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word精品文档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word精品文档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精品文档】第 12 页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1、判断题(1*10=10分)2、单项选择题(1*10=10分)3、简答题(8*5=40分,6选5)(尽量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论述)4、案例分析(15*2=30分)(从实例到理论,用理论透视实例)5、课程学习总结(10分)(写自己对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1.请提出5种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和5种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并说明相对于已经在用的规则,没有施行的规则的缺陷在哪里。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1) 拍卖(杭州车牌) (2) 投标(维克里拍卖法)(3) 投票(4) 摇号(5) 比成绩没有在用的资源
2、分配规则:2.试述公共政策的六个主要过程(戴明循环)。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终结3.试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区别。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耗尽性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耗尽性4.试比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别。个人利益(具体的)公共利益(抽象的)(1) 没有独立于个人的公共利益(2) 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加总(3)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来源于个人利益的冲突5.试比较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个人权利:施加成本于对方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6.结合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解
3、释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概念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资源(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合法规。”现代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在权力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安德森在公共政
4、策中的定义是“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指定的政策。7.试述何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1) 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2) 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3) 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4) 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8.试述公共政策决策中的系统理论核心思想。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核心思想: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社会环境所提出要求的反应9.试述公共政策决策中精英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其应用分析。主要观点:1. 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
5、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2. 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3. 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4. 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5. 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6. 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10.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应用分析。公共政策是公共选择的结果。主要内容: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6、,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目的: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方法: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因素:投票者、中间投票者、政治家、政府部门、利益集团等。11.试述公共政策决策中博弈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应用分析。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公共政策是多方博弈的均衡解。12.试述有限理性决
7、策模型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一、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决策选择应该以“令人满意的”的标准去取代“最优化”准则。二、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思想: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信息作出最优决策三、 比较完全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充分竞争的市场不确定的环境完备的信息和知识不完备的信息和知识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有限理性的“管理人”13.试比较渐进主义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把政策制过程看做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其中心思想是:政策制定时根据过去的经验,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依据现有的政策方案,经过小范围的调适、修订与完善,获得新政策。优点:1.集中于现有政策稍有不同或有限
8、方法上不同的政策,不是完全重新评价决策。2.简化决策过程3.只要求管用、可行,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结果就行4.处理正要解决的现有问题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目标与行动两者明确区分,明确的目标是政策方案分析的前提两者不区分,相互混淆目的与手段明确目的与手段,先确定目的再找手段目的手段分析,并不适宜且有限(好)的政策经由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产生经由同意产生分析的情形广博的、周全的极有限的、忽略了重要后果、可行方案、价值标准注重理论的情形太依赖理论由于连续比较,减少对理论的依赖14.试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五个主要环节。问题产生(背景)问题认定(起点)议程设立(启动)政策规划(运行)政策合法化(固化)15.试
9、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采取行动,通过政府行为希望实现或者解决的问题。基本内涵:1. 可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达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2. 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3.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4. 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5.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必须由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
10、加以解决。16.试述触发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1. 出发一般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事件的领域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1) 国内方面: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破坏、环境变化、社会演进。(2) 国际方面: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2. 主观因素的变化,如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等3. 注意两点: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17.试述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的主要模式。1. 单一制主体为政府机构优点:政府对问题了解具体详细,能从全局考虑。缺点:政府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不能却把公正;政府的理性认知能力有限,规划也难保科学。政策规划缺乏民主性。2. 多
11、元制主体还有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优点:制约、补充,保障社会公正,汇聚各方智慧,科学性、民主性缺点: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片面18.试述公共政策的四个基本目标并阐明自己的排序。公平、效率、自由、安全19.试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如何避免多数人的暴政。20.试述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含义:1. 公共政策是由具有合法地位的政策主体制定的。其中主要是各级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在我国还包括共产党和半官方的社团指定的政策。2. 各级政府都应有一个合法化的过程。3.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一个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和遵守的过程。4. 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法定程序进行的行
12、为过程。 意义:1.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2. 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3. 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21.试述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关系。政策制定是“做对的事”政策执行是“把事做对”22.试述公共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有哪些。1. 财务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2. 人力资源: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配置问题3. 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畅通的传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4. 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力和资格进行资源分配。5. 制度资
13、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任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23.试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六大因素是什么。执行主体执行对象执行方案执行手段执行资源执行环境24.试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涵义及原因。涵义: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原因:(一) 主观原因1. 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缺陷2. 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3. 政策执行准备工作的不够完善4. 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二) 客观原因1. 政策质量的低劣2. 政策环境的变化3. 目标群体的影响4. 政策资源的不足5.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25.请对
1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成因和对策分析。一、 表现1. “你有政策,我又对策” 替换性执行2“曲解政策,为我所用” 选择性执行3. “软拖硬抗,拒不顺从” 象征性执行4搞“土政策” 附加性执行二、 成因主要原因是“利益”的驱动。1. 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2. 政策本身的缺陷3. 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4. 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三、 对策1. 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的地方事权的问题2. 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3. 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4. 加强监督,从严治政26.试述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1. 信息沟通机制2. 公民参与
15、机制3. 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中国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1. 注重政策宣传2. 重视政策实验3.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统一4. 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27.试述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一)1. 事实标准这项标准的确立是为了衡量政策所取得的成果,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和范围分析。2. 价值标准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的团结?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二)另一视角投入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平标准回应度28.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涵义及相关形式。涵义:政策调整是在政策评估与监控所获得的有
16、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相关形式:1. 政策的增删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2. 政策的修正: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修改和订正。3. 政策的更新(突破)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车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29.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 客观原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即政策环境及
17、政策问题本身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政策总是镇定特定的问题,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另一方面,政策遇到新情况、新问题。2. 主观原因人们对政策问题、政策环境以及政策方案等认识的深化,决定了人们总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界定政策问题。30.试述政策周期的涵义及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涵义:公共政策在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几个阶段后所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政策过程,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监控和调整、公共政策的终结。公共政策周期规律表明:新的公共政策的产生常常是对原有公共政策的延续、修改或调整,从而实现新、老公共政策的交替循环。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1. 政策主体的周期性更迭2. 客体的周期性变化3. 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周期性波动4. 人们对社会规律的公共政策的重要功能:1.引导功能2.分配功能3.转型社会中的特殊作用(1)社会稳定(2)社会正义(3)推动社会变革政策方案规划的程序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