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9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9古诗三首(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9 古诗三首 (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 6 个生字 , 会写 6 个生字 ,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 有感情地朗读 、 背诵三首古诗 。3.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 ,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思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 , 掌握诗歌的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 时 目 标1 . 会认本课 6 个生字 , 会写 6 个生字 ,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 重点 )2 . 有感情地朗读 、 背诵三首古诗 。 ( 重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 过程一 导 入 新 课主题导入 : 交织着豪情 、 愁思与悲愤
2、的呼喊一走进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 古诗三首 , 先读读其中的第一首 从军行 , 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 ( 板书 古诗三首 )二 介 绍 作 者1 . 王昌龄 ( ? 一约 756 ) : 字少伯 , 唐代诗人 。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 , 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 , 后人誉其为 “ 七绝圣手 “ 。 主要作品 : 从军行 出塞 等 。2 . 陆游 ( 1125 1210 ) : 字务观 , 号放翁 , 南宋著名诗人 。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 中年入蜀 , 投身军旅生活 , 晚年退居家乡 。 今存诗歌九千多首 , 内容极为丰富 。 主要作品 : 示儿 卜算子咏梅 书愤
3、 。3 . 杜甫 ( 712-770 )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河南巩县 ( 今河南巩义西 ) 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 “ 李杜 ” 。 主要作品 : 望岳 登高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三吏 ” “ 三别 ” 等 。三 初 读 古 诗1 . 听范读 。 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 注意生字的读音 。2 . 学生初读 。 注意读准字音 , 读通句子 ,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 1 ) 会认生字 。仞 岳 蓟 涕 裳 襄( 2 ) 会写生字 。 ( 板书书写 : 仞 岳 摩 遗 涕 巫 )仞 岳 摩 遗 涕 巫书写指导:仞 :“ ”
4、的撇起笔要高 ; “ 刃 ” 的折稍向左拉 , 左边一点居中“ 仁 的撇起笔要高 ; “ 刃 ” 的折稍向左拉 , 左边一点居中岳 : “ 丘 ” 首撇短平 , 最下面的横平直且最长 ; “ 山 ” 要扁 , 中竖稍长 。摩 : “ 广 ” 横稍短 , 撇要长 ; “ 林 ” 扁宽 ; “ 手 ” 上撇短平 , 下横要长 。遗 : “ 贵 ” 上边的 “ 口 ” 要扁 , 中竖要短 , 中间的横要长 , “ 贝 ” 稍窄 、 撇短 。涕 : “ 略呈弧状 , “ 弓 ” 宜宽扁 。巫 : 上横短 , 下横长 , 两个 “ 人 ” 末笔都为点 。( 3 ) 多音字。( 板书多音字 : 裳 遗)c
5、hang ( 霓裳)裳shang ( 衣裳) 读一读 : 我的姐姐跳 霓裳 ( chdng ) 羽衣曲 的时候很像一只蝴蝶 。我今天穿着一身白衣裳 ( shang ) 。y ( 遗民)遗wi ( 遗赠) 读一读 : 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遗 ( yi ) 民诗创作 , 能达到明末清初的高度 。他已将他的金表遗 ( wei ) 赠给我 。( 4 ) 理解词语 。青海 青海湖 。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 , 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 层层浓云 。雪山 即祁连山 , 山巅终年积雪 , 故云 。孤城 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楼兰 西域古国名 , 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 5 )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
6、读课文 , 同学互评 : 字音是否正确 ? 句子是否通顺 ?四 课 堂小 结读了这三首诗 , 我们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感情 , 我们需要去仔细体会 。五 当堂检测 锤定音 。 ( 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 )第二课时课 时 目 标1 . 借助注释 , 理解古诗的内容 。 ( 重点 )2 . 抓住关键词句 ,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 难点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一 品读释疑(一) 从军行 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 : 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 , 连绵的雪山显得黯淡无光 , 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 戍边
7、将士身经百战 , 身上的铠甲都磨破了 , 不打败进犯之敌 , 誓不返回家乡 。1. 品读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提 问 : 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图画 ?预设 : 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图 。 青海湖上空 , 长云遮蔽 , 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 , 荒漠中的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2 . 品读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提问 : 从后两句中我们能体会到将士们的什么感情 ?预设 : “ 黄沙 ” 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环境 , “ 百战 ” 而至 “ 穿金甲 ” 更可见战斗持久激烈 ,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消磨将士们的报国之志 ,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就
8、是他们的誓言 。 我们从这两句中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不畏艰险 、 奋不顾身 、 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3. 讨论 交 流 。 提问 : 第一首诗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 通过 “ 长云 ” “ 雪山 ” “ 孤城 ” “ 玉门关 ” 等意象 , 渲染了雄浑苍凉的意境 。( 二 ) 秋夜将晓 出 篱门迎 凉有感 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 ,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 : 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 华山耸入云霄碰到天 。 在金统治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政权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 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来收复失地 。1. 品 读 : 三万里河东入海 ,
9、五千仞岳上摩天 。提问 :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 ? 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入 ” 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 ; “ 摩 ” 突出山的高峻 。 前两句诗中描写了黄河 、 华山 , 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 、 华山高耸入云的特点 , 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2 . 品 读 :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提问 : 从 “ 又 ” 字可以体会到在金统治区的原宋朝百姓的什么感受 ?预设 : 一个 “ 又 ” 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 。 遗民苦盼 , 年复一年 , 但路远山遥 , 他们哪里知道 , 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 ! 诗人极力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
10、, 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3. 讨论 交 流 。 提问 : 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何特点 ?预设: 滚滚黄河奔流 “ 三万里 ” , 东入大海 , 巍峨华山高达 “ 五千仞 ” , 碰到天 。 如此大好河山 , 却沦陷在 “ 胡尘里 ” , 怎能不令人愤慨 ? 壮观的景物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 、 失望之情 。( 三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意: 身在蜀地 , 忽然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 , 我刚听到这个喜讯 , 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 回头看妻
11、子和孩子 , 没有一丝愁容 ,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 在白天便放声高歌 , 畅饮美酒 , 趁着这春天的陪伴 , 我正好启程回乡 。 想要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 , 一到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 。1. 提 问 : 诗歌的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预设 : 由 “ 忽传 ” 到 “ 初闻 ” , 再到 “ 却看 ” “ 漫卷 ” , 诗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惊喜之情 。2 . 提 问 : 诗歌的后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 ?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预设 : 后四句是虚写 。 后四句通过想象 , 尽情描写诗人的 “ 喜欲狂 ” ,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 、 归心似箭的心情
12、。二 拓展延 伸根据诗歌题材体会诗人的情感提示 : 要鉴赏诗歌 , 把握诗人的情感 , 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分的了解 。 同一题材的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 若能判定一首诗的题材 , 便可快速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 如 , 送别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 , 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 写景诗多赞美祖国山河 。三 课 文 主 旨 从军行 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 , 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 、 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 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 ,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 、 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 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
13、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想要回乡的急切心情 。四 当堂检测( 一) 为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打“”1 . 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 】 A. 但 , 表示转折 B.回头【妻子】A.妻子和孩子 B.男子的配偶2 . 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 】 A. 青年时期 B. 指春天( 二 ) 精彩赏析 。1.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 从 “ 黄沙 ” “ 百战 ” “ 穿 ” 等词中我们能体会到环境的艰苦 、 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 ; 从 “ 终不还 ” 一词我们能体会到 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心 。2 .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中的 “ 望 ” 字写出了 “ 遗民 ”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之情 ; “ 又 ”字表达出 诗人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诗人 “ 涕泪满衣裳 ” , 一是因为朝廷 收复了失地 , 二是因为 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 重返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