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戊戌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戊戌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9讲戊戌变法 一、维新思想的传播 1维新思想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早期(60年代)王韬(1)广贸易、开煤矿、发展资本主义(2)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实行君民共主郑观应(1)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商战”成熟(90年代)康有为(1)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倡民权”谭嗣同“冲决罗网”严复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2.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方式著书立说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上书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组织
2、学会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1898年成立的保国会建立学堂创办时务学堂创办报刊康有为等创办中外纪闻,严复创办国闻报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一带讲学,宣传变法理论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此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戊戌变法的两大背景。康梁维新思想的宣传、公车上书、强学会、保国会、与顽固派的论战等都使变法的时机逐渐成熟。 二、百日维新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改订律例(2)裁撤冗员(3)澄清吏治经济方面(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化教育方面(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又体现了变法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三、戊戌变法的失败、历史意义及教训失败(1)1
4、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相继被杀(2)新政内容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之外,其他措施全部被取消(3)“百日维新”以失败宣告结束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力量对比悬殊(2)主要原因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只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历史意义(1)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的传播,起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式书局、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
5、动(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弱小,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失败的命运,也说明了改良的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
6、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官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
7、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解析】第(1)问,康有为实际上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明了效法日本更具有时效性,要注意将这种时效性加以概括提炼,总结出中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却直接效法日本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地位,即成为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第(2)问,由材料二可知,尽管各国政治制度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而中国“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是效法日本的产物,日本则学习普鲁士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回答局限性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制
8、度本身的局限和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
9、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龠禾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0、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要全面地把握,针对题目要求在做题时需要注意。第(1)问:“根据上述材料”,因此在做题时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关键句子如“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富强可驾万国。”可以较容易的概括出变法的背景。同时题目还规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因此解答题目要将该事件放在特定的大环境中将前后历史相联系,从而分析出甲午战败,中国危机加深这一考点来。第(2)问是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题目要求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因此解题关键是对材料进行解读,明确关键语句的令义。 【答案】(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