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导热系数 :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 度 K, 在 1 秒内,通过 1 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影响因素: 材质;密度;含湿量。2.传热系数K: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 ,1 小时内通过1 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3.热阻 :R= 厚度 d/导热系数 ,热阻 +内外表面换热阻=总热阻, 总热阻的倒数就是总的传热系数。4.温室效应: 建筑可以通过玻璃获取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室内构件吸收辐射而温度升高,但室内构件发射的远红外辐射不能通过玻璃再辐射出去,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5.封闭空气间层传热:辐射散热 70%,对
2、流和导热30%。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如果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的空气间层拨入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热量,可以在间层表面图贴反射材料。6.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简谐热作用7.材料层热惰性指标D: 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8.露点温度: 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9.相对湿度: 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10.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
3、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隔热;寒冷地区应满足 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 部分地区 应考虑 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11.城市气候主要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削弱太阳辐射;城市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风速减小。风向不稳定;城市降水增多;城市蒸发弱,空气湿度小;城市雾日增多,能见度差。12,热岛效应: 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较多,发热体较多,形成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改善: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大绿地面积;避免形成方形
4、圆形城市面积设计,多采用带型城市。13.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合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14.建筑保温设计的稳定传热计算理论基础:建筑保温设计考虑的不利情况是冬季阴天,室外为稳定低温, 且昼夜温度波动较小,室内是由供暖设备保持一定温度,热量持续由室内流向室外,因此冬季围护结构传热可粗略地按稳定传热计算。15.外保温优点 :可减小热桥部位的热损失,并防止内表面结露;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对房屋的热稳定性有利;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应力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不占用建筑的使用面积;适
5、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缺点 ;对保温材料要求较高,要不受雨水冲刷和大气污染;构造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限制外墙装修材料。16.内保温优点: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无须特殊防护;对间歇使用的建筑,室内供热温度上升快。 缺点: 与外保温的优点相对,占用室内使用面积。17.减少窗户的传热损失: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框材;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截断金属框扇形材的热桥,制成断热桥式窗框;利用框料内的空气腔室或利用空气截断金属扇的热桥) ;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提高气密性,减少冷凝渗透;采取合适的窗墙面积比。18.热桥: 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体中的钢或钢筋混
6、凝土骨架、圈梁、 板材中的肋等。 这些构件或部位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 其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分低。建筑热工学中, 形象地将这类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称为“热桥” 。19.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措施:合理布置材料层相对位置,保温材料应尽量布置在蒸汽渗透通路中围护结构的外侧,使水蒸气进难出易;在蒸汽流入一侧设置隔汽层;在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或排泄通道;外墙内部设置封闭空气层。20.防热途径: 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7、;合理组织房间的自然通风;采用合理的窗口遮阳措施;进行环境绿化。21.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的逐时叠加。22.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隔热重点是屋顶、西墙和东墙;外表面做浅色饰面;设置通风架空层, 如通风屋顶、 通风墙等;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水的蒸发作用和植物对光的转化降低建筑物温度。23.自然通风的组织: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设置24.建筑遮阳: 水平:南向;垂直:东北、北、西北向;综合:东南、西南;挡板:东西向。2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26.
8、组织自然通风:建筑朝向、间距、布局及外形;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设置。27.遮阳构件种类及适用方位:水平遮阳:南向窗;垂直遮阳:东北、北、西北;综合遮阳:东南、西南;挡板遮阳:东西向。28.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平面正南的夹角。29.日照间距与建筑布局:调整建筑朝向:15。以内影响很小,15。-30。仍能获得较好的冬季日照辐射热; 调整建筑布局和外形:前栋建筑顶层采用北侧退台式,错排行列式或交叉错排行列式可利用上下午斜向日照。1.光通量 (流明 lm)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灵敏度;发光强度I (坎德拉cd) :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照度
9、E(勒克斯lx ) :被照面上单位面积的光通量;照度 L( cd/m2): 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2. 材料的光学性质:反射材料:定向反射、定向扩散反射、均匀扩散反射、混合扩散反射;透射材料:规则透射、定向扩散投射、均匀漫透射、混合透射。3. 视度的影响因素:物体的亮度;物体相对大小;对比;视功效的特征;识别时间;眩光。4. 眩光: 当看到物体时, 视觉适应了某个亮度水平之后,如果在视野内增加亮度不同的视觉对象或光源,眼睛就会感到不舒服,降低视觉功效或物体的可见度,甚至丧失视力。直接眩光: 由视野中的高亮度的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产生的;反射眩光: 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
10、产生的(一次眩光,二次眩光);光幕眩光: 视觉任务区域发生反射减小了视觉任务和紧邻的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引起的。控制措施:直接眩光 :限制光源亮度;增加眩光源背景亮度,减少亮度对比;减少光源视看面积;尽可能增大眩光源仰角;反射 眩光:避开、远离镜面反射区域;尽量选择无光泽表面,以减弱镜面反射。5.采光系数C: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照度(En)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Ew)的比值,即: C = ( En /Ew)100% 6.采光质量: 照度均匀度;眩光的限制;合适的光反射比;紫外线的防止。7.侧窗采光:优点:;构造简单,布置
11、方便,造价低廉;不受建筑层数的限制;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有利于形成阴影;可提供景观和通风。缺点:室内照度分布不均;易造成眩光;占用过多墙面。8.天窗采光:优点:均匀的照度分配;不易形成眩光;不受立面造型的限制,不占用墙面面积;多用于大跨度建筑或不适宜周边开窗的建筑。缺点: 构造复杂,造价相对较高,还存在漏水、积雪、热负荷等问题。9.中小学教室采光设计要点:足够的照度,且照度分布比较均匀;合理安排教室环境的亮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分布,消除眩光;合适的光线方向,减少阴影影
12、响。设计: 1 室内装修: a 顶棚、内墙窗间墙采用光反射强材料,窗间墙宽度尽量小,无顶棚时梁的方向尽量与外墙垂直b 黑板采用背后涂刷黑色或暗绿色油漆的,毛玻璃,且顶端宜向前倾斜适当角度;2 剖面设计: a 侧窗采光时窗口加设横档,其上部窗口使用扩散光玻璃或指向性玻璃,宜采用双面开窗形式b天窗采光时在透光屋面下作扩散顶棚处理,且宜采用北向单侧窗。10.中小学教室照明设计要点:照度水平与均匀度;亮度分布;色温与显色性;投光方向;眩光控制。 设计:照明方式:一般照明方式,加强对黑板的照明可采用混合照明方式;灯源与灯具的选择与布置:荧光灯,遮光角灯具没,垂直于黑板放置;黑板照明单独设置,局部照明。1
13、1.美术馆采光设计要求:适宜的照度;合理的照度分布;避免直接眩光;避免一、二次反射眩光; 适宜的环境亮度和色彩;避免阳光直射展品。设计: 侧窗采光 光线充足具有指向性仅适用于进深不大的小型展览室或以展出雕塑为主的展室;高侧窗 通过调节窗口位置的高低与内墙与窗口的距离使照度最高值处于展品中心;顶部采光 采光效率高室内照度分布均匀易于防止直接眩光,且可供展品布置的墙面面积大,展品布置灵活, 为防止出现二次反射眩光可在天窗下设不透明或半透明挡板,或将中部屋面降低形成垂直或倾斜的采光口。12.照明节能设计:采用高光效、长寿命光源;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的灯具;根据视觉作业要求, 确定合理的照
14、度标准值,并选用合适的照明方式;选用配光合理的灯具;室内表面(顶棚、墙面、地面)宜采用浅色装饰;室内声场的特点:声波在各个界面引起一系列的反射,吸收, 透射; 与自由声场相比有不同的音质;由于房间的共振可能引起某些频率的声音被加强或减弱;声能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混响时间 :是声源在室内持续发声时,当声场到达一个稳态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声音开始衰减,自此刻起声压级衰减60dB 所经历的时间。吻合效应 :声波入射墙体,使墙体发声弯曲振动,当弯曲频率和墙体的固有频率相吻合,这时发声墙体弯曲共振,隔声量大大减少。轻质墙隔声 :1、多层复合 ,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玻璃棉或泡沫塑料)等分隔,做成夹层
15、结构。 2、多层薄板叠合,采用双层或多层薄板叠合构造,与同重量的单层厚板相比,可避免板材的吻合频率落在主要声频范围(1002500Hz) 。如25mm 厚纸面石膏板约1250Hz;而两层 12mm 板叠合约2600Hz 。 3、双墙分立分离式双层墙,龙骨可采用木龙骨或轻钢龙骨( 1)设空气间层:厚7.5 ,提高隔声量810 dB。 (2)空气间层中加填吸声材料,提高隔声量28 dB。 (3)弹性连接:轻型板材固定在龙骨上,板材与龙骨间用弹性垫层。吸声尖劈 用于消声室, 是消声室中最常用的强吸声体,其构造为钢丝构架填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外包罩面材料。吸声原理:声阻抗渐变。使用不同容重的玻璃棉叠合在一
16、起,形成容重逐渐增大的形式,可获得更大的吸声效果。吸声特点:吸声系数大于0.99。1、隔声门:(3050dB)应重(复合结构)且填缝。木质、钢制隔声门较重,故开启不方便。2、声闸:为达到较高的隔声量,可以设“声闸”在两道门之间的门斗内布置强吸声材料,从而达到两道门的隔声量。(有音质要求的厅堂如报告厅,公建须经常开启,隔声门重且难密封,使用声闸后隔绝外部传来的噪声). (1)窗玻璃有足够的厚度,层数应在两层以上,两层玻璃不应平行,以免引起共振;为避免隔声窗的吻合效应,双层玻璃厚度应不一样。(2)双层玻璃间应有足够的间隔。铝合金钢窗的中空玻璃,因间隔很小(10mm) ,不起隔声作用,仅对保温隔热有
17、良好的效果(因窄缝内空气不易对流) 。 (3)保证玻璃与窗框、窗框与墙壁之间要密封。两层玻璃窗樘上应布置吸声材料(玻璃棉)。环境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控制声源、 声波的传播途径、 对受声者进行保护。噪声源、传播途径、 接受者 1、降低声源噪声 ,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如改进设备、降低声源的噪声辐射功率及声源处采用隔声、吸声、隔振及安装消声器等措施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2、在噪声传播途径中采取措施,1)远离噪声源,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2)合理的城市防噪规划和建筑平、剖面设计;3)吸声降噪处理;吸声4)利用天然或隔声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18、- - - - - -第 3 页,共 4 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障及建筑构件隔声处理;隔声5)通风设备的消声处理。消声3、对工作人员采取保护措施 ,如佩戴护耳器、减少噪声暴露时间。城市降噪措施1、与噪声源保持必要的距离2、利用屏障降低噪声3、利用绿化减弱噪声4、降噪路面低噪声路面5、利用建筑总图布局及单体建筑设计遮挡噪声建筑设计与噪声控制:1)把静室安排得远离吵闹房间和外部噪声源;2)静室不面向吵闹房间和外部噪声源设置窗扇;3)利用建筑物内部的交通空间或对降噪要求不高的房间,将静室与内、外噪声源隔开;4)集中布置吵闹房间,减少其影响范围;5)将吵闹房间与静室的建筑围护结构断开,以减少
19、或消除固体传声途径。混响声与回声的区别:50ms 以外的反射声一般被认为是混响声,对声音延续;而50ms 以外的强反射声会产生回声,与直达声相比听起来是两个声音。混响声与回声和反射声的关系:混响声与回声均为反射声,混响声为有益的反射声,回声为有害的反射声。音质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防止外部噪声及振动传入室内,使室内的背景噪声足够低。注意避免室内外噪声的影响2)使室内各处都有足够响度,并保证声场分布尽可能均匀。充分利用直达声以保证合适响度3)听众各点应安排足够的近次反射声。合理分布近次反射声4)使房间具有与使用要求相适应的混响时间。正确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5)防止出现回声、多重回声、声
20、聚焦、声影区、声染色等音质缺陷。注意避免和消除声缺陷,与体型设计有关。1)回声 :1)产生条件: 2 个条件缺一不可强度和大小大到足以和直达声相比较的反射声;时差大于50ms 的反射声。(强度小无害,时差小于50ms 有益)(2)出现部位:舞台、乐池、观众厅前区能听到回声;3)产生部位:后部天花、楼座栏板、后墙。(4)防止措施:后部天花、楼座栏板、后墙:吸声、扩散、改变后墙倾角。2)颤动回声(多重回声) :一连串回声( 1)定义:声波在特定界面间的往复反射所产生,声源位于两平行界面间。声源位于吸声较强的舞台,观众席里又布满观众,不易发生颤动回声。 (2)出现部位: 平行墙面间,且声源位于两平行
21、界面间。( 3)产生原因:(体育馆建筑、公共空间)声源与接收点(观众)在同一空间地面与天花间。(4)防止措施:墙夹角大于5;吸声、扩散2、声聚焦 :凹曲面(如弧形墙面、穹顶等)使声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1)出现部位:弧形墙面、凹顶棚前空间的某个区域2)防止措施:1)控制圆弧形半径R 与高度h,应使 h 很大于 R; (2)凹曲面上强吸声,通过减弱反射声强度来避免声聚焦;(如空间吸声体) (3)凹曲面下悬挂扩散反射板。 3、声影区 :观众席较多的大厅,一般要设眺台,以改善大厅后部观众席的视觉条件,若眺台下空间过深,则易遮挡来自顶棚的反射声,在该区形成声影区(1)出现部位:楼座眺台下部(2)出现原因:眺台过深(3)危害:眺台下响度不足(4)防止措施:控制眺台开口比即开口高度H 和深度 D 的比例;多功能厅: D2H;音乐厅: DH 眺台下顶棚应可能向后倾斜,使反射声落到眺台下座席上。4、 声染色 由于共振频率的简并会出现声染色。 (低频、小房间)由于大房间、高频共振频率数目较多,容易分布均匀,故大房间可不考虑声染色现象。克服措施:1)改变房间尺寸、比例。小房间:1.25:1.6;中: 1.6:2.5。2)房间墙面或顶面做成不规则形状。3)不规则布置吸声材料。4)布置声扩散构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