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共28页word资料.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34873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共28页word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共28页word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共28页word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共28页word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精品文档】第 28 页第八章 基础知识概述一、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理解:1,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但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的);2,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二者之间的

2、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总之,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二、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l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用的是否科学的方法,并且是否达到了几个重要标准。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重要的标准包括:1、 客观性-对信息的选取是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2、 准确性-尽可能准确和精确的搜集信息;3、 可检验性-任何结论都是在多

3、次的检验之后得出的,排除了所有的不一致性。从科学的分类上讲,心理学有它的独特性。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物种发展中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又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科学性质。所以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前意识?什么是潜意识?经典描述是使用了比较现象的方法.意识:个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觉和体验。前意识:使用适当的努力或注意就可以提取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等。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意就能意觉察到的,可能在梦、口误、诙谐中泄露其部分。也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等技术发现。潜意

4、识和无意识是否存在区别呢?在一些翻译上这有时候混在一起,按照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引用的资料定义,这两者存在区别但也有相同处。潜意识如上面定义。无意识则是指不能觉察的意识状态。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少人初次听到“心理学”一词,往往好奇地认为“学了心理学就能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可以猜测别人的心理”,把心理学看成玄虚奥妙,深不可测的学问,这是由于不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所引起的误会;有的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又把心理学与相面、测字、算命、看手相等迷信、巫术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人曾诬蔑心理学是“伪科学”,并把它列为“禁区”,这些是对心理学的错误理解和歪曲。 那麽,心

5、理学究竟研究什么,它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呢?简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都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它不仅揭示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同时还要研究这些心理现象的发展及变化规律,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解释。那么,什么是心理现象呢?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现象,它是宇宙间最复杂又最奥妙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具体地说,心理学的研究有以下内容: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过程当你与一位同学

6、初次见面,认知过程就是你在认识该同学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你对同学的认识过程开始于对他(她)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该同学个别特性(如肤色、明暗、声调、胖瘦、高矮等)的认识,知觉是对该同学的诸多个别特性之间关系的整体认识,如将该同学的肤色、胖瘦、高矮等个别特性加以综合,就可看到一个具体的人。当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经验在该同学离开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停留在你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种累积并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你还可能会根据自己听他(她)说的话、看他(她)的举止行为,推想他(她)的兴趣爱好、过去的经历等。像这样在感知觉与记忆的基础上,间接、概括性地认识客观对象,进行推理和判断,解

7、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你还可能对头脑中保存的有关他(她)的具体形象加以改造,使他(她)变得更美,这就是想像。称还能够用语言将自己的感知觉、记忆以及思维与他(她)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就是语言活动。一个处在清醒状态的人,每时每刻总在感知着他周围的环境,有选择地记忆着他所经验过的事情;不时地提取记忆资料去理解和剖析发生的事情,必要时需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推测想象,以求得恰当的判断和结论。这里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属于人对周围环境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2、情绪和情感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愉快、痛苦、气愤、悲伤等体验,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

8、,会对其对象产生一定的态度,如满意、不满意;喜欢、厌恶;愿意接近或者避之惟恐不及等主观体验,我们把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通常,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对它还会采取一定的行动。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都是一个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完整过程,我们通常将其称为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又简称为知、情、意过程,这三个过程彼此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

9、提,而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因此,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每个人的个性。因此,心理学还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称之为个性心理或差异心理。个性心理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

10、特点。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有音乐特长,这是能力上的差异。在行为表现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二者合起来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如图11所示。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就无法形成。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

11、得到表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使指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总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3.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4. 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5.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6. 中枢神经系统:脑(高级)和脊髓(低级)。7. 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能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志和动机的作用。顶叶:调节机体的触、温、动等感觉。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左脑:语言中枢。8.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

12、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9.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10. 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11. 反射: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12.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第一信号系统:把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13. 神经活动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活动,其过程是兴奋和抑制。14. 神经活动的规律

13、:a. 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和扩散; b.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负诱导(兴奋抑制),正诱导(抑制兴奋)第四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一、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考虑到化

14、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二、 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

15、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

16、面的研究。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学派盛极一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

17、可以了。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

18、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

19、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

20、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

21、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

22、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

23、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

24、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按行为主义的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之主题。华森氏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

25、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因此,行为主义者批评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二者,均不配称为科学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最重要者有以下四点:(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者,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2)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像此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取向,被人称为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behavioris

26、m)。行为主义发展到三十年代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同时又因其他学派理论的影响,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行为主义中持有此种理论取向者,被称为新行为主义(newbehavioyism)。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可以从下述两点对行为主义做公正的评论:其一,为使心理学符合科学的标准,行为主义者刻意将之限定为外显行为,将传统心理学中一切有关“心”的成份完全排除,致使心理学内涵窄化,难免有削足适履之缺失。七十年代以后,现代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又把失去了多年的“心”找回来,显然就是行为主

27、义偏激取向的匡正。其二,行为主义的严格科学取向,使心理学在研究上提高了方法与工具的品质,使心理学在社会科学的同辈中形象突出,在四十年代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兴起,其名称之由来,就是受了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因此,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上,行为主义仍然是有贡献的。此外,行为主义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上也是贡献甚大。行为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很快就盛行起来。行为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才逐渐衰落。但是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

28、重要地位。四、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 psychology),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魏太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苛勒(Wolfgang Kohler,18861941)等人,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或称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

29、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和意识,其目的在探究知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按它的论点,先是反对结构心理学的心理元素观,后来也不同意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持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理念。格式塔心理学所强调的是,知觉经验虽得自外在的刺激,各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而人由之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对结构主义者而言,各元素之合等于意识之总体;对行为主义者

30、而言,各反应之合等于行为之整体;但对格式塔心理学者而言,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合。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加多了一层心理组织。所以知觉的心理组织,才是最重要的。以四直线构成正方形为例,我们所得到的知觉不是等长的两横线和两直线之合,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四直线之外,另加了一层“完形”的意义。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如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

31、例如60毫秒,便可见a线向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因此,格式塔心理学者们认为,心理现象未必反应物理刺激的事实;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也即“客观的主观”。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也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下了基础。五、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

32、9)。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时期被压抑着处在被觉知的意识下层,形成下意识,但对于意识仍然发生影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

33、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过长期的批判。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目前,有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如无意识、下意识、自我等也都已经渗入到心理学主流之中。弗洛伊德简历: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

34、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随后在J.M.夏尔科、A.A.利博尔特和J.布罗伊尔的影响下,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1893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

35、癔病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经有的情绪经验排除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了。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由于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依德发现和确认了无意识心理现象。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这是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别出心裁的开创一种研究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1905年弗洛依德出版性学三论一书,他把生物发生原则用于研究心理性欲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做了种系发生的和个体发展的观察与概括。1914年弗洛依德发现自恋的心理现象,并以先天的内部驱力,即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这

36、一能量称为生本能,其投注于外即为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即为自我爱恋。1920年,弗洛依德修正关于本能驱力的理论,提出死本能作为补充。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3格部分。1927年发表了幻想的未来,对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评述,1930年他对现代文明做了剖析,并在生命的最后年代(1934-1938)写了摩西和一神教的批评性著作。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

37、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弗洛依德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什么是本我、自我、超我及其各自原则?本我:是个体原始的意识状态,它遵循简单快乐原则。也就是说它需要满足时就马上希望得到满足。自我:是指个体为了调和周围世界和内部驱力通过暂停或停止快乐原则,追随客观环境的现实原则而发展出来的意识状态。它需要满足时会愿意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它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自我一般是延迟本我的即

38、时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意识水平。一种观点认为自我的范式与本我同时存在,然后发展强大。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以上两种都属于经典概念的说法。超我:是来自外在环境的道德等影响而产生的意识状态,它遵循理想原则和完美主义原则。超我是社会性的,它会以良心等形式表现。对于超我开始发展的时间在精神分析学派中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超我是在6岁开始酝酿形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超我是10岁左右开始形成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过程是如下的:本我做为个体早期的基点,它遵守快乐原则,然后在个体和现实环境的互动和适应发展中出现自我,以开始适应现实原则。主要表现为幼儿的本我遵循的快乐原则是即时快乐的方式初级

39、思维(想得到就立即要得到)这可能和现实环境情况不合拍,因此在成长中出现延迟获得快乐的次级思维(想得到但会不要求立即得到),这样自我就开始崛起和发展。在大约六岁以后超我的力量开始崛起。这主要是社会道德等的加入个体内部的竞争,在自我的基础上发展出超我,所以超我应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自我,但它又反过来制约自我。在6岁或10岁这个年龄段,正是个体的主观分化,能够感受他人的感觉和想法与自己的感觉、想法可能有所不同的年龄段的开始或者完成的阶段。六、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

40、sychology),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Mashw,19081970)和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重要特性。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41、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其观点与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分歧,在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但作为一个学派它缺乏公认的强有力的领导人。因此被认为不是一个体系严谨的学派,而是一种同观点学者的广泛联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批判西方心理学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弊端时充满革命激情和说服力。一方面表现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正确批判了行为主义把人和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活动的研究;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正确批判了精神分析把病人与正常人相等同,以潜意识的功能取代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

42、研究对象的高度,这在人类心理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彪勒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革命性就在于:提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的模式;它的倡导者承认他们自己的存在,认为生活是主观进行的,就像它产生的那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科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把人兽性化、非人格化和无个性化的倾向,阐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和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高级需要所具有的更大价值。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动机心理学的一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指出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突出满足需要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看到了人与动物在需要问题上的区别,认为低层次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各有的,高层次需要则为人所特有的,基本克服

43、了传统心理学人兽不分的弊端。把人的需要看成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探讨了人的需要的性质、结构、种类、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分析了人的各层次需要和其相互关系,强调了高层次需要的实现以低层次需要的基本满足为条件,但只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使人更充实、更幸福。首次提出了超个人的动机的概念,认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基础就能自己实现的心态,而是人性一种合乎规律的高度发展和执着追求。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动机层次理论、受辅者中心疗法,这些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体系和心理治疗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思潮已在西方社会引起重视,但在美国心理学界内部的评价却很不一致。具有

44、代表性的心理学史家和体系学家的评价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把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展到包括人类所特有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研究,它对近代传统心理学的批判是有力的,但对自身理论的论证尚嫌不足。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到20世纪中期以后,认知心理学产生,并比较稳定地向前发展直至现在。认知心理学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吸取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比如它既吸收了格式

45、塔的整体观,把人脑的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同时对行为主义的剌激-反应、强化理论也予以承认。认知心理学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maget,18961980),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但是,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方面,20世纪中期以后,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这构成了推动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外部动力;另一方面,自从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以来,实验室的心理实验逐步地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记忆研究方面,发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所不同,同时在儿童研究中,也揭示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思维表现有不同

46、水平等等,这些都证明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是可以研究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

47、、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此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之中。人的心理活动不只包括认知过程,还有情感、有意志、有各种个性心理特性,若忽略了人的这些特点,就会把人与机器等同起来。认知心理学在其发展中,从认知过程出发,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研究。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已变成一种思路,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都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目的是分析、解释、控制与调节人的多种活动,包括社会交往等等。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主要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 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来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的综合研究,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