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3378521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ppt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本章阐述了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重点阐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形象。同时探讨了学生的本质特性、地位与作用、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等,以期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阐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表现形式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内 容 提 要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教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师生关系的特点,懂得教师应具备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职业品质,自觉加强修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激发学生的从教热情。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1.1.了解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与作

2、用,分析其特点;了解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与作用,分析其特点; 2.2.描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途径。描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途径。 3.3.阐述学生的基本特点,并阐述学生是教育过程主阐述学生的基本特点,并阐述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体的理由。 4.4.描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描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 5.5.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并举例分析三种不同性质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并举例分析三种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的师生关系。 6.6.描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构的基本策略。描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构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 教 师 一、教师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

3、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广义的教师教育者 狭义的教师学校的专职教师2.教师职业的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兼职教师” 燧人氏教民熟食 伏羲氏教民畋猎 神农氏教民农作 氏族首领以其劳动与生活经验示范于人和后来的卜、祝、巫、史等最早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传播原始文化和生产经验的活动,客观上可以看成是最早的、雏形的教师职业活动。 奴隶社会 官学官师一体

4、较为明确的专职教师产生在学校出现之后。当时尚未有学校的名称,学校通称为“学”,而庠、序、校、瞽宗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其他教师也是有官职,由于官吏掌握着典章文物、礼乐器具、军事技能等,故客观上形成了官师合一、学在官府的局面,并且教官也具有世袭的特点。 私学专职教师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许多知识分子、士大夫失落沦为承担教化、游说、献策的文士,聚堂讲学的人越来越多,私学也因此而蓬勃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学校教育的局面,即所谓“天下失官,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竞相以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设学收徒,尤其儒、墨二家规模更大,学生多至千人。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使私人讲学逐渐组织化和定型化。

5、私学由于办学者不兼官职,使教师渐渐变成一种行业,所以,作为职业教师可以由此时私学的文士私学的文士算起。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职业又随教育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学在官府又占了上风,官学的教师仍由官吏兼任,太学教师往往是一些位高学深的经师出任,他们既负有朝廷使命,又直接担负起教导皇帝、太子、王子、贵族子弟的责任,品次较高,如博士为三品,助教为五品。私学教师也是一些退休官员或求官不得者,聚徒授业成为他们参与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因而私学的教师数量也不少。 两晋时期,文士官场失意,辞官归里收徒教学的人也多。除了“家族教育”较为兴盛外,办学形式也渐趋多样化,还出现专招寒门庶族子

6、弟的“学馆”,反映了教师职业与官场开始分离。 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又进一步将学校纳入封建选士制度之中,连私学也不例外,教师职业有了新的变化。官学是按等级分科分馆施教,规定教师和学生的名额,教师的名称有博士、助教、直讲等。私学的名师和从业者也渐多,唐代已有“老师”的称谓,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日益增强,担任教师的官吏有专门化的趋势,如韩愈师说所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尽管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时盛时衰,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教师扮演培养应试举子的模式基本没变,但是,也有一些专攻学术或从事启蒙教育的教师。清代的官学和教官开始衰落,而私学有了更大的发展,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 西方 古希腊

7、“智者派”(Sophists)教授无知的人有知识 古罗马共和时期 教师一词由“教仆”(Pedagogue)一词演化而来,由于教仆是专门侍候和陪伴贵族或奴隶主子女上学的奴隶,后来教师也多由被释奴隶担任,其社会地位低下。 古罗马后期,教师变为由国家选派,平民教师地位低下而大学教授享有厚俸和特权。封建社会由于教会把持学校,教师基本由神职人员兼任。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教师均由僧侣充任,并且垄断和影响世俗学校的教师。 近代教师职业的最大变化师范教育的兴起 从1684年德国首办教师讲习所之后,欧洲各国开始了由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逐渐要求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师范教育的兴起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8、的开始。 我国在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以后,开始办新式学堂,最初由洋教师或洋学者任教,但随着学堂越办越多,需要更多的受过职业训练的教师,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师范教育也明确地作为学制的一部分。 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成功扮演其职业角色,就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在专业意识、专业智能、教育能力、人格品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 由于师范教育在各国教师培养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也不一致。欧美的许多国家至上世纪5

9、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而我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99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三章“资格和任用”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职业沿革的基本线索 非职业非职业准职业准职业职业职业准专业准专业专业专业 非职业:原始社会 准职业:古代社会,师官合一,师僧合一 职 业:古代私学教师职业独立。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教师职业独立

10、准专业:近代师范教育的兴起 专 业:现当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由上可见,教师职业沿革的基本线索是:教师教师从古代的由官吏兼任,到近代的教官分离,逐从古代的由官吏兼任,到近代的教官分离,逐渐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渐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不仅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 1.教师职业的作用 2.教师职业的地位(1)政治地位(2)经济地位(3)法律地位(4)专业地位(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For me, teaching is a red-eye, sweaty-palm, sinking-stomach

11、profession. Red-eye, because I never feel ready to teach no matter how late I stay up preparing. Sweaty-palm, because Im always nervous before I enter the classroom, sure that I will be found out for the fool that I am. Sinking-stomach, because I leave the classroom an hour later convinced that I wa

12、s even more boring than usual. Peter G. Beidler Why I Teach 1.一种专业性职业一种专业性职业(Professional Occupation) 普通职业:是指那些需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比普通职业:是指那些需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非技术操作性等职业。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非技术操作性等职业。 专门职业:专门职业: A.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接受过专门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接受过专门的教育;的教育; B.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会责任感;

13、C.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 根据学术衡量标准,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在20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提出:教师应被视为一种专业(Profession)。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

14、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程的两个方面。 从教书育人的实质来看,教师职业是一种比其他职业更富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二、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三)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一)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

15、展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1.专业理想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如“科教

16、兴国”的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等。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2.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量的拓展首先是量的拓展 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 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复合性知识结构3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

17、的能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教师专业能力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演示等的能力。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外学习管理能力等。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如理解他人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 教育教学机智,即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反思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正确评价的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

18、、对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如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具体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

19、师形象形成的过程。一旦专业自我形成,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表明,虽然师范教育对专业化发展不可忽视,但许多中学优秀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其成长是多阶段的连续过程。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二)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三)教师的职业形象(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1. 教师应当如同学习的一位向导(

20、guide),如同解决问题的模范(model),如同一种发动学习过程的催化剂(catalyst),如同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助力(impetus),如同学生能带着他们的问题前来拜访的朋友(friend)。 盖奇(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学习者和学者 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生的朋友(三)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 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的道德形象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

21、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的最基本形象。“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2.教师的文化形象 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传统的教师文化形象。 时代发展对教师的文化形象提出挑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组织者和参与者。3.教师的人格形象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表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

22、因素;教师的性格与学生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进入教育过程的前提是要缩小个体知识经验与人类认识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实现个体社会化。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前人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经验体系,它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识、思维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在教学

23、中的主观能动性。动性。具体包括: 独立性: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制约。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选择性:选择性:它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在多种目标、多种活动中进行抉择的特点。学生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无条件的接受,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总是根据主体的条件(愿望、态度、能力等)来进行选择。不过,选择的效果如何,还依赖于学生已有的主体能力和环境提供的支持度。 调控性:调控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如学习困难时,激励自己;有了成绩,告诫自己不要骄傲;学习目

24、标不恰当时,及时调整修正;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等。 创造性:创造性:它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具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创造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自我意识性:自我意识性:即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的状态及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情感、态度、行为等的自我认知。主体认识自己越全面越客观,主体性就可能越强;反之,自我认知的水平低,自我调控能力就可能差,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就小。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25、,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学生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过去: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没有把青少年儿童看做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命存在,很多权利被剥夺。 现状:儿童权益问题受到社会重视,儿童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如联合国制定的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 这两种

26、观念都不适当地贬低或抬高了学生的地位,是不科学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

27、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教育影响并不是简单的输送或移植给学师的主导作用。然而教育影响并不是简单的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需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必需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何知识进能的学习都必须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何知识进能的学习都必须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可能包办代替。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

28、客体的统一体。体与客体的统一体。三、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一)学生发展的含义(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身体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 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发展是众多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校

29、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和由这种矛盾所构成的现实性活动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 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外部因素都是发展变化并相互作用的,因此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 顺序性: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身体、记忆、思维、情感的发展都具有顺序性。 阶段性:反映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即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30、的各个阶段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由于身心发展的各阶段是互相联系的,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所以要求考虑到各阶段教育的衔接。 2.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 可变性: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可见,人的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同,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特征。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特征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可变性决定了,教育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 3.不均衡性 表现在不同的

31、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发展的最佳时机,使其获得最佳发展。4.个别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个别差异性特征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因材施教。5.整体性 教学要面对学生整体身心,把学生看做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维活跃

32、,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第三节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1.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2.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 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激励教师认

33、真从事教育工作。 (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的方式,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表现。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不同的生命活动形态,对建构师生自身的价值形成不同的意义。专制的师生关系会培养学生的依从性、专制的品质,民主的师生关系会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因此,师生关系除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手段价值以外,还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本体价值、目的价值。 1.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和谐亲密关系。 2.理想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感受到年轻生命的神奇,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34、3.理想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体现出自主,张扬个性,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1.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整体反映和最直观反映。师生关系状况投射出学校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 2.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 (一)师生关系的类型 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

35、的社会关系 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师生之间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 代际关系:教师代表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负有关心、爱护的责任和义务; 政治关系:反映社会的政治需要,包括培养公民素质或政治人才,权威与服从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特征; 文化授受关系: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 道德关系: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和师生交往必然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法律关系: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尊重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 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师生的教育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

36、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等主体间关系。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教育与被教育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教师领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但学生也有自主选择权; 组织与被组织教师组织学生而不是学生主导集体,教师要保持必要的权威、维护秩序,对集体凝聚力、团队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 师生之间教育关系的具体体现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心理关系 概念: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 师生关系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个性是否冲突、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双方缩短心理距离,获得

37、心理安全感、自由感,从而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师生关系的调节 1.社会调节 2.学校调节 2.教师调价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影响师影响师生关系生关系的因素的因素教师教师方面方面学生学生方面方面环境环境方面方面教师对教师对学生学生的态度的态度教师教师领导领导方式方式教师教师智慧智慧学生对学生对教师的教师的认识认识学校的学校的人际关人际关系环境系环境课堂的课堂的组织组织环境环境教师教师人格人格因素因素( (一一)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领导

38、方式 (3)教师的智慧 (4)教师的人格因素 普雷斯科特在检讨了美国教师处理学生过失行为之后,对教师中存在的错误做法提出了严厉的谴责。 (1)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 学生在儿童、少年或青年阶段,乃是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教师必须有这类知识。但是许多教师缺乏这种训练。 (2)混淆事实与谣传 有时谣传与事实相混淆,教师未能予以分辨,只是无鉴别地接受外界所传关于学生行为问题的信息,而无实际的考察。 (3)轻易作出结论 学生有时偶然发生的一次事件,不可以当作定论;可是教师往往不调查真相,不搜集证据,不考量其他相关的情形,便轻而易举地作出结论,而不符合事实。 (4)忽视变

39、化的情境 在发现学生的一次过失之后,便作普遍化的推论,而不分别调查在某种情况下发生,而在它种情况中则不会发生。 (5)盲从肯定假设 对于一种尚未获得证验的假设,或者片面的解释囫囵吞枣地接受,予以肯定,以致蒙蔽心智,而不作进一步的了解。 (6)以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 如若学生偶然的行动或语言直接激怒了教师,则往往被认为是严重的过失,而以过甚的言词加以责备。 (7)主观的判断 对于学生行为的处理,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见为根据,而不对于间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 (8)发泄自己的情绪问题 有时教师自己的心境不佳,便在学生方面寻找机会加以发泄;师生关系趋于恶化,以致学生对于学业丧失兴趣和热忱。 学生期

40、望的老师: 性格开朗 待人和善可亲 耐心、民主 公正而有礼貌 具有幽默感 行为果敢 善于运用表扬的方法 学生不希望教师: 脾气粗暴 情绪低落 偏执和偏爱 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感兴趣 对学生的要求不合理 对待学生不友善 无同情心 挖苦和嘲笑学生 态度倨傲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主动亲近老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动疏远老师。 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老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 学校的心理社会环境在许多方面

41、以心理社会气氛或者行为作风的形式加以体现。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应是充满温暖和爱,对学生始终寄予期待和热忱,充满民主与和谐的气氛,能尊重学生的兴趣、要求和愿望,能谅解和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人际关系和睦和协调。在这样的心理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其智慧能力,而且还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家们将教师在教室中执行领袖的任务分为三种不同的作风。 (1)放任的作风。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2)专制的作风。担负全部责任,从计划学习活动,安排教学情境,指导学习方法到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

42、能听从教师的指令。 (3)民主的作风。教师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教师的民主作风有益于学生学习自治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对学习的成功具有自信;而教师对学生自由放任,学生不仅学习效率低下,教室秩序混乱,而且学生经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专制作风则只能促进学生表面上的学习,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社会化行为的形成也十分不利。 学校中紧张的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在学校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中,与学生心理健康最为密切的是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瑟普认为,“师生关系的紧张是学生心理失调的第一步。如果教师自己是

43、心理失调的,他们是不会理解学生行为的。”师生的良好关系会使学生学习和完成工作做得更出色。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建设性的帮助学生学习好,并且对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发展起着刺激作用。 教师的健康人格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在课堂上常常盛气凌人,训骂学生,以出难题、偏题的方式让学生考试不及格而沾沾自喜,学生无法臆度这类教师的行为,随时会觉得“大难临头”。在这类教师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倾向于攻击别人,爱闹事,敌视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会向教师的行为认同。 课堂的组织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坐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

44、等。我国中小学课桌的排放多呈“秧田式”,教师讲台置于块状空间的正前方,这种格局阻隔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有的地方尝试取消讲台,拉近师生关系。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圆桌式、马蹄型、半圆型“蜂巢式”等便于交往和交流的坐位排列方式。 (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