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共10页文档.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981608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共10页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共10页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共10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共10页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精品文档】第 9 页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在新教材中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有:1.分析小说要素,把握小说主题。2.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3.揣摩小说写法。在故乡和孤独之旅当中,我主要侧重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要情节,以及探究作品主题。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认为,除继续巩固小说要素外,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多元理解作品主题、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揣摩对比写法上,也为下一课心声的学习打下基础。莫泊桑的这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节;人物寥寥,却

2、个性鲜明;立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化。这得宜于作品生动逼真而又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讽刺的语言特色,以及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的表现手法。小说描写若瑟夫一家朝思暮想他们在国外发了财的叔叔回到家来,可是他们竟然意外的发现于勒叔叔不过是一个贫穷落魄的小贩时,竟然拒绝和他相认。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细腻的刻画,对人物内心活动深刻的揭示,鞭挞了假丑恶,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这样的作品,能给人以启发,耐人寻味,也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二、说教法:1.教学设想:这篇小说的教学,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

3、能联系实际,对作品的主题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2.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初中小说的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家。掌握常用字词。分析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理解小说主题。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把握小说曲折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4.教学重难点

4、: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5.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以精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探究的话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三、说学法: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小说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薄弱,须重点指导。2.学法指导

5、:朗读法: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幽默,因此,适宜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边读边想象人物表情,以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等是如何揭示其心理活动和性格的。比较法:于勒三次变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迥异的态度变化,以及文中叙事主体“我”与家人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都值得玩味。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可深入理解人物及主题,并感受文学艺术的美。自主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合作探究解疑。指导其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作品个性化体验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四、说教学过程:本课课堂教学拟两课时完成。课前预习的要求是:1.查工具书,疏通疑难字词。2.初读,整体感知,概括主要情节。第一课时:任

6、务: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文章对比的写法。第一步:检查预习。课文情节曲折,围绕于勒写了哪几个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为“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其他短语,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第二步:介绍作家作品,归纳关键字词。(多媒体显示。)第三步: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默读,也可表演读。也可小组分角色朗读小说高潮即“遇于勒”的情节。角色有:船长、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于勒2.在课文中画出人物描写的句段。(提示:注意细节描写以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3.分组讨论,分

7、析人物性格。主要人物有: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指导学生运用“ (句子或段落)是对 (人物) 的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她) 的特点(或性格)。学生概括合理即可,不必强求统一答案。多媒体展示教师对人物形象(或性格)的概括,与学生交流。(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读结合的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探究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第四步:分析小说中对比的写法。问题设计:课文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对比这种写法功不可没,你能找出几组对比吗?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找到的对比有:1.遇于勒前后菲利普夫妇(主要是克拉利斯)对于勒的称呼以及态度的变化形成对比;2.于勒身世的前

8、后三次变化;3.叙事主人公“我”和“我”的父母对于勒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大屏幕出示)(设计意图:这篇小说能让学生饶有兴趣的阅读,与对比的写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既能学习对比这种写法,也能在比较中,体验人物内心,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任务: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人物情感,探究小说主题,获得启发。第一步:深入人物内心,增进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你如何评价文中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假如你是若瑟夫,当你们意外遇到落魄的于勒,父母要

9、躲着他的时候,你会对父母说些什么?(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深入人物内心,在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第二步:分析小说主人公,为探究主题打基础。问题设计: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和于勒,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认为谁才是作者重点要写的人物?(多媒体显示问题)通过思考和比较,学生能判断出作者的侧重点,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水落石出了。这也为探究小说主题打开了突破口。(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第三步:辩论,多元探究小说主题,突破难点。在上一个环节中,大多数同学能谈到菲利普夫妇 “金钱高于一切”的思想,对他们嗤之以鼻,对于勒深表同情。那么,对于这几个人物,我们能不能

10、换个角度?比如,菲利普夫妇是不是也有他们的无奈?对于勒,除了同情,是不是还应该有一点别的什么?这几个问题对深入接读文本,多角度理解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以“菲利普夫妇只是冷酷、自私;于勒只是让人同情吗?”为话题进行辩论。提示:要结合文中有关信息。(大屏幕出示问题)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结论:l 菲利普夫妇家庭生活困顿,于勒以前拖累过他们,所以他们这样做也很无奈,这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关系,是社会改变了他们,所以我认为作者的目的在于鞭挞资本主义社会。l 菲利普夫妇本质上还是善良的,但是他们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女儿的出嫁问题,因此,我觉得作品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

11、社会小人物生活的辛酸。l 于勒固然让人同情,但他品行不端正,又不肯脚踏实地的工作,因此他的结局是必然的,我认为文章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正直、实在,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学生还可能有其他的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有条理的辩论中,学生对文本理解更透彻了,对主题的把握更全面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尊重了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第四步:联系实际,在文本体验中获得启发。 问题设计:在上面的辩论中,我们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更全面了。他们都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现实生活中有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吗?你家有于勒这样生活困顿的亲戚吗?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怎么

12、对待他们的? (多媒体出示问题)这一组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这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就达到了。第五步:自主质疑。针对本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有哪些问题想和大家探讨?大胆质疑。(设计目的在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第六步:拓展延伸,培养想像力。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么样?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五、教学反思。1、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新课改推行以来,用多媒体讲课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但我认为并不是课课都要用多媒体,也不是说课件制作越精美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能“反客为主”,语文课堂还是应该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和“双基”的培养和提高,要让学生得到实惠。2、不可忽视语文课堂的“留白”。国画创作中“留白”是一种艺术,语文课堂也应适当“留白”,即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时间,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允许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反思的空间,而不应该用“满堂问”的方式牵着学生鼻子走。适当“留白”,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