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96363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精品文档】第 11 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一 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1,教育观念的改变 :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二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2、,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教育技术3,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三 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四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的作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教

3、育观念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交流,创造五,教育与社会人口的作用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的规模2,人口的结构决定着教育的结构3,人口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2,教育可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六,制度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观依据1,哲学观2,人性假设3,教育价值观4,理想人格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3,文化传统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

4、立专业责任感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加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八,教师的素养(教师的专业素质)1,师德素养2,能力素养3,心理素养4,知识素养九,教师的职业素质1,教师的职业理想2,教师的职业责任3,教师的职业态度4,教师的职业纪律5,教师的职业技能6,教师的职业良心7,教师的职业作风8,教师的职业荣誉十,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2,教师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的推动者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教师的地位1,专业地位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

5、十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2,复杂性3,创造性4,示范性5,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十三,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十四,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受教育的权利2,受尊重的权利3,安全的权利4,生存的权利十五,现代的学生观1,学生发展的整体观2,学生发展的主体观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十六,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学生观1,学生是人2,学生是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十七,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

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2,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3,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十九,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3,环境方面(人际关系环境和课题的组织环境)二十,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1,教学相长(教育关系)2,理解宽容(心理关系)3,民主平等(社会关系)4,尊师爱生(人际关系)二十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1,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3,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十二

7、,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十三,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那)4,三元智理论(斯腾伯格)二十四,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程内容的转变4,课程实施的转变5,课程评价的转变6,课程管理的转变二十五,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观念的转变2,方式的转变3,评价的转变4,管理的转变5,结构的转变二十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

8、习方式4,评价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5,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二十六,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5,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二十七,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二十八,教学过程中的规律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3,间接经

9、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二十九,教学设计的原则1,程序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反馈性原则三十,教学设计的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3,教学时间的设计4,教学措施的设计5,教学评价的设计三十一,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八大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三十二,教学设计的方法1,启发搜索式2,条件约束式3,逻辑推理式三十三,常用的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模式2,程序教学模式3,掌握教学模式4,合作教学模式5,设计教学法三十四

10、,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6,联系法7,参观法三十五,近代的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2,分组教学制3,道尔顿制4,文呐卡特制5,特朗普制三十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1,备课2,上课3,作业的检查和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三十七,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导向功能5,教学功能三十八,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三十九,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障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四十,德育过程

11、的规律1,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四十一,我们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四十二,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3,劳动和社会实践4,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5,班主任工作和校园环境建设四十三,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自我教育法5,品德评价法6,实际锻炼法四十四,道德认知模式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

12、发展模式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3,体谅模式4,社会学习模式5,集体教育模式四十五,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四十六,道德的内化过程1,依从阶段(从众和服从)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四十七,班集体的特点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形式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四十八,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德鲁克)四十九,班级管理的原则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教管结合原则4,情通理达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五十,课外活动的特点1,灵活性2,综合型3,实践性4,自主性

13、五十一,课外活动的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五十二,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五十三,中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五十四,如何进行班级管理P1351,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五十五,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

14、学校的产生提高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与知识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的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五十六,学校文化的功能1,导向作用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五十七,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认知,情感,价值,理想成分),规范文化】五十八,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2,政治经济制度3,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4,原学制中有用的部分以及借鉴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5,人口情况五十九,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15、,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六十,教育心理学意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六十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六十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六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六十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实验法2,测验法3,观察法4,调查法5,个案研究法6,行动研究法六十五,心理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六十六,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功能性六十七,性格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性格态度的差

16、异2,性格情绪的差异3,性格理智的差异4,性格意志的差异六十八,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六十九,自我意识的概念包括1,自我概念2,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4,自我监控七十,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映学习3,连锁学习4,语言的联结5,多样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高级规则学习)七十一,惩罚在教育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罚2,实事求是3,罚要及时4,对事不对人5,寓教于罚6,惩罚要依法办事7,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七十二,建构注意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

17、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七十三,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1,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七十四,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1,学习对象之间有无共同要素2,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4,定势作用5,学习的态度与方法6,智力和年龄7,教师的指导方法七十五,如何在学习中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七十六,艾宾浩斯曲线对学生学习的启示1,及时复习2,部分复习与整体复习相结合3,读书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分散复习七十七,克服遗忘的策略1,深度的加工教学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度的过度

18、学校5,合理进行复习七十八,学习策略的特点1,主动性2,有效性3,过程性4,程序性七十九,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1,学习者的因素(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质量水平,动机水平)2,教师的因素(教学方法,教学时间,信息的反馈)八十,学习策略的培养原则1,主动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效能感八十一,学习策略培养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培养模式3,完形培养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斯拉文:成绩分组,小组辅导教学,合作性综合阅读,作文)八十二,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八十三,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意

19、义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3,学习材料的形式(主观因素)1,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钩的观念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3,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八十四,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1,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感性材料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3,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扩大关键特征八十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1,激发学生的兴趣2,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3,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4,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八十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1,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提高兴趣和责任心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3,利用无意记忆,培养有意记忆的能力4,引起联想,有益于记忆5,掌

20、握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6,运用记忆方法,巩固教学成果八十七,知识的应用包括:审题,联想,课题的内化八十八,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操作定向阶段,操作模仿阶段,操作整合阶段,操作熟练阶段八十九,问题解决的特点:情境性,目标指向性和认知操作性九十,问题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困惑,诊断,假设,推断,验证约翰孙的三阶段模式:准备,生成,判断奥苏贝尔的四阶段模式:呈现问题,明确目标和条件,填补空隙,检验瓦拉斯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九十一,我国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1,发现问题(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主体的知识经验)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21、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4,检验假设九十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问题表征3,知识经验4,认知策略5,心理定势6,功能固着7,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9,情绪和动机状态九十三,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识别问题的能力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5,考虑解决问题的因素九十四,素质教育的基本属性:全员性,整体性,主动性九十五,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教育目的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教育内容不同4,教育方法不同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6,教育结果不同九十六,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九十七,创造力的构成:创造意识,

2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想象九十八,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九十九,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功能3,替补功能4,调节功能一百,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的三种最基本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不同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一百零一,学习动机基本结构:学习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自我提高需要)学习期待一百零二,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诱因价值一百零三,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直接经验,成败经验,替

23、代经验,言语劝说,情感唤醒一百零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内部因素:1,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目标结构2,成就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条件:1,家庭条件和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一百零五,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百零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1,学生对学习活动要有明确且有力的学习动机2,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3,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还有赖于认识和情感的不

24、断认识一百零七,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一百零八,影响态度形成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一百零九,态度的培养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一百一十,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 注意过程的基本结构:指向,集中,转移一百一十一,意志的品质: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韧性一百一十二,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一百一十三,人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教师应该具备学

25、习心理学知识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3,在集体中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4,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百一十四,学困生的教育措施1,掌握学困生的心理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3,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4,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一百一十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个人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2,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问题3,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4,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和不安心理一百一十六,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5,帮助学

26、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百一十七,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主动性原则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5,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6,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7,保密性原则一百一十八,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咨询2,心理辅导3,心理治疗一百一十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者专题讲座2,个别咨询与辅导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教学活动中4,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一百二十,教师的职业特点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劳动内容决定教师工作的多面性3,劳动

27、方式决定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和集体性想结合的特点4,劳动的质量决定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5,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一百二十一,教师威信的分类:权利威信,信服威信 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一百二十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4,留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百二十三,如何维护教师威信1,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2,始终坚持为人师表3,与学生交往中努力做到心理换位4,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己的威信一百二十四,教师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百二十五,教学监控力的发

28、展趋势1,从不自觉到自觉最后达到自动化2,迁移性逐渐提高3,从他控到自控4,敏感性逐渐增强一百二十六,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通过反思训练来提高教学能力一百二十七,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一百二十八,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1,职业理想2,职业责任3,职业态度4,职业纪律5,职业良心6,职业作风7,职业荣誉8,职业技能一百二十九,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2,实践功能(教育,调节最基本,最主要,促进功能)一百三十,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2,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人格完善3,促进

29、我国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一百三十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2,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3,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4,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5,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百三十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集体主义原则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3,教书育人原则4,乐教勤业原则5,教育民主原则6教育公正原则7,人格示范原则8,依法执教原则一百三十多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2,敬业奉献(本质要求)3,热爱学生(师德)4,教书育人(天职)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动力)一百三十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一百三十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1,坚持知行统一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统一4,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结合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一百三十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