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与反思复习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与反思复习过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品文档】第 5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执教者: 黄桃琳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气球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
2、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老师想这些气球送给那些上课认真发言积极的小朋友,谁想要?老师想请你们来分一分。叫三个人发言积极的小朋友上台再请其他小朋友分一分。(2)、小结分气球的情况怎样分最公平?板书平均分的概念。这里有几个2。几个几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3、出示课题请把6根小棒平均分,可以随意分成几份。怎么分?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气球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练习 哪些是平均分 哪些不是平均分 出示习题。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天气越来越好
3、了,这种天气最适合去郊游了,老师今天想带领同学们去郊游,看看老师都准备了些什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分一分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为什么你喜欢3个3个的分,你是怎么知道的,想到了乘法,5个3.2、 分组练习,每一组派代表回答。 分一分:把10瓶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是多少?(学生动手分一分)3分矿泉水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12分成3份呢,12分成4份,12分成6份,12分成12份。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
4、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以游戏形式推出练习,谁是大赢家!平均分16个红辣椒两份每份是多少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个?平均分成8份,每份多少个?平均分成16份,每份多少个?2、小猴子分桃子。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分一分表扬孩子。(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四、课后作业。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
5、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
6、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三个孩子分6个气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几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个2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