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教师版)10页word文档.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8269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教师版)10页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教师版)10页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教师版)10页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教师版)10页word文档.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教师版)【精品文档】第 10 页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一一、敏慧(一)、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注释】诗、论:指诗经和论语。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太祖:指曹操。论:议论。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

2、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翻译】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操非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思考与练习】1、解释:顾 尝 邪 异 之2、翻译:善属文 .善于写文章;奈何请

3、人 为什么要请人?太祖甚异之 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答: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默写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二)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

4、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繁:毓。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蚋:一种吸血的小虫。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注释】 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食:宴饮。 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 殖:种植,使繁衍生长。 以:用来 。 为:给。 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 预于次:参

5、与在末座。 预,参与。 次,中间。 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 和:应和。表示同意。 亦:也。 坐:通“座”,坐席,座位。 响:回声。 徒:只。 类:种类;物类。 蚊蚋(ru)囋(z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 蚋,一种吸血昆虫。 囋:叮咬。 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 并:一起。 智力:智慧和力量。 本:本来,原本。 于:对于 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田氏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地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

6、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http:/www.slkj.org/b/19566.html,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种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凭借智慧力量的大小而相互制约,得以生存,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赏析】本文通过鲍氏之子反驳齐田氏的一番话,批判了那种认为万物由上天制造出来的唯心主义,赞扬了鲍氏之子的唯物论思想,揭示了

7、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应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道理。【思考与练习】1、解释:和 亦 并 类1附和也一同相似2、翻译:天之于民厚矣2.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不如君言;不像你所说的; 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3.责难、驳斥。 (三)、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

8、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注释】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术士:有法术的人。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律合:指频率相同。【翻译】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屋里的铜磬,每天自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和尚以声响为妖怪。时间一长,老和尚吓得生病了。找来有法术的人用许多方法禁止它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朋友,来看望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吃饭,我帮你捉妖。”和尚不相信他,仍希望它有效,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光。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 锉了几下,磬果然不再自鸣了。和尚一再追

9、问其道理,曹绍夔说:“此磬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发生了共鸣。”和尚非常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已 善 俄 作 盛馔 冀 具 讫1停友好一会儿发出丰盛的菜肴希望备办完毕2、翻译:僧俱以告2.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当为除之可以替你俩除去

10、这怪声音;僧苦问其所以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二(四)、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

11、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为 应声1是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3.对得工整;通俗形象。【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请:邀请。会:适逢,恰巧。因:于是,就。戏:以为戏为:是。白:报告。因:就。应声: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一:

12、全,满。【翻译】寇准在中书。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的太阳是天上的太阳)”没有人能对出,恰巧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好。二、学习(五)、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解释 1.少

13、孤:年幼丧父。 2.明:精通;懂得。 3.授:传授;教。 4.诸:所有。 5.好:喜欢,爱好,喜好。 6.怪:奇怪。 7.索:索要 8.承宫:东汉人。 9.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10.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11.樵薪:砍柴。 12执苦:干苦活。 13.庐:屋子。 14.笞(chi).:用竹片鞭打。 15数:几。 16欲:想要。 17樵薪:砍柴。 18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

14、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译文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启示】 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 【承宫樵薪苦学里众学生为什么要阻止猪的主人打承宫?】 春秋中有一个原则是“仁

15、”【思考与练习】1、解释:孤 明 庐 笞1年幼失去父亲精通屋,此指书舍用竹鞭打2、翻译: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六)、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桓荣:东汉人。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

16、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翻译】桓荣早年遇到社会动乱,与同族的桓元卿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桓荣不停地读书背诵,元卿嘲笑桓荣说:“你只不过是花了力气自讨苦吃罢了,什么时候再用到它呢!”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一个农家人目光短浅,哪里(像他一样)能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思考与练习】1、解释:初 厄 嗤 应 及1早年穷困讥笑回答等到2、翻译:而荣讲诵不息2.然而桓荣学习不停;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三(七)、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17、,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注释】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听政:处理政务。内侍:此指太监。规:勉励。益:得益。【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

18、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法:方法,窍门 。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翻译】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

19、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思考与练习】1、 解释:善 刻意 临 或 遽 绝1好专心临摹有人立刻极2、翻译:数遣内侍持书示著2.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又以问著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书固佳矣(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上文“学右军书

20、”中的“右军”是指3.王羲之。(八)、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注释】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庶几:有希望。【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

21、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成为朋友,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照顾我。已经上了岁数,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为(我的)学生。我惭愧地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之所以跟从先生,并不是图取功名。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思考与练习】1、 解释:既 弟子 从1已经学生追随2、翻译:余愧谢,不获2.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某则愿庶几焉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作为成为写做

22、(九)、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注释】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

23、”、“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翻译: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思考与练习】1、解释:向 暇 比 四海1早先空闲近全国2、翻译:躬亲戎事 2.亲自参加战争不徒言也 不是空话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

24、了。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莅事惟烦。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四(十)、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注释】纂录:摘录。【翻译】清朝的袁桷曾经说:“我小时候读书有五个过失:广泛地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这失在于就是知道得多但是没有什么要旨;喜欢古人的言行,思想总是保守,不敢远望,这失在思想懦弱而不能确立自己的信念;摘录典故,一个故事没结束就更改开头,这实在没有什么

25、功效;听说别人的优点,打算快速地跟随上去学习,这失在想要迅速而要求过高;喜欢学习写作,不能积累学问的基础,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择 望 懦 立 功 长 辄1选择向往软弱确立(自己的信念)效果优点

26、往往2、理解: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2.往事“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换个开头 “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基础。三、仁爱(十一)、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注释】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如礼:按

27、规定礼节。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驯谨:顺从而谨慎。【注释】里:乡。 不肖:不成才,没有出息。肖,通“孝”,孝顺。 斥:指责,斥责。 逐:赶,驱赶。 且:将要,快要。 娶:嫁娶。 惟:只。 尽:全。 以:把。 付:交付,托付。 如礼: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在。 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 灌:灌溉。 以:表目的连词。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稍自力:稍微自食其力。 稍:渐渐地。 【翻译】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没出息,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

28、办了后事。后来,孝基看见了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奇怪。又问道:“你能管理仓库吗?”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wWw.slKJ.ORg子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

29、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不肖 且 恻然 稍 怪 颇 徐1. 不成材将同情的样子渐渐地感到奇怪很慢慢地2、翻译:其子丐于途2.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十二)、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

30、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注释】归:承认【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思考与练习】1、解释:栖 阴 夫 斯 孰 徐 谕 省 一1躲暗中句首助词,无义这(地步)谁慢慢地教育反省整个2、翻译:时岁饥民馁 2.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正色训之严肃地教育子孙。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小偷 【翻译】 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偷盗的人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儿孙说:“谁成了这样子?”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的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没有偷盗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