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8517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重点难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二、作者和背景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2、,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

3、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三、赏析全词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

4、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明确: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2.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李

5、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1)品“凉”“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2)在分析下片之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慨,赞叹

6、,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7、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

8、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四、作业1.背诵本词。2.读世纪金榜P84“助读链接”3.做世纪金榜P85“初读检测”满江红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

9、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一、导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

10、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二、授课过程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2)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

11、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

12、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

13、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由此可见,岳飞不仅是武将,文采也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品读欣赏一下他的满江红。2.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一下词的知识(词牌名,题目等)(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你的第一感觉怎样?(上阕稍慢,下阕稍快。或上阕的悲痛,下阕的激昂。)初步归纳: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4)齐声吟诵思考: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3.学习上阙(1)

14、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2)朗读赏析分析:重读“怒”,“潇潇雨歇”舒缓一点,因为是景色描写。“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为什么愤怒?(用原文回答)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明确: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

15、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风景自是宜人,在这种情况下登楼远眺,自有一番郁结在心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分析:重读“抬”,因为是动词以及“长啸”“激烈”,一般武侠小说中,才有长啸,英雄感叹,表壮怀之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要读得相对来说缓一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分析:重读:“尘与土”“云和月”“三十”“八千”。请学生看一下注释,理解什么意思。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

16、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分析:重读:“白”“莫”“空”,劝诫人要惜时。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4.学习下阙(1)请学生根据注释,翻译(可让学生课前完成此预习,课上就不用花时间讲了)译文: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熄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像踏破贺兰山的空

17、缺。英雄的志气要像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2)朗读赏析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分析: 重读“恨”。“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情感强烈。这也是他要“

18、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使岳飞怒指匈奴胡虏,转入第二层:“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分析:重读“驾”,要读出自豪感和豪壮的气势;“踏破”读出必胜的信念。后两句要把恨、乐观读出来。提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切齿痛恨,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激之语,同时又把收复山河的宏愿、征战的艰苦,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收拾金瓯,重扶社稷,又使岳飞顿生凌云之志-

19、第三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句学生齐读,个别读后由师再范读)分析:重读:“待”“收拾”(“朝天阙”,学生可能读不好,一定要让学生放开读)。收拾,平时我们用在哪儿?桌子,对,这里像收桌子一样,以收拾金瓯的决胜气概镇住全词,与发端的力量悉称。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3)小结下阙节奏稍快有变动,其情感更为高亢激越,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三、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

20、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四、作业1.背诵本词。2.读世纪金榜P86“读写延伸视野拓展”2.做课时作业本P121。卜算子咏梅 鬲溪梅令教学目标:1.学习咏物词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味两首词不同的的意境。教学重点:学习咏物词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词人的创作是自然、真挚的情感的流露,因此,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周围。自然界的万物便是他们的题材库。尤其是能寄托他们的思想性格的自然景物,更是他们常用来言志的题材。二、鉴赏卜

21、算子咏梅(一)初步感知1.学生一齐背卜算子咏梅。2.学生介绍陆游,教师补充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 .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注】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境况。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22、。“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旁,不在城内繁华处。“桥”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设施,本是人众来往之处,一“断”字,说明是废桥,荒僻冷落,少有人来。孤独凄凉的处境全靠写景传达,情景交融。“无主”,点出是野梅,无人培育,无人理会,无人欣赏,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寂寞”二字,将梅花拟人化,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既表明了梅花的处境,也寄寓了词人自身的孤独处境。(二)具体鉴赏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说明此时的季节、时晨、天气特征。季节:从全词看,写的是早春之梅,应为冬末春初。时晨:黄昏。天气:凄风冷雨。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凄惨阴沉。3.上片四句中,前后句的语意有何联系?

23、层层深入:先写处境荒僻冷落,再用“开无主”写其孤苦。既而用“黄昏”这一特定时晨点出“愁”字,最后再用“凄风冷雨”加以强化,将寒梅的凄凉、孤寂、苦难层层写来,程度逐层加深。4.从上片的寒梅身上可以看出哪些象外之意?梅的处境、苦难正是作者本人屡遭投降派打击、排斥、诬陷、迫害的象征。正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理想屡遭挫折的缩影。板书:以梅自喻,托物言志。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种打击与上片的打击在层面上有何不同?上片着重于外在形体上的,这两句写打击着重于内在精神上的折磨。6.“争春”是争夺春天吗?“群芳”是些什么人?群芳为什么要“妒”?“争春”也是一种比喻和象征,是在剖明心迹,自己并不是

24、阿谀奉承,邀功争宠。“群芳”应指不理解作者,甚至误解作者的一些人,当然也包括打击排挤作者的投降派。“妒”的原因是把作者坚持理想,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看为是邀功争宠。是不理解作者的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7.分析“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层深手法。“零落”写出寒梅倍受风雨打击的悲惨情景;“成泥”是风雨打击,化为腐泥,打击更进一步;天晴以后,泥干为尘,将打击的程度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层深手法写倍受打击,非为写悲,并不是消极,而是为下文表明心迹张本。“只有香如故”写出了作者九死未悔的高洁品质。8.卜算子咏梅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

25、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三、鉴赏鬲溪梅令(一)初步感知1.学生齐读。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3.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在这首词中,词人灵心独运,用想象营造出一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二)具体赏析1.“好花不与殢香人”中“好花”有何寓意?明确:好花即梅花 象寓所念女子。2.这首词通过什么手法?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明确:通过想象营造了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3.此词用“一春”结尾,有何作用?明确

26、:蕴含凄美之意,象征时间之绵延,写出词凄艳哀绝的爱情悲剧,增加了词境如梦如幻的朦胧美感。四、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熟读世纪金榜P87页“助读链接”和“知识积淀”的内容。3.完成P89页考题对接流莺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重点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导语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独木更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

27、得青楼薄幸名“。扬州曾让许多人心生向往,南宋词人姜夔也不例外。22岁的他怀揣着前人的诗句,走近了扬州,那么扬州呈现给他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他的扬州慢,读一读姜夔的扬州。二、解读小序1大家都知道,词从形式上看,有词牌名,而且词牌和题目或内容大多无关,那么姜夔的这首扬州慢是不是也如此呢?请大家阅读小序,找一找答案。明确:自度此曲词牌与题目合二为一,这是一首写扬州的慢词。慢词一般较长,语调舒缓,词情哀婉。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一下慢词的特点。2小序除了交代了此词牌的来历,还写出了哪些内容?明确:写作时间孝宗淳熙三年,此时距完颜亮南侵已15年,距符离兵败亦12

28、年,南宋苟安半壁。所见之景四顾萧条,戍角悲吟写作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他人评价黍离之悲三、精读词作1此人路过扬州,因感慨今昔的扬州城而悲从中来,请朗读词作,从词中找出能概括扬州城今昔不同特点的词语。明确:今空城昔名都(佳处)2“空”本意是没有东西,作者将扬州城称之为“空城”是不是因为城中空无一物?(不是)从小序中可以得知,作者看到扬州城“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听到“戍角悲吟”,可见此处的“空”实际意思是什么?明确:破败荒凉3在词作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扬州城的破败荒凉?明确: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冷月无声、寂寞红药(见)声清角吹寒 (闻)实4姜夔所见所闻的扬州城是如此的破败荒凉,但

29、让作者“解鞍少驻”的并非这样的一座空城,词人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向往来看扬州城的?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热闹繁华5姜夔向往中的扬州城应该是热闹而繁华的,他的这种向往来自何处?明确:杜牧(的诗句)6作者想如果杜牧现在能够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明确:人(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想)虚小结:作者所见所闻的扬州和杜牧诗句中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实在在的见闻和所思所想构成古今的对比,同时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昔日的繁华更衬托出今日的萧条。7为什么你能从这样的对比中体会到“破败荒凉”之感呢?请大家阅读形成对比的词句,谈谈你的认识。(1)“过春

30、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明确:“春风十里”铺叙昔日扬州的繁华,一个“尽”字,则夸张地渲染出景物全非的面貌,以茂盛的荠麦,写出人烟稀少的景象,“春风十里”只剩“荠麦青青”,一切繁华景象,自是荡然无存。(2)“淮左名都,竹西隹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明确:“渐“写词人伫立许久,“黄昏”往往令人惆怅,从而渲染了沉郁的气氛,“清角吹寒”以一个“寒”字写出角声的凄清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在寒冷的秋风中,传来悲伤低沉的号角声,听了让人以为战争随时都要来临。可以想象到守军的巡逻,街道行人稀少从而使自然的环境染上了人为的原因;最后以一个“都”字,突出了景况荒凉的幅度,“名都”“佳处”已完全成为“空城”,

31、 满目凄凉,不堪回首,蕴蓄着无限的哀婉。(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明确:“算”意为“就算”,作者假设善于欣赏美的杜牧来到如今的扬州也会大吃一惊,写出扬州城的破败荒凉,又以“纵”字,写即使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名都残破的哀怨所淹没。作者采用想象对比杜牧前后对扬州的情感,突出扬州此时的荒凉。(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明确:月本无声,但当年游人如织的二十四桥,欢歌笑语,月儿也跟着陶醉欢笑。而如今,二十四桥仍然存在,但欢歌笑语已经消失殆尽,只有清冷的月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以“桥在月异”写出此时扬州的荒凉冷清。(5)“念桥边红药,年年

32、知为谁生。”明确:往昔有多少人来桥上赏花啊,那芍药的艳丽芬芳曾获得了多少的赞美与留恋,而芍药又见证了多少温馨甜蜜的故事呢,可现在,冷冷清清,没有人会来观赏它了,芍药也不知为谁而开。空城寥落,红色芍药年年开放,竟无人观赏,花开依旧,人事已非。作者以芍药花的好,写出人境遇的不好,突出扬州城的破败与荒凉。8这破败荒凉的扬州城,带给词人“怆然”之感,通过上面“今昔对比”的分析,这“怆然”首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确:昔盛今衰,怀古伤今。9作者怀念扬州昔日的繁华,感伤她今日的萧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今昔巨大的反差呢?试从词作中找一找原因。明确: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0从这句诗中,我们

33、也读到了姜夔对战争的态度厌恶、痛恨,这种情感是怎样从这句话中体现出来的?明确:废池、乔木皆是战后残留之景,四个字,写出战争对扬州城的破坏;这二者本无生命,但经历战争后也痛恨战争,物犹且如此,何堪于人。词人运用拟人手法,用一“犹”字表达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痛恨。过渡:千岩老人评价此词时以为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意思是周朝宗庙已是野卖丛生,此后即以此表达家国残破之痛和故国之思。那么怎样去理解词人的这种“悲”呢?四、体悟悲情1前面我们分析过因为战争,扬州失去了繁华,但我们从页下注释可以了解到,词人写这首词的时间距离金兵的两次南侵分别是47年和15年,此时宋金的隆

34、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扬州城这样的破败,难道仅仅因为战争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明确:不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统治者根本无心去恢复战争留下的伤痕,根本不关心百姓战后的生活。背景介绍姜夔生活的年代,南宋朝廷苟安于半壁江山,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而词人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词人借这首词表达了怎样更为深刻的情思?明确:对国势衰微的悲凉与哀痛,对国家前景的茫然,隐含了爱国情思和内心的悲愤。这种情思正是千岩老人所说的“黍离之悲”五、总结这首词的上、下阙各有侧重,通篇与词前小序结合,紧扣看、闻、想以抒发

35、“黍离之悲”并运用联想把昔日的盛况反映今日的荒凉,构想巧妙,对比强烈,情景相生,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重词法,写来音调和谐,辞句精炼,委婉含蓄,结构严密,体现了婉约派的词风。六、布置作业1.背诵扬州慢2.学习世纪金榜P90页“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例题及知识讲解。3.完成P91“对点通关”第2、3、6题“极其工”、“极其变”南宋词默写练习1.试问卷帘人, 。知否、知否? 。2. ,帘卷西风, 。3.怒发冲冠,凭栏处、 。抬望眼, ,壮怀激烈。4. , 。、 , 。5. ,。6.驿外断桥边, 。已是黄昏独自愁, 。7.无意苦争春, 。 ,。8.过, 。9.自胡马、窥江去后, , 。10.渐黄昏, ,都在空城。11. , ,难赋深情。12.二十四桥仍在, 、 。 ,年年知为谁生?13.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14.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26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