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366177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总结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 优秀作业评比 ” 活动, 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

2、乡的“ 三化” 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

3、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经过一个学期学习, 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 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

4、量。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计划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

5、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 生活性 ” 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 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三、寻

6、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 对症下药, 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 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以此为德育教育的

7、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

8、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品德与社会教

9、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内容,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 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 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

11、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 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 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 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

12、,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 知之深,受之初 ” ,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 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 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一、在品社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品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1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思品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初步了解思品学的研究方法、思品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思品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使学生对思品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思品的浓厚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 使学生的学习思品知识,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二、目标

14、及措施(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二)措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思想品德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2.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15、。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 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3.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思想品德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4.身教重于言教,树立良好教师形象,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吸取力量,领悟做人的道理。5.充分利用好思品教材。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等教育的良好平台。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思品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有实事求是、尊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认识交流与合作,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