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6231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精品文档】第三章 上帝至高无上中世纪音乐文化(一) 教学目的:1了解格里高利圣咏及复调音乐的发展 2理解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3掌握中世纪的音乐特点(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2难点:复调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讲述。相关教学内容 【教师讲授部分】一、 历史文化背景中世纪音乐(the Middle Ages)属于西方音乐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分,它的时间划分大致是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基督教兴起)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新艺术”)。近千年的中世纪时期,音乐是为了礼拜和举行宗

2、教仪式服务。其目的虽然是功利性、目的性很强,但却以极其理性的方式在各个领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流失,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在这里出现了断层,而之后能得以延续的就是以宗教精神为指引的基督教教会礼拜音乐,它成为了西方专业音乐发展的基石。中世纪音乐的发展状况:第一阶段,约510世纪,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政权割据后的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较为缓慢,音乐上格里高利圣咏的确立及扩展使局面的统一成为了可能。第二阶段,约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社会各方面发展进入轨道,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条不紊地走入繁荣,音乐上复调音乐的兴起,使以宗教音乐为核心的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

3、台阶,同时,民间世俗音乐逐渐活跃,新风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第三阶段,1415世纪初,是“新艺术”时期,围绕法国和意大利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有的音乐史书将其划为文艺复兴早期,但我们思想上要明确,“新艺术”时期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而它的发展中有冲突,有扬弃,尤其是世俗音乐成为了与宗教音乐并行发展的领域,世俗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性逐渐与宗教音乐的技巧性相结合,从而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雅俗共赏)。二、单声部教会音乐的状况(格里高利圣咏)1概念:用一句简单的话描述格里高利圣咏的定义就是: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基督教礼拜仪式音乐,称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

4、hant),因其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亦称为素歌(plainsong)。应该说它是西方专业音乐历史的源头,它不仅仅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而且孕育出专业音乐的萌芽。2、 发展历史:基督教成为官方宗教后,很快在各地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礼拜仪式也逐渐形成规模和系统,但各地的礼拜形式及其音乐部分圣咏各具地方色彩。为了让基督教的仪式音乐得到统一,教皇格里高利派人到各地搜集圣咏,在罗马仪式音乐的基础上综合了其他地区的圣咏,汇编成了了两本圣咏集,以供基督教会统一使用,因此产生了格里高利圣咏。3基本特征(见书本P20-21)4圣咏的扩展:继叙咏、附加段、宗教剧欣赏格里高利圣咏三、多声部教会音乐的形成和发展1奥尔加农

5、(organum)9世纪初,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类型是奥尔加农(organum),它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在其旋律的上加入新的旋律(声部)的复调形式,也多半是即兴演唱。(1)平行奥尔加农:在已有的圣咏旋律的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行声部,它还有复合的形式,就在两个声部各自叠置八度。德彪西擅用这种古音程,突出中空效果,作为一种和声上的色彩(中古调式)。平行奥尔加农的变化形式,看谱例15,同度到四度再到同度。欣赏平行奥尔加农(2)定旋律奥尔加农:12世纪初,奥尔加农产生新的变化,法国利摩日的玛夏尔修道院的一些手稿中有新风格的奥尔加农出现。原来是圣咏曲调作为低声部并已发生了变化,音变得长了,曲调已不

6、十分明显,仅有支撑声部的作用。它作为低声部,是音乐的基础,称为“持续声部或定旋律”。高声部则是华丽、宽广、条约定旋律,一个音节对一连串音符。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12、13世纪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主要来自法国,尤其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由修士和一些二流、三流的作曲者所领导,因而音乐史上将他们称为圣母院乐派,他们使中世纪音乐发展至顶峰。以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为代表,他们俩是中世纪复调音乐中两位重要的人物。(1)第斯康特(discant)奥尔加农的花腔旋律从自由的节奏改为按照确定的节奏来演唱,就产生了新的复调形式(风格)第斯康特。两个声部(圣咏定旋律和上方添加声部)都按照节奏模式来组织旋律,从而形成上

7、下声部几乎同时进行的一音对一音的织体,而且上方声部的曲调更为灵活、更加突出。(2)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它最早是单声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多声部的孔杜克图斯。特点在于低声部不象奥尔加农、第斯康特使用圣咏曲调,而是由作曲者自己创作的,并且有灵活的节奏组织;织体有二到四个声部的类型,三声部较为常见,声部进行具有统一性,基本为音对音的第斯康特风格;歌词为拉丁文,但不象奥尔加农使用的散文体式的礼拜仪式用语,而是音节式有格律的诗体,一般为非礼仪性内容(宗教题材和世俗题材)。欣赏 孔杜克图斯赞美至贞的圣母(3)回旋歌(4)克劳苏拉(clausula)二声部的宗教歌曲,低声部是圣咏固定歌词,歌词只

8、有简短的几个词,高声部无歌词,旋律装饰性较强,节奏较活跃。3经文歌(motet)13世纪产生的上方声部(一个或两个)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是广为传唱的三声部的宗教歌曲,在克拉苏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低声部为拉丁文演唱的、节奏话的圣咏固定歌词,上方两个声部添加宗教或者世俗的不同歌词,用本国语的世俗内容,这样就形成了旋律较活跃,歌词超出宗教范围的体裁类型。它是宗教音乐受世俗音乐影响的典型。13世纪后期,上方两声部为不同歌词的三声部经文歌较为常见,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的变化形式。一条定旋律可以配以不同的上方声部,从而会创作出多种多样新的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的经文歌。经文歌中仅存的一些宗教成分,

9、被越来越丰富多变的世俗因素所同化,在很多情况下,经文歌成为了世俗环境中的流行音乐体裁,而没有更重要意义的定旋律常常变成乐器演奏声部(法文经文歌常用这样的形式),它可以说是器乐正式介入声乐的开端。经文歌在节奏上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新艺术”时期等节奏经文歌的繁荣,并且在复调创作的理念上开始有更多的创新。欣赏 三声部经文歌有些人嫉妒-爱情伤害人心-慈悲经 4弥撒曲弥撒是基督教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它在西方音乐史早期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成为了宗教音乐中重要的体裁。(1) 分类:A、常规弥撒曲(ordinary):是固定的,内容和顺序在每次进行时都不变。B、专用弥撒曲(pro

10、per):是可变的,不是每次都使用所有的部分,而是根据不同节日有选择的使用,歌词可变四、教会音乐的理论音乐理论仍包含两个方面:美学理论和技术理论1音乐美学中世纪非常有影响是罗马的波埃修斯,他的音乐思想在很大部分来自于古希腊(柏拉图),他的著作音乐的体制就以古希腊一些思想家的音乐理论编著而成,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和教育作用,强调音乐对人的性格影响。把音乐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宇宙音乐(“天乐”),即行星运动、四季变化中体现出的宏观的和谐,这被认为是最高等的音乐;二是人的音乐(“人乐”),来自灵魂深处,人的身体、灵魂及各部分的和谐;三是乐器音乐(“器乐”),被认为是低等的,乐器(包括人声)制造的可听音乐

11、。2音乐实践理论:最早提出字母记谱的是波埃修斯;最早论述多声部音乐实践、线谱的是僧侣胡克巴尔德;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的规多,提出了四线谱,发明了“规多手”的记忆法,以左手的各关节代表各音。专著音乐艺术法则浅论五、中世纪的记谱法与调式1记谱法记谱法的发展在音乐史中的非常重要的。最早记录出现在瑞士。(1) 纽姆记谱法:抄写圣咏的教士们发明的,有了音乐的长短和旋律的大致走向,后来开始用彩色横线指明半音的位置。红色表示F音,之前标以F(演变为F谱号,就是低音谱号);黄线代表C音,之前标以C(演变为C谱号)。格里高利圣歌纽姆谱手稿,11世纪纽姆谱,原谱中C线为黄色,F线为红色(2) 四线谱:后来规多又增加

12、了两根黑线,成为,在线谱记谱法上的贡献极其重要。按三种谱号(F,G,C)基本确立,确定了音的唱名do到la,规多以此形成唱法体系。(3) 有量记谱法:13世纪下半叶,它更为完善,由教士弗朗科提出的。它表明单个音符之间时值比例,有四种音符(都是黑色的):倍长、长、短、倍短,节拍并不是我们现在的二等分,而是三等分,他们认为二是不完美的,三才是最完美的,它代表至高无尚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到14、15世纪,音符的时值逐渐朝细分的方向发展。2教会调式中世纪教会调式的形成是以对格里高利圣咏整理、归类为标准的,主要依据是结束音、吟诵音和音域,因而形成八种调式: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空符头带双杠

13、的是结束音,不带双杠的是吟诵音。这里调式的名称沿用古希腊的调式名称,但内容完全不同,二者毫无关联,音阶排列是从下至上。(至16世纪,瑞士理论家格拉瑞安提出12种教会调式,在此基础上加上伊奥尼亚(现在的自然大调),副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现在的自然小调),副爱奥尼亚。形成大小调的调性体系)具体调式见书本P26-27【学生讲授部分】六、两类世俗音乐的状况1民间音乐2骑士音乐 七、“新艺术”时期的音乐 1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 2作曲家:马肖欣赏 马肖圣母弥撒曲八、欧洲最早的作曲学派1尼德兰乐派的概述2作曲家:杜费、班舒瓦欣赏 杜费脸色苍白 第四章 恢复人的尊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一)教学目的:1了解各

14、乐派的代表人物和发展特点2理解世俗声乐体裁3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2难点: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讲述。 相关教学内容:【教师讲授部分】 一、历史文化背景:从14世纪,中世纪末期,欧洲的社会开始了一些新的变化,封建主义制度开始衰退,十字军东征而带来的骑士阶层文化的繁荣逐渐变得落寞,神圣不可侵犯的罗马帝国和教皇的统治开始变得动摇,因为以城市为中心的中层阶级开始发展,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尤其是在精神方面,经院哲学所宣扬的基督教神学遭到蔑视,人们的视线开始从神那里转到

15、人自己的身上,开始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给予了人类文明一段新的历史,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大致的历史时段是从13001650年。文艺复兴(Renaissance)有双重含义:1狭义上讲是复兴古代文化,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和艺术价值。从古代文化那里找到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本来属性。2广义上讲是人的思想上的“复兴”。人文主义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者主张人的主观创造力,人的价值和力量,人要逐渐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要求个性解放,主张理性。抨击禁欲主义,肯定人可以追求世间的欢乐和幸福,荣誉和财富。这就标志着欧洲社会从专一的宗教倾向向世俗方面过渡,从一个绝对信仰和神秘主义

16、的时代向理性信念和科学探索时代的过渡。带着这种渗透人性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方面,出现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达芬奇三位杰出人物;科学方面,哥白尼(否定地心说,创立日心说,自然科学突破神学的进步)和伽利略(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成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文学方面,塞万提斯、乔叟和莎士比亚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音乐方面,出现了尼德兰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并鼎立于当时的乐坛。所有这些成就都远远超越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因此说文艺复兴的意义不仅是在于复古,更重要的是创造。 二、文艺复兴音乐概况(一)世俗复调音乐体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宗教复调音

17、乐因受到社会人文主义思想和世俗生活与艺术的冲击,发生了许多变化。1517年由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一方面是对抗罗马教会,提出一些对政治和神学的异议;另一方面,其改革的性质却又并不是完全推翻前人成果,创建新的理想模式,而是在保留传统的某些因素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革新。换言之,以路德为首的新教仍与罗马天主教保持一定的联系,从教义到宗教仪式都承袭了天主教的传统。音乐作为宗教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然也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面貌。为了使音乐成为被普遍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路德将原有的、被天主教会统一使用的格里高利圣咏体系作了相应于符合新教宗旨的改动。1新教音乐的核心体裁是众赞歌(chorale),不用拉丁语而译

18、成德语来演唱。 2常选用流行的德国古老圣歌和民歌作为曲调,简单易唱。3吸取弗兰德乐派的复调艺术,使单声部的新教歌曲成为四部和声的圣咏合唱,旋律在高声部,接近后来的主调风格。 欣赏众赞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于此同时出现了宗教大型体裁清唱剧。(三)器乐逐渐摆脱对声乐的依赖和模仿而成为独立的音乐品种。 文艺复兴时期,是以宗教音乐为带领的声乐复调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乐器一直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而随着民间世俗音乐的兴起,一些乐器和器乐逐渐普及,从最初可以为人声伴奏到脱离声乐而独立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是器乐音乐发展的起步,器乐表现力的宽泛、丰富及灵活等方面是声乐所不能比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描述

19、乐器和指点如何演奏乐器的书籍)。之后,巴罗克时期音乐发展逐渐从以声乐为主过渡到以器乐为主,声乐和器乐成为两个并行发展的形式。1乐器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年),乐器的类别增多,延续中世纪以来的一些乐器,主要为管乐、弦乐和键盘乐器。乐器类别的增多,作曲家开始创作一些器乐作品,努力挖掘各类乐器的表现力,专门为各种乐器而作的器乐曲开始逐渐增多。2器乐器乐的来源主要有几个途径:(1)由舞曲演变而来。帕凡舞曲、加亚尔德舞曲等;(2)自由创作(即兴风格)的器乐。幻想曲、前奏曲,托卡塔等;(3)由声乐曲改编或根据声乐体裁原则创作的器乐曲。利切卡尔、坎佐纳等。(四)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实践在这个时期的发展

20、也很显著。这时期产生了主调和声风格(五)音乐理论的研究在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推动下也迅速发展。总之:这时期的音乐具有过渡性质,由复调对位风格向主调和声风格过渡。【学生讲授部分】三、著名乐派和作曲家(一)尼德兰乐派早期作曲家杜费、班舒瓦(前一章已经讲过了)第二代作曲家奥克冈、奥尔布雷赫特奥克冈的主要成就在弥撒曲方面。他大约写了13首弥撒曲,其中有一半采用了定旋律弥撒曲的创作方法,选用的定旋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与迪费不同的是,奥克冈有时把定旋律放在最低音部,并把定旋律当作乐曲的主要结构因素,每个乐章都要至少完整地呈示一次。奥克冈也有些弥撒曲没有引用定旋律,较自由地进行创作,常常使用“卡农”手法,

21、包括复杂的有量卡农 。欣赏 奥克冈用Mi-Mi音的弥撒曲第三代作曲家若斯堪若斯堪创作了20首弥撒曲、27部世俗作品和百余首经文歌,其中经文歌最为突出。他的经文歌中复调的各个声部地位平等,大多采用一种连续模仿对位的形式。在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若斯堪在创作经文歌时很注意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歌词的内容和意义,无论是宗教的拉丁文歌词还是世俗的方言歌词。 若斯堪的弥撒曲大多继承前人的传统技法,但也体现出他技术上的独创性。他在弥撒曲不幸向我袭来中创造了一种“模拟弥撒曲”手法。欣赏 若斯坎 经文歌唯你独自创造奇迹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拉索欣赏拉索回声(二)威尼斯乐派:加布里埃叔侄叔侄二人先后担任圣马可大

22、教堂的管风琴师,同时他们又是杰出的作曲家。他们创作的复合唱经文歌,使原有的复合唱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A.加布里埃利按音区把合唱队分成两组,使高声部和低声部有时对唱、有时混唱,来取得音色的变化。在G.加布里埃利的复合唱作品中,采用两个、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合唱队,每个合唱队都有不同声部的组合,大量使用各种乐器,除管风琴外,还有小提琴、短号等;合唱队之间相互问答,或与独唱声部交替演唱,或全体加入共同形成无比宏大的音响高潮,将教堂音乐的音响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宏伟程度。欣赏 G.加布里埃利圣乐交响曲为多声部而作(三)罗马乐派: 1特兰托会议:迫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威胁,罗马教会154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特兰

23、托召开宗教会议,商讨应变措施来反对宗教改革,遏制新教的发展。对于出席会议的主教们来说,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关键是如何保住现有的一切。2帕勒斯特里那的创作风格:帕勒斯特里那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宗教音乐,以弥撒曲最为突出。他的风格是一种平静匀称、清晰协调的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音乐里有喜有悲,但是感情节制、安详,避免了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感情冲动,而是表现一种崇高、诗意的感情。作品织体以四声部居多,歌词不再为复杂的声部所遮掩,可以听得清楚;各声部旋律平静、流畅,以级进为主,三度以上跳进后必反行,具有高潮的对位技术而主旋律突出;不用半音语汇,坚持采用自然音的调式音阶;总是给不协和音以充分准备和规则的解决,或是作

24、为经过音安排在弱拍。这种谨慎的处理使他的音乐具有别人音乐所没有的纯净和透明度。欣赏 帕勒斯特里那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四、其他几位著名的作曲家雅内坎法托马斯.塔利斯英马伦齐奥意杰苏阿尔多意欣赏 雅内坎 尚松百鸟之歌第五章 豪华与秀丽巴洛克与洛可可音乐文化(一) 教学目标:1了解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2理解世俗声乐体裁3掌握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创作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2歌剧的诞生与发展3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讲述。 相关教学内容:【教师讲授部分】一、历史文化背景: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西方音乐史上称之为巴罗克时

25、期。“巴罗克”(baroque)这个词是从建筑学、绘画史上借用来的专用术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o,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两种体制处在不断的斗争之中;基督教教会虽屡受冲击,总的来说地位仍居高不下,具有强大的势力;人文主义精神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弥尔顿等人的作品表现出深刻的思索和批判精神;伽利略、哥白尼、笛卡尔、牛顿等人的探索发现都是这个时期的伟大成果。巴罗克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显示出新兴资产阶级的旺盛生命力。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也同样具有与当时的造型艺术很相似的特征,是一种

26、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艺术,崇尚富丽堂皇,强调情感的表现,在细节上又注重装饰性,精雕细凿,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更注重发挥即兴演奏技巧,力求旋律的装饰和变化。这一时期的音乐开始采用完整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主调音乐风格在歌剧和器乐中得到巩固,复调音乐在与主调音乐的相互渗透中并没消失,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了高峰;数字低音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是巴罗克音乐的重要标志,所以巴罗克时期也通常被认为是数字低音的时代。二、意大利音乐发展状况(一)歌剧的诞生佛罗伦萨歌剧 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意大利语camerata)小组以巴尔迪公爵为首,包括作家、画家、音乐家等,经常在巴尔迪伯爵家里讨

27、论人文主义和音乐方面的问题。 他们研究了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思想,对古代单声部音乐的简朴风格很是认可 ,认为自己身边的复调音乐容易把声乐中的歌词搅得混淆不清 ,因此他们主张向复调的声乐作品进行斗争。16世纪末有不少的作曲家为此作过试验,产生一种被称为“单声音乐”的新风格:歌唱的旋律近似于说和唱之间,伴奏被减缩到最低限度,只用键盘乐器和低音弦乐器来支持上方的旋律。他们继而发现这种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一首诗歌中,而且还可以用来表现一出戏剧,这样便产生了最早的一批歌剧。 欧洲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是由诗人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歌剧达夫尼(Dafne),可惜乐谱已经失传。现存的第一部歌

28、剧是优丽迪茜,由里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 (二)威尼斯歌剧蒙特威尔第蒙特维尔第(Montverdi,1567-1643)是早期意大利歌剧最突出的作曲家。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在当地的大教堂里接受音乐训练,后来成为重要的宫廷音乐家。蒙特维尔第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歌剧题材与佩里的歌剧优丽迪茜相同,只是采用了原神话的悲剧结局,即冥王再次夺取了优丽迪茜的生命,最后,阿波罗神把奥菲欧变成一个星座,使他发出永恒的光芒,与优丽迪茜同在。蒙特维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他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9、要去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他把音乐作为表现人的最有力的手段,这个人是指整个的人,包括他的一切欲望、幸福、失望、愤怒、痛苦等等。他的歌剧中的人物都是有真实情感的人物,用歌声来表达喜怒哀乐。 在奥菲欧这部歌剧中,蒙特维尔第为了力求准确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首次在作品中使用了弦乐震音和拨弦奏法。他从情节的戏剧性出发,在这部歌剧中自由地运用了独唱、重唱、合唱,并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当时被视为“尖锐”的二度、七和弦等和声手法)来增强情绪表现。蒙特维尔第的这种音乐风格被称为“激情风格”(stile concitato)。同时蒙特维尔第是第一个用管弦乐队来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并基本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佩里的优丽

30、迪茜只用了几个硫特琴和羽管键琴,而蒙特维尔第在奥菲欧中运用了40多件乐器,这在当时是个创举。歌剧的结构在蒙特维尔第的作品中初步定型: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以及舞蹈综合在一起。蒙特维尔第的创作贡献对歌剧后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欣赏 歌剧奥菲欧的咏叹调片段(三)那不勒斯歌剧到了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重心转移到那不勒斯这座城市,那不勒斯歌剧不但称雄意大利,而且统治整个欧洲歌剧舞台长达一个世纪。在那不勒斯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已高度地程式化,用宣叙调来展开和叙述剧情,咏叹调则集中进行音乐表现;和戏剧相比,那不勒斯歌剧中的音乐被提到了第一位,注重旋律的华美和

31、外在的效果,尤其是歌唱者声音的美感,声乐独唱技巧达到了高峰。歌剧中普遍使用“返始咏叹调”(Da Capo Aria),即ABA的三段体,第一段提示主要主题,抒发基本情绪;第二段发展第一段的主题或是出现对比性的材料;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歌唱者可以即兴变化,随意添加装饰音和花腔来炫耀美妙的歌喉,乱用难度较高的装饰音和经过句哗众取宠。这种单纯地追求“美声”以至于后来发展为只重形式而忽略戏剧内容的不良倾向,演员和观众都只注重歌唱的技巧,歌剧成为由一系列彼此孤立的咏叹调组成的“化妆音乐会”。正因为如此,那不勒斯歌剧作曲家极度多产,却又很少有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 那不勒斯歌剧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四)协奏曲协

32、奏曲是巴罗克时期产生的大型合奏的新体裁,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音乐来体现对比和竞争的原则。当时的协奏曲分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两类。 1.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一种最早的形式:是以一组独奏乐器(常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组成)与整个乐队相竞奏。是一种多乐章的乐队曲。2.独奏协奏曲是以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竞奏,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对巴罗克时期协奏曲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学生讲授部分】维瓦尔第维瓦尔第出生于威尼斯,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从小随父亲学习小提琴。22岁时成为

33、神父。一家人都长着红头发,他被称为“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有500多首,其中独奏协奏曲350首。他完善了独奏协奏曲的形式,一般为三个乐章,速度是快、慢、快,三个乐章基本上同等重要。他摒弃复调手法,偶尔用对位,因此在风格上更接近主调音乐。他的音乐具有威尼斯人的热情和平民的开朗,音色华丽、节奏活跃,旋律性和色彩性都很强。维瓦尔第著名的大协奏曲四季,四首分别标记为春、夏、秋、冬,描写春的到来、夏日的雷雨、秋日的狩猎和收获、冬日的冰上游戏等情景,每一首都是快-慢-快的速度,每一首的前面都冠有一首维瓦尔第写的诗句,洋溢着诗情画意。 欣赏 维瓦尔第 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分析曲式结构和音乐所表达的

34、意境【教师讲授部分】三、法国音乐发展状况(一)歌剧法国有着深厚的戏剧传统,15世纪时就有了专业的戏剧社团,17世纪出现了三位杰出的戏剧家:高乃伊、拉辛、莫里哀。 此外,法国的芭蕾舞传统由来已久,16世纪末在宫廷里就已流行豪华的芭蕾舞艺术,凡尔赛宫里每逢节日宴会就有盛大、装饰豪华的芭蕾舞表演,富丽堂皇、赏心悦目。这些条件对法国歌剧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不过,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仍是法国歌剧的主要样板。 当时一些意大利的歌剧团来法国演出时,豪华的机关布景、美妙动听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住了法国人。法国人利用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作出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早期歌剧的主要代表是吕利(Lully,163

35、2-1687)。吕利创作出一种他自己称之为“抒情悲剧”的法国歌剧形式。歌剧大多取自历史和神话题材,包括一个序幕和五幕戏,剧中穿插着有宫廷时尚的爱情情节、高雅的骑士风度,并大量使用华丽的芭蕾舞和舞台装饰,很适合宫廷欣赏趣味。在音乐上,吕利不注重咏叹调的炫技,他却非常重视宣叙调,创作出能突出法语诗文的宣叙调,极力发挥法语的音色变化和抑扬顿挫的特点。吕利的歌剧中感情的表达往往十分薄弱,甚至是在很动人的时刻,他写的旋律也常常仅仅是优雅、对称、高贵。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法国序曲包括一个庄严缓慢的慢板段落和一个模仿复调织体的快速段落,以开头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形成慢快慢的结构。序曲充满了

36、庄严、尊贵的气氛,很能体现法国宫廷的风格。 欣赏 吕利 歌剧阿尔米德序曲(二)古钢琴曲巴罗克时期的古钢琴包括两种类型,拨弦古钢琴(harpsicord)和击弦古钢琴(clavicord)。古钢琴音乐的体裁主要有主题与变奏、组曲两种。(1)主题加变奏是巴罗克时期器乐创作的最普遍的手法,与之相关的还有恰空(chaconne)和帕萨卡利亚(passacaglia),它们也都是变奏曲,一般采用通奏低音,三拍子,慢速。(2)组曲这种体裁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阿雷曼德(德国,中速,二拍子)库朗特(法国,三拍子,快速)萨拉班德(西班牙,三拍子,慢速)吉格(英国,三拍子,极快) 【学生讲授部

37、分】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库普兰(F.Couperin le grand,1668-1733)库普兰的家族和巴赫家族一样也是一个多达数代人的音乐家族,其中有很多人是优秀的管风琴师,由于弗朗索瓦库普兰最优秀,他也常被称为“大库普兰”,任教堂管风琴师和宫廷的羽管键琴师。大库普兰创作了200多首古钢琴曲,分成四卷,每卷包括若干首组曲,每一首小曲都有标题,多以田园风光、景物、肖像为体裁,如小飞虫、蝴蝶、神秘的夫人、打铁者等等,纤美秀丽,每一首曲子都表现一定的情绪,没有强烈的感情、没有深刻的思想,显然受到当时宫廷艺术中洛可可风格的影响。这些作品旋律明快、流畅,很少有音程大跳,有丰富而考究的装饰音,是一

38、种简洁明晰、典雅优美、轻松明快的艺术风格,富于精美的装饰和雕琢,代表了法国宫廷的艺术趣味。 欣赏 库普兰古钢琴曲莫妮卡小姐四、英国音乐发展状况(一)歌剧在英国,歌剧受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双重影响。英国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普塞尔(Purcell,1659-1695)。他的歌剧代表作是迪多和埃涅阿斯,这部歌剧体现出普赛尔的歌剧创作才能。这部歌剧明显受到法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如一开始使用了法国序曲,迪多的两首咏叹调都按照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方式写成。尽管如此,这部歌剧仍具有英国的民间音乐风格,音乐的旋律性和抒情性都基于本国的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显露出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如一些歌舞中使用了英国人熟悉的

39、音乐语汇,旋律、节奏依照语言的音调韵律,注重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等。 欣赏 歌剧迪多与埃涅阿斯选段“迪多的哀歌”(二) 亨德尔1、生平【教师讲授部分】 2、作品亨德尔的创作数量浩瀚,包括40多部歌剧、26部清唱剧、以及大量的康塔塔、协奏曲、奏鸣曲、古钢琴曲、管弦乐曲等。(1)歌剧亨德尔是巴罗克后期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歌剧和舞台音乐是亨德尔最喜欢的体裁,他一生都在追求创作歌剧的理想,用了35年的时间致力于歌剧的指挥和创作。亨德尔创作的40多部意大利歌剧中,绝大多数是正歌剧,延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体例,题材大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既有英雄事迹,又贯穿着爱情情节;在音乐上也遵

40、循了意大利原有的范例,剧情的发展靠宣叙调来叙述,角色的性格及内心的刻画由咏叹调来表现。亨德尔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有英雄故事凯撒、罗德林达;奇幻故事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欣赏歌剧赛尔斯选段“绿叶青葱”(2)清 唱 剧清唱剧是为亨德尔带来持久声誉的音乐体裁,他创作了23 部,采用英国群众熟悉的圣经作为清唱剧的题材,直接引用其中的段落、词句,并配上气势雄伟的合唱、领唱,赋于清唱剧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使其具有前所未有的英雄性和史诗性。亨德尔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独唱、合唱组成,但歌词全用英文,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是他首创的。在亨德尔清唱剧中,戏剧的中心是合唱,他最有创造性的特点是对合唱的运用,合唱在清唱剧

41、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用合唱表现人民群众,表现强大的集体感情,作为整体结构的支柱,来参与、评论、叙述故事的发展。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是弥赛亚,“弥赛亚”是希伯来语,愿意是“被浇圣油者”,也是“救世主”的意思。它的内容是哲理性的,中心思想是摆脱苦难、追求永恒的幸福。作品以圣经和英国国教祈祷书的诗篇为基础,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另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参孙也是传世杰作。 欣赏清唱剧弥赛亚选段“哈利路亚”,讲解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3)器乐音乐器乐音乐不是亨德尔的主要创作领域,但他也写了许多器乐作品。一些键盘音乐包括羽管键琴组曲、独奏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前奏曲、赋格等。

42、作品主题鲜明,音乐形象具体,显然是面向广大听众的。管弦乐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他的歌剧及清唱剧的序曲、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其中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都是为露天演奏而写的,以活泼欢快的舞曲为主,很富有生活气息,是雅俗共赏之作。 欣赏管弦乐水上音乐选段,讲授创作背景 五、德国音乐发展状况(一)歌剧巴罗克时期的德奥歌剧一直受到意大利歌剧的强烈影响,意大利歌剧主宰了整个德国舞台。特别是在德国南部,大批的意大利作曲家活跃于德国的各大城市和宫廷。这些宫廷几乎只上演意大利歌剧,人们习惯于把意大利文和译成德文的唱词都印在节目单上。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歌剧的题材范围扩大了,包括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喜

43、剧性内容等等。德国作曲家在创作本国歌剧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使宣叙调适应德语的语调,保留意大利式的咏叹调。 德国第一部歌剧达夫尼(1627年),由许茨创作。(二)巴赫【学生讲授部分】【教师讲授部分】巴赫的环境和他的社会地位及经历,使他在音乐创作中既表现了强烈的宗教感情,如对上帝、天国及美好理想的歌颂追求,同时也写进去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体验和思考,如对时代的沉重感、民族的苦难、教友之间的情谊、市民生活的消遣娱乐等,都融汇于他丰富的音乐之中。巴赫的创作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作品无不涉猎。在音乐风格方面,巴赫的贡献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他融会贯通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

44、乐和他同时代人的音乐创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法国、意大利等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德国的音乐传统相结合。尽管他不出国门,他的创作却并没有受到地方性的限制。巴赫娴熟地驾驭各种复调手法,使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复调音乐在他的手中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同时他又表现出创作主题旋律的才能,旋律个性鲜明而精炼,高度的复调思维和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的成就,使巴赫在音乐历史上成为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后人在他的作品中所得到的启迪是无法估量的。3、重要器乐作品:(1) 管风琴音乐作为一位优秀的管风琴师,巴赫创作起管风琴作品来尤为得心应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代表作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

45、调幻想曲与赋格、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所表现的宏伟悲壮的感情以及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出巴赫发挥管风琴这件乐器的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欣赏 巴赫复调作品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2) 古钢琴音乐巴赫的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每一首都是以一个乐思为基础,用各种复调手法来加以发展。巴赫的两册平均率钢琴曲集也是很重要的器乐作品。两册共48首,各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置于各个大调和小调,每一首均由在同一个调性上的前奏曲与赋格组合成一套,用24个大小调证明了平均率在键盘乐上的可行性和艺术性。这套乐曲是惊人的艺术宝库,是

46、键盘艺术的经典,不仅在技巧上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堪称是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与后来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新约全书”)交相辉映。欣赏 巴赫钢琴作品 二部创意曲 BWV 779(3)器乐合奏曲在小型合奏中,巴赫的主要作品包括:小提琴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长笛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等,多数是三重奏鸣曲。全曲象一首组曲,很有宫廷气派,对演奏技巧的要求很高。在大型合奏曲中,巴赫著名的创作是协奏曲,他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的管弦乐曲中的典范之作。这套乐曲是巴赫在1721年应勃兰登堡的一位侯爵的要求而创作的。许多人认为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的最高典范!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照大协奏曲的体裁进行创作的,通常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乐器组合。它作为巴赫最早的一部大型器乐作品,展现了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绚丽多彩而有富于独创性的对比。欣赏巴赫 F大调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一乐章 (4)复调艺术两部复调的伟大精品:音乐的奉献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