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资料“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看到论文标题,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查百度百科可知其定义为“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什么又是美丽中国”呢?查百度百科又可知其定义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的,以上两个观点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
2、,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
3、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荣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人民得以美好“栖居”。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美丽中国”的提出使我国第一次将在美好环境中生活作为人民生存之要义加以明确,从而将环境权纳入生存权之中,使得两者得以统一,意义非同寻常。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
4、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从低端发展到高端创新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以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的发展,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即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加大破坏的结果,不变革这种传统发展方式,单靠事后性、补救性的治理,环境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要看到当前限制中国继续繁荣的不再是人造资本的稀缺,而是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自然资本的稀缺。在全球自然资本普遍稀缺的情况下,中国的现代化将不得不走出一条与传统的西方工业化不同的道路,即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模
5、式的历史性变革,从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因此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没有自然效率的线性经济。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没有自然效率的线性经济已经被证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前进。面对自然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由生产和出口导向的经济,转向生活和消费导向的经济,树立简约消费观,通过消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生活质量的正增长,实现生活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
6、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的沉痛教训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业文明,形成的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整体运行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生态文明社会的生产模式是“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是一种非线性的和循环的生产模式,在物质循环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它以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为特征,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人类生产劳动能够净化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就是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本质关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
7、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规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四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经济又反作用于人口、资源、环境。只有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四者的互相协调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形态的更替即社会进步,是“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发展”的有机统一,即人在实践中改造自然、推动人与自
8、然的协调发展,人在实践中改造社会、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再次要遵循“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规律。“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参与规律是指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相互制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政府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引导作用。政府承担着约束企业行为和奖励环境保护行动参与者的双重功能。公众和企业的参与行为有赖于政府为其设计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调动参与者人数达到监督企业行为的目的。企业是环境保护
9、行动结果的最终决定者。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公众参与就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将环境保护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参与环境保护,同时积极地去影响、督促他人一起来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公众是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同时也起到约束政府行为的作用。公众在参与制定环保新政、推动环保新政实施、监督环保新政运行、评判环保新政效果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起到了主导作用。而生态文明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生态文明意
10、识包括生态价值意识、生态消费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生态价值意识要求科学的认识生态价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生态消费意识要求把人类消费需求的水平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坚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为目标,逐步减少对人类健康生存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生态伦理意识体现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人
11、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为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生态审美意识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是使在现代科学技术解构下“祛魅”的自然重新“返魅”,恢复和彰显自然的美丽与神圣。生态美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理性的思考,更能带给人精神境界的提升而如今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生态系统面临退化的严峻形势。继续唯GDP是瞻?还是环保优先?在
1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责任。关注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其实质就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究可持续发展。最实际的就是要使环境污染形势得到有效扭转,扼制生态系统退化,保护我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家园。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效益和成果。为此我们应该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不要无限度的开发开采及破坏自然环境的承载量,要实
13、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应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需要引发我们的高度关注。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必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
14、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两高一资”企业比例较高,造成一些地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消费方式、生活方式
15、。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最为一名生在20世纪90年代,活在21世纪的学生,虽历世不长,但也亲眼见证了周遭环境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过程,尤其对于自己家乡环境更深有所触。记得儿时家乡的河里是清澈的水,通常夏天我们会到河里去游泳,顺带捕鱼之类的。生态环境特别好,从2000年开始,由于镇里经济发展的原因,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小区。然而未料到黑心的建筑公司居然把污水处理系统简化掉,把未经处理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一年之后,原本清澈见底的河便成了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沟。这就是典型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繁荣。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在2005年正式出台了关于这条河流的具体整治措施,如改造居民楼排污系统,建立生态过滤植被,重新引进新水源等。三年之后,镇里的河流才基本恢复原貌。从上面的实际例子可以知道,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