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以《诗经》为例-4页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8154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以《诗经》为例-4页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以《诗经》为例-4页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以《诗经》为例-4页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以《诗经》为例-4页文档资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以诗经为例【精品文档】第 3 页农业文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及意义 以诗经为例中国古代文化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济。以农为本, 以农立国的内陆文化形成一种传统与定势。“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 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 也主要地是自己享用, 而不是用于交换。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 但是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的作用。”这种农业经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 对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冯友兰先生说: “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

2、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学,不可避免地深深的打上华夏长达数千年,源远流长、久远厚重的农业文明的烙印。农业文明使中国传统文学中自始至终贯注着一种农业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世世代代的民族情感,也培养了具有特殊韵味的中国文学,显现出独特的人文特征。提起中国传统文学与中国农业文明的关系,我们不得不谈到中国文学传统中农业崇拜的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农业崇拜精神,我们不难会联想到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充满了神话色彩的周民族祭祖诗生民,诗歌描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种种灵迹,女神姜嫄行于旷野,见有上帝的足迹,她对这足

3、迹的姆指痕感兴趣使以脚践踏之,于是若有所感、怀了身孕。临产时生下一个好像是羊胞胎的肉蛋,却劈剖不开。她将它抛在窄路上,行牛走马不敢践踏。她将肉蛋丢在树林,偏遇见有人正在伐木。最后,她将肉蛋弃于冰上有大鸟飞来孵育它。等到大鸟飞走时。肉蛋中一人破壳而出,他就是后稷。后稷出壳后,就能走路,就会说活就会种植庄稼。后来他定居在有邰,就成为周人的始祖。农业的发明在人类社会上所起的巨大历史进步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可以想象,当人类在狩猎、捕鱼和采摘野果来充饥的时代,这些自然食物的获取,在工具极端原始的条件下曾经是多么艰难。而农业的发明,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对此,中国古人是有极深刻认识的。在诗经生民中,周

4、人不但把后稷写成发明了农业的神明来歌颂,而且告诉人们,正因为后稷发明了农业,周人才有了自己固定的家,才有了自己民族的发祥。从中我们不难想象,中国古代文学中农业崇拜精神的文学传统的由来,农业的发明是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集体智慧的创造,是他们战胜自然的一次伟大胜利。但是在我们的祖先还未完全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伟大时,他们更自然地把它归之于神的赐予,通过文学这种形式,在对彼岸之神的敬仰中表现出人类对自己的热情歌颂。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一方面向上提升为宗教意识,另一方面则向下表现为面向实际的以农为本的重农情感,并通过文学加以体现。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集诗经当中,农事诗占有重要地位。其豳风七月,就是其中最著

5、名的一首诗。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诗歌, 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 形象的描绘出一幅幅奴隶们从事生产劳动的画面。整首诗写了奴隶从岁寒到春耕, 劳累无衣的苦况; 女奴隶蚕桑劳动和怕被奴隶主恶少掳去侮辱的心情; 奴隶们“条桑”、“绩麻”, 为奴隶主制作各种颜色的衣裳; 秋后, 奴隶们为奴隶主打猎捉兽; 奴隶为自己修补破房过冬的情景; 奴隶们过着吃苦菜、烧臭柴的痛苦生活; 寒冬腊月, 奴隶们凿冰,储水, 为奴隶主准备年终祭祀和宴饮。诗中细致地刻划了奴隶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地为奴隶主从事生产劳动, 同时, 运用对比的手法, 通过对衣、食、住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 构成鲜明对立的形象奴隶和奴隶

6、主。农奴自己是“无衣无褐”, 却仍要“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自己是“采茶薪樗”, 吃野菜, 吃臭椿树皮, 却仍要为领主们生产“黍稷重, 禾麻菽麦”,“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 自己住的是“穹窒熏鼠, 塞向户”才能勉强过冬的破房, 却仍要“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 宵而索”。最低的物质待遇, 却要承受最强的劳动, 真切地描绘出了农奴生活的不幸和哀苦,从中流露出的重农情感一目了然,可见这种重农的基本精神,早在周代就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和以农为本的民族文化心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从诗经以降,关心农事就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一方面那些关心社会的优秀文

7、人,纷纷把艺术表现的触角伸人列农事生活的底层,去描写普通农民的甘苫。另一方面,那些开明的君主,在文学创作中也不时流露出关切农事的情感。由此可见,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始终存在一种农业祭祀诗系列存在着一个文人士子观察民生疾苦的创作心理和创作角度;它不仅表现为有关农业生活题材的直接文学创作,更多的时候还表现为一种暗含心态。假如我们把这种视野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我们就会发现从诗经以降,哪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不是以农业生产的繁荣或破坏为社会治乱的标准呢?从豳风东山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篇,从宋人王安石的河北民到元散曲中的一些作品(如刘致和的上高监司)等莫不如此。甚至影响到小说水浒传。可见这种潜在的重农意识早已深入到中国文学作品的深处。“民以食为天”,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发生和它的生产,也是刻也离不开这前提的。唯其如此,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才会一直存在着这种农业崇拜精神和以农为本的思想。它有的时候直接成为文学的创作题材,如农业祭祀诗、农事诗,更多的时候则内化为以农为本的文化心态,对中国文学创作发生着深远的影响提示着我们从农业生产这一根本的角度逐步深入地挖掘中国文学中的文化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