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5518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最新(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doc(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资料(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考试题一、注音。 遂(su) 寝(qn) 藻荇(xng) 竹柏(bi)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3、月色入户: 4、遂至承天寺:5、亦未寝:何处无竹柏:哪个地方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在;庭院 7、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清澈。透明 8、水中藻荇 交横:水草;交叉错杂 9、盖竹柏影也: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10、 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1.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 。(2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的美好境界。(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 夜游承天寺 (6)“月色入户”意思是 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游”意思是游玩,你还读过作者的哪些诗词,请写出诗词中的传世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

3、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作者概括叙述了月夜往承天寺找张怀民散步,其中,以叙事为主的是第1段,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是第2段,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主的是第3段。 3、从“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从“至承天寺”到“寻张怀民”,从“怀民亦未寝”到“相与步于中庭”,这些内容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欣然/闲。 4、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月色作了生动描绘,真实记录当时的生活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选择(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说

4、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

5、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五、简答题 1、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答:该句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1)用“积水空明”比

6、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真可谓精妙传神,以水喻月,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2)“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两句一正写,一倒写,创造出一个水清玉洁的透明世界。(4)这正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怀,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得失。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心境。 2、赏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该句为点晴之笔。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

7、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3、对“闲”字的理解 答:“闲”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目精选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8、)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_,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9“寻张怀民”一句

9、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_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衣欲睡 解: 相与步于中庭 步:念无与为乐者 念: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相与步于中庭 于: 盖竹柏影也 盖: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1: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2:理由1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13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第一层:_第二层:_第三层:_1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

10、意是什么?_-15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_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一、朗读课文,掌握字的读音以及停顿: 1、读准字音: 藻(zo) 荇 (xng)2、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词语:解衣欲睡:欲,打算、将要。 月色入户:户,门。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想到; 遂,于是;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起、一同。 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只

11、不过;耳,罢了。三、主题: 作者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四、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月光照

12、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六、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

13、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

14、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1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

16、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配套习题汇编(含答案)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础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

17、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18、事件: 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解衣欲睡 解: 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

19、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套题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和_。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

20、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意思是_,成语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1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套题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古人爱

21、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记承天寺夜游第五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点词: 念无与为乐者 念: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 相与步于中庭 于: 盖竹柏影也 盖:解释加点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念无与为乐者 与: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为

22、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比作,把比作。 “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第五套题答案:考虑,想到 于是 在 原来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和 都是闲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入户 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 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相与/步于中庭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

23、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2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4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因为看到明月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 5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表达了_;“寻张怀民”是由于“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对自己

24、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 6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记承天寺夜游 同步练习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 老爷子一、填空:1、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 。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的美好境界。答案: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2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答案: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3、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 ,事件: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答案: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答案:拟人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26、 ,作者是 ,字 ,号 ,是(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 ”之中。答案: 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答案:月光 竹柏影 比喻7、文章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 。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 。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 。答案: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抒情。 8、第二段可概括为:答案:庭中月色。9、本文的点睛之笔: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 的特点。

27、答案:空明11、全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 ,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 的苦闷心情。答案: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12、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答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3、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答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1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28、境界。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6、唐宋八大家指(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指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念无与乐者答案:(考虑,想到)(和,一起) 2、盖竹柏影也答案:(原来)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于是)(到) 4、相与步于中庭答案:(一起)(散步)(在)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只是 )我们(罢了)6、月色入户答案:(门)成语例:足不出户 户枢不蠹 门当户对7、欣然起行答案:(高兴的样子)“然”作“的样子”解例:俨然、豁然、木然8、怀民亦未寝答案:(睡觉) 成语例: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寿终正寝

29、9、水中藻荇交横答案:(交错纵横)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交通”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四、选择题(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30、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答案:(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答案:(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答案:(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

31、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答案:(6)、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

32、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答案:B(7)、苏轼在这篇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A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欧阳修醉翁亭记C柳宗元小石潭记 D 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C(8)、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C责任重于泰山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答案:D五、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1)念

33、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写了那几种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描写了月光和竹柏影。“积水空明”用比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提示:“积水”只是喻体,在这里是用来比喻“月光”的,千万不能望文生义,应联系山下文去理解。)七、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

3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透露出作者被贬后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九、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十、“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

35、为好在哪里?答: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十一、 结合苏轼是两首词水调歌头江城子谈谈其创作风格?答:江城子是苏轼的第一首具有豪放风格的词,其中“老夫聊发少年狂”显示出他豪爽粗犷的性格和词风。水调歌头的创作豪放中兼有婉约。十二、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他们的理由。答:(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

36、理由:关系密切。(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十三、 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闲人”的含义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极力主张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即写于此时。答:“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十四、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

37、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十五、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 (情感,意思对即可)十六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案: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十七、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

38、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作者描绘的世界: 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作者的心境: 答案: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十八、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答案: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十九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

39、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参考答案: 24. 介词,因为 只,不过25.B26.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