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培训讲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61308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培训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培训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培训讲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精品文档】第 6 页人员培训与能力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科学地招聘、培训、考核和管理,使试验室人员具备满足相应岗位需要的能力,确保培训的有效评价和所有岗位人员符合职责分工与能力需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本公司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和能力控制和管理。3. 职责3.1当本公司需要招聘人员时,提出人力需求计划,由总经理助理负责按本公司的要求招聘专业人员,本公司总经理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和安排录用。3.2本公司总经理对人员应做好职责分工,并责成相关人员编写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具体描述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经本公司

2、总经理批准后执行。3.3根据人员情况、客户、公司主管和其它相关机构要求,本公司总经理应规划试验室的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3.4本公司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协助本公司总经理落实各项培训内容,并组织相关的考核。3.5根据工作需要,需进行临时培训或参加外部培训时,应征得本公司总经理同意后实施。4工作程序4.1人员招聘:从事影响检验质量及本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相应的能力,根据对人员的接受教育程度、培训效果、技能水平、个人的岗位经验等,优先选择能胜任的人员,并经本公司的上级日本本部批准。4.2本公司的上级日本本部满足试验室的人员需求,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并委派本公司总经理。

3、4.3能力需求确定和措施4.3.1根据各岗位性质和特点,确定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4.3.2根据“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及“评价考核”结果确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4.3.3凡新配置的人员至少经过3个月以上的试用期,并通过能力测试后方可上岗。4.4培训的要求4.4.1对领导层,主要是进行本管理体系标准、手册和程序文件及相关三级文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相关的专业技术、技能要求等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明确自身在管理体系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清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所辖的质量指标及体系的总体策划,掌握手册和程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4.4.2对各岗位人员,主要是进行本管理体系手册

4、和程序文件及三级文件、安全职业规范、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职业道德、保密信息管理等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管理体系标准知识、本实验室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掌握相关程序和规程,并使其能够按照程序和这些要求进行工作。4.4.3对内审员,主要针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内审方法、技术、程序方面的培训,并对程序文件及相关三级文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具备所需的质量、试验知识和审核能力。4.4.4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6S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的环境管理意识。4.5培训的分类及内容: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4.5.1岗前培训:4.5.1.1对新进员工进

5、行上岗基础教育,包括试验室制度、行为准则、公正性和诚实性,客户信息的保密要求,质量方针和目标、操作技能与规程等方面的培训。4.5.1.2在培训和试用期间,该员工不具有单独从事检测和出具检测报告的权力。岗位培训还包括针对特定工作而进行的特殊培训,如内审员上岗前的专项技能培训。4.5.1.3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本公司总经理根据人员的考核情况及能力评估,安排工作岗位。所有在职人员均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统一印制和发放,使用者应妥善保管,一旦遗失,应及时上报并申请补办。4.5.1.4授权签字人员应经过CNAS相关文件的培训,并获得CNAS认可。内审员需经过内部或外部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培

6、训和“内审员”的培训,熟悉准则要求并掌握内审工作技巧。提供意见与解释的人员应业务熟练,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正常使用偏离等方面知识。4.5.2在职培训:所有本公司人员,必须接受本公司安排的在职培训,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了解和掌握新的检验技术,并接受考核,根据能力调整岗位。4.5.2.1依据本试验室的管理机制、试验方法和检验项目的改进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行业等相关法规、标准等的变化要求,不定期对在职在岗人员进行旨在提高其自身知识水平与岗位技能的在职培训。确保各岗位人员能够持续保持并提高业务水平。4.5.2.2特殊的检验项目、特殊物品管理和技术性较强的检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等,需根据情况需要,安

7、排专业性培训,可以是内部组织的,也可以是来自设备厂家、专家等的技术培训和指导。4.5.2.3围绕检测项目、服务质量,参加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和中国合格评审国家认可委员会等专业机构对试验室有关人员进行的相应在职培训。4.5.2.4在职培训还包括对全员进行安全、环保、6S、实验室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质量方面的要求等内容的培训,并依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重点与内容。4.5.2.6当国家法律法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和执行文件发生改变时,应组织临时性的培训,确保所有相关岗位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并贯彻执行。4.6培训需求的确定、培训计划的编制与批准4.6.1所

8、有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按岗前培训要求组织培训和考核。4.6.2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每年初,质量负责人征求员工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本公司的工作范围、发展规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日常工作中对方针、目标及标准、规程等强化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由总经理批准后执行。4.6.3临时性培训:仪器设备更新后或投入使用前,执行新标准或新方法之前,开展新项目之前,由于员工技术缺乏形成质量隐患或造成检验事故后,法律或法规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时),执行文件发生改变时,均应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应的培训。 4.6.4外部培训: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培训,如:内审员培训、检验方法培训、认可准则培

9、训等。未取得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资格证书主要检测人员,应安排进修。该类培训需由本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参加。4.6.5当本管理体系文件发生较大变化或换版时,新的或经修改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重大改变时,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全员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在职等培训。4.7培训的组织与安排:4.6.1针对各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编排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尽量全面,并具有针对性。在培训计划中必须注明培训的考核形式和考核评定标准。4.6.2培训的组织形式 :培训的形式不做统一规定,可根据培识内容由培训者自行安排,可采用集中教学,专题讨论、讲座、现场实做、看录像、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还可以不定期地向员工公告检

10、验动态、检验新技术等方式。4.6.3根据计划和需要,师资可以由本公司内的人员或外聘专家等担任。4.6.4培训后的考核:4.6.4.1岗前培训,必须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未通过时,可通过延长培训期后的追加考核、转岗等方式处理。培训后还需对人员的能力、可胜任工作岗位进行评定。4.6.4.2在职培训,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的培训,应进行培训后考核。4.6.4.3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的临时培训、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的重要性和本公司的工作安 排,由本公司总经理决定是否进行考核。4.6.4.4每年需根据全年的培训和考核情况,对现有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否胜任现有工作岗位进行一次能力评定。评定由本公司

11、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共同组织。对不能胜任本岗位者,采取强制再培训或转岗处理,以保证所有在岗人员的整体素质。4.6.4.5考核形式,由质量负责人或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考核形式。通常可以采用笔试、现场操作、口述等方式进行。受训人员试用见习阶段工作能力的评价或考核,作为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员工的培训考核、测试结果应作为员工定岗、绩效考核、转岗等的依据。对没有达到培训要求的员工,应再次安排培训和考核。如再次培训和考核仍达不到培训目标的,由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提请本公司总经理给予其转岗或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4.6.4.6本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以派出参加具有国家认可的培训机构

12、或当需要培训的人员较多请有资质的教师或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在试验室内组织的培训班,经考核合格后核发的内审员证书为依据,并应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及测验或考评验证其效果。4.6.4.6外部培训,以获得相应的资格/结业证明或书面研修报告为培训效果、评价的依据。4.6.4.7质量负责人应对本管理体系和试验室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请示本公司总经理,调整培训计划,以保证培训效果。4.7培训的记录、检查、统计4.7.1建立“员工培训考核登记表”,以利于掌握各类人员的工作业务能力情况、跟踪考察培训效果及提出新的培训计划需求。4.7.2每次培训,应填写“会议

13、签到记录表”、做好“培训记录”,笔试的,还应保存笔试试卷。培训完成后,考评结果应在“员工培训、考核登记表”内记录。外出培训由参训人员递交培训报告或相关证明作为培训记录。4.7.3有关培训的所有记录由资料管理员收集、整理。4.8员工技术档案的建立4.8.1为每名技术操作人员建立一份个人技术档案,以证明个人的技术经历和作业能力。4.8.2档案包括:学历学业证明、职称及任职证明、专业技术能力和资格的证明、各种培训的证明、公司和试验室授权或任命的证明、技术与质量业绩/奖励的证明、个人履历的说明、重大事故的记录、参加学术团体、学术研究的证明及其它相关资料。4.8.3建立后的个人技术档案由资料管理员保管至该员工调离本试验室一年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