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8数量方法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058数量方法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05058管理数量方法1分类型数据;又称属性数据,他所描述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和低级的计量,称作列名水准。这类数据只能计算各类的频数和比例,不能进行其它的数学运算。2数量型数据;这类数据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包括订距水准和定比水准。3截面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在同一时点社会经济各种不同指标的数据,可以观察同一时期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截面数据还包括同一时期相同指标在不同部门的分布,通常又称横向数据。截面数据可以研究客观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4时间序列数据;将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数据序列,有称纵向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反应事物
2、在一定时期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研究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并进行预测等。5频数分布;又称次数分布,是按照数据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组后再计算出各类数据在各组出现的次数加以整理,这种次数也称频数,这种整理后形成的表称作频数分布表。把频数与全体数据个数之比,称为频率,这样的表就为频率分布表。频数分布表可以观察各组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状况。6组距;在数量型数列中按单变量分组有时组数过多,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需要将数据的大小适当归并,在每组中规定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称作组距。各组的组距均相等时称作等距数列,不完全相等时称不等距数列。7组界;又称组限,只组距的变量数列的分组中,各组变动范围两端的数值,最小限
3、度的值称作下限,最大限度的值称作上限,上限与下限之差即为组距。8组中值;组距的变量数列中每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组中距=上限+下限/2 9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把每组中出现的频数转换为相对次数,记得每组次数除以总次数,称为各组的频数,各组频数相加为1.10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的直观图示形式。它适用于组距数列,图形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变量值,各组的组距大小与横轴的长度成正比。11 条形图和柱形图一种用来对各项信息进行比较的图示方式。在平面上用相同宽度但不同长度的条形图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器条形可以是横的,也可以是竖的,当条形竖立时,也称柱形图。12饼形图;又
4、称圆形结构图,一般用来描述和显示总体中各类占全体的比例。通常以圆的面积表示研究对象的总量,把圆形分成若干个扇形部分,每个扇形部分代表一种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的大小与扇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从而表示总量的构成状况,形象地显示总量结构。13折线图;有两种折线图,一是研究动态趋势时,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现象的数值,将所形成的逐点相连,就形成动态折线图;另一种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将顶端的中点,器临近两点用直线加以连接,就形成频数分配的折线图。14曲线图;是折线图的均匀,折线图在个点连接时会产生突变,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是逐渐变化大的,通过修匀后的曲线图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反应了逐渐变化的过程。15
5、.散点图;又称散布图,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单元具有两个标志值时,在坐标轴上分别用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在它们取值的交叉点上坐点,这些点所形成的图形,就称散点图。16茎叶图;形象地把每个数据分为茎和叶两部分,用数字的主干部分加以归类作为茎,然后在分类时把其余的部分作为叶,列在相应的茎上,其优点是可以把统计的分组和频数分配的划记工作一次完成。即保持了直方图的直观形象,又保留了原有数据的原始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特征值。17平均数 又称均值,其中最长用的是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18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次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
6、,也就数说中位数将整个数据一分为二,正好有一半的数据比中位数小,另一半的数据比中位数大。19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众数的优点在于反应了数据中最常见的数值,它不仅适用于数量型数据,也适用于分类型数据。20方差;是一组数据的每一个观察值与其平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21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也是反应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由于方差是变量与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因而方差的量纲与原来数据的量纲不 一致,标准差将其开平方根,就恢复了原来数据的量纲。22极差 又称全距,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3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平均数之比。24四分位点;将一组数
7、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用Q1,Q2和Q3三个点将整个数据进行四等分,它们分别位于25,50和75的位置,这三个点就成为四分位点,这三个点的数值称为四分位数。25四分卫极差;基于四分位点计算的数据值之差,又分为四分位极差和四分位半距,四分位极差是指第三个四分位数Q3与第1个四分位数之差,即Q3-Q1,它表明两端各25的数据后的极差,四分位半距是将四分位极差除以2.26所及实验;广义第将,凡是一个运动或过程会导致一系列可能结果之一,但具体发生哪一个结果则是不确定的,这种行动行动或过程称为随机试验。27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又称不确定性事件,简称事件。28样本空间;随机试验
8、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全体,称作样本空间,通常用O表示。样本空间应该无一遗漏地包括所有基本结果。29事件的包含;如果事件A的每一个样本点都包括在事件B中,或事件A的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件A包含与事件B,或称事件B包含事件A,记作AB或BA30事件的并;又称事件的和,即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的事件,记为AB或A+B.31事件的交;又称事件的积,时间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它是由即属于A也属于B的所有公共样本点所组成的集合,记为AB或AB 32事件的差;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这一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之差。它由属于事件A而不属于事件B的那些样本点
9、构成的集合,记作A-B或AB.33;互斥事件;事件A与事件B没有共同的样本点,即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事件A与事件B为互斥事件,又称A和B互不相容。否则这两个事件是相容的。34对立事件;又称互补事件或逆事件,一个事件B若与事件A互斥,且它与事件A的并是整个样本空间O,则称B是事件A的对立事件。概率是对于不确定性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由于概率应用的发展,统计学家对概率哟不同的解释,有古典的定义,统计的定义以及公理化定义等。36随机变量把一个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用数量来描述时,与一定事件对应的数值称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可以分为离散的随机变量和连续的随机变量两类。37概率分布;对随机变
10、量总体规律性的描述,综合反应随机变量在取某一值时的概率。有多种表示形式,如分布规律,概率密度函数等38分布律是概率分布的一种表示形式,通常适用于离散型的随机变量,即用列表的形式,一方面列出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另一方面列出各种取值的概率。39概率密度函数;用数学函数的形式来表示概率分布,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连续的随机变量,而且比较简洁,同一类型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只要用不同的参数就可以表示不同的分布。40决策树;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形象地利用树分支的结构图形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左向右展开,用一方框代表决策点,然后根据方案的多少向右边分出几根树枝,每根树枝的末端有一原点作节点,根据决策
11、面临的状态又分成若干树枝,将决策方案与每一种状态结合,就得到各种不同的收益或损失41;极大极小决策原则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原则之一,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在选择方案是要从最坏处着想,即将各种结果的最坏-极小收益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以个收益最大的方案42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机会损失是指由于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案而带来的损失。在采用这一原则时,首先要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实行的方案与最优方案之间的差额,即机会损失。然后根据各种状态的概率算出个方案的期望机会损失。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就是选择期望损失最小的方案。43最大期望收益原则;采用不同方案时对于不同的状态会得到不同的收益,可以根据不同的概率,计算出期望收益。
12、最大的期望收益原则就是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44敏感性分析;是指某一决策方案确定以后,决策中的自然状态变动对最优方案的变动是否敏感。45抽样推断;从研究对象的全部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观察研究取得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信息,以此来推断全体。46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称为总体单元或元素47样本;是按照某种抽样规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总体单元加以观察研究并用来推断总体的那部分但愿的集合。样本中包括的总体单元数目称作样本量或样本容量48随机抽样又称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排除主观上有意识地选择样本单元,而是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是每个总体单元都有一个
13、已知的概率被抽中的抽样方法。49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总体有N个单元,从中抽取n个单元作样本,使得所有的样本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的方法。50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样本的方法。51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在抽样之前将总体划分为互不交叉的若干层,每个总体单元被化在某一层内,然后在各层中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单元作样本的抽样52整群抽样是在抽样之前把总体的单元按自然形成的或人为地分成的整群作为抽样单位在包括全部 总体单元的群中随机地抽取若干群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
14、法。53抽样框;用来代表总体从中抽选样本的框架,为了实施抽样通常把总体单元划分成抽样单元,把抽样单位编制成名册、清单活地图就称作抽样框。54抽样误差;通过样本的估计值B来推断总体的相应值b时,这时假定各个样本单元的数值是可以正确取得的,但由于样本是随机抽取的,有样本对总体代表性引起的误差(B-b)称作抽样误差,因此抽样误差是一种随机误差。55非抽样误差;是指抽样调查的估计推断中除了抽样误差以外其它所有误差的总称。56偏差;又称偏误,是一种系统性的误差,它定义为样本估计量的数学期望与带估的总体参数之间的离差。57无回答;是指抽样调查的样本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得调查数据通常是发生在调查对象是人的
15、总体,包括有意或无意的无回答。58总体分布;是研究对象这一总体中各个单元标志值所形成的分布。总体分布的一些特征如数学期望等往往是抽样推断中待估的参数。59样本分布;又称子分布或经验分布,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这些单元标志值所形成的分布。60.抽样分布;是指样本估计量的分布。样本估计量是样本的一个函数,在统计学中称作统计量,因此抽样分布也是指统计量的分布。61中心极限定理;是统计学中阐明在什么条件下随机变量趋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最常用的极限定理是:一个具有任意分布形式的总体,从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样本平均数则逐渐趋近于正态分布。62参数;狭义的参数是指决定理论
16、分布的函数中一个好哦若干个数值,它决定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状况。广义的参数是指反应总体特征的数值,入总体均值,总体的总值,总体的比例及总体的方差等。63估计量;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规则,它通常表示为样本数值的一个函数统计量。它不包含总体的任何未知参数。64估计值;是估计量在某一次抽样中的具体数值。如在估计总体均值这一参数是,通常使用样本均值作为估计量,但某一具体抽样结果所得到的样本均值就是估计值。65点估计;是参数估计的一种类型或方法,它是指从抽到的具体数据计算出单个估计值作为待估总体参数的估计值。66区间估计;是参数估计的另一种类型和方法,它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估计的范围,推断总
17、体参数有多大的概率被涵盖在这一范围之内。67无偏性;评价估计量的标准之一,它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68;有效性;也是评价估计量的指标之一,它是估计量离总体参数摆动比较小的一个性质。69一致性;又称相合性,是指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值愈来愈接近总体参数真值这一性质。70置信期间;指区间估计时给出的估计范围。置信区间总是与一定的概率相联系的,这一概率通常称作置信水平,与置信水平相联系的数值范围称作置信区间,数值的两端称作置信水平,按大小分为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71置信系数;又称置信水平,通常是在区间估计时人为确定的,通常上用1-来表示。置信系数的确定通常根据研究事物的客
18、观要求而定。72参数假设检验;对总体的未知参数先做出某种假设,通常称作原假设。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假设称作备择假设或对立假设。将样本试验所有的可能结果均匀包括在这两个假设之内,然后抽取样本,根据样本的结果来判断接受哪一个假设,这种推断方法称作参数的假设检验。73检验的统计量;是假设检验中建立在样本数据基础上的一个函数,用来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74接受域和拒绝域;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时要把抽样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样本空间分成两部分,当原假设为真时,统计量在允许范围内变动的区域称作接受域,也就是说,当统计量的直落入之一区域,就应该接受原假设。当统计量的值超出之一区域,原假设为真时,只有很小的概率会出现这
19、种情况,因此将拒绝原假设的区域称作拒绝域。75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决策规则判定为假的概率,通常用来表示。因为在检验中由于样本的随机性与要求检验的总体参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界限才能判断有显著差别。这种界限以一定的小概率作为准则,这一小概率水平就称作显著性水平。76双侧检验;是拒绝域位于两侧的假设检验。77单侧检验;是拒绝域位于一侧的假设检验。78第一类假设;又称错误或弃真错误。当原假设H0为真时而拒绝H0的错误,因此它也是接受备择时可能犯的错误,当显著性水平规定为时,接受H1时犯错误的概率即为。79第二类错误;又称B错误或伪错误。当原假设H0为假时而接受H0的错误,因此它
20、是接受原假设时可能犯的错误。通常用B表示,故称B错误。80非参数假设检验;通常是指不依赖与总体分布的检验,其变量的计量水准比较低,如等级的,顺序的或属性的计量水准。它还包括参数以外的总体分布特征的检验,入随机变量是否服从某种规律的检验。81拟合优度检验;对一组数据是否服从某种规律的一直非参数检验。82独立性检验;是对于某个变量分布中两个变量之间是相依还是独立的检验。这中检验通常是将所有观察值按两个变量进行分类形成双向分类表,称作列联表,然后进行检验,估称列表检验。83秩和检验;又称等级求和检验。因为参数中的均值检验在小样本时必须要求总体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当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把数据按大小
21、转换成等级,然后检验。这一类检验统称为非参数的秩和检验。84等级相关系数;试测定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常用de有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85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86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则称线性相关;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曲线,则称非线性相关或曲线相关。87正相关与负相关;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大(或减少),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增大(或减少),称为正相关;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一个变量数值增大,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减少,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增大,则称为负相关。
22、88相关系数;它是测度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量;对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度量称为简单相关系数;若相关系数是根据总体全部数据计算的,称为总体相关系数;若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则称为样本相关系数。89回归平方和;它是回归值()与因变量的均值的离差平方和,即(-),它反映了Y的总变量中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部分的变化,是可以由回归直线来解释的变差部分,因而也称为可解释的变差平方和。90剩余平方和;它是各实际观察值与回归值的残差平方和,即(-)它是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它因素对Y变差的作用,是不能有回归直线来解释的,因而称为不可解释的变差平方和。91判定系数;回归平方和(SS
23、R)占总变差平方和(SST)的比例定义为判定系数,它测度了回归直线对各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92估计标准差;它是实际观测值与回归估计值之间的品均离差,它测度了各实际观测点在直线周围的散布状况。93时间数列;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数列。94序时平均数;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的平均数,又称平均发展水平。95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之差,同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96逐期增长量与累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本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积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
24、绝对数量。97平均增长量;是观察期内增长量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平均增长的数量,它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也可以根据累积增长量除以观察值个数减1求得。98发展速度;是时间数列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相对发展程度。99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逐期发展变化的程度;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100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它有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之分。101增长1绝对值;表示速度每增长一个
25、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它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102线性趋势;指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稳定增长或下降的线性变化规律。103季节变动;是指客观现象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生产或生活条件的影响,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更换而引起的比较有规律的变化。104季节模型;是指一时间数列在各年中所呈现的典型状态,这种状态年复一年以基本相同的形态出现。季节模型是由一套指数组成的,各指数刻划了现象在一个年度内个月或季的典型数量特征。105季节指数;是测定季节变动的一种相对数,它以全年月(或季)资料的平均数为基础而计算的。106循环波动;是指现象所呈现的近乎规律性的从低至高再从高至低周而复始的变动。107指数;广义地讲
26、,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108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数量指数是反应物量变动水平的相对数;质量指数是反应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相对数。109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个体指数是反应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综合指数是反应多个项目好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110加权综合指数;它是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综合变动状况的相对数。从形式上看,加权综合指数是由两个总量对比、反应其中一个要素项目的变动状况。111加权平均指数;它是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一种相对数。112总量指数;它是有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
27、对比形成的相对数。113指数体系;是指由总量指数及其若干个因素指数构成的数量关系式。114零售价格指数;它是反应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反应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116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简称股价指数,其单位一般用“点”表示。117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的,但数量上不是严格一一对应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中,一个变量的数值不是由另一变量的数值唯一确定的。 118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是依各种自然状态发生地概率,计
28、算出各行动方案收益期望值。然后从各期望值中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119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首先将总体各单位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群,把每一个群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在其中随机的抽取一些群;然后,在被抽中的群中做全面调查。 120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又称为生活费用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各种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通常简记为CPI。12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称为回归模型),以便进行估计与预测的一种统计方法。 122加权调和平均
29、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是以报告总期(p1q1)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的指数。123代表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来估算总体的数量特征时所必然产生的误差。 124时间数列:时间数列是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数列,也称为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 kk阶中心距:若EX-E(X)(k=1,2,?.)存在,称其为随机变量X 的k阶中心距。 125组限:组距式变量数列中,表示相邻两个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简答论述题) 1、普查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应规定统一的调查标准时点;(2)规定统一的普查登记的时期;(3)统一规定普查项目;(4)规定统一的
30、汇总程序与时间;(5)普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以便对其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与比较,从中发现某些变化规律与趋势。2、区间估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第一步:确定待估计参数和置信水平(置信度);第二步:确定估计量,并找出估计量的抽样分布。估计量的方差越小,在 相同的置信水平下,置信区间就越小,精确度就越高。 第三步:利用估计量的抽样分布求出置信区间。 3、统计指数有哪些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 (4)统计指数还可以进行地区经济综合评价、对比,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4、相关分析的步骤有哪些?(1
31、)根据观测数据(Xi,Yi),i=1,2,?.,n绘制散点图(即将这n对观测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来的图形),借助于散点图判断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若有相关关系,进一步判断相关关系呈现的形态; (2)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3)对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5、一个完整的贝叶斯决策要经历的如下步骤有什么?(1)进行厚后验预分析决定是否值得搜集新资料。因为多数情况下为取得补充的新资料,都必须组织调查或试验活动,须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与时间,所以在调查前要权衡利弊得失;(2)如果后验预分析的结论是值得搜集补充资料,则应通过组织调查或其他的方式取得所需资料,并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出后验概率;(3)用
32、后验概率重新进行决策。6、乐观准则决策的步骤一般为什么?(1)从决策中选出各方案的收益的最大值;(2)在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大值中,再选出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 就是乐观型决策者所认为的最优方案。 7、根据月(季)的时间数列,用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有哪些计算步骤?(1)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加总,计算若干年内同月(季)的平均数; (2)根据若干年内每个月的数值总计,计算若干年总的月(季)平均数。 (3)将若干年内同月(季)的平均数与总的月(季)平均数相比,即求的百分数表示的各月(季)的季节比率,又可以称为季节指数。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居民消费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
33、各种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状况;(2) 用于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动;(3) 用于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4) 用于缩减经济序列。8对于一个较长时期的时间数列,其变动主要受长期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与 不规则变动 四个因素的变动影响。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中的待定参数a,b,需要利用变量X和Y的实际观察值,采用 最小二乘法 作出估计。 决策的模型基本要素通常包括决策者、备选方案、 自然状态 与收益。 随机变量按取值情况可以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与 非离散型随机变量 。 单侧检验包括 右侧检验 与左侧检验。反映总体或样本变
34、异程度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有方差与 标准差 。在统计工作实践中主要采用四种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 与整群随机抽样。时间数列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有 指标分析法 与构成因素分析法两种。 统计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 个体指数 与总指数两种。决策树一般有 决策点和方案枝 、状态点和概率枝、终点和付酬值四个基本要素组成。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观察实验法、报告法、 问卷调查法 、访问法与卫星遥感法。 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以分为 定基发展速度 与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采用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方法来编制
35、的。 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具体问题一般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与 措施层 。统计学中,矩是指以期望为基础而定义的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般分为原点矩和中心距。 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有 可行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t分布的取值范围为 (,+) 。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以分为 定基发展速度 与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博弈论三要素:(1)局中人(2)策略(3)博弈得失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 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权重计算方法(1)和法(2)跟法9、假设检验分为哪些步骤?第一步: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提出假设;第二步:为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提出检验统计量; 第三步:根据P拒绝H0|H0为真=确
36、定拒绝域;第四步:根据样本观察值作出判断,拒绝H0还是接受H0。 10、解线性规划问题分为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设法将人工变量从基内调出来,寻找原始问题的一个基本可行解;第二阶段是以第一阶段求得的最优解作为第二阶段的初始基本可行解,再按原问题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直到达到最优解(或目标函数无上界)为止。10、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步骤有哪些内容?首先根据理论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其次,设法找出合适的数学方程式(即回归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到的变量具有不确定性,接着还要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通过后,最后是利用回归模型,根据变量去估计、预测因变量,并给
37、出这种估计或预测的置信度。 1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检验其一致性;(3)层次单排序;(4)层次总排序;(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11、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移动步长应长短适中。 (2)在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要注意应把移动平均后的趋势值放在各移动项的中间位置。(3)应用移动平均法,是按算数平均计算一系列的移动平均数,所以只有当原来数列基本趋势为直线时,这一系列移动平均数才与该数列的基本趋势相吻合。 (4)由于移动平均法没有得到反映现象发展变化规律的模型,所以无法进行外推预测。但从对时间序列的平滑
38、作用和观察现象的变化方面来看,移动平均法仍不失为一种可用地方法。 (5)对于只包含趋势和不规则变动的数列,如果移动平均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数列的趋势值,也可以将移动平均值直接对准第N期或第N期的后一期。 14、综合指数的具体编制方法有哪些?(1)确定同度量因素; (2)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某一时期,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3)将两个时期的综合总量进行对比,其结果反映了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的情况,即为综合指数。 15、相关关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哪几类?(1)按相关形式不同可划分线性相关(直线相关)、非线性相关; (2)按相关现象变化的方向不同可划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 (3)按相关程度可划分为完
39、全相关、不相关与不完全相关。 16、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将受益值矩阵变成损失值(或后悔值)矩阵,即以每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减去该状态下的各收益值; (2)依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损失值; (3)从得出的期望损失值中选择最小者,并以此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12、编制时间数列有哪些原则?(1)时间长短统一; (2)总体范围统一;(3)经济内容统一; (4)计算方法统一; (5)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统一。 18、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的计算步骤有哪些?(1)根据时间数列中各年按月(季)的数值计算其移动平均数(若是月份数据则采用12期移动平均,若是季度数据则采用
40、4期移动平均) (2)从原数列中剔除已测定的长期趋势变动。 (3)把Y/T或Y-T的数值按月(季)排列,计算出各年同月(季)的总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是各月(季)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 (4)把各月(季)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加起来,其总计数应等于1200%(若为季资料其总计数应等于400%)或零,如果不符,还应把1200%与实际加总的各月季节比率相比求出校正系数,把校正系数分别乘上各月的季节比率,或把由四个季节的平均变差之和除以4得出的数值作为校正数,分别加到各季的平均变差上,这样求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就是一个剔除了长期趋势影响后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5)计算季节指数,做出季节变动分析。 19
41、、预测分为哪些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广泛搜集资料;(2)审核、整理统计资料,进行初步分析;(3)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确定预测公式;(4)进行预测;(5)分析预测结果,改进预测工作。 20、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具体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提出假设H0:b=0(变量之间线性关系不显著),H1:b0 SSR第二步:计算检验统计量F=n-2; 第三步:作出决策。13.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在抽样中的作用。 中心极限定理是在大样本条件下对总体特征值进行区间估计的工具。在抽样中统计量的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其样本均值的分布不论样本容量大小均服从正态分布,但如果总体分
42、布未知时,小样本统计量的分布通常也不好确定。通过中心极限定理可知,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不论总体的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分布分趋向正态分布,这就对总体均值的估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14. 参数估计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数量方法研究问题,首先要搜集数据。例如要估计全国的粮食产量,了解某一地区的居民收入、某一批产品的质量等。实际上就是要取得广义的参数。而这些参数的取得,如果进行全面调查,往往要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要借助于抽样,通过样本对这些参数进行估计。此外对有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如回归模型、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模型中的参数也需要进行估计。因此参数
43、估计的应用十分广泛。 15. 简述置信区间与置信系数之间的关系。 用区间估计来估计总体参数时是用一估计的范围来涵盖总体参数,称作置信区间,因为它与置信系数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人们总是希望估计的范围能小一些,这样可以对参数估计得更精确,可是在抽样分布固定的条件下,估计的范围愈小意味着估计值落入这一范围的概率愈小,从而置信系数就随之降低。比如从2个标准差范围缩小到1个标准差的范围,其置信系数就从95%下降到68%,这也是人们在估计时所不愿意的。反之,如果要增加置信系数,就会增大置信区间,降低估计精度,显然很大的置信区间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使我们处于两难的境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增加样本容量
44、,改变抽样分布,使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缩小。 16. 简述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的联系。 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是统计推断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都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的参数作出推断。在参数估计中总体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利用样本信息作出区间估计,并相应地给出置信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总体参数未知的情况下预先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决定是否接受这一假设,并相应地给出当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因此在双侧检验时,当参数的假设值落入置信区间范围之内时,检验就会接受原假设;当参数的假设落入置信区间以外时,检验就会拒绝原假设。参数估计的风险与拒绝原假设的风险是一致的。 17. 假设检验有哪些步骤? 假设检验
45、的大致步骤如下:(1)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1;(2)找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3)规定显著性水平,也即确定当为真而拒绝的概率;(4)确定决策的规则,即规定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5)根据观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作出决策。 18. 简述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 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真而加以拒绝的概率。在样本量不变的情况下要缩小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就要扩大接受域,缩小拒绝域。但是扩大接受域的结果,就会使原来不应接受的结论被接受,这就会增加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若要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就必须增加样本容量。 19. 如何决定采用双侧检验或单侧
46、检验? 若研究的问题要求检验是否相等,凡是过大过小均需加以拒绝时应采用双侧检验。如某种零件的规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就要采用双侧检验。若研究的问题只对某一侧有要求,如次品率不能过高,导线的拉力强度不能过低等现象时,应采用单侧检验。 20. 相关关系有哪几种表现形态? 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大体上可分为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等几种。就两个变量而言,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则称为线性相关;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曲线,则称为非线性相关或曲线相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察点落在一条线上,称为完全相关;如果两个变量的观察点很分散,无任何规律
47、,则表示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大(或减少),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增大(或减少),则称为正相关;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一个变量数值的增大,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少,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增大,则称为负相关。 21. 简述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意义。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即11。若01,则表明x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10,表明x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若= +1,表明x与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关系;若=1,表明x与之间为完全负相关关系;当= 0时,说明与x之间不存线性相关关系。 22. 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的基本
48、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 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它是根据各期环比发展速度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一种方式。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现象的最初水平( )出发,每期按平均发展速度( )发展,经过n期后将达到末期水平( )。因此,按该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出的最后一期的数值与最后一期的实际数值一致。 该方法的特点是:按该方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与数列的最初观察值( )和最末期观察值( )有关,而与其他各观察值无关。因而,水平法旨在考察现象在最后一期所达到的水平。 该方法的应用场合是:如果我们关心的是现象在最后一期所达到的水平时,采用该方法比较合适。 23. 什么是时间数列的构成分析? 时间数列的构成分析是对时间数列构成因素进行的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大体上可分为趋势变动(T)、季节变动(S)、循环波动(C)和不规则波动(I),把这些因素同时间数列的关系用一定的数学关系表示出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