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366374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单元6 古诗二首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样是写西湖,同样是宋代的诗人,却让我们领略到别样的风景,那样的诗境,值得让学生在诵读中玩味。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出来,所看到的西湖两岸的美丽景色。赞叹六月西湖的另一番风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寺” ,掌握“妆”与“寺”两个生字。2.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古诗

2、,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2. 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与美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重难点分析: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再现画面, 理解诗意。 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

3、采用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开拓联想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导入: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是一首悠悠的歌。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播放西湖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苏轼的。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一)配乐朗读。 (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视频朗读)(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

4、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四)齐读。三、提示方法,学习古诗。(一)提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二)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了自学,现在整理一下你自学的成果,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三)小组合作,交流所得。如果有争议或者疑惑,等会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四)全班交流,共同探讨。1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 作者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两次在杭州为官, “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均因他而得名。苏轼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

5、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选的是第二首,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课件出示)解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序可以调整一下“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 ,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2抓字眼,明诗意。抓住“潋滟” 、 “ 空濛” 、 “奇” 、 “ 西子”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水光潋滟” “山色空濛”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课件出示)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初晴后雨)一个“晴方好” ,一个“雨亦奇” ,又与下文哪个词两相呼应?(总相

6、宜)后两句:这是一种什么修辞?你认为用得怎么样?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3、想意境,悟诗情。(1)自己想象着诗中描写的景色,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播放音乐)(2)找同学来读,其他人闭眼想象。(3)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7、?四、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一)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正在西湖边上饮酒的苏轼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当时的经历与处境,从而感受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二)带着这种心情诵读古诗。(三)小结: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四)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

8、案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一)请同学自由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苏轼笔下西湖美景晴雨皆宜,脍炙人口;杨万里的这首赞美西湖的诗也同样流传千古,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不同诗人的眼中西湖又该是怎样不同的美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欣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一)教师范读。 (课件出示)(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四)齐读古诗。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一)出示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课件出示)(二)推选同学或自荐按学习步骤组织全班共同进行交流、探讨,读懂古诗。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1)能说说

9、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2)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 “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 映日”是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这景色多

10、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5)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诵读。指名读。(6)课件出示配乐荷花景图组。(7)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8)赞西湖。(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的情感。)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 “四时”。3、想意境,悟诗情。 (课件出示)(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幅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

11、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

12、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想像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 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 那满塘的荷叶 (挨挨挤挤、 错落有致、 随风摇曳) 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4)配乐背诵。四、拓展阅读,了解西湖(一)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两首诗虽都是写西湖,却因描写的角度不同而居然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西子”之美。一个是从绝妙的天气入手,一个是从季节的对比特写。不论是哪首诗, 都令人产生对西湖的

13、向往之情。(二)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西湖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泼墨抒怀的对象,把我们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读一读,感受他们对西湖的痴迷与向往:(课件出示)1 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2 三潭 印 月 【明】杨周。鱼羹宋嫂六桥无,原是樊楼旧酒垆宣索可怜停玉食,官家和泪话东都3 苏堤春晓 【元】尹廷高。翰苑诗人去不还,长留遗迹重湖山。一铯残月莺呼梦,诗在烟光柳色间。(三)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

14、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7 松坊溪的冬天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生字词,会写10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精彩段落。3. 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初步了解课文详略处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提出中心问题,勾画批注、小组交流,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

15、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品词品句,体会课文运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方法,领略松坊溪满天飞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 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句导入,揭示课题。(一)同学们,我们学了很多诗,你能背几句写冬景的诗吗?(二)课件出示一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黄云白日曛,

16、北风吹雁雪纷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学生读诗句。导入: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冬景图,今天我们走进现代作家郭风写的松坊溪的冬天,去感受他笔下的冬景别样的美。(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初读课文。1. 导入:松坊村松坊溪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它就坐落在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山村松坊村。2.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 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文章为我们描绘了

17、一幅怎样的画面?(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二)检查自读,理清文章脉络。1.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2. 认读词语。松坊溪、蒲公英、雏菊、携带、淙淙3. 学生交流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松坊溪平时的美景松坊溪的冬天下雪时的美景雪后美景)4. 学生交流不懂的问题。三、展示图片,欣赏美景。课件出示松坊溪图片四、自主学习,感受美景。(一)你认为什么时候的松坊溪最好看?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把体会写在书上。(二)小组交流。五、精读文本,体验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一)平时的松坊溪1. (课件相机出示) 那溪石多好看, 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

18、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说体会。2. (课件相机出示)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说体会。3. (课件相机出示)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说体会。4. 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边听老师朗读35 自然段感受平时松坊溪的美景。5.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6. (课件出示) 你瞧,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 ,溪边的树林多么( ) ,空气多么 ( ) ;你听,鸟声多么() 。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7.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

19、时的确太好了!松坊溪远离城市,虽然偏僻,却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充满着宁静与祥和。8. 指导朗读。9. 指名读写溪水部分。理解溪水的清通过影子来写,还可以看出周围景色之美。10. 仿说。溪中事实上还有很多影子,男女生分别仿照第一、第二句练说。11. 总结。(1)指名按板书总结,联系课文说说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平日的松坊溪的部分。12. 文章的题目是 松坊溪的冬天 , 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 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看!(二)冬天的松坊溪1. 初冬的松坊

20、溪(课件相机出示)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它们带着白茸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扬扬地飘着。说体会。(课件相机出示) 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它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 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说体会。(课件相机出示)在高大的枫树上,挂着好多带刺的褐色果实。说体会。感受绚丽多彩的初冬美景后,赛读。2、雪中的松坊溪(课件相机出示)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在风中飞舞。你感受到

21、了什么?3、雪后的松坊溪雪后的松坊溪好看在哪儿?(课件相机出示有关语句)交流,点拨。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同学们,还记得平时的松坊溪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二)平时的松坊溪那么美,作者为什么要以松坊溪的冬天为题呢?松坊溪冬天究竟是怎样的美呢?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二、品读文本,陶醉美景中。(一)你看到冬天的松坊溪了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二)同学们,我们平时总觉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是美的,为什么说这一片白色的,被雪覆盖着的松坊溪也是美的呢?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三)让我们走进课文,来寻找这种美,感受这种美。打开课本,仔细读一读9-16 自然段,找一找松坊

22、溪哪些地方因为白色而显得更美了?(四)交流品读。1、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想象一下,一群白色的小牛,两只白色的狮,几只白色的熊感觉是不是很新鲜?这些溪石看上去是不是更有趣更可爱了?能把这种可爱有趣读出来吗?2、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是啊,因为白色,一座普通的石桥竟成了白玉雕出来的桥!多精美啊。请这个小组读一读。3、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

23、高的枫树和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然后闭上眼睛,让自己去这个白雪世界中走一走看一看,再回来告诉老师,你有些什么感受?你能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大家都带到这样一个世界中去走一走吗?谁还能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不同的感受?相信你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带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一起来读一读。4、溪中的倒影:映照着雪影,发亮的白雪世界。(五)小结:同学们,在冬天的松坊溪里,我们同样找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更欣赏冬天的美了吗

24、?这些景致平时能看到吗?在当地其他地方能看到吗?是啊,当我们看够了平时的花红柳绿,忽然看到这样一个纯净洁白的世界会感到它是多么美啊!(六)这种美是谁带来的呢?(课件出示)“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现在,如果你置身于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读到雪,你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读。课文写“下雪”的三句话,作者是分三个自然段写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七)小结:有雪真好,雪带来的白色松坊溪真好,想不想完整感受一遍?师生配乐合作朗

25、读。(八)有没有陶醉在这个白雪世界中?这个世界真的满眼都是白的吗?真的那么静吗?有没有其他发现?1、这是一群怎样的溪鱼?它给洁白宁静的世界带来的什么?2、小结:这溪鱼给冬天的松坊溪带来的是色彩,是活力,是一分春意!你认为,你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两个小节?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惊喜。(九)松坊溪的冬天多美啊!我们再去游览一番好吗?(课件出示冬天松坊溪美景的照片,学生欣赏)(十)带着对松坊溪的向往之情,带着对松坊溪冬天美景的赞美之情,再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三、拓展练习表达情感。(一)一群群小溪鱼,使原本恬静、洁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勃勃生机。它们是那么活泼, 那么可爱, 让我们一

26、起祝福它们快快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冬天的美好风光吧!不知它们还会看到什么美景,同学们替它们写一写好吗?(课件出示: 我愿化作一条彩色的溪鱼)(二)学生写话,教师指导。(三)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随机评价。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饱览了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体会了南方的冬天特有的味道。希望同学们能细心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特征,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五、作业(选取其中一项)。1、背诵、积累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段落。2、松坊溪这么美,把它介绍给其他朋友。3. 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4. 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27、-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8* 黄果树瀑布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2.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

28、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理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重难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读中想象,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课前准备: 1. 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二)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三)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29、。板书课题。(四)学生介绍黄果树瀑布。(五)教师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 15 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 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像欣赏。(播放瀑布视频)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一)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二)轻声朗读课文。(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四)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三、精读课文,理解积累。(一)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一幅惊人的杰作”?默读课文,找

30、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勾画下来。(课件出示)(二)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三)全班交流。(四)出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课件出示)(五)发挥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六)看,这就是大自然惊人的杰作黄果树瀑布。(再次播放瀑布视频)(七)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是谁给了她雄浑奇伟之气势呢?(八)默读课文。(九)交流。(十)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写上批注。(

31、十一)交流感悟。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一)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呢?(二)散文黄果树瀑布礼赞(播放视频) 。(三)假如你是小导游,请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介绍一下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四)小组介绍。(五)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五、作业。(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二)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三)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9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

32、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全文脉络清晰,语言生动简洁,让人如入画中。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沿途的美丽风光,外洞的高大宽敞,窄小惊险的孔隙和神秘奇异的内洞,一字一句无不激荡着作者对大自然伟大神奇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3. 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 了解作者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2. 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

33、感。重难点分析:感悟孔隙的特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根据学生对孔隙大小的不同感受,创设争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需求,达到结合语境、立足全文感受“孔隙”的目的。感受到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双龙洞的自然之美产生赞叹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和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

34、吗?二、介绍作者。(一)了解叶圣陶爷爷。(出示课件)(二)欣赏双龙洞风光。(出示金华的双龙洞视频)三、自学生字、新词。(一)自读课文,画出并分析生字、新词。(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1、分析生字的音、形、义。2、自读课文。3、理解生词。(三)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课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四、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一)听配乐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二)学生自学。1、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三)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收获。(四)教师指导。游览顺序

35、:路上见闻外洞由外洞进内洞(孔隙)内洞出洞。五、课堂小结。六、作业。(一)抄写生字、新词。(二)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课文再细细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二)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游览的路线。二、品读感悟,感受双龙洞之奇。(一)小组合作,填好如下表格。游览的地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二)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1、路上的见闻:(1)理解句子“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出示课件)(2)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出示课件)(3)有感情朗读,

36、边读边想象,感受作者的心情。2、外洞:(1)理解句子“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出示课件)(2)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感受作者的心情。3、由外洞进内洞(孔隙):(1)引导学生来谈孔隙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你认为这个孔隙是大还是小呢?再读读这一自然段,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互相辩论。(2)了解孔隙的特点及作者的感受。(孔隙很窄、很矮、很短。和一般的孔隙比,它很大;但和双龙洞的内洞与外洞比,真的是很小!) (出示课件)(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4)有感情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及作者的感受,要感同身受。精

37、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内洞:(1)内洞的特点及作者的感受。(2)双龙洞的由来及溪水的源头。(3)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读完以后说说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三)揣摩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2、教师指导: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过渡句的作用3、教师总结: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四)了解文章的另一条线索。1、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泉水?写泉水有什么作用?2、汇报

38、:泉水流经的路线。(出示课件)3、教师总结:文章把这两条线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一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三、说话训练。(一)假如让你当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二)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做小导游。四、小结。(一)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二)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9 页

39、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0* 草原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 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

40、思想感情。2.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重难点分析: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1. 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2. 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出示视频)(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41、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课件出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三)同桌互读。(四)检查朗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42、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四、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一)自读想象,还原形象。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想说?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二)朗读想象,再现情景。再次自由朗读,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借助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三)细读品味,加深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最美?在相关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2读后交流,相机点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课件出示)“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43、,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课件出示)这句话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件出示)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矛盾吗?轻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课件出示音乐)四、细细品味,感受草原人民之情。导入:草原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给初到草原的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草原人民给作者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4、(一)自由朗读课文2-6 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课文,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二)交流眼前出现的画面:“迎客会见款待联欢”,并谈感受。(三)自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朗读、感悟,加深体会。(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1课件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熟读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五)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1看画面“联欢” 。 (课件出示)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

45、,加深理解。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想象“话别”的场面,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五、拓展延伸,升华内心感受。假如你是个导游,在前往草原的车上,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美好景色和风土人情,让游客对草原产生向往之情。请结合课文和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写一份解说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阅读链接悠悠水韵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本组阅读链接围绕“悠悠水韵” 这一话题安排了 “生命之本” 、 “文明之源”、 “心灵之泽”三个版块的内容。以水文化为切入

46、点使单元文化主题拓展到一个更为深邃广阔的领域。学习目标:1. 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本次阅读链接的内容。2. 通过阅读,感受水的神奇与伟大。3. 让学生从心里了解水,亲近水,珍惜水,热爱水。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主动阅读探究教,形成自己对水文化的独特感悟。活动准备:1. 回顾一单元学习的内容。2.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本单元出现的“水”。(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所有描写水的段落和句子,画下来, 读一读,感受水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溪水多么清! 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

47、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 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松坊溪的冬天“只见一道宽八十多米、高七十多米的大瀑布似银河决口,从九天甭泻而下,拍石击水,发出轰然巨响,犹如万马失蹄,千军扑地,气势磅礴。喷烟吐雾处,万练倒悬,细如珠帘,粗若冰柱;飞瀑跌落处,掀起轩然大波,碎玉四溅,银珠轻扬,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阳光射来,瀑布杀市化作一道七彩长虹,晶莹缤纷。”“这里只是一条平凡的河,宽四五十米,不太

48、深,水中的石头隐约可见,浅水处还有大一点儿的石头露出水面。河水很平静。几片叶子无力地漂浮着,水面上还长有绿藻,投下一颗石子也不过漾起一圈小小的波纹。”黄果树瀑布“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千米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草原(二)小结: 无论是 “水光潋滟” 的西湖, 还是充满自然灵性的松坊溪;无论是叫人 “惊心动魄”的黄果树瀑布,还是“一路迎着溪流”的双龙洞,无不显现着水的神奇和灵性。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49、 - - - - - - -第 16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生反复诵读感受水,亲进水。二、阅读欣赏,感受水的神奇与伟大。导入:水,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了水,才有了长江流域的美丽风光,才有了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拥有了绿色,拥有了清纯,拥有了生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本单元的阅读链接悠悠水韵(一) “生命之本”一个不停晃动的摇篮。1. “水”为什么被称为“生命之本”?2.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3. (出示课件) 相关文字介绍。 请学生根据相关文字的介绍谈自己对水的初步感受和理解。4. 教师有效指导和适当点拨。5. (出示课件)随着海洋的出现,世界上有了简单生物

50、,生命的延续从这里开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在水中诞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二) “文明之源”人类文化的动脉。1. 列举水在文明古国的繁荣和发展中作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2. (出示课件)书上四幅图片。3. 以图文形式介绍黄河。 (出示图片)4.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是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见证。(出示秦兵马俑和殷商甲骨文的图片)5. 正是滔滔奔涌的黄河水,铸就了华夏儿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性格。(出示黄河船夫图片)6. 思考:为什么“水”被称为文明之源?7. 学生交流、讨论。8. 引发学生对水文化的进一步探索。9. 推荐阅读。(三) “心灵之泽”浸润心灵的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