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366191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主题:民风民俗教材分析: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 4 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 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

2、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 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描写民风民俗等内容,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 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 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 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训练重点:1、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

3、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3、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 课时,精读课文 2 课时,略读课文 45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 课时,“回顾拓展” 12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 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 语言朴素而生动, 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温馨和美好。课文共有 14 个自然段,1-7

4、 自然段介绍了老北京市民 (包括大人、孩子)忙着准备过年的情景。里面详细介绍了腊八粥、腊八蒜、买杂拌、买爆竹、买玩意儿、过小年等京味十足的风俗民情。 8-13自然段详细描述了老北京市民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不绝于耳,吃团圆饭,守岁;元旦男人外出拜年,女人在家待客,小孩逛庙会;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课文从家门前、老铺、干果店、广场等多方面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面,使过年的气氛达到了顶峰。最后一个自然段简单地介绍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一切归于正常。这篇文章对于老北京人来说, 读起来很温馨, 仿佛又重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对于外地人来说非常新颖,眼前浮现出一片热闹的过年景象。

5、学习目标1会读本课的 1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情分析: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是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诵读与品味,理解文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来理解训练难重点。教学准备 :课件第一课时一、会议交流,导入新课我们每年是怎么过春节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生字认读:大屏幕出示生词认读。3默

6、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什么时间人们的哪些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出示表格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在这些日子里都干什么呢?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学

7、习必备欢迎下载(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 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 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

8、俗和有趣。(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 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 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家家赶做年菜”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

9、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 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

10、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 突出 “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 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 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板书设计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边度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藏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 , 种类繁多 , 有据可考的就有 275 个剧种 . 藏戏, 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 600 多年的历史 , 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 多年, 被称为藏文化的 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 戴着面

12、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许下宏愿 , 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 座铁索桥 , 同时, 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 演出时间长等 .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 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 , 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 * 、人

13、文 * 、趣味 * 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 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 , 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 , 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从内容看 , 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 , 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 , 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 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 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 京味浓郁 , 耐人寻味 , 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 , 颇具文学色彩。学习目标1学习

14、并积累 鼻祖、旷野、随心所欲 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情分析文本为略读课文,可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主阅读, 为学生留下充足学习的空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 仅一鼓一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

15、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 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 而藏戏是其中之一;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

16、戏的特点1默读 8 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 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 17 和 18 自然段,结合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三)师生合作读,感受

17、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 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 和 18 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 自然段。4师生合读: 21自然段。四、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交流、生发:(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精选学

18、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 58 座铁索桥。通过 7 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 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五、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19、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六、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没有舞台戴面具演出三五天没结束藏戏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教学反思:上课伊始,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 然后让学生分别观看了各种戏剧的表演,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文本。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 奇葩、安然无恙、和睦 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

20、方法学情分析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 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教学难重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法学法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1.出示民居图片一组,让学生描绘其特点,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喜爱那些民居,并说明原因。2.选择一组,介绍民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设计意图: 直观感知我国民居建筑的多姿多彩,激起读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

21、桌相互交流,协同解决一些比较孤僻难认的字词。比如:夯筑、侵蚀等。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解决不了的可以咨询老师或者同学共同解决。4.默读课文,思考比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设计意图: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重视阅读感受。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 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

22、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研读文本,在合作探究中读懂文本。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

23、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 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 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淳朴敦厚, 和善好客, 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 在自学后交流,突破学习重点,体验阅读的快乐。五、学习写作方法1

2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 米、高 15 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

25、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设计意图:再次阅读课文, 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六、课外拓展,练习随笔。课下继续收集民居资料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客家土楼这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 加深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而傣族的竹楼一部分则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运用学习客家民居的方法,能抓住主要特点和方法。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及许多饶有趣味的民俗民风。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 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

26、解 和田的维吾尔 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学情分析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 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课时安排1 课时教法学法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民居课件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了解维吾尔族风土民情的兴趣

27、。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 库乃其 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 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设计意图: 初

28、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轻声读第 1 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 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 -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

29、23 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A民以食为天 ,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谁能想到 谁又能想到 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 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 5

30、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 艾得来斯 ,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

31、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维吾尔族人的民俗特点及民族精神。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 他们热爱生活, 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 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

32、子或语段抄写下来。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方法。板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苦甜热爱生活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学情分析: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 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台

33、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杂爱教学中要加强学科的整合、 内容的整合。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 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以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或艺术课了。教材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本课围绕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让我们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作进一步的交流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这一知识板块, 既有回顾, 回顾本组课文介绍的民风民俗,回顾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34、又有拓展,在回顾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 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的两首古诗,属陈述性知识。 这一板块的学习, 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 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三是“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的学习,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玲,标点符号再做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

35、思不变。 课件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学生体会标点的妙用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标点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 看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 ,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二、日积月累

36、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2积累元日。(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试说说诗句的意思。(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 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 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

37、在门框上,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 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 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 以求 “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 “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38、 - -第 11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 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 “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 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4)初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读准字音,明白字义。(5)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皮日休(约 833- ?) ,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 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

39、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6)细读古文名句,谈谈自己对句子的初步理解和感悟。古诗今译: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的吧!三、趣味语文1趣味导入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 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2)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富

40、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於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遗书上写著: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 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 要向姐夫要回家产, 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里。 女婿理直气壮的说:岳父遗书上写得很明白: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县令拿过遗书,仔细推敲,却把家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你猜,县令在遗书上发现了什麼?原来,县令移动了标点符号,猜出了富翁真正的意思: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 ,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41、3)从前有位秀才给一个财主家的儿子说媒,信中写道: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财主家一看欣然同意。他认为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这麼好的条件哪里找?但娶回新娘竟是一个麻子,黑脸,秃子,於是找秀才理论去。秀才说: 我在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一字不差呀! 财主有苦难言。(4)到底谁是冠军?一场棒球赛的战报写道: 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 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世界杯总冠军。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棒球赛中华队赢了。报上写的是: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42、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 获得世界杯总冠军。另一个说,不对,据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了世界杯总冠军。(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练习设计1、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成语2、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诗句口语交际 ?习作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交流

43、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教法学法:准备有关的图片。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

44、)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 推选代表, 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2各组推选

45、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 56 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 国家文化网 -民风民俗 和央视国际

46、网 -国家地理民风民俗 ,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激发习作兴趣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 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 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 最佳发言人 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

47、民风民俗的。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三、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二、全班评议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三、形成作品集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反思:大部分学生搜集了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并且能抓住重点写下来, 但还有个别学生搜集的不行,只是把别人的文章照搬过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