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5.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
2、失的原因及对策教学用具 PPT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新课。【揭示目标】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327,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1.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2. 地形特征:地表支
3、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成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3.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4. 主要河流:黄河5. 文明摇篮:六七千年前出现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出现华夏文明;革命圣地6. 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7. 黄土成因:【预习反馈】(略)【合作探究】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25活动)1.窑洞:黄土特性:直立性,不易崩塌,较干燥,易开挖。气候特征:属于气候,降水集中在月份,降水较南方(多或少)2. 信天游:(提示:与黄土高原的特征有关)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限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
4、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黄色高原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二、 运用“风成说”解释地理现象(P27活动)证据1:黄土就象冬季积雪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各种地形上。(风积)证据2: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物质来向)证据3:黄土成份与基岩不同。(非本地)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地貌:【归纳小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深化。【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课后反思】第2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复习黄土高原自然特征,自然引入水土流失,进入新课。【揭示目标】1.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731,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土质特征:黄土多为风积物,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2)植被特征: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地形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面坡度陡,易发生水土流失。(4)降雨特征: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二)人为原因(1)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黄土高原生
6、态环境恶化。(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使土壤肥力下降,加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2)大量泥沙下泄,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对策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生物措施:、工程措施:、【预习反馈】(见上面横线,略)【合作探究】一、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P29活动)1.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2. 水土流失与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关系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治理的联系二、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治理1. 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的作用。2. 讨论退耕还林的作用。三、结合武陵山的自然特征,说说我们可以为水土保持做哪些事?【归纳小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深化。【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