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共72页文档.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406323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共72页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共72页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共72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共72页文档.doc(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精品文档】第 71 页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微生物学问答复习思考题库题量统计表章节小题章节小题第一章绪论30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代谢40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81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及控制61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40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40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53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37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42第十章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28合计452第一章绪论一、复习题(30题)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

2、,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12.在医

3、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20.试列举

4、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28

5、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二、参考答案(54小题)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 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6、,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

7、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5.答案史前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初创期:(荷兰的)列文虎克;奠基期:(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发展期:(德国的)布赫纳(Bchner)成熟期:华脱生和克里克。6.答案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贡献: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首次观察到

8、细菌等多种微生物; 一生制作过400余架显微镜; 发表过大量有关微生物的论文。 7.答案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建立了消毒灭菌等方法; 自发地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进行科学研究; 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的炭疽病和狂犬病的防治等。 所以,巴斯德是微生物的奠基人。 8.答案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如用明胶、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染色、悬滴培养、显微摄影)等; 分离到多种重要病原细菌,如炭疽病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 提出了证实某微生物确为某病的病原菌的

9、“科赫法则”。所以,科赫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9. 答案理论意义:彻底推翻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创立消毒、灭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实际意义:推动了寻找各种传染病病原菌的研究;对防治人类和动、植物病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促进了外科消毒术的建立;使发酵工业从自然接种发展到人工纯种发酵的新阶段; 推动了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 10.答案医用细菌学:巴斯德,科赫等; 消毒外科术:李斯特; 免疫学:巴斯德,梅契尼可夫,贝林,欧立希等; 土壤微生物学:维诺格拉德斯基,贝叶林克等; 病毒学:伊凡诺夫斯基,贝叶林克等; 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德巴

10、利,伯克莱等; 酿造学:汉森,乔秦森等; 化学治疗法:欧立希等。 11.答案自1953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新阶段,也是微生物学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本期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较孤立的应用学科发展为一门前沿基础学科;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阶段;应用研究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 12.答案“六大战役”是: 外科消毒术的建立;寻找人畜传染病的病原菌;免疫防治法的应用;化学治疗剂的发明;抗生素治疗的兴起;用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使微生物生产各种重要的生化药物。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有:由细菌性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大下降

11、;人类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严重传染病天花已在全球绝迹;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人,几乎都获得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和其他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的治疗。13.答案关键工艺技术:因绝大多数培养对象都是好氧性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株,所以其关键工艺技术为:高产菌种选育;大型高效发酵罐设计;提高溶氧水平的技术;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等。青霉素生产的巨大影响是它带动了:高产菌种(株)的选育;大型发酵罐的设计、制造;培养基的大规模灭菌;高效通气搅拌装置的设计;产品分离提纯等一系列后处理技术的建立,等等。 14.答案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自觉操纵遗传物质,定向改造物种,大量生产有用

12、代谢产物或发挥微生物独特生理功能的新兴技术。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 相互关系:遗传工程是主导,微生物工程是基础。前两工程主要发挥改造物种的作用,后三个工程主要发挥大量商业化生产的作用。 (注:也可用表解法回答)15.答案构成食物链的主要环节; 污水处理中的中心角色; 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措施;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环境质量检测中的指示生物。 16.答案贡献: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应举一例); 是分子生物学的3大来源或3大支柱之一; 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为分子遗传

13、学;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高等生物研究和利用中的微生物化趋向方兴未艾; 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共同技术。 原因:(可选择以下任一) 5大共性(见教程第9或11或13页);10个原因(见教程第220页);4个理由(见教程第405页)(1)比面值大;(2)生化转化能力强;(3)快速自我复制;(4)多样性(物种,遗传,代谢,生态)。17.答案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四要素中,除基因供体原则上可以是任何生物的任何基因外,其余三部分均以微生物为主,即: 基因载体:都是微生物或其某组分,如细菌的质粒,病毒粒子或噬菌体; 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微生物; 基因受体:现阶段多数选择几种

14、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无毒性等优良特性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酿酒酵母等。18.答案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最佳生物对象,起到了无法取代的重大作用。原因:生活周期短(代时短);培养条件简便;遗传性状丰富;多数为单倍体;具备多种原始的遗传重组方式;容易引起变异。19.答案20.答案显微镜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选择性培养技术;鉴别性培养技术;突变型标记技术;菌种保藏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21.答案显微镜技术:由列文虎克等创始。他制造的单式微镜通过光学放大原理使人眼的分辨率从mm水平提高到m水平,从而使原来无法见到的微生物世界显露其原形

15、。由此开创了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方面的研究。无菌技术:由巴斯德等发明,其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来杀死、抑制或阻留微生物。由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试验不但创立了胚种学说,而且为消毒、灭菌无菌等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纯种分离技术:由科赫等创建。其原理是通过稀释的方法,将原先呈杂居混生状态的众多微生物个体进行分散,然后让每一个分散的个体繁殖成一个个单菌落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此法使人类真正认识了各种病原体,并促进纯种发酵技术的建立和微生物学的研究。22.答案一个用以证明某微生物确系某传染病病原体的一个原则。具体内容为: 病原菌只在患病个体上发现; 病原菌可离开患病动物体,并得到纯种培养物; 这种纯种

16、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上后,出现特有病症; 自此患病动物中可重新分离到病原菌,它的实验室纯种应与原始病原菌相同。 23.答案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例:生产发面用鲜酵母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度为2小时分裂一次,但在单罐发酵时,几乎每12小时就可“收获”一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任何农作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 或例:500kg重的食用公牛,每昼夜只能从食物中“浓缩”0.5kg的蛋白质,而同样重的酵母菌,只要以质量较次糖液的(如糖蜜)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24小时内即可真正合成5000kg的优良蛋白质。 (注:上述两例任选一个;也可另选其他例子)24.答案小体积大面积的体制,为

17、微生物带来了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特性。25.答案有利于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节约、效率提高。 例:用大肠杆菌或脉孢菌代替果蝇或豌豆进行遗传学研究,大大推进了遗传学研究的进度和深度。 26.答案1个体最小 ;2形态最简;3营养消耗最快;4营养谱最广;5繁殖速度最高;6生物圈中数量最多;7变易最易;8适应性最强;9休眠时间最长;10代谢类型最多;11分布范围最广;12起源时间最早。(任选10项)27.答案5大危机为:粮食、能源、资源、生态和人口危机。 解决危机的关键是:设法以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为主去代替目前的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为主的状态。

18、 微生物的独特作用:比面值大; 生化转化能力强; 快速生长繁殖的能力;具有物种、代谢、遗传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28.答案1研究工作向着纵深方向和分子水平发展;2一批新的学科正在形成;3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义叉和融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4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5向着复合生态系统和宏观范围拓宽;6一大批应用性高技术微生物学分科正在孕育和形成。(任选5项)29.答案由物质运动的规律和人类对其认识的规律性所决定(生物运动是建立在机械、物理和化学运动基础上的复杂运动); 由生物界的多样性及人类对其认识的长期性所决定; 由当代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及其解决的迫切性所决定; 由其他学科

19、对生命科学的促进和生命科学对其“反馈”和“回敬”的规律所决定。 30.答案 消毒灭菌技术;免疲学技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消毒灭菌技术:由于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技术使婴儿避免了破伤风等细菌的感染,婴儿的成活率极大提高;免疲学技术:微生物免疫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象天花等疾病基本消灭,瘟疫不流行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拯救了象患了肺结核、流感等疾病不该死亡的人的生命,使全世界人平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这是微生物学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福利。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一、复习题(81题)1.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哪几类?与真核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何谓细菌?试写出其细胞结构

20、的名称。3.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一般可通过哪些方式初步判断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有细菌的存在?4.列出真细菌目细菌的形态类型(包括基本形态、其它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为何一般都要对它们进行染色?常用的方法有几类?首创细菌染色方法的学者是谁?6.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种类很多,请用表解形式分别列出死菌的染色方法的类别及其各自所包括的主要染色方法的名称。7.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它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何重要意义?8.何谓革兰氏染色法?主要操作步骤各有何作用?其中哪一步是成败的关键?为什么?9.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影响革兰氏染色法着色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请以枯草芽孢

21、杆菌为例予以说明。10.分别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例,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11.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例,简述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结果、原理及其主要操作步骤。12.试以大肠杆菌为例,简述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结果、原理及主要操作步骤。13.何谓原生质体和球状体?两者有何共同特点?14.何谓原生质体?如何获得原生质体?15.何谓细胞壁缺陷细菌?16.试比较支原体、L型细菌、原生质体和球状体之间的主要异同。17.何谓细胞壁缺陷细菌?按其形成方式共分为哪几种?18.何谓细菌细胞壁?证明其存在的方法有哪些?19.何谓细菌细胞壁?其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20.何谓细胞膜?何谓间体?两者各有何生理功能?

22、21.何谓细胞膜?如何证明其存在?试简述细胞膜结构。22.试述Singer和Nicolson 1972年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式的基本内容。23.什么是间体(mesosome)?其生物功能如何?24.细菌细胞质内常存在哪些颗粒状贮藏物?为何常以颗粒状存在?试举例简述其与人类的关系。25.何谓细菌细胞质?其内含的主要细胞结构和颗粒状贮藏物有哪些?请以表解形式扼要说明。26.何谓核质体?如何证明其存在?27.为什么将细菌的细胞核通常称为核质体、核区或拟核。28.何谓核质体?试简述其生物学特性。29.何谓核质体?它有何功能?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比有何特点?30.细菌具有细胞核的说法合适吗?为什么?3

23、1.龋齿的形成与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32.何谓荚膜?简述其在细胞表面存在的状态、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33.简述细菌荚膜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4.何谓大荚膜?何谓微荚膜?如何证明其存在?35.如何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证明某细菌是否具有鞭毛?36.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将细菌分为几类?举例说明。37.何谓细菌鞭毛和菌毛?各有何生理功能?38.试以大肠杆菌为例,简述鞭毛的结构,并指出该结构与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互关系。39.何谓芽孢皮层?简述其特性和生理功能。40.何谓细菌芽孢?表解其结构并分别予以简要说明。41.何谓细菌芽孢?简述其形成过程。42.何谓芽孢?有何特性?43

24、.何谓芽孢核心?简述其化学组成和功能。(15 分)44.细菌芽孢为什么具有极强的耐热能力?45.何谓芽孢萌发?芽孢转化为营养细胞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其生理生化特性和形态有何变化?哪些因子促进或抑制其转化?46.简述芽孢萌发的几个阶段。哪些因子可促进或抑制芽孢萌发?促进芽孢萌发有何实践意义?47.何谓伴孢晶体?有何特性和应用价值?48.何谓菌落?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菌落各有何特征?菌落有何实际重要性?49.细菌菌落特征与其细胞形态结构间有何密切关系?请列举3-4例说明。50.若要确定一个菌种的菌落特征时,一般应注意观察哪些指标?试指出影响菌落特征的环境因素。51.简述放线菌与丝状真菌的主要

25、异同。52.为什么可以说放线菌也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53.何谓孢子丝?简述其形态和排列方式。54.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孢子丝的典型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着生方式。55.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56.根据菌丝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链霉菌的菌丝可分为哪几种?相互之间有何联系?57.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58.试述放线菌的繁殖方式。59.简述放线菌以横割分裂方式形成孢子的途径。60.简述放线菌孢囊孢子的形成方式。61.放线菌菌落有哪两大类型?试分别列举代表菌并描述其菌落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62.在确定链霉菌菌落时应注意观察哪些一般特征?63.放线菌菌落和细菌菌落各

26、有何主要特点?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4.谈谈你对链霉菌属的认识。65.对染色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制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所有的菌体细胞都能呈典型的葡萄串状的吗?为什么?66.球菌分裂后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为什么有的呈链状排列,有的呈四联状、八叠状或葡萄串状排列?67.何谓肽聚糖?试写出肽聚糖亚单位的化学结构(其中氨基酸不必写出结构式)。68.目前学者们对于细胞膜的结构虽看法不一,但有哪几点见解是大家所公认的?69.细菌细胞可以没有细胞膜吗?试从膜的功能来解释你的答案。70.写出细菌细胞膜磷脂(甘油磷脂)的分子结构。71.何谓S型菌落?有何特征?72.何谓R型菌落?有何特征?73.试举几例说明放线

27、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74.支原体对哪些抗生素敏感?对哪些抗生素不敏感?为什么?75.试分析比较衣原体与病毒在感染过程中的不同点。76.许多衣原体比一些真正的病毒,如天花病毒还小,但衣原体却不属病毒而属细菌。为什么?77.试比较立克次氏体与病毒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在专性寄生性上的差异。78.60年代以前,为何将蓝细菌划分为藻类植物,而现在却将其划分为原核微生物?79.什么是蓝细菌的异形胞?其功能有哪些?80.为什么蓝细菌能极其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81.分析比较细菌L-型和支原体的异同。二、参考答案(81小题)1.答案: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它与真

28、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核为核质体、即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没有有丝分裂器。 2.答案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一般0.50.55.0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裂殖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如细胞壁(支原体例外)、细胞膜、核质体、细胞质等。特殊结构:部分细菌细胞所具有。如鞭毛、菌毛、荚膜、芽孢及伴孢晶体等。 3.答案通过嗅觉:凡微生物大量聚集的地方,往往发出特殊的臭味或酸败气味; 用手触摸:凡微生物大量生长的表面,往往有粘、滑的感觉; 在固体食物表面,大量生长的结果,会出现水珠状、鼻涕状、浆糊状以及颜色多样的菌落或菌苔;若用小

29、棒挑取会拉出丝状物来; 在液体(含营养)中,生长的结果,会出现混浊、沉淀或飘出一片片白花(菌醭或菌膜),并伴有气泡冒出。 4.答案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其他正常形态:柄状、三角形、方形、圆盘形和肾形;异常形态:畸形和衰退形。5.答案由于细菌细胞极其微小而又十分透明,加之活体细胞内含大量水分,对光线的吸收和折射与水溶液差不多,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楚。经染色后,使菌体表面及内部结构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而能较清楚地被看见。 常用的方法有死菌法和活菌法两大类;死菌法又分正染色法和负染色法两大类别,正染色法种类较多,又分简单染色法和鉴别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

30、染色法等。活菌染色法常用美蓝或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等 首创细菌染色法的是德国学者科赫(R.Koch) 6.答案7.答案丹麦学者C.Gram1884年发明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染色法。其简要操作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其中乙醇脱色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经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者为G+菌,红色者为G-菌。 此法可将几乎所有的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因此是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大类细菌之间某些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明显差异,如细菌的结构、组成成分、生态和对药物敏感性等。 8.答案此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而得名

31、。 主要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初染使菌体染上紫色;媒染使结晶紫与碘分子结合成一个分子量大且染色较牢固的复合物;乙醇脱色是使已染上的蓝紫色脱去而又成为无色(若是G+菌则仍为蓝紫色);复染是使已脱色的细菌再染上复染液的颜色。此法成败的关键是脱色。如果脱色时间过长,G+菌则可被误染为G-菌,反之,G-菌可被误染为G+菌。 9.答案此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年创立的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而得名。其主要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沙黄复染。菌体最后呈蓝紫色者为G+菌,呈红色者为G-菌。 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是G+菌。但是,如果培养时间过长或者已死亡,部分

32、菌体自溶,涂片厚薄,尤其脱色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其着色稳定性,使G+菌误染为G-菌。 10.答案经染色后,大肠杆菌为阴性反应,枯草杆菌呈阳性反应。 此结果与两者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枯草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多层紧密牢固,厚约2080nm;肽聚糖的含量约占细胞壁干重的4090,脂多糖含量仅0.10.4。当染色过程中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脱水而引起肽聚糖层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保留于细胞中而不易脱色,因此菌体呈紫色。而大肠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约23nm,结构疏松且单层或双层;肽聚糖含量仅5-10,而脂多糖含量却高达1122。当染色过

33、程中用乙醇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抽出而脱色,再用复染液染色,于是菌体染上了复染液的颜色而呈红色。 11.答案结果:G+,菌体呈蓝紫色。 原理:G+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高,而脂类物质含量低,且肽聚糖层网状结构紧密、牢固、多层。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而使得肽聚糖层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细胞壁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保留于细胞中而不易脱色,故菌体仍呈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颜色(蓝紫色)。主要操作步骤:涂片:将培养一定时间的菌种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 染色:结晶紫碘液95乙醇沙黄。 (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油镜观察。 12.答案结果:G

34、-,菌体呈复染液颜色(红色) 原理:G- 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致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抽出,最后被染上了复染液(沙黄或番红)的颜色(红色)。 主要操作步骤:涂片:培养一定时间的菌种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 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沙黄或番红复染; 油镜观察。 13.答案原生质体一般由G+菌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壁或加入青霉素抑制其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生活体部分。 球状体一般由G-细菌采用与制备原生质体相同的方法除去细胞内壁层但仍残留外壁层后的生活体部分。 两者共同点主要有:无细胞壁,均呈球状;对渗透

35、压等外界条件十分敏感;即使有鞭毛的细菌也失去了运动性;对某些噬菌体不敏感等等。 总之,它们几乎失去了原有细胞壁所具备的生理功能,但仍能正常生活。14.答案G+细菌人为彻底去壁后仅由细胞膜包围的细胞生活体部分即为原生质体。 获得的方法:用某选择性溶菌酶(如溶菌酶)以适当浓度处理G+细菌,经一定时间后,便可彻底去掉细胞壁;或者让G+细菌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将其培养在含一定浓度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便可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获得。 15.答案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如受鸡蛋清溶菌酶或青霉素的作用,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层被破坏或其合成被抑制,或者通过自发突变,或者在自然进化过

36、程中丧失,均可形成缺壁的细菌。 例如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等,都是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缺壁细菌。 16.答案相同:均为细胞壁缺陷的原核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因素较敏感;一般均为球形(支原体有时呈丝状)。不同:主要表现为形成缺壁的方式不同。 支原体: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 L型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 原生质体:G+菌在人为条件下用鸡蛋清溶菌酶彻底除去原有的壁或加入青霉素于培养基中培养以抑制其壁的合成; 球状体:一般为G-细菌通过与制备原生质体相同的方法处理后形成。 17.答案细胞壁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细胞壁缺损以致无壁,这类无壁或壁部分缺损的菌株统

37、称为细胞壁缺陷细菌。 按其形成方式,缺壁菌株大致分为四种:支原体: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 L型细菌:实验室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 原生质体: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方法彻底去壁 球状体:实验室条件下,经人工方法除去部分细胞壁 18.答案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较为坚韧的一层较厚实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之一。 证明其存在的方法有: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壁染色:A.单宁酸(媒染),后加结晶紫染色,壁呈紫色;B.磷钼酸(媒染),甲基绿染色,壁为绿色;质壁分离(大型细菌采用) ;制备原生质体。电子显微镜观察 19.答案细胞壁位于细胞外层的一层厚

38、实、坚韧、略具弹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生理功能:维持细胞一定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损伤(如渗透压等);具有一定屏障作用,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可能是鞭毛运动支点;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等。 20.答案细胞膜又名原生质膜或质膜,是外侧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于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生理功能:代谢活动的重要中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运送、交换;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合成细胞的各种大分子物质;产能基地;鞭志着生点并提供其运动能量等。 间体:可能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管状、囊状或层状结构

39、,属内膜系统,主要分布于细胞分裂或邻近细胞分裂部位,G菌较为明显。 生理功能: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与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分离有关。 21.答案细胞膜是内侧包围细胞质,外侧紧贴细胞壁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柔软且富于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是细菌的基本构造之一。可通过选择性染色、原生质体破裂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证明其存在,较大的细菌还可用质壁分离法证明。它的结构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尤其是极性类脂,它有一个带正电荷且溶于水的极性头部(磷酸端)和一个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尾部(烃端),在水溶液中很易形成高度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相互平行排列于膜内。头部朝向膜外表面呈亲水性,尾部埋藏于膜的内侧,呈疏水

40、性;不同的内嵌蛋白和外周蛋白可在磷脂分子层的液体中作侧向“漂浮”运动。 22.答案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电子显微镜下呈明显双层结构,由磷脂分子两层整齐排列而成。 磷脂的组成:主要为极性类脂甘油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含氮碱组成。 磷脂分子的结构:由带正电荷且溶于水的极性头部(磷酸端)和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尾部(烃端)构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很易形成具高度定向排列的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膜内外两个表面,呈亲水性,非极性尾部埋藏在膜内侧,呈疏水性。 内嵌蛋白和外周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液体中作侧向“漂浮”运动,使膜具有了流动性。 23.答案细菌细胞内可能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一种管状

41、、层状或囊状结构,属于内膜系统;一般位于细胞分裂或邻近细胞分裂部位;是细胞质中主要的、典型的单位膜结构。在G+菌中较为明显。 生理功能: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与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分离有关。 24.答案颗粒状贮藏物:异染颗粒、聚-羟基丁酸、糖原、硫滴、毒性蛋白等。 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例如聚-羟基丁酸颗粒由羟基丁酸组成,羟基丁酸呈酸性,当其聚合成聚-羟基丁酸颗粒后则呈中性。这样既可避免菌体内酸性增高,同时可避免高渗透压的危害。 与人类的关系:如,聚-羟基丁酸可制作易降解且无毒的生物塑料制品。 25.答案26.答案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的原始形态

42、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证明存在的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先进行特殊染色(例如用Feulgen染色法)。 结果:呈紫色的球状、棒状或哑铃状等多种形态。 电子显微镜观察:核质体在图相上表现为一个周围细胞质密度低的、反差较弱的区域; 核质体DNA呈丝状,以高度折叠的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 27.答案这是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比而言的。其最大特点:没有核膜、核仁和固定形态,复制时没有有丝分裂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凡是细胞“核”存在的部位,往往比周围细胞质的密度低,在图相上表现为一个反差较弱的区域;其化学本质和功能则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似,故称核质体、核区或拟核。 2

43、8.答案核质体又名拟核、核区、核基因组或细胞核、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既无核膜、也无核仁、形态也不固定的原始细胞核。 形态:电子显微镜下呈大型环状双链DNA丝,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呈球状、棒状或哑铃状等; 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数目:每个菌体内一般有1-4个,其数目往往与生长速度有关, 染色体:除复制期内呈双倍外,一般均为单倍。 29.答案又称拟核、核区等,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既无核膜,又无核仁,也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是一个高度折叠的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功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特点: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细菌细胞DNA所携带的负电荷主要被Mg2+和有机碱所中和,而

44、真核生物的则由碱性蛋白所中和;每个菌体细胞内一般只含14个,其数目往往与生长速度有关;细菌染色体除复制期内为双倍外,一般均为单倍。 30.答案合适。 细菌细胞质中确实存在有DNA集中区域;其功能与真核生物的一样,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多种形态;电子显微镜下呈高度折叠缠绕的“超线圈”结构,呈丝状体;化学本质为DNA。 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没有核膜、核仁和固定形态,故现称为核质体、核区、拟核、核基因组或原始形态的细胞核等。 31.答案关系密切。 例如唾液链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等,它们在适宜条件下生长时便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松散透明的粘液状或胶质状荚膜物质或其有关结构,使菌体附着于齿表。

45、 唾液链球菌分泌一种已糖基转移酶,使蔗糖变为果聚糖,菌体借此附着于齿表;再经细菌等微生物发酵糖类而产生并积累乳酸,腐蚀牙齿珐琅质表层,从而引起龋齿。 32.答案荚膜:有的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透明、胶质状的物质。按存在状态分为: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化学组成:因种而异,有多糖、多肽或蛋白质,个别的为DNA。生理功能:保护作用;胞外贮藏养料;堆累某些代谢产物;粘附作用等。 (10分)33.答案生理功能:保护作用,使菌体免受干旱损伤或白细胞的吞噬;细胞外贮藏养料,当外环境缺乏营养时重新利用;堆积某些代谢废物;粘附作用,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 与人类关系:有的可用于

46、制备代血浆或葡聚糖凝胶试剂;有的可提取胞外多糖用于石油开采钻井液添加剂或印染、食品等工业;有的菌胶团可用于污水处理。 有害:污染糖厂的糖液或牛奶、酒类、面包等饮料和食品;有的引起龋齿。 34.答案大荚膜:某些产荚膜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约200nm,具有一定外形、松散、透明的胶质状物质,化学组成因菌种而异。 通过负染色法,用中国墨等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下看见菌体周围有一无色透明圈即是。 微荚膜:某些产荚膜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约200nm以下,与细胞结合较紧的胶质状物质。 通过血清学方法(如荚膜肿胀实验)可证明其存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 35.答案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因此可通过

47、如下方法初步判断: 采用光学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水浸片或菌悬滴。如果发现运动性细菌者,可能具鞭毛(注意与布朗氏运动的区别) 采用半固体琼脂穿刺接种或平皿点种,培养一定时间后,若具鞭毛者,其菌群沿穿刺线呈假根状扩散生长或从接种点向周围很快扩散生长。通过肉眼便可直接观察。 证明其有无鞭毛: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直接、可靠; 进行鞭毛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亦可以清楚看见。 36.答案偏端单生鞭毛菌,如霍乱孤菌,只在菌体一端长一根鞭毛; 偏端丛生鞭毛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菌体一端长一束鞭毛; 两端单生鞭毛菌,如鼠咬热螺旋体,菌体两端各具一根鞭毛; 两端丛生鞭毛菌,如红螺菌,菌体两端各具一束鞭毛; 周生鞭毛菌,如大肠杆菌,菌体周围均具鞭毛。 此外,个别菌种具有侧生鞭毛。 37.答案鞭毛:某些能运动细菌的表面,往往具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而波曲的毛发状丝状体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或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楚看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