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word资料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406950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word资料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word资料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word资料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word资料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精品文档】第 5 页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一)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必须是针对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借事抒情、借景抒情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二)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1、象征是指借助

2、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欲扬先抑是指作者故意先贬抑后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是上下文行程对比,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4、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

3、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是指对所描写的对象既可以实写又可以借助合理的想象进行虚写,这样既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7、动静相衬包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是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彼此有关联)。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

4、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11、渲染与烘托区别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不同点:

5、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三)常见的十种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成物来写即拟物,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3、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

6、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

7、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8、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作用: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类型:可以是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9、通感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 作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

8、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10、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等,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2)答题注意点通用模式:运用了修辞,写出了,表达了情感。【常考的四种修辞答题格式】 比喻: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特点。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的特点,表达了情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使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9、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表达了情感。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表达了情感。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答题格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强调了对象特性。(四)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1.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答题格式:“”一词原指, 这里是指,表达了。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

10、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3.文中XX一词能否删除(或换成XX词),为什么?解答方法:不能删去(或不能换);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答题句式:不能删(或不能换),“”一词原指,这里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删去(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删(不能换)。4.代词的指代内容(它/他/她/那/这指的是什么?)解题步骤: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文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品味句子(1)从修辞角度品味句子(见上文)。(2)从含义角

11、度品味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对于一些含蓄而复杂的语句,把抓关键词作为突破口,就能正确把握句意。一个句子中常有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理解了这类关键词语,整个句意就容易把握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理解,关涉段意,甚至文意,这就必须借助文章语境加以分析,才能达到理解文句意思的目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理解句意的潜在信息,因此抓住上下文中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句意。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12、。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3)从句子作用角度品味句子。句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句子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内容和表现力(修辞)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点明中心,升华中心。句子在文章内容(表情达意方面)上所起的作用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