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8910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精品文档】第 6 页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行政人才选拔的启示 摘要:中国隋唐时代兴起的科举制度,作为封建时代人事行政制度的最高成就,不仅为其后的封建社会各朝代提供了蓝本和基础,也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摹本。虽然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其产生的必要性和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它和许多事物的产生一样有着双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对科举制度产生的利弊分析,客观的阐明了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并从中汲取我们当今选拔人才制度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关键词:科举 制度 利处 高考

2、公务员一、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官府经过定期举行的科目考试,进而根据成绩的优劣来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它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完备于唐、宋,废止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一)科举制度概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从形成到衰落以至被废除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起源: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2.确立:唐朝贞观时,增

3、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创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3.改革、发展:北宋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程序严格,税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王安石变法时,进一步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4.完备:明清沿袭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并将其增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并只设进士一科,形成了完备的科举制度。5.没落与废除:由于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案文体为“八股文”,使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从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废除八股开始,科举开始没

4、落,1905年,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二、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一)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则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大趋势。同时,通过科举考试,士子获得了参政的机会,打破了世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统治权力再分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统治阶级可以在最广泛的基础上遴选人才,统治阶层可以不断在社会各个阶层补充新鲜血液。(二)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等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彻底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依仗门荫资历对选官

5、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人仕途径,在社会上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观念。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封建国家官吏队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中许多人能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合,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凡国事隆盛、吏治比较清平的时期,都是科举考试制度与官吏队伍建设结合得比较好的时期。(三)明确的制度性。从考试的内容考试的规则考试的年限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主持学政考试的官员应当回避本籍,遇有宗族、上司、亲属参加不得参加主持考试,例如:考试制度规定的“别头试”,即:应试举子与主考官有亲属关系者,必须回避,

6、另设考场;大臣子弟应考,最后录取要由皇帝裁决;若有人对权贵子弟的应试行为有所怀疑,可进行揭发,并实行复试辨别真伪;若有落第举予怀疑考场有弊,也可要求复试等等。建立了严格的回避制度,对于违反考试规章制度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四)对世界的影响。中国考试在世界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悠久的考试历史。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考试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在中国考试史上,最重要的是科举考试。作为中国古代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科举的影响既广且远,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指历史上日本曾在公元8至10世纪一度仿行过科举,韩国、越

7、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是指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除了被东亚国家所效法以外,科举制对世界的重大影响更主要体现在被西方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三、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弊(一)考试形式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别是明清以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的实际能力,反而强化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二)考试内容科举考试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对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不能不产生消极

8、的影响。(三)科举制度的价值导向。科举制度埋没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女性人才。由于受到“贵德贱艺”、“重道轻器”、“重义轻利”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文官考选中,往往轻视了科技人才,几乎不涉及自然科学。此外,“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性既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更不能授职理事,历代无数女杰就这样被埋没了。(四)行政办事效率的低下和行政成本的增加。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已完全没落,以八股取士的结果,选拔出来的行政人员大多“只知袭用前人陈说,少有时务新论,因而思想为之闭塞,见识为之拘限”。宋代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全面扩大科举取士名额,又由此形成后期封建社会的一大普遍弊端,即严重的冗官问题。为了

9、安插众多的科举人仕者,不得不扩大行政机构的编制,增加官吏数量,行政成本很高而行政效率极低。通过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公开、择优等,以及多层次地选拔考试、试卷密封、考评人员隔离回避等种种做法,尤其是在廉政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而这些也都能给我们现行的制度带来一些启示。四、对完善高考制度的启示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数年有着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部分,当今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才,对知识量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也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当今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在制度上有着同样的缺陷,那就是只要求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际运

10、用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掌握,从而把许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拒之门外,所以,我们的高考制度需要从科举制度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人才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考虑到人才选拔系统之中,从而保证人才市场活水长流,避免死水一滩的现状。考试部门不能成为其他机构的附庸机构,应该保证考试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到个人与其他组织的影响,以保证考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合理选出国家的栋梁人才。高考的改革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要兼顾人才选拔的区域公平,按各省市区考生人数的比例进行招生计划分配,适当照顾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由此矛盾衍生出的跨地区报考的“冒籍”作弊现象与当今“高考移民”现象很是相似,而研究科举“冒籍”及其矫

11、正对防止“高考移民”也很有借鉴意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科举制防止作弊的一些措施、方法和相关的科举法规,对防止和处罚当今高考作弊也很有借鉴意义。在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中,应研究借鉴科举制的一些为保证公平公正的措施及方法,加强考试之法,营造公平考试的氛围与环境。高考所考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与新大纲及国家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要与时俱进,反映社会要求。高考内容除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外,还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造性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及综合素质。高考科目的设置也要多样、合理、可选择。相比于科举制,高考的形式则应该灵活多样。在实行国家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允

12、许地方自主命题,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比例。此外,通过增加高考考试次数,考查考生平时成绩与综合表现,增加口试、面试,打破“一切以分数为去留”的局限性。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及相关法规,将考试与荐举相结合,打破“一考定终身”制。五、对完善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启示我们现在实行一种公务员制度,这是一种专门选官形式。这是一种纯粹的考试形式,几乎不涉及任何思想性。公务员考试考察的内容,几乎是实践性的或具体性的,并且还有思想方面的严格局限,不能让考生自由充分发挥。因此,现代公务员考试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形式,是选拔政治人才的微小补充,几乎不能对政治结构和政治血液起到更新的作用。现在官僚队伍所缺少的就是,信仰教育、责

13、任意识、监督制约。目前看来,官僚制度已彻底进入死胡同,没有改善的可能。因此,要活化公考试场,是大量正真有用的人才进入政府机关,需要我们做的和高考一样,对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知识的活用和对其他技能的掌握也必须考虑到选拔系统之中,才能保证政府工作人员用能力也有良好的态度真正为人民服好务,做好本职工作。公开而广泛地开科取士,使仕途向社会开放,在原则上包括农民阶级在内的下层社会的才俊也获得了入仕的机会,目前对于选拔官员或者政府的公职人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无形中阻碍广大的有才志士进入政府系统。目前考取的公务员大多限于低级公务员.而中、高级公务员往往采取行政任命:在中、高级公务

14、员的任命中。考察不出个人的专业和业务素质。六、结论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具有相对公正性、确保精英的有序流动和较强的凝聚力等显著优点,百年回眸,既要看到这一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不应忽视其考试内容僵化、学风浮薄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等消极影响。清末废科举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是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选择的重大转折,它“终结了向统治集团蜂拥而至的单一流向,但也因其仓促废除科举而无相应的替代制度,对准备科举者的出路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导致人心的急速流失、政局的更加混乱和政权顷刻间的土崩瓦解。” 改革开放以来以高考为代表的各种考试盛而不衰,继续体现着科举制“唯才是举”和“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的同时,也需要在借鉴、吸收科举考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继承和创新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大力提倡、积极塑造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文化,应成为当前一项急迫的文化任务。参考文献1孟宪实.论科举制的完结J.北京:中华文史网,2010.2王炳照,徐勇.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3师亚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今人才选拔的潜在影响.理论导刊,2002,NO.104林雅.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