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审计种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审计种类.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二章 审计种类【精品文档】第 10 页授课题目 第二章 审计种类、方法和程序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的方法2、要求学生理解审计抽样在审计中的作用3、要求学生了解审计的种类和程序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审计的方法2、审计抽样技术的运用【难点】 1、审计的方法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教学方法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和练习。学时分配 4学时第一节 审计的种类 一、基本分类(一)按照审计主体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所实施的审计,审计可分为国家审计、部门和单位审计及社会审计。1国家审计(政府审计)2部门和单位审计(内部审计)部
2、门和单位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组织,对系统内和单位内所实施的审计。该种审计属于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分为部门审计和单位审计。3社会审计(二)按照审计客体的分类按照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审计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1财政财务审计财政财务审计,也称为传统审计,在西方国家叫做财务审计或依法审计。它是指对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主要内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目的: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遵守财经方针、政策、财经法令和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原则,是否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借以纠正错误,防止弊病,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财政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
3、建议和措施。2、财经法纪审计是对国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对严重违反国家现金管理、结算制度、信贷制度、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税利上交规定等所进行的审计,均属于财经法纪审计审计重点:审查和揭露各种舞弊、侵占国家资财的事项,审查和揭露使国家和集体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各种失职读职行为。主要目的,是检查国家方针、政策、法令、制度、执行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揭露违法乱纪现象。3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 “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
4、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审计。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区别:(1)前者的目的在于查明财务收支和经济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经济公证,借以确定和解脱经济责任,主要用于查错防弊,以保护原则为主;后者的目的在于确定经济效益并做出评价,借以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建设性原则为主。(2)前者审计以会计法、财政财务制度、财经法纪和财务活动事实为主要依据;后者除此外,还要以业务、技术经济效益考核标准和经济活动事实为依据。(3)财政财务审计以事后审计及定期审计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则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定期审计与经常性审计相结合。(4)财政财务审计主要由专业审计人员进行,主要使用审查书面资料和证
5、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由专业审计人员进行,还要有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行专家参加,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管理的一些先进方法。二、其他分类(一)按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项审计。(二)按实施时间,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按执行地点,可以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四)按动机,可以分为强制审计和任意审计。(五)按是否通知,可以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六)按审计技术模式,可以分为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一)含义: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惧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
6、门手段的总称。(二)审计方法的变革1、从单项详查到系统抽查审计方法从单项详查演变到系统抽查,反映出审计指导思想的变化,经历了详细检查、一般抽查、依赖控制测试等三个阶段。2、从单一听审技术到综合检查技术。审计在技术方法发展过程中,还经历了听审报告、会计检查和综合检查三个阶段。3、从手工审计手段到电脑技术审计手段。(三)选用审计方法的原则为了保证恰当地选用审计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的具体情况选用审计方法。2依据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选用审计方法。3依据所需证据的类型选用审计方法。4依据审计人员的素质来选用审计方法。5依据成本与效益原则选用审计方法。二、审计技术方法(一)审计书面
7、资料的方法按技术1、审阅法审阅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阅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审计技术,不仅可以取得一些直接证据,同时还可以取得一些间接证据。(1)会计资料的审阅。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它们的审阅应注意如下要点:A、会计资料本身外在形式上,是否符合会计原理的要求和有关制度的规定;B、会计资料记录是否符合要求;C、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合理;D、有关书面资料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存在、正确。(2)其他资料的审阅应审阅的其他资料通常包括有关法规文件、内部规章制度、计划预算资料、经济合同、协议书、委托
8、书、考勤记录、生产记录、各种消耗定额、出车记录等等。(3)审阅的技巧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2、核对法核对法,是指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在审计中,需要相互核对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会计资料间的相互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以及有关资料与实物的核对。(1)会计资料间的核对核对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核对时注意两点:一是核对证与证之间的有关内容是否一致,包括经济业务内容摘要、数量、单价、金额合计等;二是核对记账凭证上载明的所附凭证张数是否相符
9、。核对汇总记账凭证与分录记账凭证合计,视其是否相符。核对记账凭证与明细账、日记账及总账,查明账证是否相符。核对总账与所属明细账余额之和,查明账账是否相符。核对报表与有关总账和明细账,查明账表是否相符。核对有关报表,查明报表间的相互项目,或是总表的有关指标与明细表之间是否相符。上述核对内容要点,可概括为证据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表表核对。(2)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核对账单。核对其他原始记录。(3)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3、查询法(1)面询(2)函询4、比较法5、分析法按顺序1、顺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顺查法也称正查法。具体步骤如图所示。
10、(1)优点:审查仔细而全面,很少有疏忽和遗漏之处,并且容易发现会计记录及财务处理上的弊端,因而能取得较为准确的审计结果。(2)缺点: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同时也很难把握审计的重点。(3)适用范围:一是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被审单位;二是适用于管理混乱、存在严重问题的被审计单位;三是适用于特别重要或特别危险的被审计项目2、逆查法逆查法,亦称倒查法或溯源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逆查法的基本做法,则与顺查法相反,其具体步骤见附图5-l。(1)优点:逆查法比顺查法不仅取证的范围小,而且有一定的审查重点,能够节约审计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11、(2)缺点:不能进行全面取证,也不能全面地揭露会计上的各种错弊。(3)适用范围:适合于大型企业以及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审计,而不适合于对管理混乱的单位以及重要和危险的项目进行审计。值得提出的是,顺查法和逆查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根据需要,逆查和顺查交互使用,尽可能做到取长补短,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按数量1、详查法,又称精查法或详细审计法,它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被查期内的所有活动、工作部门及其经济信息资料,采取精细的审计程序,进行细密周详的审核检查。(1)详查法与全面审计的区别:全面审计指审计的种类,是按审计范围大小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具体分类;详查法指审计检查
12、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对检查方法的分类;而且,在全面审计中的某些审计项目,根据需要既可以进行详查,也可以不进行详查。(2)详查法在具体做法上,通常采取逐笔检查核对的办法。(3)优点:对会计工作中的错弊行为,均能揭露无遗,能够做出较精确的审计结论。(4)缺点: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很低,审计工作成本昂贵。(5)适用范围:经济活动简单、业务量极少的小单位,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且认为产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很大的审计项目2、抽查法抽查法则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出其中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来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查法也称抽样审
13、计法。(1)抽查法与局部审计(或专题审计)的区别:局部审计指审计种类,是按审计范围大小或项目多少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抽查法指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对检查方法的分类;而且,在局部审计中的某些审计项目,根据需要,既可以进行抽查,又可以进行详查。(2)运用抽样法的前提条件:假定作为特定审计对象总体的每个项目都能代表总体的特征。这是进行抽查的理论依据。(3)抽样种类: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随机抽样(又称统计抽样人与此对应,抽查法也有三种类型,即任意抽查法、判断抽查法和随机抽查法(或称统计抽查法)(4)优点:能使审计人员从简单而繁杂的数字游戏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5)缺点:繁琐,易发
14、生偏差。(6)适用范围: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会计基础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盘存法(1)含义: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一种审计技术。(2)按具体做法的不同,有直接盘存法和监督盘存法两种。直接盘存法,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检查时,通过亲自盘点有关财物来证实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的一种盘存方法。监督盘存法,指在盘点有关财物时,审计人员不亲自盘点,而是通过对有关盘点手续的观察和在场的监督,来证实有无问题的一种盘存法。 (3)适用范围:各种实物的检查,如现金、有价证券、材料、产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固定资产等。(4)
15、在具体运用盘存法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各点:实物盘存一般采取预告检查,如有需要也可采取突出检查方式,如果实物存放分散,应同时盘点。若不能同时盘点则未盘实物的保管,应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不能只清点实物数量,还应注意实物的所有权、质量等。任何性质的白条,都不能用来充抵库存实物。在确定盘点小组的人选时,不能完全听任被审计单位,以防串通合谋舞弊。确定盘点结果,不要轻易作结论,尤其是涉及到个人的问题,更应谨慎从事。2、调节法(1)含义: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若遇有检查日与结账日之间不一致时,应进行必要调整。(2)调整公式结账日账面应存数=盘点日账面应存数+盘点
16、日与结账日之间的发出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的收入数结账日实存数=盘点日实存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发出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收入数注意:第一公式中的盘点日账面应存数,是在盘点准备阶段确定的,一般认为无核算错误的账面存数,而不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盘点日账余额;两公式中两个调整项,数据相同,但无论是期间的付出也好,还是期间的收入也好,若要用来调整,则必须经过审计人员的审核,只有认为正确无误时,才能用来调整。3、观察法(1)含义: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观看视察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2)适用范围:应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的了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测试和财产物资管理的调查。观察法结合盘点法、询问法使
17、用,会取得更佳的效果。4、鉴定法(1)含义:是指审计人员对于需要证实的经济活动、书面资料及财产物资超出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时,由审计人员另聘有关专家运用相应专门技术和知识加以鉴定证实的办法。(2)适用范围:应用于涉及较多专门技术问题的审计领域。第三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一、抽样的意义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一)任意抽样(二)判断抽样判断抽样又称经验抽查,指审计人员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审计的要求以及进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到的情况,通过主观判断,从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有选择地、有重点
18、地抽取部分项目进行审核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种抽查技术。(三)统计抽样1、含义: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2、统计抽样的理论论据现代审计广泛采用统计抽样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1)有充分的数学依据。(2)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依据。(3)有合理的经济依据。3、统计抽样的意义(l)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2)采用统计抽样,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的判断;(3)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的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
19、把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4)统计抽样便于促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四)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1抽样风险。直接与抽样相关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类似于检查风险 (1)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主要应关注信赖不足风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和信赖过度风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可能性。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主要应关注误受风险也称“风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
20、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和误拒风险也称“风险” 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3)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的产生,可能导致二种结果:一是降低审计效率;二是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增加审计工作量。 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是最危险的风险,它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审计测试抽样风险种类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符合性测试信赖过度风险坏人当好人效果后怕信赖不足风险好人当坏人效率后悔实质性测试误受风险坏人当好人效果后怕误拒风险好人当坏人效率后悔注:两种测试中的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审计效果都有影响。 2非抽样风险。与抽样无关的因素造成的不
21、确定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人为错误。(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是,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审计工作,坚持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二、属性抽样(一)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二)确定精确度(三)确定可靠程度(四)确定样本数量(五)选择随机抽样方法1、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法3、分层抽样法(六)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三、变量抽样(一)平均值会计(二)差异估计第四节 审计程序审计过程主要工作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工作的起
22、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实施审计阶段审计过程的中心环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关系,上述两项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序较高,则实质性测试工作就可以大大减少;反之,实质性测试工作则大大增加,但不管何时,实质性测试工作必不可少。 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工作的结束 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