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全册.doc(1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数学上册数一数说课稿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在两部分认识数教学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2、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探究自主过讨论得到。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
3、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教
4、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 第二页到第五页的例1例5,练习一的1-5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3.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教具学具: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CAI课件出示我国行政区划图,用点按热健的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区的
5、地理、文化图片,同时伴音介绍我国的人口普查数,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由此这节课你想探讨什么问题?(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些大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大数?等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 探究交流 获取新知 1. 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为例试读。2. 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问题: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什么?老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
6、一千是一万”板书“万”。3.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自己同位交流说说,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往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万以上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十万、百万、千万、亿)4. 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我发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生2:10个一千万是一
7、亿。生3:我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生4:每相邻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太明白?生5:我可以告诉你,师:同学们怎样证明你的发现是对的?生5可以进行证明,如:师: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的规律。5.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出示数位顺序黑板帖)(2)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3)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4)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
8、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6. 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拦,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一分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按级读出北京市人口数。7. 巩固联系完成第4页“做一做”。(1) 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2)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8. 学习“读数”。(1)CAI课件出示例2,读出下面各数。继续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表下,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2496 24960000 64070
9、00 85000300。a) 让学生在下面与同学说一说并写出读作多少?b) 集体交流,读出每一个数,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读法。c) 课件出示正确读法。(2)小组讨论。a) 含两极的数怎么读?b) 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c) 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样读?(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3) 反馈交流信息,学生归纳总结。(4) 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读后说说你发现这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三、 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收获。四、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15题。1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加深了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2题按排的是4
10、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读法不同数的大下意义不同,也为后面学习大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作铺垫。3题创设一个情境,小组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4题5题,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理解,提高读数能力。 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1页:近似数,完成例10及相应做一做题目.2,教材内容的地位及其作用:近似数的概念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调查和直观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
11、处有数学,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有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教学,一方面为学习求较大数的近似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积的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以及为除法试商等内容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小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好数学的热情.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会写,会用;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教学重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5,
12、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来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6,教学准备 布置调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如同学们量得自己的身高、数学课本的宽度等、像这样的大概数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数据.二、说教法,学法1,近似数的概念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教学近似数的概念,教师采用调查法和直观描述法,让学生在调查和直观描述中了解近似数的用处,体会到近似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三、说教学程序设计1. 实例导入,让学
13、生猜老师有多大岁数了,找到一个最接近的答案,然后出示喜羊羊图像,通过问答调查学生的情况,问学生你几岁了?学生回答10(11)岁了,班里有多少学生,学校有多少学生。分别出哪是准确数,哪是近似数,并告诉学生近似数是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板书课题。另外,再判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出示一些题目。到2003年末,我国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7776万册。 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有14398万公顷。我有10个手指头。世界的人口大约是60亿。学生理解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再举几个例子加深印像。2,通过喜羊羊的口吻讲故事,羊村超市开业了,懒羊羊
14、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纠纷,一斤米1.9元,一斤半大米共2.85元,可是,懒羊羊没有5分钱的,村长又不愿意,懒羊羊给了村长3元,村长又没办法找。怎么办呢?喜羊羊总是有办法。他想了什么办法呢?原来是四舍五入。板书。四舍五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实例引导,尝试运用四舍五入法,学习约等于的写法。告诉学生,2.85用四舍五入法,就是2.9元,这下,问题解决了。2.85约等于2.9.认识约等于号,让学生观察,这个符号是两段波浪线组成的。激发学生了解可是喜羊羊是怎么算的,引出方法,介绍,四舍五入就是指尾数不满五的省略,满五的进一,尾数用零占位。然后再出示例题,把下面的数字分别四舍五入到百位。千
15、位。让学生在练习,讨论中,交流四舍五入的四步方法。先是找准位数,然后看后面一位,满五进一不满省略,尾数用零占位。用总结得来的方法解决四舍五入到万位的问题。大家要是做得好的话,喜羊羊还会给大家讲故事呢。这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设计的训练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通过讨论、让学生搞清求近似数的关键确定省略的最高位是谁、是否满5或不满5来决定舍还是入,总结交流、提炼方法揭示四舍五入法。4,教师讲叙编创的故事。羊村的超市自从采用了四舍五入法,生意兴隆,灰太狼知道了,心里很羡慕,也在狼堡开了家超市,懒羊羊非要吃棒棒糖,没办法,喜羊羊他们只好到狼堡超市去买,没想到 灰太狼真是太黑了,一
16、根棒棒糖竟然要4块钱,喜羊羊拿了就走,对灰太狼说,因为是4所以省略了。第二天,灰太狼想报复,就到羊村去买东西,他看中了一件衣服,48元,他想,4可以省去,只要8元就行了,可是,村长却告诉他,得50块钱,因为对灰太狼,得四舍五入到十位。通过讲故事,来让学生们的思想暂时放松,也让学生们更加明子四舍五入的概念。然后鼓励大家,能不能接受喜羊羊更难的挑战。对更大的数进行近似数的练习。出示亿以上的数,指名来黑板上做。要求用学过的方法,正确地得出近似数的答案。并且给大家讲出做题的思路。从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四舍五入的方法。5.小结:今天,我们和聪明的喜羊羊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我们明白了近似数的重要性,也
17、知道了用四舍五入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面的第一位数满五就向前进一,不足就省略,用零占位。6,布置作业.要求完成书面上的作业。附板书: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线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
18、“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二、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
19、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了“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建立模型(这节课主要是建立线的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理性认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出课题: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 有弯的,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
20、就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播放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图片,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手里的宝贝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两端分别点一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从而认识线段,并介绍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追问学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领?并及时通过动态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头放在地上,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从而认识射线。再在黑板上画一条线表示金箍棒,一端点上端点,让它向上变长,让学生体会它可以变得无限长,我们是画不完的,所以只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继续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横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让学生试着
21、到黑板上画这样的线,并认识直线。这样,借助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种线的特征,并加深了对“无限延伸”的理解。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门、射灯、斑马线、铁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三)进一步区分三种线,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端点、延伸情况、与直线的联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
22、的难点。(四)三种线的读法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由于前面学生对这几种线的特征以及端点的概念比较明确了,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线为什么只能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本环节我先对线段的读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线和直线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说为什么射线要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五)实践运用,强化理解。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要求学生独立。另外,增加了一些练习,如判断题:(1)直线AB长30cm。( )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 (3)线段CD长5cm。( )
23、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判断正误的练习中,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升华成认知;在“试一试”、“量一量”活动中,让学生把认识用于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能。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既富有挑战性,又较易达到目标,这样设计,较高地达成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 平
24、移与平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三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
25、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
26、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
27、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二、说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认知
28、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
29、,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相交与垂直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相交与垂直的第一课时。我将从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一、 说课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理念,我充分相
30、信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是合作探究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有关知识。 二、 说教材相交与垂直是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属于新课标中“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和认识了线、直线、射线、角、平行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交与垂直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垂直。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点与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 过程与方
31、法: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感知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热爱数学的感情。教学重点:1、感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2、能正确画出点与线之间的垂线。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三、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以及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本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比较、分析、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让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
32、能够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四、 说学法新课标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本课时的学法指导上,我将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平面中两条直线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如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以及怎样理解和运用一点到线段的距离垂线最短等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而活泼。五、 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个环节六个小步骤来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 设计运用,巩固知识 (四)课堂
33、小结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内容细化为四个小步骤,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播放ppt,让学生观察生活常见的相交和垂直的事例,用直线画出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相交与垂直,进而引出所讲的内容。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第一步:小组合作、探讨问题。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垂直的概念,什么叫“互相垂直”和怎样用字母来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第二步: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让学生自己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概念第三步:实践活动让小组合作交流
34、,找出正方体中那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第四步:画一画这一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又细分为三小步:(1)用三角尺画垂线。步骤:画一条直线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标出一个直角(2)过点A画已知直线垂线。(出示三种不同的情况)步骤: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叠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一点重合,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标出一个直角(3)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23页的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第三个环节:设计运用,巩固知识创设一个情景,小王怎样到外婆家距离最短,让学
35、生懂得用点到线段垂线距离最短的原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以便能掌握学生所学情况。旋转与角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旋转与角一课。本课教材特点是: 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已有认知的
36、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的观察。如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学生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会很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借助具体情境,感知平角、周角的特征。五、教法分析:引导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
37、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六、学法分析:1、从生活经验出发、变抽象为直观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 我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使学生从容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七、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开课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 3、思考问题? 角是怎样形成的?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
38、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叫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现。三、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四、课堂练习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板书设计: 教育技术的应用:1、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数学资料,体验生活中
39、的数学。 2、借助ppt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学生提供观察及演示过程的平台。3、借助ppt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角,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旋转与角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旋转与角一课。本课教材特点是: 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在
40、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的观察。如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动作、物体学生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会很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借助具体情境,感知平角、周角的特征。五、教法分析:引导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
41、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六、学法分析:1、从生活经验出发、变抽象为直观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 我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使学生从容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七、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开课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
42、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叫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现。三、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四、课堂练习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板书设计:教育技术的应用:1、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数学资料,体验生活
43、中的数学。 2、借助ppt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学生提供观察及演示过程的平台。3、借助ppt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角,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角的度量说课稿(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一)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
44、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2、应用所学
45、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
46、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说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放风筝比赛,怎样判断谁的风筝放的高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小精灵儿童网站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喜欢风筝吗?放过吗?参加过比赛吗?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动物们放风筝比赛的图片,看,他们放得多认真!到了评比的时候了,这可急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