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网络学习2016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96531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网络学习2016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大学网络学习2016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网络学习2016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网络学习2016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浙江大学网络学习2016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必)答案【精品文档】第 12 页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6)外国文学(1)课程作业答案(必做)第一章 古代文学简述题:1、简述希腊神话的内容与特征。(一)希腊神话的内容 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的故事。最古老的神话讲到了地母该娅和天神乌拉诺斯,以及由他们结合所生的十二提坦神,等等。这些古老的神话是原始社会杂婚时期和母权制时期的产物。后来,又形成了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系。在这一组神话中,希腊的神

2、按照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形成一个大家族,表明那已经是氏族社会后期,也是父权制时期的产物了。关于人类的起源,传说人类的先觉者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塑成人,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将他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智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进这有着半个生命的生物。于是,人类就这样产生了。普罗米修斯还把天火盗给人类,因此而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绑缚在高加索山崖上。英雄传说是对于远古的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斗争的回忆,英雄被当作神和人所生的后代,不仅体力过人,而且智勇超群,实际上是部落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代表。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了许多系统,主要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有名的“大力士”,“杀死九

3、头巨蛇的怪物许德拉”,“一日间冲净三十年未清理的奥革阿斯牛圈”),忒修斯为民除害(杀死怪物弥诺陶罗斯),伊阿宋取金羊毛,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漂泊等系统。希腊神话故事除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外还包括一部分关于生产知识的传说。例如普罗米修斯教人如何造屋,航海和治病的故事。也有一大部分神话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愁苦。(例:农神得墨忒耳和爱女珀耳赛福涅的悲欢离合)(二)希腊神话的特点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高度人格化,人神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不同,既不是抽象道德概念的化身,也不是阴森、怪诞、令人生畏的偶像。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不仅在造型上人神同形同性,甚至和人类一样有爱有恨,七情六欲样

4、样具备,他们很任性,好嫉妒,爱虚荣,复仇心强,还不时来到人间同美貌的男女谈情说爱。他们同凡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有超乎凡人的力量。(例:宙斯和伊娥的故事)总之,希腊神话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简述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一)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首先,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历史社会生活。史诗中描写的公民大会和长老议事会具有古希腊氏族社会的特征,而史诗中希腊部落英雄作为氏族贵族拥有奴隶等内容的描写,则反映了氏族瓦解向奴隶制过渡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其次,

5、史诗热情歌颂了英雄们的勇敢、智慧、刚毅、顽强和崇高的荣誉感、责任感,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等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各自都有自己的个性。伊利昂纪中希腊方面主要英雄阿喀琉斯凶猛顽强,骁勇善战,暴烈任性,对自己的部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洛亚方面的主要英雄赫克托耳,为了保护自己的城邦,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奥德修记中的奥德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再次,荷马史诗中已经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热爱现世生活。古希腊人也有关于冥府和乐土的观念,但谈得极少,他们不太考虑来生的问题,他们的希望在人间。二是肯定人的力量。古希腊人的思想是受到命运观和神话观念支配的。但是在史诗中,人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因素,而

6、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三是歌颂了劳动。例如赫维斯托斯锻造甲胄的场面描写,就是一首劳动的颂歌。(二)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史诗中已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史诗中人神交战,表现出幻想与现实的彼此辉映,超自然现象描写与社会生活具体描写的相互交织。伊利昂纪有着对战争的具体描写,对于事情的完整叙述。奥德修纪中描写海上经历的部分富有浪漫的幻想,家庭生活的部分有写实的特点和抒情的气息。史诗结构巧妙完整。作品没有从头至尾叙述十年的战争。而是采用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情、一段时间上。伊利昂纪写最后一年五十一天的事情,而比较具体描写的也只是四、五天的事情,围绕“愤

7、怒”的主题。奥德修纪也把十年漂泊压缩在四十天,而具体描写只有五天。结构上比伊利昂纪复杂一点。漂泊和求婚两条线索平行交织。另外还采取倒叙方式,听来亲切动人。3、简述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神话。它的问世标志着希腊戏剧的成熟。悲剧中既重视神和命运,又宣扬人的才智和力量,表现的是人同命运的冲突。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使用了“回顾式”的结构:不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而是在故事临近尾声时落笔,写“追查凶手”一件事。将时间(一天之内)、地点(王宫前)、事件高度整一,结构紧凑。(二)灵活运用“发现”和“突变”技巧。据亚里士多德诗学

8、,“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或仇敌关系。“突变”,指行动突然发生意外,转向与预期相反的方向。二者常结合使用。如:波吕玻斯死,报信人迎俄狄浦斯回国为王,但俄狄浦斯怕娶母,报信人“道破俄狄浦斯的身世,以安慰俄狄浦斯,解除他害怕娶母的恐惧,却造成相反的结果。”这是“突变”。忒拜牧人承认婴儿是王后交给他的,这时候俄狄浦斯才发现他杀父娶母,这是“发现”。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完美的悲剧的结构不应是简单的,而应是复杂的。”又说,“由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率的事件而引起观众惊奇的发现是最好的。”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简述题:1、简述骑士文学的主要特征。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

9、纪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与教会文学完全不同的一种世俗文学。它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由于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骑士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则。他们突破基督教的出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侠义的扶弱除强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骑士文学就是这种精神特征的集中反映。骑士文学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骑士抒情诗,以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为主要内容。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其中破晓歌描写天将破晓,骑士与贵妇人离别时两情依依、难舍难分的场面最为精彩。另一类是骑士传奇,以骑士征战冒险、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主要的骑士传奇包括亚瑟王和他的圆桌

10、骑士的故事、特里丹和绮瑟的故事等。论述题:1、试述神曲的二重性。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全书的情节充满了寓意,象征着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神曲广泛地反映现实,给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同时透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神曲中反映出但丁世界观上的矛盾。在政治上,但丁渴望祖国能实现正义与和平,但又把希望寄托在纯粹中古的政治力量,神圣罗马皇帝身上。在哲学观点上,他通过维吉尔的话肯定理性的局限:“谁要是希望人的理性能够走遍三位一体的神所走的无穷的道路,谁就是疯狂。”然而,又通过尤利西斯的话,认为人

11、类“生来不是为了象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在生活态度上,他一面把现世生活看成是来世永生的准备,把代表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圣者放在最高的天上;但另一方面,诗中主要还是表现了他对现世生活的兴趣。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他一方面根据教会的道德标准,把保罗和弗兰齐斯嘉作为犯淫乱罪的人放在地狱里,但同时又对他们的命运极度同情,以至晕倒过去。维吉尔作为异教徒,被放在地狱外围“悬狱”里,不能升天国,可是但丁把他选为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称他是“拉丁人的光荣”、“其他诗人们的荣誉和光明”、“智慧的海洋”,对他怀有无限的尊敬和热爱。对于“悬狱”里的其他希腊和罗马诗人、哲学家、政治

12、家等也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敬意。凡此种种矛盾,都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个诗人的矛盾。在艺术方法上,神曲具备了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特色。神曲采用了中古文学常用的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书充满了象征和寓意。神曲的艺术结构严密,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所有这些匀称的结构是建立在中古关于数字的神秘意义和象征性的概念上,并不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在必要性产生的。然而,神曲对于地狱、炼狱、天国的描写不象中古一般文学作品那样模糊混乱,而是构思明确、想象丰富。三个境界的性质不同,因而色调也各不相同。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也极富画意,足见但丁对自然美的

13、敏感。这一点也是他作为新时代诗人的特征。另外,神曲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撰写的,这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的统一起过很大的作用。因此,但丁成了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而这一点也是近代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简述题:1、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流,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一)人文主义文学以反封建、反教会、反禁欲主义、争取个性自由、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罪恶为中心主题。(二)人文学院文学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出发,把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统一起来,具有世俗性和时代感。创作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也有浪漫

14、主义的。(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个性特征更加明显,人物性格往往会有所发展,直接从矛盾的冲突中塑造人物。(四)人文主义文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写作,不用拉丁文。人文主义文学创作了许多新的体裁,如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十四行诗、随笔等多种形式,为欧洲文学各种体裁的发展奠定基础。2、简述堂吉诃德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重要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著名小说。作品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的形象。堂吉诃德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二重性:是喜剧与悲剧形象的结合体。首先,是个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要恢复过了时的骑士精神

15、,用主观幻想代替现实。他把风车当巨人,把客店当城堡、把羊群当军队、把苦役犯当当受害的骑士。他行为荒唐、鲁莽,从来不知道吸取失败的教训,他从不考虑对方是否强大,总是单枪匹马地蛮干,得了害人又害己的结果。同时,又是一个悲剧形象。他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废除了私有制、人人平等的社会;他行为的动机是为了扫除人间不平;他为了追求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都与封建社会的骑士精神并不一致,显示出人文主义的光辉。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正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社会矛盾的反映,也表现了作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和局限。论述题:1、试析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是一出根据中世纪的宫廷复仇故事改写的一部

16、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其悲剧根源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作为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具有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他曾经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对于世界和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曾满怀激情地称颂:“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时,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对爱情,对友谊、对人性都有一整套人文主义的观点。然而,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使他的理想遭到幻灭,父死母嫁、鬼魂道出阴谋,叔父是

17、弑君篡位的魔鬼,同时又是乱伦的奸贼。这使他从原来理想的境界跌入现实的万丈深渊。原先那个阳光普照的光明世界变成了陋行败德普遍流行的荒场。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一个人文主义者所宝贵的生活理想,都开始破灭了。他感到忧郁:“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此时,哈姆雷特成了“忧郁的王子”。“现实和理想的不相适应”造成了他的忧郁,“审慎的思辨”导致了他的行动的延宕。鬼魂出现后,他找到了罪恶的制造者,并立意报仇。但他立刻把个别和普遍现象联系起来,看出这是一个“整个时代脱榫”的问题。他决定把个人复仇和“重整乾坤”的历史责任结合起来,但又感到力不胜任,诅咒命运。“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18、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任务的艰巨使他迟迟不能行动。另外,鬼魂是真是假也令他犹豫不决。 尽管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并且认为自己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但他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思考多于行动。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困惑,反映了哈姆雷特的内心斗争。他的理想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不愿也不能放弃,因而造成不可解决的内心矛盾和悲剧结局。正如黑格尔所言:“哈姆雷特在内心上是不果断的,可是他所怀疑的,并不是他必须做什么,而是他怎么去完成这件事。”这也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自身的矛盾。哈姆雷特的悲剧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剧中形成尖锐

19、冲突的两种社会力量悬殊。代表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哈姆雷特尽管为人民所爱戴,但他孤军奋战,他只想用个人力量来拯救世界免受邪恶的蹂躏。“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而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上至波洛涅斯大臣,下至哈姆雷特的同学甚至情人都成了克劳狄斯利用的工具。强大的恶势力把哈姆雷特王子的人文主义大厦击得粉碎,使他要实现重整乾坤的历史任务成为不可能。因此,悲剧在人文主义和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

20、个时代的悲剧。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简述题: 1、简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包括:(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不少作品直接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对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加以犀利抨击,表现出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二)宣扬理性,要求克

21、制个人情欲。主张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等看作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力求加以讽刺。(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古典主义作家敢于揭露社会上的恶习和弊端,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罪恶活动的不法分子和团体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四)在艺术规范和标准上,要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戏剧需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三一律”的创作规则是建立在

22、对希腊古典戏剧创作规则的曲解上的。 “三一律”虽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束缚。此外,古典主义对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2、简述伪君子中的达丢夫形象。伪君子的中心人物是达丢夫。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君子的典型。莫里哀集中笔力,通过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层剥析这个伪善者的本质。首先,通过前三幕的冲突,作者揭示出达丢夫不是什么苦行僧,而是一个贪食、贪财、贪色之徒。 其次,作者进一步撕破他伪善的画皮,暴露其狡黠、奸刁的特性。最后,作者揭露了达丢夫伪善的危害性。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简述题:1、结合

23、具体作品,简述哲理小说的特征。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其特点在于艺术形象与哲理的融合。著名的哲理小说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在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

24、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狂飙突进文学的特点。狂飙突进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提倡自然、感情和个人主义,主张民族统一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通过一个感伤的爱情故事,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阴谋和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的作

25、品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倡导表现上的民族风格,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是德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论述题: 1、试论浮士德形象的哲学意义浮士德描述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歌德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浮士德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浮士德在寻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集中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

26、面貌。通过浮士德的知识悲剧,歌德回顾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觉醒过程。浮士德在中古时期的书斋里觉醒,面对欢乐的人群,大声呐喊:“这儿我是一个人,我敢是一个人!”而且强调行动,把圣经里的“泰初有道”译成“泰初有为”,对一切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在爱情悲剧中,浮士德对爱情的欢愉的追求,曾经是早期人道主义者热情歌颂的主题。然而浮士德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他从个人的爱情悲剧中走出来,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由小我走向大我。政治悲剧反映了成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及其对封建王权又斗争又妥协的双重性。美的悲剧是对资产阶级艺术道路的回顾和反思,海伦的消逝表明了从古代艺术中寻求美的理想的破灭。事业悲剧则反映了

27、启蒙学者肯定人用自己的劳动改造社会、建立理性王国的主张。这样,浮士德在从个人的天地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几度磨练,几经失败,最终在自由劳动中认清了生活的意义:“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的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总之,浮士德的经历是对于三百年的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的艺术概括。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矛盾。他曾经解剖自己的内心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附着这个尘世,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去凡尘,向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这是说,浮士德既有崇高向善的一面,又有卑俗驰糜的一面。但以前者为主导。卑俗的一面使他常为靡

28、菲斯特所诱惑,但向善的主导面又决定他终能战胜诱惑,走向新的境界。因此,他能够不断克服弱点,实现自己的追求。浮士德身上的“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与外界的矛盾,体现了歌德的辩证法思想,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为追求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简述题: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文学的主潮。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作家由于对现实强烈地不满,把精神生活看作是同卑俗

29、的物质实践活动相对抗的唯一的崇高价值,因而着重描写作家的个人主观世界,对景物的内心反映和感受。英国的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法国的乔治桑说:“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绘,而是对理想真理的探索。”因此,诗歌是他们的主要体裁,浪漫主义作家大多数是诗人,主要成就是抒情诗。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他们在作品中着力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由于浪漫主义作家对资本主义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积极响应卢梭的“返回自然”的口号,在作品中通常以大自然为背景,或者以它为描写对象。他们经常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加以对比,自然景象和作家自己的或作品主人公的内心

30、世界紧密联系着,大自然被看作他们精神上的寄托。浪漫主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将中世纪宗法社会理想化。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名词来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中古欧洲盛行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抒情诗。浪漫主义运动中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运动都是从收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具有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以及语言通俗的特点,所以浪漫主义作家把它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和楷模。浪漫主义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浪漫主义作家喜欢写异国情调,尤其是对东方和美洲的追寻。他们认为这些地方

31、尚末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那里绚丽多彩的异国情调,对于资本主义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对照。浪漫主义作家还常常在作品中描述异乎寻常的情节、自然环境和人物,以对抗庸俗的现实生活。作家采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对抗古典主义的平衡对称。2、简述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1816,1818)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一共分四章。前两章发表于1812年,是拜伦的早期代表作。当时风靡全英,诗人自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后两章则是诗人被迫流亡后的作品。长诗主要是通过青年贵族恰尔德哈洛尔德的游历反映了拜伦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反映了欧洲十九世纪初叶的重大历史

32、事件。第一章开始,贵族青年恰尔德哈洛尔德已经厌倦了生活,感到苦闷和孤独,他离开英国,作为一个“忧愁的流浪者”前往欧洲大陆旅行。诗中充满了大量自然美景色的描写,也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在西班牙的见闻是第一章的中心,基本内容是赞扬西班牙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第二章写哈洛尔德来到当时在土耳其铁蹄下的希腊,基本抒情主题是诗人悲叹在土耳其统治奴役下的希腊的悲惨命运。“美的希腊!光荣的残迹,使人心伤!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消亡!”诗人还认为希腊人民必须自己起来进行斗争,从而获得自由,任何依赖思想都只能是一种幻想。“世世代代做奴隶的人们!你们知否,谁要获得解放,就必须自己动手,”。长诗第三章写

33、诗人在比利时和瑞士的观感。基本内容是拜伦对欧洲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与评判。诗人以无比深沉的心情,与大自然作精神交流,感叹世界伪善和人生的空虚,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畔,追忆启蒙主义学者伏尔泰和卢梭,热情讴歌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的自由精神。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意大利,诗人试图用意大利古代的光荣,启发当今在奥地利统治下的人民对屈辱的悲惨命运进行反抗。诗人热情地期待着意大利民族革命的爆发。长诗的基调是热爱自由,向往民主,敢于揭露,号召斗争。长诗以哈洛尔德来串联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哈洛尔德的形象有诗人性格和生活的特点,是“拜伦式英雄”

34、的雏形。他对周围现实深刻不满,感到苦闷和孤独。高傲的性格使他离开英国以及虚伪庸俗的人群,怀着深深的忧伤前往欧洲大陆旅行,寻求解脱。这个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贵族青年的精神面貌。诗人深切地感到哈洛尔德不能表达他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因此,诗人经常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态出现在长诗中,插入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抒情独白以弥补哈洛尔德性格之不足。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体现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整体。这也是长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另外,长诗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者之长,诗人不断地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向读者直抒胸臆的诗句,加强了长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的注意中心不在于叙事而在于抒发自己炽烈的感情。3、简述

35、“拜伦式英雄”的特征。“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但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却又常常把自己关闭在孤独和高傲中,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反抗、孤傲、浪漫。这些人物带有诗人拜伦的思想气质个性,被称为“拜伦式英雄”。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拜伦式英雄在生活经历、人格表征、世界观和政治思想上都折射着拜伦的影子,他们身上折射出的鲜明的双重人物性格正是拜伦本人思想和性格中

36、的双重性的外在表征。拜伦在其诗歌中塑造出的一系列理想化的拜伦叛逆英雄中所折射出的双重人物性格正是拜伦理想和现实错位的一种折射,体现了现实和他人生的理想矛盾。论述题:1、1、以雨果具体作品为例,简述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分五部,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小说突出了一个中心问题:穷苦人的悲惨的命运和处境。小说主要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个人物的不同遭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他们的命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失业、卖淫和儿童的流离失所。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序言中说:“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子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冉阿让本来

37、是一个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工人,但失业和家庭负担逼迫他偷了一块面包,结果是十九年苦役。雨果对此向社会愤慨地提出了一连串的责问:“愿意工作,但缺少工作,愿意劳动,而又缺乏面包,首先这能不能算他严重的过错?”“犯了过失,并且招认了,处罚又是否苛刻过分?”“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否构成了强者对弱者的谋害,是否构成了社会侵犯个人的罪行?并且这种罪行一直继续达十九年之久?”同样,雨果笔下的芳汀原来也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但受人欺骗有了私生子,结果被工厂开除。为了女儿活命,不得已把自己美丽的头发和一对洁白的门牙出卖。仍然走投无路,最后被迫沦为娼妓。“芳汀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雨果回答说:“社会造成了一个奴隶,

38、即一个娼妓。”小珂赛特的悲惨处境更令人同情。雨果在指出不幸者的总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后,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对劳苦人民的迫害。在小说中集中体现法律的冷酷和残暴的人物形象是沙威。他是资产阶级国家的鹰犬,他象不祥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芳汀和珂赛特的生活,象幽灵一样紧紧追逐着冉阿让。他身上只有“尊敬官府,仇视反叛”这一信条和迫害“违法者”的狂热,雨果突出了这个人物的职业特点,力图把他写成令人憎恶的法律的化身。雨果在小说中不仅提出了社会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即宣扬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这两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主张。雨果用了

39、整整两卷的篇幅描写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教会人物,此人德高望重,一生尽力为贫苦和不幸的人们造福。他把府邸献出来充当医院,自己搬到破旧的房子里住。他把大笔薪俸和津贴拿来救济穷人,自己过着清苦俭朴的生活。他指责政府向穷人征收门窗税是“拿空气做买卖”。主张兴办义务教育以开发民智。米里哀是一个披着主教道袍的人道主义者。他收留冉阿让,以德报怨,以仁慈感化他。主教的宽容和饶恕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立志为善。雨果通过这个情节说明仁爱感化是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冉阿让后来处处仿效主教。他成了市长后,他的善举不仅使蒙特漪小城繁荣富足,穷人的生活有了保证和改善,社会风气也日益淳化,而且他的怜

40、悯同情消除了芳汀的误解,他的舍身相助使割风由仇恨而变成感恩。特别是对待沙威,他也象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尽。雨果以此表明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虚弱以及它的破产、失败。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这个钟楼怪人形象。他本来是吉普赛人的弃儿,调换埃斯美拉达。被弃巴黎圣母院门前,克罗德将他带大,并让他做了敲钟人。相貌奇丑:独眼、驼背,脑袋在肩胛骨中间,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形体上最可怕、最丑恶的人物。耳聋,不太会说话,“半人半兽,勉强像个人的样子。”卡西莫多过着闭塞的生活,由于人们讨厌宗教,他的丑怪和耳聋,没法与周围的人交流思想,从周围的世界得不到温暖

41、,过着“非人”的生活。由于仁慈和爱的力量,他的人性开始苏醒,灵魂复苏。埃斯美拉达的一杯水,使他认识到世界上还有仁慈,为了这一杯水,他爱上了埃斯美拉达,而且,这种爱极度崇高、纯洁。爱提升了卡西莫多的人格和智慧,使这半野兽的人用诗的语言讲话:“你是阳光,是露珠,是鸟儿的歌唱。”自卑自己的丑陋。爱情给了卡西莫多惊人的力量和勇气,当流浪人组成大军来解救埃斯美拉达,卡西莫多以为士兵来捉她,他推倒云梯,翻转巨石,放出沸腾的铅水,一个人阻挡了成千上万人的围攻。流浪人后来被骑兵队镇压。卡西莫多到处找埃斯美拉达,在钟楼上,他的主人脸上带着狰狞的笑,远处埃斯美拉达正在被绑上绞架,于是他将克罗德从钟楼上推下去,为心

42、爱的女郎报仇,为善良雪恨。一个奇丑、粗野的小人物,一经被升华为极美的高大形象,他的大智大勇、大慈大悲非常感人。“小人物的高大形象”。作者认为,原来,反人性的宗教生活把卡西莫多异化成“非人”,现在,埃斯美拉达所代表的“爱”的力量又使“非人”复归为人。颂扬了爱的力量,把爱看成是改变人、改变社会的灵丹妙药。在雨果的作品中,下层人民得到了颂扬,体现出雨果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进步性。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简述题:1、结合作品,谈谈红与黑标题的象征意义。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小说最初曾题为于连、诱惑与忏悔、19世纪遗事,后改用红与黑,副题为“一八三O年纪事”。“红”与“黑”带

43、有明显的象征意味。(一)从于连生活道路的选择上看,于连向往拿破仑时代,想走革命的道路(红);但他生在王政复辟的年代,他只能做教士(黑)。司汤达本人也曾解释道:“红意味着于连如果早些出世,就可以当兵。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里,他应该当教士,这就是黑的由来。”引申来看,“红”代表英雄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别是拿破仑时代;“黑”则是对卑鄙可耻的复辟时代的蔑视。(二)从于连的性格二重性来看:“红”象征着对拿破仑时代的向往,对贵族统治者的革命激情,以及他的奋斗反抗;“黑”意味着他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迎合社会。他不信教,没有宗教信仰和宗教狂热,却去做教士。当贵族看重他时,他就为他们卖命,与贵族统治者的妥

44、协。同时,在爱情方面,也体现出真诚与虚伪、自尊与自卑、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三)无论“红”与“黑”,对于连来说都意味着悲剧,都是不幸的象征。红与黑不是对立的,而是平行的。于连兼有教士和刽子手的双重身份,无论他的杀人还是被杀,都在自己黑色道袍上沾满了鲜红的血迹。小说写到了猎人打猎的比喻,猎人急于去取自己的猎物,踩毁了蚁穴。即使最聪明的蚂蚁,也不懂靴子这个“黑色的巨大的可怕的东西”,只是在毁灭时,看到了“一束可怕的红光”,暗示于连是王政复辟时代的牺牲品。2、结合具体作品,简述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色与成就。“社会问题剧”,十九世纪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他的作品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

45、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易卜生是一位卓越的戏剧革新者,无论在戏剧题材上,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都有他的独特之处。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首先,从玩偶之家中可以看出,易卜生抛弃了当时欧洲舞台上流行的乔装、谋杀、决斗等惊险场面和意外事件。他的剧中人仿佛是观众、读者平常见过的人;剧中人的生活经历,也仿佛是观众、读者自己经历过似的。这不仅表现了易卜生在戏剧艺术上的革新精神,而且也表明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其次,玩偶之家同易卜生的其他社会问题剧一样,“讨论”是他的戏剧的重要因素。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为搭救丈夫的生命冒名

46、借债,这到底对不对?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为此事应取什么样的态度?娜拉因冒名借债触犯了法律,而海尔茂却推卸责任,这对不对?娜拉最终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剧情发展的主要线索,而且也是观众、读者所十分关心的问题。易卜生剧本中的“讨论”因素,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化渗透在剧情之中;随着“讨论”因素的深入展开,剧情的发展步步引向高潮。易卜生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剧本的思想性,使思想鲜明,而且也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使得观众、读者不由自主地开动脑筋,探索问题。第三,运用追溯手法,是玩偶之家的特点,也是易卜生的许多剧本所共有的鲜明特点。易卜生在许多剧本中,在开幕之前,剧中的关键事件已经形成。他在

47、剧中运用追溯的手法,把关键事件层层揭开,像小说中的倒叙一样。在玩偶之家中,娜拉冒名借债是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和海尔茂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一事件上爆发的。但在开幕之前娜拉已完成了“冒名借债的动作”,作者通过追述往事的方法,交待娜拉是怎么借债的。剧中仅只描写债主向娜拉逼债海尔茂收到债主的揭发信引起娜拉与海尔茂冲突、决裂的过程。易卜生熟练地运用这种追溯手法,使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而且主题十分突出。这也是易卜生的戏剧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最后,易卜生的剧本,不轻易用独白和旁白,但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出色。在玩偶之家中,娜拉的独白只有简短的两次,但娜拉的心理变化却刻画得十分深入细致。娜拉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48、: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经过幻想和痛苦的阶段,最后坚强起来。娜拉的这种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她的成长过程,从而加强了娜拉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3、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探索型人物”的特征。托尔斯泰的作品因为对现实生活的揭露、批判和讽刺,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热衷于心理探索的贵族形象,善于表现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全过程。这些人物被称为“探索型人物”。他们有良好的教养、高尚的品质、纯粹的情操、神圣的宗教情感和苦苦探索的精神。他们时时思考俄国社会的罪恶、自己所处的贵族阶级的罪恶和自己本人的罪恶,时时思考着如何走出迷误,洗涤罪恶。他们对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对私有观念、对自己灵魂的堕落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同时积极行动,或参与社会改革,或放弃财产,或参加劳动。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断进行灵魂的忏悔。从自传三部曲中的尼考连卡,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再到复活中的涅赫柳多夫,都是这类忏悔贵族不同探索阶段的艺术载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