力和使接触面变得更光滑外,还可以采用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如汽车的轴承就是采用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而磁

38、悬浮列车、气垫船就是采用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相对运动的表面粗糙不平,相对运动时凹凸部分对运动产生阻碍。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3摩擦的利用与防止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使接触面变得更粗糙等。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将接触面做得尽量光滑;使接触面互相分离;用

39、滚动代替滑动等。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关于摩擦力,下列各种叙述中错误的是()。A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都可能受到摩擦力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不受摩擦力,在做变速运动时才受到摩擦力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无直接联系D甲物体受到乙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则乙物体也同时受到甲物体对它的摩擦力答案B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个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若增大拉力,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N。答案53用30N的力握住盛满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加到40N,则手与油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0、”)。答案不变4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B人沐浴时穿的拖鞋鞋底带有凹凸花纹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答案D5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是因为()。A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B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C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D汽车不受力作用答案B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向同学们出示图钉,提出问题:为什么图钉帽做得较大,而它的头却磨得很尖?激发兴趣,引出课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29页至第3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

41、部分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压力(1)压力概念: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3)压力的单位和符号:用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不是重力,方向也不一定与重力相同。压力和重力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如图所示)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到结论,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实验:细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通过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由橡皮泥的形变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然后改变细木条与橡皮泥

42、的接触面积,由弹簧测力计来保证对橡皮泥的压力一定,由橡皮泥的形变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思考:用别的器材、方法,能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如按图钉,用小桌压泡沫、塑料、海绵等) 教师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与压力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压强教师引导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差异分析后,简要概括:有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明显,有的物体产生的效果不明显。(1)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程度的物理量。(2)压强概念: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3)压强公式:p

43、,单位N/m2.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4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1)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压强减小或增大?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思考:为什么背双肩书包比单肩包舒服?(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如:推土机为何要有宽大的履带?又如:铁轨铺在一根根路枕上,这是为什么?再如:斧头为何具有很窄的刃?(3)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实验结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许多地方的压力不便改变,因而通常用改变受力面积的方法来改变压强。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压力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大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重力不是

44、一回事)。作用效果:使受压的物体发生形变。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大。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大。3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公式:p。单位:1Pa1N/m2.4应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6倍,甲的底面积是乙的一半。若甲对桌面的压强是p甲,则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与P甲的关系为()。Ap甲12p乙Bp甲3p乙Cp甲6p乙 Dp甲答案A2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鞋的压强为p1,鞋对跑道的压强为p2,则()。Ap1p2Cp1p2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答案A3物体_叫做压强,1帕斯卡压强表示作用在_面积上的压力是_。答案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1m21N4把质量是8.9kg的正方体铜块,放在面积是1m2的水平桌中央,求铜块对桌面的压强(铜8.9103kg/m3,g9.8N/kg)。答案8.722103Pa5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是45kg,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5102m2,当该学生行走时,求:(1)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F为多少?(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