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恒等式.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920610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数恒等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数恒等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数恒等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恒等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对数恒等式【精品文档】第 8 页对数恒等式说明:本文提到的所有公式的证明都是不作要求的,写出来是为了提供参考。其中含*的公式是重点,要求熟记以及灵活应用,其它的作为阅读材料。定义:对数源出于指数,且,常用对数:;自然对数:,一基本关系式 .(基础)把指数式代入对数式消去,得到*(F1),且,说明:特别地,对应和的情况,有*(F1.1),且*(F1.2),且把对数式代入指数式消去,得到(F2)真数还原:,且,说明:应用举例:例1:求值(E1);(E2);(E3)。解:(E1)(E2)(E3)为了底数变为相同,先分析与的关系,所以注:需要使用的指数恒等式:,

2、。做这一类题的关键在于关注底数是否相同,底数不同的想办法化成同底数,然后应用公式。自己动手:(Q1);(Q2);(Q3);(Q4);(Q5)。(F3),且,证明:因为同理上面两式的左边底数相同,指数的相等由乘法交换律保证着,所以应用举例:例1:(E2);(E3)解:用(F3)重新做:(E2);(E3)。注:(F3)可以方便计算这一类题,在做选择填空上可以快一点点。自己动手:(Q6);(Q7)。二积的对数、商的对数、幂的对数。(重点)*(F4),且,证法一:令,那么,所以证法二:。证法一首先引入了辅助的,最后求得结果后换回。证法二是不引入辅助量而是利用了(F2)和(F1)。两种方法基本步骤一样,

3、没有本质区别。(F4.1)扩展到多个数的积的情况:且,*(F5),且,*(F6),且,证法一:令,那么,所以证法二:。应用举例:例2:求值:(E8);(E9);(E10);(E11);解:(E8);(E9);(E10)注:把所有减法做成加法,把所有除法做成乘法。(E11)例3:(E12)已知,且,求。分析:质因数分解:,而,它们都由以或为底的幂所“组成”。注意这里要解一元二次方程组。解:因为 (1)同理 (2)从上面两式解出和(和是已知量,把和看作未知量)(2)-(1):(1)-(2):所以自己动手:(Q8);(Q9);(Q10);(Q11);(Q1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Q12.1);(

4、Q12.2);(Q12.3);(Q12.4)。三:对数式连锁。(这个恒等式比较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F7),。(类比:)证明:记,应用(F6)与(F2),有(F7.1)扩展应用:,类比:应用举例:例4:(E13);(E14)。解:由(F7.1):(E13),。(E14)自己动手:(Q13);(Q14)。四:换底公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前面的恒等式的变换(F1F6)都没有触及底数,对数的运算大多要求底数相同,当底数不同时,对底数进行变换令其变为相同非常必要,所以换底公式是为了在运算中统一底数,降低运算难度而出现的。*(F8),。(类比:)证法一:由(F7)得,即。证法二:令,那么,所以

5、注意到,换底公式从左到右的应用过程中,底数由变为,右边成为对数的商的形式,其中可以在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取。只需对取一些特殊值,便可得到换底公式一些常用形态。(F8.1)取,;(F8.2)取,;(F8.3)取,即,底数与真数互换之后的对数式与原对数式互为倒数;*(F8.4),且,证明:用换底公式(F8),把底数换成,得到,再应用(F6)与(F1),有,结合起来便得到(F8.4)。恒等式(F8.4)是恒等式(F6)的增强版本。(F8.5)对数式中,底数和真数同时进行同指数乘方(该指数非零),对数式的值不变。,且,这样底数可以换成与之关系比较密切的,例如可以“扩充”成为,也可以“收缩”成为,也

6、可以“倒转”成为,视乎需要使用。(F8.6)多个对数式连乘积中,将所有真数以任意顺序重排,将所有底数以任意顺序重排,得到新的对数式连乘积的值与原式相等。这个公式写出来比较麻烦,下面用例子说明:如真数是:,底数是:,我们把真数随意重排:,底数重排后:,新的对数式观察上面两式右边,分子和分母分别都只是顺序不同而已,乘法交换律保证了两对数式连乘积的相等。应用举例:例5:(E15);(E16)。解:(E15)对数式的连乘,与对数式连锁有点相似,但稍微复杂,应用换底公式另外,应用(F8.6),保持真数顺序不变,底数重排为:,有(E16)括号之内底数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全部换成常用对数例6:(E17)已知

7、,试用,表示;(E18)已知,试用,表示。解:(E17)解法一:全部换成常用对数(这样,都可以用,表出,代入后便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解法二:事实上,如果把底数统一换成或的话,两个式子中有一个不用变换底数,会比较方便,这里以为例(E18)题目条件给出的是,一般来说,把底数换成,或都可以使问题简化,这里以为例(事实上,把底数换成或运算量更少)。(或)注:这里解题关键是注意观察,熟悉质因数分解和对数运算恒等式,以及选取适当的底数进行换底。例7:(E19)已知正数满足:,求证:;(E20)已知,求的值。(E19)证明:引入设而不求的未知数,令,那么(观察上面三式,真数相同而底数不同,所以把底数统一换成将会方便运算)利用(F8.3),可得所以(E20)把底数统一换成,由(F8.3)得注:把出现频率较高的量作为底数是十分有效的。自己动手:(Q15);(Q16);(Q17)例6(E17)中通过把底数换成求解;(Q18)设,试用表示;(Q19)设,求的值。附录1.乘方表2常用对数表与自然对数表0.30100.47710.69900.84511.04141.11391.23041.27881.00000.43430.69311.09861.60941.94592.39792.56492.83322.94442.30261.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